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血是感染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我国在九十年代开始对献血员进行抗一HCVELISA法检测,较好地控制了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传染。但因“窗口期”、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感染等原因,血清学方法筛查丙型肝炎抗体仍存在一定的漏检,因而可能会造成少数患者输血后感染HCV。为了解我市献血员中(抗-HCV阴性)隐匿性HCV感染状况,笔者采用FQ—PCR方法对2000例抗-HCV阴性献血员血液进行FQ—PCR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10年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6例丙肝病人的演变过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以26例已跟踪10年以上的丙肝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采集到的输血前及输血后血清,进行ALT和抗HCV检测及HCV RNA检测.结果对该26例输血后丙肝病人跟踪时间平均128个月,输血后抗HCV最早于第15天被检测到,最晚出现于第80天,平均窗口期为42d,至第11年时其抗HCV阳性率仍维持在约70%.大多数病人在输血后的30d内其ALT即出现异常,随后其ALT的变化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短期异常后转为正常并维持至今;ALT维持较长时间异常;ALT呈波浪式反复异常.笔者所跟踪的26例输血后丙肝病人中,24例病人的ALT或只有一个异常峰,但维持时间较长(平均16个月),或呈现波浪式多次的高异常,其抗HCV在第¨年时仍绝大多数维持阳性,说明丙肝病毒在人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弱而持久.2例病人在ALT异常5个月后转为正常,随后其抗HCV及HCV RNA亦转为阴性,至今已超过10年未发现肝炎症状,HCV感染人体以后能引起较快、较强的免疫反应,该被感染者又能通过免疫系统将病毒清除掉.结论大多数丙型肝炎病人转为慢性化,少数丙型肝炎病人则存在自愈.  相似文献   

3.
我国各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存在差异.为了解我院就诊患者手术及输血前HCV的感染状况,我们统计了从2001年8月至2003年3月期间共19657份手术及输血前患者血清标本抗-HCV的检测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相关的危险因素,降低丙型肝炎感染率.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巢式PCR检测HCV-RNA,分析HCV感染与输血、透析时间、透析次数及透析医院数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中HCV感染4例,感染率为4.0%,且感染率随着输血次数、透析次数、透析医院数的增加及透析时间的延长,HCV感染率相应增高(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感染HCV,反复输血、透析次数多、透析时间长以及接受多所医院透析是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血液病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较正常人低。抵御各种病毒能力较差,在经需输血治疗的过程中。易患输血后丙型肝炎(HCV)。为了解血液病患者输入经抗-HCV筛查血液后HCV感染情况。本文调查了567例血液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沈阳地区不同人群HCV感染及HCV基因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检测沈阳地区 390 2例不同人群血清的抗 - HCV,并应用引物特异 PCR法对其中 10 0例血清标本进行 HCV基因分型。结果 :正常人群抗 - HCV阳性率为 0 .4 2 %~ 1.66% ;输血后及散发性肝炎 (除外 HAV、HBV、EBV、CMV感染 )、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除外 HBV感染 )、原发性肝癌等组抗 - HCV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的非肝病病人组 ( P<0 .0 1) ;10 0例血清标本中 HCV- 型感染占 58%、HCV- 型 2 7%、 / 混合型 14%、未分型 1% ,正常人群HCV感染者中 HCV基因型以 型为主 ( 80 % )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 HCV基因型以 型为主( 91.7% )。提示 :各类肝病病人是 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沈阳地区 HCV感染以 型为主 ,其次为 型及 / 混合型 ,HCV基因型可能与丙型肝炎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7.
输血后肝炎主要由丙肝病毒引起,用特异性 EIA 法检测抗—HCV,筛选供血(浆)员,以降低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倍受重视。我们检测了2298例献血(浆)员的抗—HCV、HBsAg 和 ALT,来了解宿县地区献血(浆)员的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及其与 HBsAg、ALT 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ELISA及PCR法测定HBVm、抗—HCV、HCVRNA,型特异性HCV亚基因探针杂交分型。结果长期血透者HCV阳性率为37.24%,肾移植术后再透析者达47.57%,且与透析时间、输血次数、受血量正相关;HCV基因型以混合型为主,占63.64%。结论 本组患者HBV、HCV感染率与输血次数、输血量及透析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透析乙型及丙型肝炎感染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择468例患者,透析前后采血送检,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丙肝抗体(抗-HCV),对所有患者透析前后HBV及HCV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根据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时间、输血次数结合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透析后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丙肝抗体(抗-HCV)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透析前(P0.05),输血次数多及透析时间长者发生透析后HBsAg阳性和抗-HCV阳性率高于输血次数少及透析时间短者(P0.05)。结论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随着透析时间和输血次数的增加,其感染乙型与丙型肝炎的比率升高。  相似文献   

10.
输血引起丙型肝炎越来越引起临床广泛的重视,迫切要求实验室对HCV感染做出明确诊断,以控制丙型肝炎的流行和蔓延。为此,我们应用EHSA法对192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HCV检测,现将检测结果与相关问题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易慢性化的机制,作者对3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的基因组高变区(HVR)序列及其与临床病程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3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均通过检出抗-HCV或血清HCV RNA证实,2例为散发病例,1例为输血后肝炎,既往均无肝病史,也无静脉注射毒品史。 病例1:女性、33岁,因血清转氨酶升  相似文献   

12.
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目的 探讨输血前患者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RPR)的检测在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操作与自我保护,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对我院各科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HBsAg、抗-HCV、RPR检测,共2120人。结果 检出HBsAg阳性254人,占11.98%;抗-HCV阳性20人,占0.94%;RPR阳性6人,占0.28%;总检出阳性率13.21%。结论 不仅对患者与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保证输血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是当前值得重视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与输血和血制品密切相关。据分析我国输血后肝炎(PTH)中丙型肝炎占60%左右,国外报告,PTH中丙型肝炎(HC)占78%~94%,美国约80%的慢性PTH属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日本约76%的PTH患者可检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PTH—C是当前面临的一大医学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对PTH—C的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进行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抗体(HCV-Ab)检测,研究输血前患者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HCV核心抗原(HCV-cAg)试剂盒,有选择地对442例输血前临床患者血清标本(其中394例丙肝抗体检测阴性、48例丙肝抗体检测阳性)进行HCV-cAg检测.并对HCV-cAg阳性标本进一步作HCV-RNA检测.[结果]442例血清标本,检测出HCV核心抗原(HCV-cAg)阳性15例,阳性率3.39%,其中394例HCV-Ab阴性标本中HCV-cAg阳性2例,阳性率0.51%;48例HCV-Ab阳性的样本检出HCV-cAg阳性13例,阳性率为27.08%.[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出时间早于抗体,缩短了检测"窗口期",利于早期检测出丙肝病毒感染,避免或减少"输血后感染丙肝"等医疗纠纷.同时证实,患者感染丙肝病毒后的病程中随着抗体的出现,血液中的HCV核心抗原(HCV-cAg)大多减少或消失,因此HCV-cAg检测可作为HCV抗体检测的联合筛检方法,尤其对输血前、术前HCV筛查的患者联合应用更具有临床意义,其检测成本较PCR低廉,适合于丙型肝炎的常规临床筛查应用,对保障临床输血和手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综合医院中早期识别与控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丙型病毒性肝炎检出情况,探索早期识别以控制丙型肝炎的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来医院诊疗的患者进行丙型肝炎筛查和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对2009年住院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患者进行床边随访与指导;抗HCV检测应用化学发光酶免分析法(ELEIA),HCV-RNA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 4年共检测抗HCV 120 416例,抗HCV阳性者共1296例,阳性率1.08%,其中进行HCV-RNA检测者473例,HCV-RNA阳性患者400例,相对规范治疗的仅115例;发现抗HCV阳性患者有约33.3%并不知道自己存在丙型肝炎感染,因此虽然增加筛查率可提高抗HCV阳性的检出率,但如果不对检出患者控制,仍将使许多丙型肝炎患者漏诊,得不到及时治疗,疾病迁延;通过对2009年住院抗HCV阳性者进行随访并予建议,在未增加丙型肝炎筛查人数的情况下,2009年HCV-RNA阳性患者和接受干扰素治疗患者明显高于前3年,抗HCV阳性者中进行HCV-RNA检测的例数、检测出HCV-RNA阳性患者的例数,与其中接受干扰素治疗者,2009年均明显高于前3年,增长了>1倍。结论注重医院重点人群重点部门的丙型肝炎筛查,加强对医院抗HCV阳性患者的指导和干预,是早期识别控制丙型肝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丙型肝炎(HCV感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有文献报道:输血后肝炎中抗—HCV阳性率高达90%,并且输血导致肝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现阶段我国的临床用血管理还相当混乱,特别是基层医院在无检测抗—HCV条件下自采自用,单纯靠ALT活力(排除甲肝和乙肝前提下)来判断有无HCV感染,而HCV感染与血清ALT活性有无相关关系,相关性有多?,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作了这方面的探讨,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7.
输血后肝炎 ( PTH)的 90 %都为丙型肝炎 ,血源性传播是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了解某个区域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对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具有比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笔者对近几年来柳州市 (地区 )献血者的丙型肝炎抗体 (抗— HCV)的阳性率进行调查 ,其检测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检测样本 :前来本站献血的柳州市企事业单位 ,驻柳部队 ,柳州地区的无偿献血者和个体献血者。1.2  EL ISA抗— L CV检测试剂盒为上海科华公司和厦门新创公司提供 ,均为卫生部批批检合格产品 ,操作按说明书进行。1.3 洗板机 :DENLEY We wa…  相似文献   

18.
张秋昌  解小平 《职业与健康》2004,20(11):101-102
目的了解重点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 2003年对泽州县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结果食品从业人员抗-HCV阳性率为1.2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抗-HCV阳性率为0.94%,总阳性率为1.11%;HCV感染以20岁以上的中、青年为主;输血是感染HCV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血液制品的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9.
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临床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的自然史尚不清楚,作者进行的此项研究旨在阐明输血后HCV感染的临床转归。 研究对象为1980年2月~1994年6月期间收治的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31例,所有患者抗-HCV阳性。剔除多次接受输血者、血友病患者、静脉内使用毒品者、HIV感染者、HBV感染者、血色病患者和酒精性肝病患者。对131例患者中的101例作肝活检(30例因肝硬变,凝血试验异常未作肝活检)。在随访期,对所有患者每6个月检测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每年作一次肝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输血等肠道外途径传播.为预防经血液传播丙型肝炎,我们于1996年对187例职业献血员进行抗—HCV及谷丙转氨酶(ALT)的血清学检测,并设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献血员187例,其中男73例,女114例,年龄25~50岁.献血1年以下142例.1~5年30例,超过5年15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均阴性,其他体格检查无异常.选152例健康体检者,男65例,女87例,年龄25~48岁,无输血及使用血制品史.肝功能正常,HBsAg均阴性,ALT<25单位(卡门氏单位)作为对照组.1.2 方法 抗-HCV测定采用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抗—HCV试剂盒,EIA法.按说明书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