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适合国情的社区人群降低脑卒中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预防措施。选择脑卒中高发的北京、上海、长沙三个城市约30万人群中开展社会综合性干预研究。对其中约14万人口进行以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和控烟为主的特殊干预,另外半数人口设为对照人群。结果:4年后,干预社区人群中几种主要危险因素水平下降,男性脑卒中发病下降了41.4%,女性下降了46.3%,干预前相比,脑卒中死亡率男女各下降31.8%和19.0%;用5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两社区人群之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人群中开经常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同时采用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主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适合国情的社区人群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选择脑卒中高发的北京、上海、长沙三个城市约30万人群中开展社区综合性干预研究。对其中约14万人口进行以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和控烟为主的特殊干预,另外半数人口设为对照人群。结果 4年后,干预社区人群中几种主要危险因素水平下降,男性脑卒中发病率下降了41.4%,女性下降了46.3%。干预前后相比,脑卒中死亡率男女各下降31.8%和19.0%;用5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两社区人群之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人群中开展经常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同时采用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主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脑卒中是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等常见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转归,其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本文旨在研究社区健康干预对具有脑卒中前期自创性危险因素人群的作用,以便促进脑卒中前期人群生活质量的提高。 方法 选择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所辖38个社区康复中心确诊出符合脑卒中前期诊断标准的324例社区居民,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仅告知其存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采取预防措施,观察组则针对研究对象的自创性危险因素进行健康干预,所有患者均进行2年多随访,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正常率、吸烟饮酒率、中风发生率、血压正常率以及生活方式合理等指标,数据精确度为0.01,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经随访可知,观察组共9例患者中风,中风率为5.56%,对照组共有24例,中风率为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91,P<0.05);此外,观察组经社区健康干预之后,吸烟饮酒率显著下降,而体重指数正常率、血压正常率以及合理生活方式所占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在社区健康干预措施的影响下,患者的遵医行为获得有效提高,吸烟饮酒、体重指数、血压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得到显著改善,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高血压人群5年血压综合干预对危险因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对浙江省温州市近5年间城市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血压综合干预后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2001及2005年对城市社区居民进行人户体检及详细询问病史调查,采集血压、并发症、饮食、运动量等数据。同时从2001年开始通过在社区开展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调查发现的部分高危人群进行强化干预、定期抽样复查、随访等。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的是人群经常体育运动的人数增加,但同时高血脂人数增加明显。统计学意义不显著的是提高了人群高血压规则服药率,减少了吸烟、饮酒人数,在合并症上高血糖人数减少。结论 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有所改善,但是形势严峻,在社区对高血压等慢性病进行综合干预势在必行,并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北京市某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方法 收集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4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694例作为筛查对象,对其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和规范化管理,并分析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达标情况.结果 影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血压控制情况、空腹血糖情况、心脏病史、吸烟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三...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明显加剧,老年人的比例增加及脑卒中患者(脑血栓或脑出血)的年龄趋于年轻化,脑卒中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我院社区医疗部自1997年开始,对辖区内脑卒中患者和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干预,以期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为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患者526例,年龄27~89岁,男387例,女139例,其中已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为84例,其余具有一种或多种上述的高危因素,将人群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63例,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干预观察组。1.2方法对干预组包括有无中风病史的患者建立详尽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周美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41-141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宣教在社区高血压病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区583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2006年1月~2009年12月每年均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并每年对其进行1次治疗依从性、用药正确性。血压控制情况、相关知识知晓率等方面的调查,观察比较其各调查项目的情况,并统计脑卒中发生率。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呈现上升趋势,用药正确性也越来越高,同时血压控制情况也得到较大改善,相关知识知晓率大幅上升,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卒中发病率也得到较好的控制,2008年及2009年发病率均未见明显上升。结论社区健康宣教在社区高血压病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中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脑卒中的发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明显改变,也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很大的变化。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许多因素与脑卒中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肥胖等。我科针对上述危险因素,结合病人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达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社区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随机调查了79名门诊或住院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负相关,而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血管系心身疾病社区性预防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将本市两单位的400名健康职工分两组,对其心血管系如冠心病等的心身疾病的预防知识的学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调整不良情绪的指导等预防干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经上述干预1年后:①两组心血管常见心身疾病的发病高危因素的临床生化指标:血胆固醇(TC)实验组(4.33±0.75),对照组(4.75±0.87)、血甘油三脂(TG)实验组(1.66±0.74),对照组(1.93±0.85);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实验组(1.13±0.19),对照组(1.02±0.22)、全血粘度(mPa.s:)实验组(1.58±0.14),对照组(1.64±0.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②生活方式上食盐的摄入干预前(1.53±0.55),干预后(1.78±0.69)、进食新鲜蔬菜干预前(1.76±0.58),干预后(1.98±0.71)、进食肥肉及动物内脏干预前(1.69±0.78),干预后(2.04±0.84)、定时适量进食干预前(2.04±0.69),干预后(2.33±0.67)、体育锻炼时间干预前(1.54±0.67),干预后(1.83±0.56)、锻炼项目干预前(3.17±1.02),干预后(3.55±1.15)、心情平静的时间干预前(1.73±0.57),干预后(1.98±0.63)等随着干预时间而有所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干预后高于干预前.而进食咸鱼或咸菜、吸烟、饮白酒、按时作息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A型行为的CH(争强好胜、敌意)干预前(12.90±5.03),干预后(11.12±4.62)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低于干预前.结论心身疾病的社区性预防除了宣传相关的常识外,预防干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血管系心身疾病社区性预防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将本市两单位的 40 0名健康职工分两组 ,对其心血管系如冠心病等的心身疾病的预防知识的学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调整不良情绪的指导等预防干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经上述干预 1年后 :①两组心血管常见心身疾病的发病高危因素的临床生化指标 :血胆固醇 (TC)实验组 ( 4 .3 3± 0 .75 ) ,对照组 ( 4 .75± 0 .87)、血甘油三脂 (TG)实验组 ( 1.66± 0 .74) ,对照组 ( 1.93± 0 .85 ) ;血高密度脂蛋白 (HDL C)实验组 ( 1.13± 0 .19) ,对照组 ( 1.0 2± 0 .2 2 )、全血粘度 (mPa .s :)实验组 ( 1.5 8± 0 .14 ) ,对照组 ( 1.64± 0 .17)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②生活方式上食盐的摄入干预前 ( 1.5 3± 0 .5 5 ) ,干预后 ( 1.78± 0 .69)、进食新鲜蔬菜干预前 ( 1.76± 0 .5 8) ,干预后 ( 1.98± 0 .71)、进食肥肉及动物内脏干预前 ( 1.69± 0 .78) ,干预后 ( 2 .0 4± 0 .84)、定时适量进食干预前 ( 2 .0 4± 0 .69) ,干预后 ( 2 .3 3± 0 .67)、体育锻炼时间干预前 ( 1.5 4± 0 .67) ,干预后 ( 1.83±0 .5 6)、锻炼项目干预前 ( 3 .17± 1.0 2 ) ,干预后 ( 3 .5 5± 1.15 )、心情平静的时间干预前 ( 1.73± 0  相似文献   

13.
健康教育对人群心血管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通过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心血管病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KAB)的变化,评价心血管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1995年在北京郊区农村随机调查800人的心血管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经过4年各种形式的心血管病健康教育后,1999年用同样方法复查897人。结果 1995~1999年,干预区人群心血管病知识有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与对照区相比,有四个项目有明显净增加(P〈0.01),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女性常见乳腺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女性乳腺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疾病的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按照人群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的5个区对6008名适龄妇女进行乳腺体检和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地区乳腺疾病的患病率达32.3%,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乳腺增生症,占乳腺疾病的96.3%,文化程度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或5年以上失业者为乳腺疾病的好发人群,初潮年龄〈14岁、子宫肌瘤等相关妇科疾病、流产次数增加、乳腺疾病家族史、担心患乳腺癌都是北京地区女性患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能降低乳腺疾病发生的危险。结论:乳腺疾病的发生是女性的社会文化背景、生理、心理精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正确防病知识、定期筛查,有利于乳腺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社区综合干预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冠心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10例,采取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戒烟、适量运动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110例为门诊随访患者。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血压、血脂、体重指数、血糖、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等指标的改变。结果:除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TC)在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外,血压、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北京市城乡心血管疾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差别,总结部分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特点,为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心血管疾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昌平、顺义、房山、大兴四区随机抽取25~64岁的农村户口居民1605人,采用统一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调查.结果 农村居民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早于城市;农村吸烟率为33.8%,高于城市的22.7%,年龄标化率分别为34.5%、23.5%,P<0.05;规律体育锻炼率农村为29.7%,明显低于城市的53.1%,年龄标化率分别为30.5%、53.5%,P<0.05;每周食高脂食品、奶制品超过5 d的比例农村为5.9%和16.6%,明显低于城市的8.8%和40.6%,农村年龄标化率分别为5.5%、16.5%,城市年龄标化率分别为9.0%、40.9%,P<0.05;肥胖率农村为16.1%,城市为7.5%,年龄标化率分别为15.9%、10.7%,P<0.05.结论 高血压、肥胖以及缺乏运动是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上升迅速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血压、控制体重、规律锻炼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和发生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将已确诊为T2DM的96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CHD分为两组,其中单纯T2DM组51例,T2DM并发CHD组45例。了解并检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FBG、P2BG)、胰岛素(FINS、P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HDL-C、LDL-C、VL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24h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S-CRP),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两组在HbA1C、FBG、TG、TC、HDL-C、FINS、UMA,PINS、FIB、S-CRPSBP、DBP、UA、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病程、BMI、P2BG、LDL-C、HOMA-IR、P2BG/FBG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BMI、P2BG、波动性高血糖等与冠心病发生成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离退休老年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目的.方法 对601例离退休老年人群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并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与合理膳食的宣传教育,定期随访5年.结果 吸烟率下降30.6% (P<0.01),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达标率分别提高112.14% (P<0.01)、68.28% (P<0.01)和13.29%(P<0.01),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提高13.40% (P<0.01).同2007年相比,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44.5% (P<0.05).结论 对老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能够达到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 对2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CHD均以老年多见(χ2 =15.204,P<0.001));<60岁男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803,P<0.01);283例CHD患者仅高血压与其它各危险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等级相关及回归分析仅高血压与CHD有显著相关(r =0.993,t=15.654,P<0.001).男性CHD以合并高血压及吸烟因素居多,女性CHD以高血压及糖尿病因素居多,男女CHD对比吸烟、糖尿病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23.916、χ2 =11.740,P<0.001).高TG、低HDL-C与高TC、高LDL-C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性别、年龄随着危险因素数目的 增多CHD增加,合并2个危险因素组最多见,为35.3%,2个以上危险因素组冠心病并未随着危险因素增多而增加.结论 老年、高血压是CHD独立的危险因素;吸烟是男性CHD主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是女性CHD主要的危险因素;男女CHD患病率与年龄有关,<60岁时男性CHD发病率高于女性;血脂异常中高TG、低HDL-C为CHD主要的危险因素;CHD合并2个危险因素最多见.CHD的防治不仅要重视高危人群,也要加强低危人群的宣教和预防,综合干预和积极控制已明确的危险因素,可能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