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重型肝炎及肝衰竭是威胁广大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非生物型人工肝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治疗,然而疗效评价不一。本综述将重点介绍临床应用较多的6种非生物型人工肝的较高等级疗效评价研究的设计方案和研究结果,并结合肝衰竭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和人工肝原理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横向比较,分析现有人工肝技术的优缺点和适应证。此外,还总结了非生物型人工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并归纳了未来该领域在技术和临床研究方面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术(PE)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PE组33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30例肝衰竭患者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等,随访治疗后3个月内病情转归情况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实验检测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予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中ALT、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390.48±536.52)U/L vs(81.03±47.58)U/L;(479.27±130.01)μmol/L vs(244.64±151.05)μmol/L,P值均0.01],Alb、胆固醇(CHO)、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33.06±5.42)g/L vs(35.24±3.68)g/L;(2.50±1.24)mmol/L vs(3.59±0.86)mmol/L;(34.16±5.33)%vs(73.98±27.23)%,P值均0.01],对照组治疗后ALT、TBil、Alb、CHO、PTA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患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276,P0.01),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χ2=13.258,P0.01);PE治疗效果与治疗前TBil水平、并发症、胆酶分离、年龄≥40岁有关(P0.05),TBil、胆酶分离是影响PE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01、8.75);术中共发生不良反应8例次,予对症处理后均可好转并完成治疗。结论 PE治疗肝衰竭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价值。TBil、胆酶分离是影响PE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综合征,进展快速,预后不良。目前其内科治疗方法仍有限,人工肝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具体的启动时机、模式的选择、参数的设置需要临床医生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动态演变过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与非生物型人工肝相比,生物型人工肝能更好地模拟肝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其核心技术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相关临床研究也在积极进行,在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的优化及生物型人工肝相关进展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人工肝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对照组仅予以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并对预后进行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好转,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除Alb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0%,其中早期治疗有效率为88.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对于早期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肝衰竭(重型肝炎)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通过支持治疗使肝脏再生以达到有效的重建肝脏基本功能,或者等到肝移植。肝移植作为改善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最有效治疗手段存在着供肝来源困难的问题。而人工肝支持技术能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学指标,并为肝移植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人工肝可分为非生物型人工肝和生物型人工肝。非生物型人工肝以去除体内蛋白结合毒素及水溶性毒素、补充一些体内缺乏的但必需的有益物质为目的,通过为肝脏的自我修复创造时间和机会来达到治疗肝衰竭的目的。生物型人工肝可以较好的替代肝脏解毒、生物合成和分泌代谢等功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中间型人工肝--血浆置换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血浆置换是一种以正常人新鲜血浆或血浆替代物取代患者体内成份异常的血浆,去除体内毒素、净化血液的方法。在肝病治疗领域,由于血浆置换既可机械性被动去除ALF患者体内毒素,又能人为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因此,是介于物理和生物人工肝之间的人工肝支持方法,被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单纯血浆置换术(plasma exchange,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及DPMAS+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4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检查、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E组、DPMAS组和DPMAS+PE组,3组患者均每隔3~4 d行1次治疗。测定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患者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球蛋白(globulin,G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及血氨...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介绍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血浆灌流和血液透析吸附等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半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DPMAS)、先等量血浆置换再联合DPMAS、先DPMAS再联合等量血浆置换4种人工肝模式治疗肝衰竭的经济学特点。方法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构建决策树模型,针对肝衰竭患者早、中、晚期分别计算并比较4种不同治疗模式的成本效果比值及增量成本效果值,且对该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数据来自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结果肝衰竭早期患者的人工肝治疗,半量血浆置换联合DPAMS方案成本效果比值为89547.79,增量成本效果值为34665.34,低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成本具有成本效果优势;肝衰竭中、晚期,先DPMAS再联合等量血浆置换的方案,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122865.5、284334.97,增量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70744.55、75299.48,小于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成本可以接受,有经济学优势。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基础分析结果可靠。结论对于早期肝衰竭,半量血浆置换联合DPAMS方案最具成本效果优势;而对于肝衰竭中、晚期,采用先DPMAS再联合等量血浆置换是最为经济的人工肝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缓慢性血浆置换同步并联血液滤过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缓慢性血浆置换(PE)同步并联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44例,PE治疗组30例,内科治疗组30例.联合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缓慢性PE同步并联CVVH治疗,PE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纯PE治疗,内科治疗组仅予以内科综合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及近期有效率、生存率,并观察联合治疗组和PE治疗组治疗前后动脉血pH值、血钠浓度和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6、10等的变化情况.根据不同资料分别选择t检验、F检验或X2检验.结果 联合治疗组9例肝性脑病患者中7例意识转清,9例肝肾综合征患者中6例肾功能恢复,酸碱失平衡得以纠正,低钠血症改善,肿瘤坏死因子a下降,近期有效率81.82%,生存率56.82%;PE治疗组7例肝性脑病患者2例意识转清,5例肝肾综合征患者1例肾功能恢复,pH值、低钠血症及肿瘤坏死因子a无变化,近期有效率56.67%,生存率33.33%,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6均降低,白细胞介素10升高.内科治疗组6例肝性脑病患者中1例意识转清醒,肝肾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均未恢复,近期有效率23.33%,生存率16.67%.结论 缓慢性PE同步并联CVVH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缓慢血浆置换(SPE)联合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生物人工肝(BLSS)、SPE与血液透析(HD)联合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BLSS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早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SPE+BLSS治疗组、SPE+HD+BLSS治疗组、SPE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72h、治疗后2周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内毒素、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变化情况。结果与药物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内毒素明显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和甲胎蛋白增高(P〈0.05),临床症状明显减轻。SPE+BLSS、SPE+HD+BLSS和SPE治疗组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3.3%(25/30)、90%(27/30)和70%(21/30),不良反应发生例次为9/182。药物对照组早期慢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为50%(15/30)。结论SPE+BLSS、SPE+HD+BLSS组成的两种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系统对早期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SPE+HD+BLSS疗效优于SPE+BLSS。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肝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居高不下。肝移植因为供肝短缺、费用高及技术因素的限制,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实用性很强的治疗方法和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重型肝炎及肝衰竭的人工肝个体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肝是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1].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人工肝有多种,每一种的原理不尽相同,适应证也有很大差异,同时患者的病情也千差万别.因此,当为患者确定人工肝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人工肝方法和患者病情两个方面的因素,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主观愿望,明确治疗目的,并结合每一种人工肝的原理和特点,为特定的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取得最好的疗效,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进行人工肝治疗时,也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和人工肝的原理制定个体化的操作方案,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此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工肝治疗不是孤立的,必须与内、外科治疗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急性肝衰竭(ALF)常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multipleorgans dysfuction sydrome,MODS),危重肝衰竭患者MODS发生率接近60%.因此,ALF患者的人工肝治疗除了需要替代复杂的肝脏代谢功能之外,尚需要逆转导致患者死亡的MODS.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肝治疗对重型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对照研究,探讨人工肝治疗对重型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等5家医院的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重度(且凝血酶原活动度<50%)患者518例,将患者分为人工肝治疗组和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记录其诊断、分期等原始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in-Maier方法进行生存情况分析。结果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8.0±0.4)d,内科治疗对照组为(4.0±0.2)d,P=0.004。人工肝治疗2次以上疗效更加明显,它可使慢眭重型肝炎患者生存期由(27.0±1.6)d延长至(39.0±4.0)d,重型肝炎中期患者生存期由(38.0±17.5)d延长至(66.0±18.6)d;晚期患者生存期由(18.0±4.0)d延长至(26.0±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肝治疗能够延长急性重型肝炎患者、慢性及亚急性重型肝炎中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多次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次治疗和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