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依赖于血管的生成(angio-genesis),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已经成为不同于常规肿瘤治疗的方法和热点.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化学药物治疗相比,血管生成抑制剂有以下优点:(1)血管生成抑制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而抗癌药物经组织扩散时受到组织坏死、纤维化、组织内高压的影响,常常在组织内达不到有效浓度;(2)血管内皮细胞属正常细胞,其基因型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而肿瘤细胞基因型不稳定,易产生耐药性;(3)原发肿瘤和继发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相同,而原发灶与继发灶中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化疗反应各异;(4)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速度较正常组织快许多倍,血管生成抑制剂对正常组织的影响轻微;(5)不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本文就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调控、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人们认识到实体瘤的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后,各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应运而生,为肿瘤治疗开创了新视角.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优势在于:(1)作用的靶是具有遗传稳定性的血管内皮细胞,不易产生耐药性;(2)药物易于到达靶细胞,与化疗药物合用,可以增加其在肿瘤组织内的聚集浓度;(3)有效抑制肿瘤转移、复发等.目前已有二十余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本文就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现状,根据其作用原理,将其分为细胞内作用和细胞外作用两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血管既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和氧气,也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主要途径.宿主不能控制肿瘤血管生成,人为抑制血管生成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抗血管生成疗法将成为不同于常规的新的肿瘤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血管既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和氧气,也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主要途径。宿主不能控制肿瘤血管生成,人为抑制血管生成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抗血管生成疗法将成为不同于常规的肿瘤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是继血管抑素(angiostatin)后发现的另一种特异性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能阻断促进肿瘤血管生长的多种途径,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抑种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又具有抗瘤谱广、毒性低和无获得性耐药性等优点,而且与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肿瘤血管生成及其基因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成伟  庞琦  张庆林 《癌症》2001,20(10):1109-1111
Folkman于 1971年提出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肿瘤细胞不仅通过肿瘤血管从宿主获得必需的营养和氧气并排出代谢产物,而且通过肿瘤血管向宿主输入大量的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的不断生长和转移 .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1], 抗血管生成疗法是不同于常规疗法的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 [2], 已成为当今肿瘤研究的热点 . 血管抑制剂的蛋白质疗法显著抑制了一系列实验性肿瘤的生长,但存在药物剂量偏高、重复给药、费用昂贵等缺点 . 基因治疗能有效克服上述缺点,是最有希望将抗血管生成疗法由动物实验应用到临床的途径之一 [1~3]. 近年来对肿瘤血管生成、血管抑制剂的开发,以及抗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综述如下 .  相似文献   

7.
血管靶向及抗血管生成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生长必须依赖足够的血供,切断肿瘤的血供则可抑制肿瘤生长,甚至造成肿瘤细胞坏死。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从而影响肿瘤血供的治疗方法是近几十年来肿瘤学研究中一个相当热门的领域。其治疗作用具有:①高效性,一根血管可供应较多的肿瘤细胞,药物易于到达作用部位;②广谱性,肿瘤都需要血供;③不易耐药,内皮细胞不易发生突变等优点。具体又分为血管靶向和抗血管生成两种策略,前者针对已有的肿瘤血管,后者着眼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长。二者既有区别又联系紧密,有时难于完全区分。  相似文献   

8.
抗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肿瘤治疗多针对肿瘤细胞,大量研究表明这种治疗存在很多缺点如容易产生肿瘤耐药性,有时药物不易进人肿瘤细胞内部则作用受限等。后来,Eolkman等提出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的观点后,国内外研究者做了大量基础实验、动物实验、临床前期试验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治疗肿瘤进行了许多探索,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使抑制或破坏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
肿瘤的生长需要新生血管来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因此通过抑制血管的生成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在所有来源于Ⅳ型胶原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中,肿瘤抑素的研究最广泛。肿瘤抑素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多种功能。本文就肿瘤抑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是近两年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肿瘤内血管生成模式.其特点为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和基质重塑产生血管样通道,通道内无内皮细胞衬覆,通道外基底膜PAS染色为阳性.该血管样通道生成机制、管壁结构等都与传统的肿瘤内血管生成不一样,因此通过血管生成拟态构建的血管样通道有可能成为某些肿瘤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郑高云  吴旭 《肿瘤防治研究》2008,35(12):908-911
 0  引言 大量研究表明,传统肿瘤治疗多直接针对肿瘤 细胞而存在很多缺陷,如容易产生肿瘤耐药性、药物 不易进入肿瘤细胞内部等。1971 年哈佛大学Folk2 man 教授[ 1 ] 提出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 血管生成的观点后,国内外研究者做了大量深入研 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使抑制或破坏肿瘤血管生 成,切断肿瘤营养来源而“饿死”肿瘤成为了一种新 的有效疗法。本文就抗肿瘤血管生成机制、治疗进 展以及联合放疗、化疗的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5(TNFSF15)主要是由血管内皮细胞特异分泌的细胞因子。作为死亡受体3(DR3)的配体,它参与调控VEGF/VEGFR信号通路,进而影响多种脉管细胞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例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促进淋巴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防止血管渗漏、抑制血管生成等。临床研究数据表明TNFSF15启动子区域突变引起的TNFSF15高表达会增加罹患多种肿瘤的风险。然而,TNFSF15对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截然相反,其可通过结合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受体DR3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但与淋巴内皮细胞表面受体DR3结合后反导致肿瘤内淋巴管生成而促进肿瘤淋巴转移。分析其不同生物效应对肿瘤脉管生成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本文仅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肿瘤是癌症研究领域的一个理论突破,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疗法作为癌症治疗的新兴策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已从实验室阶段进入临床试验,但结果并不象预期的那样有效,同时还暴露出许多问题,如长期应用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的产生。只有深入地理解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特性,合理应用才能使之转化为人类征服肿瘤的利器。本侧重介绍血管生成抑制剂临床研究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治疗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向,通过对抗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的供养,从而遏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其方法主要包括抑制或中和血管生成因子、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和针对特异性标记物应用素或抗体攻击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它具有高效性、特异性、不易产生耐药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迄今,包括Endostatin和Angiostatin在内的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抗肿瘤实验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并已开始走向临床。  相似文献   

15.
血管生成拟态和血管生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是近两年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肿瘤内血管生成模式。其特点为: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和基质重塑产生血管样通道,通道内无内皮细胞衬覆,通道外基底膜PAS染色为阳性。该血管样通道生成机制、管壁结构等都与传统的肿瘤内血管生成不一样,因此通过血管生成拟态构建的血管样通道有可能成为某些肿瘤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程鑫  李凯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9):534-536
肿瘤的生长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抑制肿瘤生长、防止肿瘤转移的新策略。Endostatin是1997年O'Reilly等从小鼠血管内皮瘤细胞(EOMA)的培养血清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体内外实验证明,它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但近年来也有研究表明,Endostatin还可直接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Endostatin作为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策略,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有关Endostatin的具体作用机制及信号传导通路尚不十分明确,现综述近年来有关Endostatin抗肿瘤机制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及骨转移癌。目前的研究发现,除抑制骨吸收外唑来膦酸还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抗肿瘤活性。其中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其间接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可能机制如下:(1)抑制肿瘤细胞及肿瘤间质细胞分泌VEGF,调节VEGF-VEGFR自分泌环抑制血管生成;(2)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黏附作用;(3)诱导循环内皮细胞祖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巨噬细胞分泌MMPs;(4)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拟态。但唑来膦酸抗肿瘤活性的用药剂量不同于目前治疗骨转移的剂量,其抗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肿瘤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血管生成”和“耐药”和“肿瘤”为关键词,检索2001-01-2011-12相关文献共1 952篇,纳入标准:1)肿瘤抗血管生成耐药性分子机制;2)肿瘤抗血管生成耐药性调控;3)肿瘤抗血管生成耐药性预测指标.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纳入分析30篇.结果:抗血管生成耐药性日益受到关注,可能的耐药机制包括血管生成多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的耐药机制、血管拟态、血管嵌入性生长等.直接与间接血管生成抑制剂联用可增加疗效,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循环血管生成因子有望成为预测抗血管生成药物疗效的指标.结论:单纯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很难取得持久疗效,容易出现耐药,但其机制目前还存在着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19.
杨晨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8,35(11):819-822
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药物可以从不同途径阻断新生血管的生成,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新牛血管生成抑制药物可分为阻断促血管生成因子作用通路的物、直接抑制内皮细胞药物、抑制基底膜降解的药物、抑制细胞整合素的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和其他种类,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钱志远  黄强 《中国肿瘤》2005,14(2):85-88
恶性胶质瘤是人体血管化程度最高的肿瘤,血管生成和增长在胶质瘤生长和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其恶性进展相关、内皮细胞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血管生成因子以及微环境的改变主要调控胶质瘤的血管生成。组织重构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对正常和病理性的血管生成分子机制进一步了解,胶质瘤血管生成机制将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