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局部浸渍加手法治疗肩手综合征32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姜华  孙承琪 《中国康复》2004,19(6):374-374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32例.均伴有单侧肩手痛,手部肿胀,皮色改变,手指屈曲受限;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5岁;出血性脑卒中9例,缺血性23例;上肢肌力0级15例,1~2级11例,2~4级6例;伴糖尿病18例,高血压27例,冠心病23例,房颤9例。治疗采用中药局部浸渍加手法。①手法:滚法配合拿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自患侧上肢内侧至前臂,肩、肘关节及其周围为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早期肩关节半脱位经神经促通技术和感应电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汕头市中心医院2000-01/2003-12收治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①对照组:单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保持肩关节全范围无痛性被动活动度和肩胛肌群抗阻训练。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感应电治疗,频率50-100Hz,有效波宽0.1-1.0ms,刺激基强度5~15V,1次1/d,1周5次。康复前和康复第10周通过肩关节的X射线片肩峰及肱骨头间距离观察肩关节脱位恢复睛况,采用Brunnstrom法评定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补充后106例进入结果分析。①肩峰及肱骨头间距离: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侧0~10mm9例,11~15mm 38例,16-20mm 6例;对照组患侧0-10mm 5例,11-15mm 32例,16-20mm 16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上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2级8例,3级22例,4级17例,5级6例,对照组2级13例,3级27例,4级11例,5级2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神经促通技术配合感应电治疗脑卒中偏瘫早期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能使瘫肢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肌力在Ⅲ级以下、无感觉障碍、无肩痛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定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为15%,对照组为75%,2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大大降低了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O肩锁钩钢板治疗不稳定锁骨远端骨折及Tosso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0月间收治的38例锁骨远端骨折:17例Tosso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采用了AO肩锁钩钢板治疗。结果上述55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至24个月,平均11.5个月。按Karlsson标准评定,A级13例,B级4例;38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和骨不连情况。结论应用AO肩锁钩钢板治疗不稳定锁骨远端骨折和Tosso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固定可靠,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手法康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80例 ,治疗手法为对肩、肘、手诸关节进行分解、被动、定量运动 ;对照组 12 8例 ,对患者进行无规则的被动或随意运动。 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简单、有效、实用。  相似文献   

6.
超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脑卒中后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探讨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的超早期康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10/2004-06对南阳市中心医院干部病房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01例进行筛选。其中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60例。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康复介入不同分为康复组(发病3d)和对照组(3~28d),两组均进行软瘫期和恢复期康复技术治疗,康复组还进行超早期康复技术治疗。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评分,入院4周后为13.56&;#177;8.52,出院4个月后为9.03&;#177;5.64。对照组入院4周后为14.13&;#177;8.87,出院4个月后为10.25&;#177;3.76。康复组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入院4周后上肢Ⅰ-Ⅲ级10例,Ⅳ-Ⅵ级20例;下肢Ⅰ-Ⅲ级15例,Ⅳ-Ⅵ级15例;手Ⅰ~Ⅲ级16例,Ⅳ-Ⅵ级14例。出院4个月后上肢Ⅰ-Ⅲ级5例,Ⅳ~Ⅵ级25例;下肢Ⅰ~Ⅲ级6例,Ⅳ-Ⅵ级24例;手Ⅰ~Ⅲ级7例,Ⅳ-Ⅵ级23例。结论对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技术,可有效地减少废用综合征,对其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病程16~25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3例,分为头皮针组49例和常规组44例,均按常规给予中西药物、物理疗法、心理及语言等综合康复治疗。头皮针组配合针刺头皮穴,取运动区顶颞前、后斜线(MS6、7)顶旁1、2线(MS8、9),颞前线(MS10),顶中线(MS5);常规组配合针刺患侧肢体穴位。结果:治疗2~4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头皮针组治愈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57.1%、98%与20.5%、75%,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配合头皮针治疗疗效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彭艳梅  钟新云 《中国康复》2009,24(4):260-260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张力试验和上肢选择性运动等关节松动术。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肩手综合征配合使用关节松动术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早期肩关节半脱位经神经促通技术和感应电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汕头市中心医院2000-01/2003-12收治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①对照组:单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保持肩关节全范围无痛性被动活动度和肩胛肌群抗阻训练。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感应电治疗,频率50~100Hz,有效波宽0.1~1.0ms,刺激基强度5~15V,1次/d,1周5次。康复前和康复第10周通过肩关节的X射线片肩峰及肱骨头间距离观察肩关节脱位恢复情况,采用Brunnstrom法评定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补充后106例进入结果分析。①肩峰及肱骨头间距离: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侧0~10mm9例,11~15mm38例,16~20mm6例;对照组患侧0~10mm5例,11~15mm32例,16~20mm16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上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2级8例,3级22例,4级17例,5级6例,对照组2级13例,3级27例,4级11例,5级2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神经促通技术配合感应电治疗脑卒中偏瘫早期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能使瘫肢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T0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6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36患者经6个月至8年随访,平均3年6A-SI,按Karlsson标准评定:A级34例(94.44%)B级2例(5.56%)。结论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III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关节活动早,临床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老年脑卒中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可能低下,运动训练对心率和血压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8例老年脑梗塞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偏瘫痉挛期进行桥式运动的观察,以探讨其安全性。1对象与方法1.1对象8例住院脑梗塞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6O~67岁。病程2周~2个月,经头颅CT确诊。根据Brunnstrom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分级皿级4例,IV级4例,均合并冠心病,病史5~IO年。经临床、心电图、X线胸片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8例心功能均为1级,无。心肌梗塞史,入院时心…  相似文献   

12.
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GCT)27例,其中自1986年3月采用微波原位热疗11例,无1例复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986年3月~1999年12月共收治四肢长骨(GCT)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16~48岁。其中16例采用局部切刮、体内灭活(石炭酸、酒精)及植骨和(或)骨水泥充填治疗。股骨下端7例,胫骨上端8例,肱骨上端1例。病理分级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4例。自1996年3月采用微波原位热疗四肢长骨(GCT)11例,其中股骨下端4例,胫骨上端5例,肱骨上端2例,病理分级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2例。随访11个月~12年1个月,超过16个月2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63例脑卒中患者根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评分分为抑郁组(HAD≥8分)71例,非抑郁组(HAD〈8分)292例。2组患者于入院时、发病后3个月和4个月3个时点,分别采用简化Fugl 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其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抑郁组在病后3个月和4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明显较非抑郁组差,2组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手法并超短波治疗偏瘫肩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治疗上有一定难度 ,我科采用Bobath法、关节松动术及超短波综合治疗偏瘫肩痛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偏瘫肩痛患者 3 1例 ,其中男 17例 ,女 14例 ;年龄 5 0~ 78岁 ,平均 60 .6岁 ;偏瘫 1.5~ 3 .0个月 ,平均 (2 .10± 0 .42 )个月 ;脑出血 11例 ,脑梗死 2 0例 ;均经CT确诊 ,现病情稳定 ,意识清楚 ,无感觉障碍 ,既往无肩周炎及其他肩痛病史 ;患肩痛持续达10d~ 2个月 ,平均 (0 .81± 0 .4)个月 ;偏瘫上肢Brunnstrom分级评定Ⅱ级 5例 ,Ⅲ级 15例 ,Ⅳ级 11例 ;重度疼痛 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配合中药封包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手法按摩配合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上肢功能、治疗效果、生活能力、疼痛及躯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上肢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按摩联合中药封包能够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功能,减轻疼痛,提高躯体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枫  王佳林 《中国康复》2003,18(5):313-313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均按神经内科常规处理 ,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功能训练 ,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施以心理康复疗法。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runnstrom评分由治疗前 <3级提高至 >4级 ,但临床疗效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药物配合运动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疗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介入康复时间的不同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3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开始康复训练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组(发病12~30d)25例和晚期组(发病3~5个月)11例。2组一般治疗和康复治疗方法均相同。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时均进行FIM评定。结果:FIM评定在治疗前2组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个月后,早期组显著优于晚期组。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但临床疗效早期康复优于晚期。  相似文献   

18.
张薇  王素香 《中国康复》2009,24(5):339-339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51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均按脑卒中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患侧肩手指导进行随意主被动运动;观察组采用手法对肩、肘、手诸关节进行分解、被动、定量运动。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0.0%、90.0%与4.8%、28.6%,P〈0.01)。结论: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石悦  马钧阳 《中国康复》2001,16(2):126-126
脑卒中后肩痛是影响患者全面康复的主要障碍 ,对康复训练有很大影响。所以在整体康复中 ,应优先考虑肩的正确治疗 [1] ,尤其是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出现肩痛将丧失获得的康复成果。作者从 1 997年起指导家庭训练员运用关节松动术对 2 8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脑卒中后肩痛患者 2 8例 ,男 1 5例 ,女 1 3例 ;年龄 49- 77岁 ;病程 1 - 38个月 ;脑出血 1 3例 ,脑梗死 1 5例 ,其中合并肩关节半脱位1 4例 ;住院期间即出现肩痛 1 9例 ,出院后出现肩痛9例。1 .2 方法  1松动肩胛骨 :患者仰卧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型弹力悬带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39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抑制肢体痉挛训练,治疗组同时穿戴本科室研制的弹力悬带矫形器进行步行训练,共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未穿戴弹力悬带矫形器,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下肢步行训练。 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早期穿戴弹力悬带矫形器辅助治疗8周后,发现其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8周时治疗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达到4级的患者数量分别为3例(占15.7%)和15例(占78.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8周时,治疗组FAC达到4级患者的10 m步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应用弹力悬带矫形器可纠正脑卒中患者步态异常,提高步行速度,促进步行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