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 对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将溶栓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直接注入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结果 20例病人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改善。随访X线平片可见股骨头明显修复。血管造影及DSA显示股骨头区血管数目基本达到正常。结论 通过介入治疗股骨头血性坏死,是一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微创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经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灌注溶栓剂、血管扩张剂及骨质生长剂等药物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质修复。股骨头的血管解剖以Trueta[1] 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旋股内动脉为其主要供血动脉 ,它分出上、下支持带动脉 ,其中上支持带动脉又分出上干骺动脉 (分布于股骨头外上 2 / 3)和外侧骨骺动脉 (分布于外侧 1/ 2股骨颈 ) ,下支持带动脉发出下干骺动脉 (分布于内侧 1/2股骨颈 ) ;闭孔动脉通过髋臼支供血圆韧带动脉 ,终端为骨骺内动脉 ,主要分布于…  相似文献   

3.
4.
股骨头骨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附15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85,自引:1,他引:84  
本期刊登4篇骨介入性治疗的重点文章,前3篇是有关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的,这一篇是股骨头骨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股骨头骨缺血性坏死是较常见的疾病,至今尚无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此文可贵之处是作了探索性尝试,并且取得了初步临床疗效,但尚需作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开展动物实验、注入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及其病理基础的比较等研究课题。任何一种疗法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临床观察,最好能应用CT和(或)MRI作追随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多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病 ,由于病因多元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 ,我们采用多介入放疗法治疗 1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共 19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为 2 1~ 5 8岁。其中 4例为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5例可能的病因为外伤所致 3例 ,长期激素治疗 5例 ,慢性乙醇中毒者 3例 ,另 4例原因不明 ,临床上表现均有患肢髋关节疼痛 ,不同程度的关节跛行 ,功能受限 ,所有病例经X线片和CT检查确诊。采用Seldinger技术 ,经股动脉插管 ,将导管超选择至患侧的闭孔动脉、旋股内、外动脉 ,行D…  相似文献   

6.
骨骼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因和病理股骨头是骨坏死的常见部位,引起坏死的主要原因是缺血。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引起缺血的因素可分为创性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髋关节外伤和股骨颈骨折导致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股骨头和股骨颈部的血供分别来自关节囊附近血管和圆韧带血管。关节囊供应股骨头的血管为旋股内、外侧动脉。由于这些部位的血管都较细小,容易发生损伤,且少有侧支循环,一旦外伤和骨折引起血管断裂、阻塞,便会影响股骨头的营养,使之发生变性坏死。非创伤性因素很多,不少学者认为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酗酒…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对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进行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造影后分别缓慢注入溶拴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结果 35例患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有效率达97.14%,治疗后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区血管增多,增粗,分布延长,X一线平片随访股骨头骨质明显修复。结论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坯 煞费苦心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新技术,特别对Ⅰ-Ⅱ期患治疗价值更高,对Ⅲ-Ⅳ期患可减轻疼痛,延缓病程进展。推迟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内服中药,静脉注射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6例,对治疗前后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进行评估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结果46例治疗后旋股内、外动脉血管分支数目较治疗前增多、增粗,7例闭塞的股骨头上动脉再通,但仍较细小,5例股骨头上动脉延长,6例无明显改变。疼痛消失46髋,明显减轻15髋。功能好转。结论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我科对8例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患者经股动脉插管。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旋股内外及髂内动脉,造影了解股骨头供血情况。然后注入654—210mg、尿激酶30个单位,复方丹参30—40ml,低分子右旋糖苷40ml,分别一月内分3次或一月1次,3次为一疗程。结果:7例髋关节疼痛减轻或消失,活动行走改善,1例症状无改善。护理要点:(1)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辅助检查;(2)术后静脉应用扩血管药和溶栓药;(3)观察患肢肤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防止动脉血栓形成;(4)术后24小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三相骨显像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血运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三相骨显像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血运变化王成钢王国军宋敏任鹏张子刚曲玫表1股骨头和髂动脉(血流相)及股骨头和股骨干(血池相)ROI总计数比率(x±s)时相位置股骨头数术前术后血流相患侧38088±017086±016健侧10083±...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率较高,至今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介入溶栓治疗3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护理工作功不可没 ,我们所治疗病人 56例 ,87髋 ,疗效满意 ,就其护理要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6例中男性 50例、女性 6例 ,年龄在 2 6~ 68岁 ,其中双侧者 31例 ,单侧者 2 5例 ,有外伤史者 6例 ,长期饮酒史者 30例 ,按Ficat分期Ⅰ期 4 2髋 ,Ⅱ期 2 4髋 ,Ⅲ期 18髋 ,Ⅳ期 3髋。介入治疗 1次者 4 8例 ,2次者 8例 ,全部病例经介入治疗后疼痛消失 ,多数病例功能恢复正常或达到Ⅰ级。本组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仅有暂时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护理要点一、术前护理本组病人由于患病时间长 ,…  相似文献   

13.
14.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病 ,以往以内科保守治疗及晚期外科手术为主 ,近年来我院先后对 2 50例患者进行了股骨头血管扩张溶栓介入治疗 ,对其方法 ,疗效作一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 2 50例患者 ,男性 155例 ,女性 95例 ,年龄8~ 71岁 ,单侧病变 89例 ,双侧病变 16 1例 ,病程 6个月至 4年 ,所有患者因髋关节疼痛伴肢体运动障碍要求治疗。 2 50例中有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史者16 0例 ,占 6 4 % ;有明确长期过量饮酒史 15例 ,占6 % ;有外伤病史 2 5例 ,占 10 % ;余 50例无明确诱因 ,占 2 0 %。从治疗至随访时间为 1~ 18个…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方法。方法:股动脉插管超选择关于股外旋动脉升支给药治疗;置管并同时灌注复方丹参液,每天一次,每次2~4ML,持续时间为2周。肝素液保留灌注。结果: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和髋关节的功能,治疗效果优良率达94%。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ANFH患者的5 3髋先常规行股动脉DSA ,后在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内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尿激酶2 0万u、丹参10ml及川芎嗪2 0mg;术后保留导管于动脉内,经导管每日注入同剂量的药物及肝素钠4 5 0 0u ,连用3天后拔管,治疗后复行股动脉DSA检查及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DSA示治疗后所有患者股骨头区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P <0 .0 5 ) ,患侧髋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1~16个月(平均9.5个月)示Ficat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结论:ANFH的DSA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因素所致,而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对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造影后分别缓慢注入溶栓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结果 35例患者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有效率达97.14%,治疗后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区血管增多、增粗,分布延长,X—线平片随访股骨头骨质明显修复。结论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新技术,特别对Ⅰ—Ⅱ期患者治疗价值更高,对Ⅲ—Ⅳ期患者可减轻疼痛,延缓病程进展,推迟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间。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介绍与文献报道治疗方法的不同之处。方法将扩张血管、溶栓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直接注入缺血坏死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动脉。注入药物前,大腿根部用加压止血带捆绑并加压。45d后重复治疗。治疗后第15天,患肢静滴尿激酶10万U/d,共10d。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对比研究。结果介入治疗后疼痛的缓解或改善占100%,X线、CT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骨形成。DSA显示股骨头供血小动脉增粗,细小动脉增多,显影时间缩短。4级骨质改善轻微或不明显。结论介入插管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尤其是3级以前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