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4):508-508,579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21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治疗。结果:①CVST以青年女性多见;②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③危险因素有分娩、妊娠、炎症、口服避孕药、高黏血症、高脂血症等;④早期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痫发作,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⑤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梗死灶,可伴渗血或出血;⑥应用脱水、抗凝、局部溶栓及对症治疗,痊愈15例,好转6例。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腰穿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脑静脉系统血栓再发和新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结论:对临床急性、亚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痫发作的年轻患者,应高度警惕CVST,及时行CT、MRI、MRV或DSA检查,早期规范抗凝、血管内溶栓等治疗。  相似文献   

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雁  彭斌  李舜伟  邵素君  游咏 《北京医学》2001,23(6):326-328
目的 回顾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概述其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总结1990-2000年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铁路总医院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结果 本组患者占住院病人总数的0.05‰,发病年龄13-50岁,男女之比为10:3,RSA检查敏感性较高,药物治疗对降低颅内效果不佳。结论 为协助诊断,发病≤2周者可行CR或MRI+MRA检查,发病2-4周者宜行增强CT或MRI检查,发病>4周者或经CT、MRI/MRA检查未能确诊者应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男9例,女1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形式,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脑脊液结果及转归。结论:对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青壮年患者,应高度怀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及时行腰穿、CT、MRI、MRV或DSA检查以明确诊断,尽早给予静脉或颈动脉滴入尿激酶治疗后改为口服抗凝药物等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5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病因,25例中,与妊娠和分娩有关16例(64.0%),服避孕药3例(12.0%),中耳炎2例(8.O%),副鼻窦炎1例(4.0%),恶液质1例(4.0%),不明原因2例(8.0%);高颅压、皮质损害为主要表现;CT检查阳性率低;MR1、MRA、MRV及DSA检查阳性率高、可明确诊断;采用降颅压、抗凝、降纤及介入治疗,14例(56.0%)痊愈,9例(36.0%)好转,1例(4.0%)死亡,1例(4.0%)复发。砖论病理性妊娠和分娩为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检查阳性率低,MR1、MKA、MRV及DSA检查可确诊,及早采用降颅压、抗凝、降纤治疗,必要时采用介入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虹  杨桂芝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70-1171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征,建立早期诊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CVST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病例中好转51例,自动出院8例,死亡1例。结论高度怀疑CVST尤其是围产期或长期口服避孕药的育龄期妇女,应尽快完善腰穿、脑CT、MRI+MRV检查,必要时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6.
蒙喜斯  胡才友 《吉林医学》2012,33(7):1453-1454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结果:本组患者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头痛、呕吐为主要的临床表现,部份病例可以意识障碍、抽搐、肢体瘫痪和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17例行头颅MRI+MRV检查,8例行DSA检查确诊,经动静脉进行溶栓治疗的19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且无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持续头痛,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等患者,应高度怀疑CVST,MRI和MRA联合是目前诊断CVST首选的检查方法,如有条件应尽早行DSA检查,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今后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VST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CVST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早期表现以头痛为主15例(93.75%)、伴呕吐10例(62.5%),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8例(50%);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伴局限性脑梗死10例,其中伴出血4例;脑脊液压力增高15例(93.75%),蛋白增高6例,白细胞计数增高4例。16例中痊愈6例(37.5%),其中4例应用尿激酶局部静脉窦溶栓治疗,2例抗凝治疗,其余10例均给予抗凝等治疗后好转出院,有效率100%。结论:对于急性发病的头痛、呕吐,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的青壮年患者,应高度怀疑CVST,及时行CT、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等检查,必要时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一旦诊断明确,应给予尿激酶局部静脉窦溶栓或尽早选用抗凝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对膝部外伤及组成膝关节各骨骨折的治疗,既要尽早使伤口及骨折愈合,又要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但常常由于伸膝装置粘连致关节僵硬,使患者不能正常地工作及生活.我院自1992年1月-1999年12月,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特点,选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膝关节僵硬病人4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临床分析)崔绍杰田立陈文斗*(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西安710032)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本文对确诊的8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与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治策略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加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多数为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癫痫等.40例患者均采用脱水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20例,肝素联合静脉窦内溶栓治疗17例,抗血小板聚集治疗3例,基本痊愈36例,好转4例.结论 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以颅内高压为突出表现,借助头部CT、MRI、MRV等技术有利于早期诊断,对症、对因采取持续静脉注射肝素抗凝联合介入溶栓进行早治疗对于提高本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减少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漏诊,延误治疗,甚至引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文献报道,误诊率有的可达50%[1].临床如何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有效治疗CVST,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我们复习了相关文献,对2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CVST的早期临床特征,为CVST早期诊断提供正确的依据及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临床上较少见 ,且其病因多样 ,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 ,一般临床较难诊断。本院收治 2例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例 1,男 ,2 5岁。因头痛、呕吐伴行为异常一周于 2 0 0 1年 8月 19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一周因感冒后出现头痛、呕吐伴时有烦躁、胡言乱语等异常行为 ,院外给予一般脱水、抗炎等治疗 ,效果不佳 ,遂入本院。入院后行头颅CT示 :双侧丘脑部占位性病变并出血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12× 10 9/L。脑脊液微黄 ,透明 ,压力 2 10mmH2 O ,蛋白 1.143g/L ,红细胞 74× …  相似文献   

13.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提高和临床上的高度重视,使本病确诊率不断提高,而且大部分病例能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改善了预后。本文总结1989年4月~1998年11月间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22例病人的资料,并就其病因、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病人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7~55岁,平均37.5岁,其中45岁以下者15例。发病前数日腹泻、感冒各1例,产后6~10d发病4例,经期及口服避孕药后发病各1例,4例辅助检查分别发现中耳、乳突、鼻窦等炎症,而病人无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积压脑血管病的类型之一,由于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所以临床上误诊率较高,CVST病情常较严重,病死率相对较高,曾有文献报道CVST的病死率为10%左右[1].现收集我院1998年1月~2006年7月诊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7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儿例患者经MRV和/或DSA认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均行肝素钠抗凝治疗,其余根据需要进行降颅压、脱水、扩容、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感染等治疗。其中1例住院当中治疗无效死亡。出院后在从2个月到2年的随诊时间内,2例出院时仍有严重的头痛,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个月内死亡,另1例出院时仅头痛减轻仍有抽搐和视力障碍,病情进一步加重,出院2个月内死亡。3例出院时有轻微头痛,再住院治疗后完全正常。4例出院时完全正常。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很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具有特征性,如明确诊断后,早期溶栓、抗凝、阻聚等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25~56岁。围产期者4例,其中孕36+5周1例,产后14小时~21天3例;口服避孕药1例;头部外伤及中耳炎各1例;不明原因1例。临床表现:意识不清3例,头痛7例,呕吐5例,抽搐6例,视乳头水肿或眼底视网膜出血7例,肢体瘫痪3例,高热2例。实验室检查:8例腰穿脑脊液(CSF)压力均>3.97kPa.,其中1例脑脊液生化常规提示感染性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余7例常规生化检查正常。CT检查,3例未见异常,5例异常,以弥漫性脑水肿为主,1例为右侧颞、枕、顶交界处高密度影,1例为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MRV示:2例上  相似文献   

1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回流受阻的一组血管病。本病特点:病因复杂、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过去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病死率近50%,被认为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但随着MRI、MRV的广泛应用,本病的检出率较前显著增高,近期文献报道,CVT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使CVT病死率降为5%~30%。所以早期诊断、正规治疗是关系到患者康复及预后的关键问题。现将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凝和静脉窦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后随访1~3年?结果:本组患者中,16例只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8例为抗凝结合静脉窦局部溶栓治疗?入院时临床表现为单纯颅高压者8例,合并局灶症状体征者11例,合并脑病2例,昏迷3例?2种治疗方法均取得较好疗效?随访期末,17例(71%)患者完全恢复,3例(13%)遗留后遗症状,4例(17%)患者死亡?本研究显示,合并颅内出血并不是CVST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精神障碍?昏迷及多部位的静脉窦血栓仍是预后差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单发部位的CVST及溶栓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2种方法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单纯抗凝治疗相比,静脉窦内溶栓治疗是积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出现颅内出血和昏迷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9.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e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较特殊,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1].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常规颅脑CT及实验室检查典型表现较少,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误诊率较高,达50%[2].现将本院2000年8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19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学创新》2017,(26):141-14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脑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和误治。本文通过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减少误诊和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