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对N心钠素(NANP)分泌的影响。方法:研究了24例二尖瓣狭窄(MS)患者PBMV前后血浆NANP浓度,并与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MMPG)、二尖瓣口面积(MVA)、左房内径(LAD)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MS患者术前血浆NA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血浆NANP改变量(ΔNANP)与MMPG改变量(ΔMMPG,r=0.6770,P<0.0005)、LAD的改变量(ΔLAD,r=0.4704,P<0.0250)及平均左房压改变量(ΔMLAP,r=0.7272,P<0.0005)均呈正相关,与MVA的改变量(ΔMVA)呈负相关(r=-0.6451,P<0.0005)。结论:NANP在MS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中起重要作用,测定NANP变化有可能作为判定MS狭窄程度及PBMV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长时间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浆一氧化氮活性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失血性休克中的效应及其意义。方法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动态监测血浆亚硝酸盐(NO-2)活性,以此作为NO含量,同时分别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A组动物于休克后lh血浆NO-2活性最高,与组间休克前和B同时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SOD含量于休克后lh和MDA浓度休克后4h和8h最高。A组动物于休克后lh血浆NO-2含量与同时相SOD含量呈正相关(r=0637,P<005),与4h和8h同时相MDA含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0和0647,P<005),与休克后1h同时相血压呈负相关(r=-0725,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时过量产生的NO可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使血压进一步下降。血浆NO-2、MDA和SOD浓度三者之间在休克时的关系,其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脂、脂蛋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患者30例,分为正常组(11例)、单支组(10例)和多支组(9例);测定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及其亚组分和SOD含量。结果:3组患者间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相近;多支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比值低于正常组(P<0.05)。单支组和多支组HDLC均低于正常组(P均<0.01),而LDLC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正常组SOD为(203.4±57.7)kU/L,高于单支组〔(129.4±71.6)kU/L,P<0.05〕和多支组〔(95.9±53.3)kU/L,P<0.01〕。SOD与LDL呈中度负相关(r=-0.448,P<0.05),SOD与HDL(r=0.696,P<0.01)和SOD与HDLC(r=0.399,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血脂、脂蛋白、脂蛋白亚组分及SOD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联系,HDL、HDLC、LDL、LDLC和HDLC/LDLC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的重要易患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分别用微盘测定法和亚硝酸盐形成法测定20例LIDP患者及18例正常人血浆NO及SOD含量。结果:LIDP患者血浆NO水平比正常人显著增高(P<0.01),NO为:6.39±3.65μmol/L与3.48±0.95μmol/L;LIDP患者血浆SOD水平比正常人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为:37.50±16.34NU/ml与32.93±17.77NU/ml。结论:LIDP的发病与自由基损伤有关。清除自由基、提高SOD活性可能是治疗LIDP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内游离Ca2+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4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25例健康者)血浆ET1含量,用比浊法测定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和用Fura2/AM荧光技术测定血小板内游离Ca2+含量。结果: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ET1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小板聚集率增高(P<0.01),血小板内游离Ca2+含量显著增加(P<0.01)。另外还观察到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小板内游离Ca2+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738,P<0.01),而血浆ET1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内游离Ca2+含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浆ET1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此期血小板的功能处于活跃状态,易于聚集,形成血栓,加重病情;而血浆ET1对血小板功能可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HNP)大鼠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采用去氧胆酸钠逆行胰管内注射法复制;治疗组(BN组):制备模型后经腹腔注射PAF特异性受体拮抗剂BN52021(5mg/kg);假手术组(SO组):开腹后仅轻轻翻动胰腺即关腹。结果:BN组与AP组比较,1小时后血清淀粉酶值明显下降〔(14970±2500)U/L,(16170±2380)U/L,P<0.05〕,6小时和12小时后更为明显(P均<0.01);血中PAF含量1小时后明显降低〔(2.20±0.25)μg/L与(1.10±0.21)μg/L,P<0.05〕,3小时后更为明显(P<0.01)。血浆内毒素含量BN组比AP组明显下降(P<0.01)。BN组术后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45.0±25.1)小时,存活率为40%;AP组术后大鼠在24小时内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11.5±4.8)小时,存活率为0(P均<0.01)。结论:PAF参与了AHNP的发病过程;应用PAF受体拮抗剂对实验性AHNP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脉抗衰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脉抗衰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中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栓素B2(TXB2)水平明显降低,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明显增高(P均<0.01),但治疗组变化程度大于常规组(P均<0.01);治疗组脂质过氧化物(LPO)、遗传性假血友病第Ⅷ因子(vWF)和纤维结合蛋白(Fn)水平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增高(P均<0.01),常规组LPO、SOD、vWF和Fn则无显著变化(P均>0.05)。治疗前UA患者LPO与vWF呈直线相关(r=0.52,P<0.01),治疗后LPO与vWF降低值呈直线相关(r=0.71,P<0.01)。结论:复脉抗衰注射液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调整血栓素A2/前列环素(TXA2/PGI2)比例平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促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定了 NIDDM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21例、无视网胰病变患 者19例及正常对照20例的红细胞聚集性有关参数。的果显示,NIDDM视网膜病 变组的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及对照组(P< 0.01)。NIDDM组和合并视网膜病变组的血沉及血沉方程K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NIDDM视网膜病变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糖化血清蛋白指数 均显著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P<0.01)。NIDDM视网膜病变 组血清白蛋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显著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P <0.05,P<0.01).NIDDM视网膜病变组红细胞聚集指数与血浆纤维蛋白原、 糖化血清蛋白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值 0.452、0.446,P<0.05).与血清SOD、白蛋 白呈显著负相关(r-0.462、-0.439,P<0.05).结果提示,NIDDM合并视网膜 病变患者上细胞聚集性增高,这种增高与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蛋白质非酶糖 基化增加、SOD及白蛋白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22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过氧化山质(Lipoperoxides,LPO)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及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红细胞SOD及全血中GSH-Px活力与血浆LPO含量呈负相关(r=-0.433,P<0.05;r=-0.490,P<0.05),红细胞SOD活力与血浆比粘度呈显著负相关(r=-0.705,P<0.001),与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呈正相关(r=0.460,P<0.05;r=0.437,P<0.05),全血GSH-Px活力与血浆比粘度呈负相关(r=-0.457,P<0.05)。提示冠心病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代谢紊乱可能是高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流式细胞仪分析50例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和12例健康献血员的骨髓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显示:S+G_2M期细胞比例在MD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2);在RAEB和RAEB-t组明显低于RA组和RAS组(均P<0.01);与骨髓原始粒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63,P<0.001);与骨髓幼稚红细胞呈正相关(r=0.48,P<0.01)。还研究了MDS向急性白血病(AL)演变过程中S+G_2M期细胞比例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