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前脂肪细胞是一类具有增殖和向脂肪细胞分化潜力的特异化的前体细胞,如果能够找到可以强力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因子或药物,在脂肪组织移植的同时使用,则有希望提高脂肪组织的移植效果。目的:摸索体外培养经典的3T3-L1前脂肪细胞的最佳培养环境并积累培养经验,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探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最佳作用剂量。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对象的对照观察实验,于2007—10/2008-02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3T3-L1前脂肪细胞株购于上海中科院生命科学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购于美国Biological公司。方法:根据3T3一L1前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应用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标准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各实验组分别应用含有5,10,20,50,100u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3T3-L1前脂肪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分化情况并拍照记录。待细胞铺满瓶底达到单层汇合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率;应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测定3T3-L1前脂肪细胞内脂肪含量的增殖率。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前3T3-L1前脂肪细胞呈梭形,胞浆内无脂滴,分化后3T3-L1前脂细胞呈圆形,胞浆内含有大量的脂滴,脂滴聚集于核周,被油红O染成橙红色,形成“戒环”样形态。②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结果均显示,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中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率及细胞内脂肪含量的增殖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20ug/L组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最为明显(P〈0.05);流式细胞仪的分析结果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及油红O染色提取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与浓度并非成正比,而是达到一定剂量后,其促进作用不再增加,而这个剂量接近本实验的最佳剂量值,即20ug/L。  相似文献   

2.
蚕丝具各较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优于传统的人工合成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实验拟观察蚕丝对3T3-L1前脂肪细胞吸附作用及对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将原料蚕丝与经胰蛋白酶消化后的原料蚕丝制成蚕丝复合物三维支架:制备3T3-L1前脂肪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为6×1010 L1;将3T3-L1前脂肪细胞悬液接种在支架上,培养1~4周,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3T3-L1前脂肪细胞伸出细长的突起沿着蚕丝不断向前迁移延伸,细胞首尾相互融合,渐渐连成一片分布于蚕丝网眼内;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细胞与支架紧密贴附,适度伸展,并有基质分泌.结果表明蚕丝复合物三维支架对3T3-L1前脂肪细胞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并能维持3T3-L1前脂肪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黄颖  曹岩  刘阳  郑永晨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0):1332-1335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基因在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ANGPTL4基因与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0-10 d),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质积聚情况;采用Real-time PCR、逆转录PCR技术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LEPTIN,ADIPONECTIN)和ANGPTL4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NGPTL4蛋白表达。结果随着脂肪细胞诱导分化逐步深入,油红O染色显示,细胞中脂滴形成逐渐增多,达到占全视野95%以上;同时瘦素(LEPTIN)和脂联素(ADIPONECTIN)基因在诱导后的第2天开始表达并逐步增多,均提示脂肪细胞分化逐步成熟。ANGPTL4 mRNA和蛋白在前脂肪细胞中低表达,分化第2-6天ANGPTL4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分化第8-10天ANGPTL4基因表达保持在较高水平并趋于稳定。结论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ANGPTL4基因表达上调,ANGPTL4基因可能参与了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证实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并摸索该细胞因子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最佳质量浓度。方法:实验于2004-03/2004-07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实验材料:小鼠胚胎3T3-L1前脂肪细胞株由ATCC提供,购于上海中科院生命科学院;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购于美国Biological公司。实验方法:对照组为标准的高糖DMEM培养基,实验组为含有1,5,10,20,50,100μg/L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高糖DMEM培养基。用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在37℃、体积分数为0.05 CO2的孵箱内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每48h换液1次。实验评估: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作用前后3T3-L1前脂肪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学改变。待细胞铺满瓶底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应用噻唑蓝法测定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率:增殖率=实验组A值/对照组A值×100%,采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测定3T3-L1前脂肪细胞内脂肪含量增长率:增长率=实验组B值/对照组B值×100%。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前3T3-L1前脂肪细胞呈梭形,胞浆内无脂滴,分化后3T3-L1前脂细胞呈圆形,胞浆内含有大量的脂滴,脂滴聚集于核周,被油红O染成橙红色,形成“戒环”样的形态。②噻唑蓝法检测结果和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结果均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培养1d:(1.18±0.02)%,(1.29±0.01)%,(1.35±0.03)%,(1.47±0.04)%,(1.46±0.03)%,(1.47±0.05)%,(1.00±0.01)%;培养2d:(1.40±0.03)%,(1.56±0.04)%,(1.67±0.02)%,(1.82±0.05)%,(1.81±0.02)%,(1.82±0.09)%,(1.00±0.01)%,P<0.05],20μg/L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最为明显(P=0.0382);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与噻唑蓝法及油红O染色提取法基本一致。结论: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表明,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与质量浓度并非正比,而是达到一定的质量浓度后,其促进作用不再增加,而这个质量浓度接近本实验的最佳质量浓度值,即20μg/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利培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的激素鸡尾酒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观察。向诱导培养基中加入利培酮研究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用激素鸡尾酒法成功地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为成熟的脂肪细胞。0.1、1、10μmol/L的利培酮均能够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结论利培酮能够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9月—2023年2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3T3-L1前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MTT法评估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3T3-L1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分析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3T3-L1细胞分化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方法检测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 C/EBPα)基因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检测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PPARγ和C/EBP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高良姜二苯庚化合物(0、0.05、0.2、0.4 g/L)在24、48 h对前脂肪细胞的生长表现为增殖趋势,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浓度为0.4 g/L时3...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点Rh-SAA干预的3T3-LI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情况,了解Rh-SAA对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Rh-SAA(1、10、20 μg/mL)干预3T3-LI脂肪细胞48 h及20 μg/mL Rh-SAA分别干预细胞6、12、24、48 h,采用3H-2-DG摄入法检测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率.结果:Rh-SAA显著减少3T3-L1脂肪细胞在胰岛素刺激下的葡萄糖摄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结论:Rh-SAA能降低3T3-L1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示炎症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LYRM1基因过表达对3T3-L1脂肪细胞线粒体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别构建LYRM1基因过表达细胞株(LYRM1-pcDNA3.1/myc-His B)和空载对照细胞株(pcDNA3.1/myc-His B);实时定量RT-PCR验证转染情况;RT-PCR检测诱导分化成熟后的线粒体代谢酶HKI,ACC,CS,CPT1和Cyc-C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RT-PCR结果证实LYRM1质粒转染成功;与空载对照组比较,LYRM1过表达组HKI,ACC,CS,CPT1和Cyc-C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LYRM1基因过表达下调了3T3-L1脂肪细胞中线粒体的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可能参与调节脂肪细胞线粒体的代谢。  相似文献   

9.
FTO基因在3T3-L1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中的表达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医学社会问题。学者认为肥胖的检出率近几十年大大提高与高热量饮食、活动减少密切相关,同时肥胖的遗传易感性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希望通过各种方法筛选出肥胖的相关基因,FTO基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基因组相关性研究方法筛选出的肥胖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0.
肥胖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医学社会问题.学者认为肥胖的检出率近几十年大大提高与高热量饮食、活动减少密切相关,同时肥胖的遗传易感性也起到重要的作用[1].并希望通过各种方法筛选出肥胖的相关基因,FTO基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基因组相关性研究方法筛选出的肥胖相关基因[2-4].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黄素(emodin)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油红O染色、三酰甘油(TG)含量测定及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活性测定等方法检测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黄素对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mRNA、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mRNA和脂肪酸结合蛋白ap2mRNA表达的影响;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运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测定大黄素与PPARγ2的亲和力。结果:大黄素呈剂量依赖性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50μmol/L大黄素可使脂肪细胞内TG含量和GPDH活性分别增加约22%及60%。大黄素可显著升高脂肪细胞的PPARγ2mRNA、C/EBPαmRNA及脂肪酸结合蛋白ap2mRNA表达水平。同时,50μmol/L大黄素可使前脂肪细胞的细胞增殖率下降约17%。SPR检测结果显示,大黄素具与PPARγ2结合活性,提示其可能是PPARγ2的配体。结论:大黄素作为PPARγ2的配体,能促进脂肪细胞分化、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而该过程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2、C/EBPα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有研究发现,喂食牛磺睃的糖尿病鼠脂肪细胞摄糖的能力增加,但牛磺酸是否能影响脂肪细胞分化,目前还尚不清楚.本实验观察牛磺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讨牛磺酸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7/09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实验中应用的3T3-L1细胞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提供.②实验方法:将3T3-L1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0.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培养,内含108 u/L青霉素,80×1010U/L链霉素.细胞达汇片后,按5×107L-1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应用0.5mmol/L IBMX、0.5mg/L胰岛素和1μmol/L地塞米松诱导分化,实验组加入牛磺酸,对照组未实施牛磺酸干预.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分化情况.10, 20 mmol/L牛磺酸分别干预C3T3-L1前脂肪细胞24,48 h,抽提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RNA及蛋白.③实验评估: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观察脂肪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①10 mmol/L牛磺酸干预后14 d,实验组油红O染色阳性脂肪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②10,20 mmol/L牛磺酸分别干预3T3-L1前脂肪细胞24.48 h后,对脂肪分化相关基因Insig-2蛋白、PPAR、Insing-2、脂联素、脂联素受体、GLUT-4、AP-2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牛磺酸可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但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闻颖  孙长颢  刘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117-119
目的:脂肪细胞分化障碍是肥胖引发胰岛素抵抗的途径之一,观察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在细胞水平分析姜黄素防治糖尿病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3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完成。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靶细胞,在常规培养时,分别加入0,5,10,15,20,25,30,35,40,50,80和100μmol/L浓度的姜黄素(购自美国Signm公司),每个剂量设12个平行孔,培养3d,在此期间,分别在24,48,72h时,于姜黄素各剂量组中分别选取4个平行孔,以MTF法测定其增殖情况。在诱导分化时,设一组空白对照,实验组与诱导液同步加入0,2.5,5,10,15和20μmol/L的姜黄素,于诱导分化的第6天,采用油红0染色方法测定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程度。结果:①姜黄素作用3T3-L1前脂肪细胞48h,5,10μmol/L剂量组的细胞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增加(0.67&;#177;0.01,0.69&;#177;0.02,0.57&;#177;0.01,P〈0.01),15μmol/L剂量组细胞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54&;#177;0.01,P〉0.05),其余剂量组(20,25,30,35,40,50,80和100μmol/L)细胞吸光度值显著降低(0.53&;#177;0.01,0.47&;#177;0.01,0.42&;#177;0.03,0.45&;#177;0.03,0.18&;#177;0.01,0.2&;#177;0.01,0.16&;#177;0.04,0.44&;#177;0.05,P〈0.01)。②姜黄素作用细胞48h时,促进或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最强,40μmol/L以上浓度的姜黄素出现细胞毒性作用,大部分细胞成片脱落死亡。72h时,15-35μmol/L姜黄素组细胞的生长率有所增加,而40μmol/L以下姜黄素处理组细胞生长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⑧脂肪细胞油红0染色分光光度法结果显示2.5。5,10,15和20μmol/L姜黄素剂量组的细胞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增加(0.38&;#177;0.05,0.49&;#177;0.04,0.56&;#177;0.06,0.75&;#177;0.06,0.77&;#177;0.1,0.83&;#177;0.06。0.38&;#177;0.05。P〈0.05-0.01)。结论:不同浓度姜黄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增殖双重作用,低浓度姜黄素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姜黄素抑制细胞增殖。姜黄素通过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从而增加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脂肪细胞分化障碍是肥胖引发胰岛素抵抗的途径之一,观察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在细胞水平分析姜黄素防治糖尿病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3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完成。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靶细胞,在常规培养时,分别加入0,5,10,15,20,25,30,35,40,50,80和100μmol/L浓度的姜黄素(购自美国Sigma公司),每个剂量设12个平行孔,培养3d,在此期间,分别在24,48,72h时,于姜黄素各剂量组中分别选取4个平行孔,以MTT法测定其增殖情况。在诱导分化时,设一组空白对照,实验组与诱导液同步加入0,2.5,5,10,15和20μmol/L的姜黄素,于诱导分化的第6天,采用油红O染色方法测定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程度。结果:①姜黄素作用3T3-L1前脂肪细胞48h,5,10μmol/L剂量组的细胞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增加(0.67±0.01,0.69±0.02,0.57±0.01,P<0.01),15μmol/L剂量组细胞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54±0.01,P>0.05),其余剂量组(20,25,30,35,40,50,80和100μmol/L)细胞吸光度值显著降低(0.53±0.01,0.47±0.01,0.42±0.03,0.45±0.03,0.18±0.01,0.2±0.01,0.16±0.04,0.44±0.05,P<0.01)。②姜黄素作用细胞48h时,促进或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最强,40μmol/L以上浓度的姜黄素出现细胞毒性作用,大部分细胞成片脱落死亡。72h时,15~35μmol/L姜黄素组细胞的生长率有所增加,而40μmol/L以下姜黄素处理组细胞生长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③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分光光度法结果显示2.5,5,10,15和20μmol/L姜黄素剂量组的细胞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增加(0.38±0.05,0.49±0.04,0.56±0.06,0.75±0.06,0.77±0.1,0.83±0.06,0.38±0.05,P<0.05~0.01)。结论:不同浓度姜黄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增殖双重作用,低浓度姜黄素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姜黄素抑制细胞增殖。姜黄素通过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从而增加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背景:目前关于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家族的转录调控因子可诱导前脂肪细胞表达促进其分化成熟的多个转录因子,但其作用机制却罕见报道.目的:观察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的表达,以及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采用经典激素鸡尾酒诱导法诱导细胞分化,诱导剂为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地塞米松和胰岛素.诱导后0,2,4,6和8 d,用油红O染色和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采用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在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中,随时间的延长相对脂肪含量、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说明在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对细胞分化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壳聚糖(chitosan scaffold,CS)支架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为CS的体内安全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和MTT法评价CS支架对人胃腺癌细胞系BGC 823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明胶固化CS支架浸提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用MTT法检测并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 结果:不同浓度的CS支架浸提液对体外培养的各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对细胞增殖抑制不明显(P均>0.05),不同浓度CS支架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均为0~1级。 结论:CS支架与BGC-823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理想的医用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