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估MR和CT对颅内硬膜外积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例颅内硬膜外积脓的CT和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例额部 ;1例额顶部 ;1例后颅窝。 4例颅内硬膜外积脓处硬膜明显增厚 ,均匀强化 ,局部骨板侵蚀破坏变薄或增生。结论 CT和MR可以清楚显示颅内硬膜外积脓的形态学和病理学改变 ,因此CT和MR是诊断颅内硬膜外积脓最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对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对15例CT诊断的颅内脂肪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果15例颅内脂肪瘤CT表现为位于颅内中线部位或其附近的均匀脂肪密度影,可有钙化。结论CT是诊断颅内脂肪瘤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朱向会 《西南军医》2009,11(3):454-454
目的分析颅内钙化性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cT对颅内钙化性转移瘤的诊断能力。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原发恶性肿瘤出现颅内钙化性转移瘤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钙化转移瘤表现分为结节性和斑片状钙化性转移瘤,可合并有少量水肿病灶;其中颅内结节状钙化转移瘤6例,斑片状钙化性转移瘤10例。结论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和CT征象,可对表现特殊的颅内钙化性转移瘤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肿瘤呈边缘相对锐利的等、高密度灶;MR扫描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灶;增强扫描肿瘤常见均匀强化,呈“握拳样”或“团块样”;肿瘤常常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多数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占位效应轻。结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某些神经系统病变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通过认真地分析影像表现并结合活检结果,CT、MR扫描有利于该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静脉瘘的CT和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颅内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颅内动静脉瘘的CT和MRI表现。18例均经DSA检查明确诊断。其中12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同期6例行MRA检查。结果:颅内动静脉瘘的CT和MRI的特征性表现为脑沟、脑裂、基底池内血管影增粗、增多,呈散在分布,受累及的静脉窦增粗,且病变区没有畸形血管团。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在T2WI上表现为局部流空信号增宽,MRA原始图像显示局部有较丰富的异常纤细血流信号。结论:认识颅内动静脉瘘的CT和MRI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MRI对显示软脑膜血管扩张优于CT。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是确诊本病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6.
马迪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30-1831
目的:旨在探讨CT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回顾分析28例颅内感染性疾病的CT表现的诊断、复查过程。在28例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其中11例是因病情重、就诊晚,首次CT即有改变;17例是临床高度怀疑颅内感染,而首次CT平扫无阳性,向临床医师、家属或患者本人建议做CT增强或复查得到诊断。结果:本组确诊的28例中,病毒性脑炎11例,化脓性脑膜炎6例,结核性脑膜炎5例,脑结核瘤4例,脑脓肿2例。结论:CT对颅内感染性疾病有极其重要的影像诊断价值和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诊断 ,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 13例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32~ 71岁。均行增强前、后的CT扫描。结果 :9例CT平扫为均匀高密度 ,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增强 ;4例CT平扫为不均匀混杂密度 ,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明显增强 ,囊变坏死部分无增强。病变大小为 3~ 15cm。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CT表现相似 ,但前者常无钙化、邻近骨质多为溶骨性破坏及增强表现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几种少见类型脑膜瘤的CT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18例颅内几种少见类型脑膜瘤术前均行CT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中CT平扫4例,增强扫描4例,平扫加增强扫描10例。结果 18例中,囊性脑膜瘤11例,恶性脑膜瘤5例,多发脑膜瘤1例。肿瘤位于幕上17例,幕下1例。术前CT诊断正确10例,误诊8例。结论 颅内几种少见类型脑膜瘤术前CT扫描易被误诊,综合分析各自的CT特征,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儿童颅内结核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儿童颅内结核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正确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材料和方法:对20例儿童颅内结核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单纯性结核性脑膜炎16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2例,结核性脑脓肿2例。结论:儿童颅内结核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对临床疑有颅内结核的患儿,CT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CT显示眼球内软组织肿块21例,其中眼球内单发肿块14例,多发肿块7例;肿块突破眼环进入球外5例,视神经增粗2例;颅内侵犯1例;视网膜脱离1例;伴钙化24例.MRI显示眼球内肿块5例;眼球内外肿块3例,视神经增粗3例;沿视神经侵犯颅内1例;伴视网膜脱离2例;钙化灶4例.结论: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分期及显示视网膜脱离较好.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颅内侵犯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鼻咽癌颅内侵犯的CT与MRI表现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MRI发现颅内肿块,并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颅内侵犯者15例,其中8例作了CT扫描。结果 MRI全部发现颅内病变,并作出正确诊断,表现为中颅凹鞍旁的软组织肿块,有明显强化,冠状位增强扫描可见连接鼻咽部肿块与颅内肿块的条状强化影,2例侵犯岩尖及后颅窝。15例同侧乳突均有炎症。作CT检查的8例中,3例平扫未发现颅内病变,3例增强扫描发现病变但未能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结论 MRI是诊断鼻咽癌颅内侵犯的首选方法;CT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增强扫描、骨窗观察颅底骨质有无破坏、乳突有无炎症及必要时扩大扫描范围、加扫冠状位等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血肿较常见,如果不结合临床追踪观察,不及时进行CT复查,极易漏诊。CT扫描是发现颅内损伤出血及血肿最常用的诊断方法,笔者对2004-2006年经我科确诊的12例颅内迟发性血肿的CT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亚东  梁云龙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82-2282
目的:探讨CT表现特征对颅内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颅内脑膜瘤病例的表现特征,总结脑膜瘤术前CT检查对其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价值.结果:脑膜瘤形态大多为圆形和椭圆形,CT平扫呈高密度或等密度,周围水肿较轻,增强扫描为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楚.结论:脑膜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后并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收治颅脑外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23例,结合其临床表现、预后等分析CT的诊断价值。结果:23例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中9例死亡,5例呈植物人状态。结论:CT检查和及时复查可以了解颅内血肿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大面积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视觉和半定量分析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5例颅内PCNSL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57.49±2.54)岁]的影像资料,并分别与52例脑胶质瘤和60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对比,采用视觉分析3组患者的病灶分布和形态特征,半定量分析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与对侧相应部位脑组织SUVmax的比值(T/WM),评价18F-FDG PET/CT在颅内PCNSL诊断中的价值。2组间半定量结果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校正后t检验,2组间诊断效能的比较及鉴别诊断阈值的判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 结果 视觉分析结果显示,颅内PCNSL以高摄取18F-FDG的幕上、单发、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为多见,水肿、占位效应及瘤内继发改变不明显。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相比,颅内PCNSL的SUVmax最高(脑胶质瘤:9.96±0.48;脑转移瘤:11.97±0.58;颅内PCNSL:26.42±1.17,t=13.02、11.07,均P=0.000),T/WM亦最高(脑胶质瘤:2.99±0.09;脑转移瘤:2.60±0.08;颅内PCNSL:4.37±0.10,t=10.13、13.88,均P=0.00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SUVmax=15.8时,颅内PCNSL与脑胶质瘤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82),而当SUVmax=16.8时,颅内PCNSL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AUC最大(0.946);T/WM=3.395为颅内PCNSL与脑胶质瘤鉴别诊断的最佳阈值,T/WM=3.220为颅内PCNSL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最佳阈值。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以作为传统影像学诊断颅内PCNSL的有效补充,同时在颅内PCNSL与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颅内包虫病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包虫病的CT表现。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颅内包虫病的CT征象,其中单发脑内包虫囊肿3例,多发1例,硬膜外包虫囊肿1例,肝脑多发泡型棘球蚴病1例。结果颅内包虫病一般表现为典型囊肿性病变,轮廓清晰、锐利,CT值与脑脊液相似,囊内容物密度均一,囊壁无或轻度增强。脑泡型棘球蚴病无特异CT征象,有时表现酷似脑胶质瘤。结论CT是诊断颅内包虫病简捷、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正确诊断多无困难。  相似文献   

1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的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犤1犦。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相当的重要。本文收集3例,结合文献探讨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特点,并分析CT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价值和限度。  相似文献   

18.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与DSA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MRI、DSA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7例(脑内型22例,脑外型5例),其中9例行CT扫描,24例行MRI检查,10例行DSA检查.分别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为稍高密度影,MRI表现为混杂信号团块,DSA检查未见异常染色。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比较有特异性,综合CT、MRI和DSA所见有利于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脓性中耳炎继发颅内外感染的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继发颅内外感染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61例的CT表现.结果:61例中耳炎继发颅内外感染,硬脑膜炎10例、硬膜外脓肿5例、硬膜下脓肿6例、脑脓肿9例、耳周围脓肿28例和颈部脓肿3例,其CT表现与其他病因引起的颅内外感染相似.结论:CT可清楚地显示并诊断中耳乳突炎及其颅内外的扩散和继发感染的情况,为临床准确及时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部异常扩张为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也是我国在脑血管疾病中致残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既往诊断颅内动脉瘤主要靠脑血管造影(IXSA)。随着螺旋CT的应用,CTA开始应用于临床。多层螺旋CT因扫描速度快、Z轴分辨率高等优良性能使图像质帚显著提高。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比颅内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DSA的结果,来探讨MSCFA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诊断方法和指导临床治疗两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