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流变学指标反应了血液的流动性质以及在病理条件下的变化,缺血性中风病人其血液粘度升高是一致公认的事实,而且比较重视低切速下的全血粘度变化,笔者对61例缺血性中风采用针刺治疗,测定其血液流变学的指标改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络酊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用新鲜蚯蚓提取液制成的口服酊剂,与以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为主治疗的缺血性中风各25例。结果表明,两组临床疗效基本相近。但通络酊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而且应用方便,特别适用于不能住院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曾燕芬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1020-102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生活能力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对照组愈显率62%,两组比较,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单纯体针组。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中风先兆病人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300240天津市建昌医院赵国文中风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中风先兆是中风的先期阶段,治疗中风先兆对中风发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组对60例中风先兆病人进行针刺治疗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  相似文献   

5.
6.
眼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眼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张明波张霆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沈阳110032)眼针疗法,是彭静山教授创立的一种新诊疗方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显著。血液流变性质的改变在中风,特别是对缺血性中风中的作用,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可以作为...  相似文献   

7.
择时取穴针刺法治疗中风60例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择时取穴针灸法治疗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探讨针灸治疗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子午流注配合灵龟八法开穴针刺治疗中风病人 6 0例 ,分析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结果 治疗前中风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 ,择时取穴针治后 ,全血及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明显改善 (P<0 .0 0 1)。结论 择时取穴针法具有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其作用机理与降低血粘度 ,降低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粘附性 ,改善血液循环 ,恢复血液动力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9.
不同留针时间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方法:251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患者,按轻度、中度和重度分3层随机分为留针20、40和60 min 3组。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伏兔、足三里、解溪、太冲等穴。进针后提插或捻转行针以使得气,施平补平泻手法,加疏波电刺激,3组留针时间分别为20、40和60 min,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其中34例患者在针刺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3组患者分别基本痊愈3、4、9例,显著进步15、17、21例,进步24、33、40例,无变化41、26、12例,有效率分别为50.60%、67.50%和85.37%,显效率分别为21.68%、26.25%和36.59%,20 min组和40 min组与60 min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0.05)。针刺后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基本都降低,组间差异也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以60 min组作用最明显。结论:改善血液流变学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之一,且具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中风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电针治疗中风病人取得了满意疗效 ,同时观察了 4 3例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3例患者 ,男 2 9例 ,女 1 4例 ;年龄 37~ 69岁 ;病程最短 7天 ,最长 1 3个月。1 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西医诊断参照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全部病例均由头部CT证实。2 治疗方法  以手足阳明经经穴为主 ,辅以太阳、少阳经经穴 ,主穴 :百会、肩、曲池、手…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孙国柱 《中医杂志》2002,43(3):184-185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效果。方法:以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观察活血化瘀方药对患者意识状态、运动功能的影响,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45例,有效率82.2%,对照组40例,有效率6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意识状态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活血化瘀方药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益气活血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3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益气活血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3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针前甲皱微循环明显异常,血液流变学指标出现异常增高现象,治疗后随着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得到相应好转,表明本法有改善微循环,改变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从而促进受损脑组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头体针联合药物治疗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体针联合药物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头、体针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联合药物治疗。按要求治疗两个疗程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观察头、体针联合药物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体针联合药物组临床疗效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体针联合药物组疗效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体针联合药物组相比,头、体针联合药物组疗效更明显(P〈0.01)。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体针联合药物组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体针联合药物及头、体针联合药物均能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也证明了应用针刺手段在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过程中头、体针联合应用的效果好于单纯体针疗法。  相似文献   

14.
仲崇义  孙阳 《山西中医》2007,23(5):48-4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该病患者97例,辨证为中脏腑者治以启闭开窍,中经络者治以疏经通络。结果:痊愈36例,好转50例,无效7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为88.66%(95%CI=82.35%~94.97%)。结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满意,且可降低血液流变学参数及改善血脂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益肾调督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勇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8):475-476
缺血性中风 6 0例随机分为益肾调督取穴组和普通取穴组各 30例 ,治疗 30天。观察针刺前后两组病类评分、血浆内皮素 (ET)的水平 ,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疗效差别有显著性 ,益肾调督取穴组优于普通取穴组。两组均能降低患者血浆ET的含量 ,此效应以前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李华岳  马昕宇 《河南中医》2015,35(2):289-29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FSS评分均显著上升,治疗1周、4周后后研究组VF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47.6%,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头针对中风病患者血液流变性、血脂、载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头针治疗中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测头针对中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结果 经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有明显改善。结论 头针治疗可以通过调整血液流变性及血脂代谢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武淑芬 《山西中医》2003,19(1):26-27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86例,并设单用西药治疗86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46例,显效25例,好转9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82.56%,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基本治愈25例,显效22例,好转13例,无效26例,显效率54.65%,总有效率69.77%,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28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4 例。对照组给予吸氧、脱水降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积极防治感染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辅穴:极泉、尺泽、委中;配方:上肢不遂者加肩 、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语言障碍者加金津、玉液、上廉泉;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高血压者加人迎、合谷、太冲;便秘者加丰隆、水道、归来、支沟)。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 73.87% ,治疗组有效率为 90.62%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方法 :选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中风后偏瘫 13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 ,对照组 4 3例。治疗组予针药结合治疗 ,对照组仅用针刺治疗。均治疗 2 8天。结果 :治疗组治愈 2 9例 ,好转 5 4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 89.2 5 % (95 % CI=82 .95 %~ 95 .5 5 % ) ;对照组治愈 5例 ,好转 18例 ,无效 2 0例 ,总有效率为 5 3.4 9%(95 % CI=38.5 8%~ 6 8.4 5 % )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差异显著 (u=3.95 0 4 ,P<0 .0 0 0 1) ;在改善头晕、肢体麻木方面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养阴通脉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优于单用针刺疗法 ,其收益为 OR=0 .14 (95 % CI=0 .0 6~ 0 .34) ,NNT=3(95 % CI=1.97~ 4 .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