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眩晕证治体会瞿跃华(北京市天坛中医院,100050)眩晕证在《内经》中称为头眩、目眩、掉眩、眩冒等,自清代以后才称为眩晕,一直延用至今。眩晕一证,前贤多从风、火、痰、虚辨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谓:“厥阴之胜,耳鸣头眩。...  相似文献   

2.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 ,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贫血、美尼尔氏综合症、脑动脉硬化、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症。眩晕的病因病机复杂 ,历代医家多将眩晕责之于“风、火、痰、虚、瘀” ,在脏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在肝多为肝阳偏亢、肝火上炎 ;在脾多为气血不足 ;在肾乃责之肾虚。故治疗当以调理肝脾肾三脏为主。1 肝阳上亢 ,宜平肝潜阳若素体阳盛 ,肝阳上亢 ,或长期忧虑恼怒 ,气郁化火 ,使肝阴暗耗 ,风阳升动 ,上扰清窍 ,或肾阴亏虚 ,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而致肝阳上亢 ,肝阳亢逆升腾 ,必扰头目 ,发为…  相似文献   

3.
张晓羽 《新中医》2011,(12):160-161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症,《内经》早有论述,《素问》称之为“头眩”、“掉眩”,《灵枢经》谓之“眩晕”、“目眩”。关于其病因病机之风、火、痰、虚,自古以来论述纷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答:肝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主藏血,内寄相火,以少阳胆腑同居,开窍于目。肝为肾之子,赖肾水的润养资生,故阴血充足,则阳潜风静,肝气调和,生机勃勃。阴虚动风,血虚生风,血热生风,热极生风,风动阳亢,风生火发,为肝脏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肝风内动,上窜清窍,则头昏眼花,发生眩晕。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鸣动,肝阳随之升浮,故肝之气血阴阳逆乱,失其调和。气血逆乱,阴阳失调,势必气滞血瘀。血  相似文献   

5.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 ,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眩晕多属肝的病变 ,可由风、火、痰、虚等多种原因引起。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 ,总结出治疗眩晕最有效的八种治法 ,现分述如下 :1 养血熄风法肝藏血 ,血虚不能养肝则肝阳暴亢 ,虚风内动。叶天土谓 :“肝为风木之脏 ,全赖肾水以滋之 ,血液以濡之”。今血不养肝 ,肝阳化风 ,眩晕作矣。治取养血熄风 ,方选当归地黄饮加减。王×× ,女 ,4 7岁 ,196 6年 5月 15日初诊。患高血压病 10年 ,眩晕 2周 ,头昏时痛 …  相似文献   

6.
眩晕论治拾贝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马云枝  张铭 《河南中医》2005,25(12):35-36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作眩”;李东垣则从脾虚湿痰立论;清代陈修园把眩晕病机概括为风、火、痰、湿四端。诸医家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本病病因病机。笔者临床30余年来,治疗本病屡屡获效,故撰此文以飨读者。1辨证论治,首重脾胃眩晕病机虽有肾虚、气虚、阴虚,又有肝阳、痰浊、瘀血。但多为虚实夹杂证。眩晕发作,或因内外邪气影响,引起体内火动风生,挟痰浊上扰清窍;或因痰浊中阻,致清阳不升;或因脾气亏虚,清阳不…  相似文献   

7.
试析《临证指南医案》中风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证指南医案》系华岫云辑录清·叶天士工作积案而成,内容庞杂,但此书未加修饰,朴实无华,可见叶氏临证之真实面貌,今就“中风”一门,析其大概,探讨如下。1 质厚以填阴,甘味以熄风  《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肾为癸水之脏主以藏精,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体阴用阳,性刚体柔,主动主升,然而水为木之母,肝木必得肾水之涵滋,方得生发,条达冲和。假如肾脏精血劳损,肾气亏耗,癸水不能上承,肝木失其涵养,阴血不足,肝阳因之亢越,虚风…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没有高血压之病名,散于头痛、眩晕、风眩、风厥中。《素问·五脏生成篇》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头痛当分内伤与外感,高血压多属内伤头痛。关于眩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认为眩晕主因是“髓海不足”,《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  相似文献   

9.
眩晕一证,为临床所常见。究其原因,不越虚实两端,但具体治疗须审证求因,分别论治。兹就眩晕的辨证及其用药,结合临床体会作一略述。一、肝阳上扰眩晕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若因谋虑太过、或恼怒忧郁就会造成肝阳风火升动而成眩晕。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叶天士亦云:“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风阳上冒耳,甚则有昏厥跌扑之虑”。临床可见  相似文献   

10.
浅谈脾虚与眩晕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第三人民医院(317400)梁开荣关键词眩晕,病机,脾虚历代医家关于眩晕病有“因风”、“因痰”、“因虚”、“因火”等多种看法。笔者认为:尽管眩晕证有偏风、偏痰、偏虚、偏火之不同表现,但其病机总属脾虚,治疗时也应不离健脾...  相似文献   

11.
眩晕是由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1]。《内经》有对眩晕病脏腑、病性归属方面的记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脏关系密切;《灵枢·卫气》有关“上虚则眩”和《灵枢·海论》之“髓海不足”的论述则指出因虚致眩的理论。综合自1974年以来的文献报道,笔者归纳出名老中医对眩晕病的辨证思维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眩晕是一种常见病 ,缠绵难愈 ,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包括了现代医学的梅尼埃病、高血压、贫血、动脉硬化等病。眩即目眩 ,视物昏花 ;晕即头晕 ,谓头部运转不定之感觉。两者合一即为眩晕。轻则闭目即止 ;重则如坐舟车 ,立则欲倒 ,伴恶心呕吐等症状。引起眩晕的病因虽多 ,但归纳起来不外有风、痰、火、虚及外感所致。风眩 :多由长期忧郁恼怒 ,以致肝郁化火伤阴 ,或肾阴虚损导致肝阴不足 ,均可引起肝阳偏亢 ,肝风内动 ,即所谓“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痰眩 :如饮食不节 ,伤于脾胃 ,以致水谷不能化生精微 ,聚湿成痰 ,痰浊中阻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相似文献   

13.
陈宝贵治疗眩晕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娲 《河北中医》2010,32(10):1445-1446
<正>眩晕一证为《内经》最早论述,《素问》有"头眩"、"掉眩"之称,《灵枢》称"眩晕"、"目眩"等。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关于病因病机,风、火、痰、虚自古各有所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关系最为密切;《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有"无痰则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景岳全书·  相似文献   

14.
<正> 眩晕证在临床多见,其病因较多。古人有“风眩”、“火眩”、“痰眩”、“虚眩”等等之说。风眩始见于《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孙思邈、沈芊绿也都认为肝风能引起眩晕;痰眩始见于《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济生方》曰:“胖人停饮而眩”;火眩刘河间认为由风火引起,王肯堂认为火致目眩,张三锡主张痰火成眩;虚眩《灵枢》谓:“上虚则眩“,张仲景、徐春甫同意此说。张景岳认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见痰火者,不过一二,但卢搏导主张下虚上实而眩。《临证指南》曰:“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气,风阳上冒,中虚下虚”。我认为眩晕证,病况繁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风、痰所致。故痰聚中焦而上泛,火借风力而飞扬,直达清空之窍而引起眩晕证。善治上者,必求其下。滋其苗者,必灌其根。治病必求于本。因而风、火、痰,则为产生“眩晕”之根本。脾居中洲,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在里属阴,藏而不泻,故脾为阴脏,其性主升,升  相似文献   

15.
周子芳从血瘀风证论治老年眩晕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父周子芳 ,幼承庭训 ,家学渊源 ,业医五十余载 ,勤于实践 ,学验俱丰。对祖国医学瘀血学说 ,独具见解 ,尤其擅长从血瘀风证论治老年眩晕 ,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老年眩晕 ,中风之兆也。人及高年 ,肝肾亏虚 ,肾水不足 ,水不涵木 ,肝阳偏亢 ,肝风内动 ,是高年眩晕的病理基础 ,因此前人有“无虚不作眩”、“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之说。家父认为 ,肝肾亏虚 ,脉络瘀阻 ,肝风内动 ,是引发高年眩晕之因 ,故倡“无瘀不作眩”。他指出 :血瘀具有两重性 ,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致病因素。不仅寒凝气滞、饮食劳倦可以致瘀 ,七情六欲、内生五邪…  相似文献   

16.
目为肝之外窍,在生理方面肝与目有经络直接连属,《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在病理方面,若因为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久而火动痰生,蒙阻清窍,可致二目昏蒙,视物不清。若肝血不足,目失于濡养,则会导致目眩,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目眶疼痛等症状。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者,多见双目红肿痒痛,或两目连札等。肝阳上亢之头目眩晕,肝风内动之口斜睛吊等,在临床中更为常见,说明肝经诸病,皆可导致目疾,故治目疾,多用治肝之法。在诊断、预后方面,由于“眼为肝之外候”,肝之病变多可在两目中反映出来,临床上可根据目的不同变化,去推断肝经的多种病变。  相似文献   

17.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王庆其教授在其《王庆其内经讲稿》中说:"风性易动,风气又通于肝,肝病多化风。故震摇,眩晕等具有风象的病证,其病机同属于肝。知道了病机就好对证治疗了。比如同样是眩晕,肝风内动之眩晕,我们治以天麻钩藤饮;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属祖国医学中风病范畴,《内经》谓之“大厥”、“薄厥”,后称“卒中”、“类中”。中风之因,汉唐遵《内经》主外风,金元争鸣倡内风。现代则归之于虚、火、风、痰、气、血六端,而病发多责于瘀血、痰浊[1]。笔者认为,本病患者既有阴气虚、痰瘀盛的病理体质,又有情志、劳倦的诱发因素,瘀血阻滞是其发病的关键,痰、火、瘀、水交结是其病理特点。1 阴气虚、痰瘀盛的体质因素大量临床资料表明,50~60岁是脑出血的高发年龄。年事已高,机体衰老,肝肾阴亏,肝阳亢盛为这个年龄段的显著特点。肝肾之阴具损,阴虚则肝阳无制而偏亢。肝阳偏亢则易于…  相似文献   

19.
降压四悟     
高血压属“眩晕”范畴,中医辨证责之于风,盖风性上飚,易犯巅顶,“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也。自刘河间创“内火召风”之说,明清医家从而阐发之,治内风之法,粲然大备。然本病多本虚标实,患者素质又有阴阳偏胜偏衰之殊,故究其病机及治疗决非一言所能囊括。笔者现就此浅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胜茂治疗眩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霞 《四川中医》1999,17(10):4-5
眩晕一症,病因甚多,可见于耳性眩晕、脑性眩晕、颈椎病、高血压病及低血压、贫血等。古代医家对本病论述颇多,不外风、火、痰、虚。《素同·至真要大论》曰:“造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汉心法·头眩》谓:“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则云:“无虚不能作眩。”张胜茂主任医师从事临床三十余载,治疗眩晕能融合各家学说,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至扬世眩晕颈椎病为颈椎退行性变,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张师采用内科疗法疗效甚好。其中推动脉型以体位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为主要表现。张师认为,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