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影响因素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免疫排斥反应,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眼科治疗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就目前有关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因素和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免疫抑制剂治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目前导致手术失败的首要原因,应用免疫抑制剂是预防和治疗术后排斥反应的主要措施。本就近年来研究开发的各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及部分药物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王梦  刘焰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664-666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多年来一直是困扰角膜移植患者复明的首要问题,目前许多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有望成为治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有效药物。本文主要对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类型,发生的机制以及治疗移植排斥反应药物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旺  赵敏 《眼科新进展》2015,(8):795-800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角膜移植术后局部抗排斥治疗以其用药剂量小而局部药物浓度高、副反应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年来用于局部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药物的相关研究,分析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局部用药防治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丽超  周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8):1413-1416

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影响角膜移植成败的首要因素,因此,免疫抑制剂在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应用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出现许多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为了提高角膜移植成功率,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剂型、用药途径以及联合用药方面都做了卓著的研究; 同时在基因工程方面也有可观的进步。本文就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确立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策略。对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86个病例(100只眼)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血管化角膜、大植片移植、植床术前的活动性炎症,偏中心移植、多次移植、联合手术均应视为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而移植片上皮反复脱落、旧病复发、术眼再次手术、缝线松解与拆线等可能是诱导排斥反应发生的促发因素。结论:从分子水平减少供受体间的抗原差异,研制新一代高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创造免疫耐度的理想环境可能是控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确立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策略。方法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8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论从分子水平减少供受体间的抗原差异,研制新一代高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创造免疫耐度的理论环境可能是控制高角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的免疫排斥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发生机制和治疗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FK506抑制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Lü L  Zhang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1):21-24,I001
目的 研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学变化及免疫细胞和某些相关免疫分子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阐明了FK506的免疫抑制机理。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FK506,环胞霉素A及对照组角膜植片中CD^+4,CD^+8,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的表达。结果 排斥的角膜组织大表达上述免疫细胞和分子,FK506可  相似文献   

10.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朝忠  腾峰 《眼科研究》1999,17(1):26-27
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对26例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患者进行红细胞免疫检测,并对照分析,结果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环率升高。结论红细胞免疫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密切相关,能预见排斥反应发生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角膜移植与其他器官移植相比,不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主要原因:前房的相关免疫偏离状态;血.房水屏障;角膜缺乏血管、淋巴组织;角膜中央区不含成熟抗原提呈细胞;房水中有大量免疫调节分子;眼前节有Fas配基表达等。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一般包括宿主对异体组织抗原的致敏和宿主对异体组织抗原的反应两方面。相应的治疗措施应围绕三方面:(1)阻断宿主对异源组织抗原的敏感性;(2)诱导免疫耐受,使淋巴不激活或活性减低;(3)降低或阻断免疫效应因素对角膜植片的破坏。随着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新的治疗措施出现,特别是诱导免疫耐受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2.
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的高危移植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方法 对680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的124例134只眼高危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反应时间、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类型进行观察。结果 134只眼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在12%~75%不等,其中角膜植床严重新生血管化者的排斥率最高。排斥发生时间最早为术后13天,术后3~6个月为排斥反应发生高峰。排斥反应类型以内皮型和上皮型最多。结论 不同高危因素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类型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建华  杨丽霞  郑金树 《眼科》2003,12(1):21-23
目的:评价对严重全角膜病变行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角膜移植术(CST)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用药无法控制的严重全角膜病变患者1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化脓性角膜溃疡9例,大泡性角膜病变伴全角膜白斑1例,全部病人均行CST。结果:随访1-23个月,平均10.2个月,10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8例植片透明,2例植片半透明;5例术后3-4个月出现角膜新生血管(其中2例植片半透明);2例术后半年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结论:CST是治疗严重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不但挽救眼球且能恢复一定的视力。  相似文献   

14.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有效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探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因素。方法:对角膜手术后发生排斥反应者进行分析,总结发生的原因、时间,程度等,结果:123眼中发生免疫排斥反应46眼(37.4%),其中17眼发生不可逆的排斥反应,占排斥反应的36.96%;有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排斥反应41眼,占89.13%,内皮型排斥反应20眼,上皮型12眼,基质型3眼,混合型11眼,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3周-3年,术后3-6月发生率最高,占46.48%,结论: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与角膜新生血管的数量,角膜受损及感染的程度,植片的大小,手术的次数以及手术的时机和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目前较为先进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对35例角膜移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OKT),淋巴细胞转化率(LTT),自然杀伤细胞(NK),B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Ⅱ(IL2)进行了检测,同时应用常规方法检测了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及补体C3。结果: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时,体内OKT4/OKT8比值,LTT、NK及IL2明显增高,其他项目无明显改变。提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以细胞免疫为主,检测以上免疫学项目,可为临床诊断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提供免疫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角膜的免疫赦免地位 ,角膜移植是众多器官和组织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 ,也是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唯一手段。然而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造成角膜移植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二次移植、新生血管化植床等高危因素的患者 ,术后的免疫排斥发生率高达 6 0~ 90 %。而目前我国多数为高危因素的患者。因此 ,有效的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就成为角膜植片能否长期存活的关键所在。目前用于减少或防治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综合如下 :1 组织配型组织配型主要包括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配型和ABO血型抗原配型。在心脏…  相似文献   

17.
李志杰  李辰 《眼科》1997,6(3):180-181,158
本实验在兔眼建立睫状体冷冻术模型,观察了睫状破坏和减少房水分地眼前房免疫郝免状态,以及角膜移植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冷冻伤术后6周眼房水的免疫制活性显著下降;ACAID现象消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免疫排斥反应加速植片存活时间缩短,结果提示:正常睫状体的组织结构及分泌的房水及对于维持和介导前房免疫郝免,以及角膜移植的长期存活起着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阐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机制,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供  相似文献   

18.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探讨防治排斥反应的有效途径。方法 根据不同角膜病变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给予不同期的药物联合治疗,降低和控制排斥反应。结果 129眼中47眼(36.43%)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其中高危角膜病变40眼,非高危角膜病变7眼。有角膜新生血管者占89.36%。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3周—3年。经药物联合治疗,角膜排斥反应得到明显的抑制,有效率达63.83%。结论 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尤其高危角膜病变,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机率明显增加,发生的时间相对较早,时间跨度较长。因此应根据不同的角膜病变及手术情况,尽早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明显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角膜盲人在我国约有200~300万,已经成为第二大致盲原因,角膜移植是这部分患者复明的唯一手段。角膜移植术是目前器官和组织移植成功率最高的手术,但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仍是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我国目前每年开展约5000例角膜移植手术。大样本量、前瞻性的研究显示,角膜移植后10年排斥反应发生1次的累积发生率为20%,而严重感染、化学伤等高危角膜移植患者,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高达60%~90%,因此减少因免疫排斥反应导致的再次致盲是摆在我国广大从事角膜移植的眼科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刻地理解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则给予规范的免疫排斥治疗并加强随诊,对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琦  席兴华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126-1129
角膜移植是众多器官和组织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然而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导致角膜移植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排斥反应的预防及其治疗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