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4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60岁老年人跌倒/坠落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老年人跌倒/坠落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因跌倒/坠落首次在NISS监测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60岁老年人病例,采用全国伤害管理软件统一录入监测数据,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4年老年人跌倒/坠落病例41 073例,占该人群全部非故意伤害病例的52.81%,且该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病例性别比为0.77;女性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老年人跌倒/坠落发生高峰时间段是8:00-11:59(占全天病例的33.31%)。跌倒/坠落发生地点构成前三位是家中(55.66%)、公共居住场所(20.52%)、公路/街道(11.64%)。跌倒/坠落发生时活动的构成前两位是休闲活动(68.94%)和家务/学习(16.14%)。受伤部位构成前三位的是下肢(29.28%)、头部(24.40%)、躯干(20.04%)。跌倒/坠落造成挫伤/擦伤为主(45.76%),其次是骨折(29.52%)、扭伤/拉伤(13.28%)。跌倒/坠落伤害的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64.20%),随年龄增加,中重度伤害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跌倒/坠落是我国老年人伤害的主要原因,其在老年人群全部非故意伤害中的构成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跌倒/坠落预防应作为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的优先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跌倒、坠落病例的发生特征,为跌倒、坠落的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中医医院和永乐店医院伤害监测数据库中的9459名跌倒、坠落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跌倒发生的特征。结果在31569例医院伤害监测病例中跌倒、坠落病例为9459例,占所有医院就诊伤害病例的30.O%,其中,男性5433人次(57.4%1,女性4026人次(42.6%);年龄主要集中在25-64岁之间,占所有病例的55.8%;跌倒、坠落时间最多发生在上午9:00-10:00之间,占30.1%,7月份发生跌倒、坠落的比例最高,占9.8%;跌倒、坠落发生场所占比最高的是家中,占39.6%;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受伤部位为头部,占60.9%,5-14岁的儿童最常见的受伤部位为上肢,占33.6%,15岁及以上人群最常见的受伤部位为下肢损伤,占41.1%,随着年龄的增长,跌倒、坠落导致伤害的严重性也在增加。结论不同年龄组跌倒、坠落发生的特征不同,建议针对不同年龄组开展相应的跌倒预防干预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06-2014年老年跌倒/坠落门诊病例变化趋势及特征,为制定老年跌倒/坠落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4年安徽省2个全国伤害监测点6家哨点医院数据,分析老年跌倒/坠落病例变化趋势及人口学、病例分布和临床特征。结果 老年跌倒/坠落一直居安徽省老年伤害发生原因的第一位,且病例数量、占伤害病例的比例、占跌倒/坠落病例的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0.74,且男性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男性病例居首位的职业为离退休人员,女性病例为家务人员。每年8-10月、每天09:00-11:00和16:00-18:00为跌倒/坠落高峰时段。发生地点为家中最多见(62.07%),女性在家中发生比例高于男性(70.27% vs. 50.97%)。发生时活动状态构成前二位分别是休闲活动(49.18%)和家务(28.67%),其中女性家务活动的比例大于男性。伤害性质男、女性分别以挫伤/擦伤(42.63%)和骨折(47.27%)居首位。受伤部位男、女性分别以头部(38.04%)和下肢(29.29%)为最多。严重程度以轻度(55.12%)和中度(41.84%)为主,随年龄增长,中、重度病例构成比例均逐渐增加。结论 老年跌倒/坠落问题不容忽视,应根据老年跌倒/坠落病例的性别、年龄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2011-2015年河北省儿童伤害病例不同年龄组的分布特征,为儿童伤害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因伤害首次就诊于河北省6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的儿童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5年共收集儿童伤害病例17 328例,占伤害总病例数的14.59%,其中男、女性别比为2.04:1,男、女伤害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83,P<0.01).儿童伤害频发于5-10月,1天中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10:00-12:00和18:00左右;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跌倒或坠落(57.10%)、机动车车祸(15.50%)和钝器伤(7.29%);伤害经常发生的地点为家中(45.14%)、公路或街道上(33.33%)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13.05%),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做家务(61.85%);伤害发生最多的部位是头部(36.81%);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所占比例最高(64.01%);以非故意伤害(94.63%)、轻度伤害(73.56%)、经处理后离院(70.58%)为主.不同年龄组伤害严重程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72,P<0.01).结论 河北省2011-2015年儿童伤害病例不同年龄组呈现不同特征,儿童伤害发生的原因、地点等特征与儿童年龄密切相关.应根据不同年龄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安徽省0 ~ 14岁儿童伤害医院门/急诊病例变化趋势和现况特征,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4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安徽省0~14岁儿童伤害病例数据,分析儿童伤害病例变化趋势及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等现况特征.结果 2006-2014年安徽省共监测0~14岁儿童伤害病例23 374例,占全部病例的12.56%,该比例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安徽省0~14岁儿童男女性别比为2.09,一天中伤害发生高峰为9:00和16:00~17:00,跌倒/坠落占66.30%,伤害发生地点构成比前三分别是家中(39.40%)、学校与公共场所(24.01%)、公路/街道(19.57%),70.18%的伤害是发生在休闲活动时,伤害部位41.44%为头部,轻度伤占90.90%,伤童中94.26%的就医结局为治疗后回家.结论 儿童伤害是重大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然而儿童伤害是可预防的,儿童既是伤害的弱势群体又是伤害的重点干预人群,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儿童以及家长和学校老师开展伤害预防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国2018年6~17岁学生因跌倒/坠落就诊病例特征分布,为开展跌倒/坠落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ational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 NISS)中6~17岁学生跌倒/坠落病例数据,分析一般人口学、伤害发生和伤害临床特征。  结果  2018年NISS共采集6~17岁学生跌倒/坠落病例42 735例,占总伤害病例的54.03%,男女性别比为2.34∶1,6~11岁年龄组学生伤害所占比例最高(53.78%)。全年中以3—6月跌倒/坠落病例占比最高(42.12%),一天中跌倒/坠落发生高峰时间段在10:00—10:59(8.40%)。发生地点以学校与公共场所(40.40%)、家中(18.96%)和公共居住场所(15.35%)为主。发生时活动前3位分别是休闲活动(47.41%)、体育活动(23.90%)和步行(9.77%)。跌倒/坠落造成损伤性质以挫伤/擦伤(54.49%)、扭伤/拉伤(21.98%)和骨折(12.69%)为主。易受伤部位主要是下肢(34.71%)、头部(29.85%)和上肢(25.10%)。跌倒/坠落后损伤以轻度为主(83.44%)。  结论  2018年NISS中6~17岁学生跌倒/坠落病例数量较多,以男性病例为主,且流行特征较为多变。应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跌倒/坠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江西省伤害监测点居民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资料来源于江西省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首次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共监测伤害病例7 477例,男女性别比为1.5∶1,伤害发生以45~64岁年龄组人数最多(38.2%).伤害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8.8%)、道路交通伤(16.1%)和钝器伤(8.2%);伤害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上肢,占总病例的59.3%;伤害发生地点男性以公路/街道为首(35.0%),女性以家中为首(42.5%);伤害主要发生在休闲活动、驾乘交通工具和有偿工作时;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95.5%)、轻度伤害(76.1%)为主. 结论 2012年江西省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和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伤为主.应根据伤害分布特征,对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伤害对居民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0~14岁儿童伤害病例分布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9-2021年在房山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首次就诊的0~14岁儿童伤害病例。结果 2019-2021年房山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0~14岁儿童伤害病例23 479例,其中男童占60.6%,女童占39.4%。7月、6月和9月的伤害病例比例较高,占全年的30.5%。伤害发生地点构成比例前三位为家中(66.1%)、学校与公共场所(13.4%)和公共居住场所(9.7%)。跌倒/坠落(53.3%)是造成伤害的首因,其次是动物伤(16.4%)、钝器伤(9.6%)。伤害性质构成比例前三位为锐器/咬伤/开放伤(34.8%)、扭伤/拉伤(26.6%)和挫伤/擦伤(24.8%)。常见的伤害发生部位为上肢(35.7%)、头部(34.9%)和下肢(19.3%)。轻伤占97.7%,中度伤占2.1%,重度伤占0.2%。结论 跌倒/坠落、动物伤和钝器伤是房山区0~14岁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社会、家庭和学校应针对不同的伤害类型开展相应的干预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2012年江西省哨点医院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江西省伤害监测点居民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资料来源于江西省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首次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共监测伤害病例7 477例,男女性别比为1.5∶1,伤害发生以45~64岁年龄组人数最多(38.2%).伤害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8.8%)、道路交通伤(16.1%)和钝器伤(8.2%);伤害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上肢,占总病例的59.3%;伤害发生地点男性以公路/街道为首(35.0%),女性以家中为首(42.5%);伤害主要发生在休闲活动、驾乘交通工具和有偿工作时;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95.5%)、轻度伤害(76.1%)为主. 结论 2012年江西省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和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伤为主.应根据伤害分布特征,对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伤害对居民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中国2018年0~5岁人群伤害病例流行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预防工作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提取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0~5岁人群伤害病例数据,描述性分析伤害发生与临床特征.结果 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共采集0~5岁儿童病例74 355例,男女童性别比为0.66,98.13%为非故意伤害.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前3位为跌倒/坠落(56.76%)、钝器伤(9.80%)、动物伤(7.81%).1天中17:00-20:59(32.09%)和10:00-11:59(13.95%)2个时间段伤害病例占比最多.发生地点以家中(65.70%)、公共居住场所(13.06%)、公路/街道(10.94%)为主.伤害发生时儿童活动构成比排前3位是休闲活动(64.21%)、生命活动(16.93%)和步行(5.66%).全部伤害病例中,13.73%造成中重度损伤;头部、上肢、下肢受伤占比分别为49.44%,28.59%和11.70%.结论 伤害是造成0~5岁儿童到医疗机构就诊的重要原因,应加强其预防控制.建议进一步完善儿童伤害监测相关信息的采集,为开展循证的儿童伤害干预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15-2018年我国≥60岁人群因跌倒/坠落就诊病例分布特征,为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提取2015-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中≥60岁人群跌倒/坠落病例数据,分析其一般人口学特征、伤害发生和伤害临床特征。结果:2015-2018年NISS共采集老年人跌倒/坠落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头外伤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 分析头外伤病例总体分布趋势、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 2013年NISS共收集头外伤病例195 189例, 男性病例是女性的2倍以上, 30~44岁组所占比例最高(25.19%)。伤害原因前三位的是跌倒/坠落(42.17%)、钝器伤(27.46%)、道路交通伤害(23.33%)。头外伤主要发生在公路/街道(31.41%)、家中(25.02%)和公共居住场所(17.17%)。头外伤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是休闲活动(54.22%), 其次是驾乘交通工具(19.73%), 有偿工作(12.95%)。2013年的头外伤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6.79%)、挫伤/擦伤(65.18%)、轻度伤害(78.87%)、治疗后回家(82.02%)为主。结论 2013年NISS收集的头外伤病例男性多于女性, 劳动力人口是头外伤发生的重点人群, 跌倒/坠落、钝器伤、道路交通伤害是导致头外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老年伤害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伤害门急诊就诊情况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60岁及以上老年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08年老年伤害的发生原因前三位是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和钝器伤,合计占老年伤害的70%以上.3年中老年伤害发生地点集中于家中(46.25%、44.44%、46.23%)、公路/街道(30.95%、28.51%、28.61%)和公共居住场所(8.89%、11.57%、11.25%).3年中老年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42.14%、48.09%、48.59%)、家务/学习(21.15%、18.21%、18.15%)、驾乘交通工具(13.67%、13.80%、13.56%).3年中老年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1.34%、92.84%、93.09%),老年自残/自杀的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中毒和刀/锐器伤.3年中老年伤害的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36.07%、38.18%、38.50%),骨折(25.65%、22.47%、23.77%),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7.19%、18.21%、17.46%);伤害部位集中于头部(26.32%、25.59%、25.90%)、下肢(25.74%、25.70%、25.26%)、上肢(21.01%、21.14%、21.37%);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60.53%、65.09%、63.58%);伤害结局以治疗后回家为主(64.11%、68.53%、67.99%).结论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老年伤害病例占总伤害病例的比例逐年上升,病例分布特征无明显变化.跌倒/坠落是我国老年人高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伤害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暴力门/急诊病例变化趋势及现况特征,为探索儿童暴力危险因素、确定干预优先领域、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5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监测数据,对儿童暴力门/急诊病例的变化趋势及人口学、暴力事件和临床等现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NISS共收集儿童暴力病例44 319例,儿童暴力病例数占儿童伤害总病例数的比例逐年下降。2015年儿童暴力病例中,男童占81.31%,儿童暴力病例占儿童伤害病例比例的男女比为2.22:1;儿童暴力原因为钝器伤病例占65.69%;儿童暴力病例数在2月和7-8月出现两次降低;48.87%的暴力发生在学校和公共场所;伤害性质63.52%为挫伤/擦伤,伤害部位51.18%为头部,轻伤病例占82.66%,伤者83.21%的就医结局为治疗后回家。结论 我国儿童暴力问题不容忽视,应重点关注中学男童,加强健康教育,建设安全校园,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严重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取3家医院共129家医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10年共收集有效病例607 805例,男女性别比为1.88∶1。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0.97%)、道路交通伤(22.56%)和钝器伤(20.3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29.84%)、家中(24.24%);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44.35%)、有偿工作(20.05%);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88.25%)、轻度伤害(72.42%)为主。结论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收集数量高于2006—2009各年该系统收集的数据量,且伤害监测病例各特征分布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门/急诊病例变化趋势及现况特征,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分析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变化趋势及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等现况特征.结果 2006-2013年NISS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一直居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原因的第二位,但占儿童非故意伤害病例总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13年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男女性别比值为1.82,17岁年龄段占10.86%;机动车车祸病例占66.44%,7、8月、周末和17:00-18:00时为高发期,65.42%的伤害是发生在驾乘交通工具时;伤害性质73.53%为挫伤/朦伤,伤害部位33.81%为头部,轻病例占76.42%,伤者74.86%的就医结局为治疗后回家.结论 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问题不容忽视,中学高年级男生和学龄前男童是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应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国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门/急诊病例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为制订相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9-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 分析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总体趋势、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 2009-2013年NISS中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每年均占45%以上, 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5年分别为46.21%、47.32%、48.14%、52.00%、53.65%)。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以男性为主, 15~29岁组居多, 高发于夏秋季节, 首位伤害发生地点为家中(5年分别为33.07%、34.16%、32.98%、34.57%、36.22%), 首位伤害发生原因为跌倒/坠落(5年分别为41.19%、41.64%、44.70%、47.41%、47.96%), 首位伤害性质为挫伤/擦伤(5年分别为43.49%、44.56%、45.14%、45.02%、45.62%), 重度伤害病例的前三位伤害性质依次为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锐器伤/咬伤/开放伤, 首位伤害部位为头部(5年分别为31.30%、32.48%、31.89%、30.88%、29.44%), 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居多, 绝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回家。结论 我国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问题日趋严重, 应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优先和重点干预人群, 以预防运动中的跌倒/坠落、采取有效的头部保护措施为重点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1年安徽省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个监测点抽取3家医院共6家医院作为伤害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11年共报告22 545例,男女性别比为1.86:1。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27.83%)、交通伤(26.86%)和钝器伤(19.61%);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33.24%)、家中(22.17%);伤害发生时的行为主要为休闲活动(33.87%)、驾乘交通工具(23.48%);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89.00%)、轻度伤害(71.31%)为主。结论 2011年安徽省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交通伤、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伤害监测病例各分布特征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6-2021年江苏省老年人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EUF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江苏省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首诊EUFI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06-2021年江苏省哨点监测医院中EUFI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始终居老年人非故意伤害发生原因的首位,EUFI病例在老年人非故意伤害病例总数的占比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1.4。EUFI病例发生的高峰时间段为8:00~10:00(32.7%),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63.6%);2006-2014年伤害发生时活动前3位为休闲活动(62.1%)、家务/学习(23.1%)和工作(5.2%);2015-2021年伤害发生时活动前3位为休闲活动(41.7%)、家务/学习(22.6%)和步行(20.5%);伤害的性质主要为骨折(39.9%);受伤部位主要为下肢(32.5%);损伤程度以轻度损伤(60.3%)为主,主要结局为处理后离院(7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外省/外籍、冬季、公共居住场所、家务/学习和休闲活动是江苏省EUFI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高、职业为家政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业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跌倒/坠落伤害是江苏省老年人非故意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高龄女性是非故意伤害的高危人群,EUFI干预应根据其分布特征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