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高血压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查体的开滦集团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高血压病、 心肌梗死、 脑梗死以及资料不全者,最终52 133人纳入队列,观察队列人群中高血压发病情况。依据美国心脏协会定义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采用寿命表法计算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比较不同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人群间高血压发病风险。结果 具备0~1和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65.72%、 59.14%、 54.59%、50.24%、 34.22%。校正年龄、 高血压家族史、 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后,与具有0~1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群相比,具备2、 3、 4、 5~7项者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为0.75、 0.69、 0.63和0.36倍,其中男性人群分别为0.77、 0.76、 0.65和0.45倍,女性人群分别为0.83、 0.50、 0.73和0.36倍。结论 随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及发病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与动脉硬化及其进展之间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8月—2019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湖北省武汉市同济医院抽取5 536名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臂踝脉搏冲传导速度(baPWV)检测,将其中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和baPWV信息完整的2 683名无心血管疾病史者作为动脉硬化研究对象,并于2019年6月—2022年2月对其进行第2次baPWV测量,将其中372例有2次baPWV测量值的基线非动脉硬化者作为动脉硬化进展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与动脉硬化及其进展的关系。结果 2 683名无心血管疾病史体检者中,有动脉硬化者854例(31.83%);372例有2次baPWV测量值的基线非动脉硬化者中,进展为动脉硬化者76例(20.43%)。2 683名无心血管疾病史体检者中,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评分为较差、一般和理想者分别为478人(17.81%)、1 292人(48.16%)和913人(34.03%);372例有2次baPWV测量值的基线非动脉硬化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特勤人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为特勤人员改善健康状况,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2020年7月 ~12月在杭州某疗养院疗养与体检的517名特勤人员,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问卷,分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关系.结果 特勤人员健康促进总量表评分6个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白细胞计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关联性。 方法 对象为2016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最终纳入29 729人,其中NAFLD 12 19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白细胞计数不同四分位数水平与NAFLD患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 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以白细胞计数第一四分位数为参考,第二、三、四分位数组NAFLD患病的比值比(95%CI)分别为1.190(1.084,1.307),1.260(1.075,1.476)和1.430(1.221,1.675)(P趋势性<0.001)。 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白细胞计数与NAFLD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心血管健康(cardiovascular health,CVH)行为和因素流行趋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河北省唐山市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定义的CVH标准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调查完成相关信息采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部分生化指标对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7例酒精性脂肪肝及22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血糖、清蛋白、总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摹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等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尿酸异常的百分数分别为73.7%、35.1%、49.1%、59.6%,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分别为28.8%、12.4%、16.4%、3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对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2009年起,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局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健康闸北2020工程”,对闸北区所有社区常住居民进行入户健康调查,其中闸北区彭浦镇完成了5782例居民的人户调查。共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31例,患病率为21.3%。通过预约,其中370例确诊脂肪肝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B超检查。从行为因素的角度分析了脂肪肝发病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探讨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873人依据体检情况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及MS组和非MS组,分析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FBG)等因素与NAFLD的相关性。结果 (1)NAFLD患病率41.12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1.804,P<0.001)。MS患病率15.693%,MS组NAFLD患病率高于非MS组(χ2=99.171,P<0.001)。(2)NAFLD组BMI、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值均高于非NAFLD组(P<0.001),谷草转氨酶(AST)值高于非NAFLD组(t=3.242,P=0.001),HDL-C值低于非NAFLD组(t=3.510,P<0.001);超重和(或)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TG、低HDL-C、高尿酸血症、MS阳性率均高于非NAFLD组(P<0.001),肝功能异常阳性率高于非NAFLD组(t=10.119,P=0.002)。(3)NAFLD患病率随着MS诊断标准中诊断项目的增多呈上升趋势(χ2=239.918,P<0.001)。结论 MS与NAFLD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健康体检人群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择本院健康体检人群中的中年男性27 824例,采用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以美国心脏协会(AHA)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定义为标准,分析其与AIP的相关性。结果 AHA 7项指标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分别为总胆固醇68.5%,空腹血糖66.9%,体质量指数50.2%,身体活动45.6%,吸烟40.3%,血压22.5%,食盐摄入15.6%;7项指标与AIP均呈显著相关(P0.05),相关性大小依次为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吸烟、血压、身体活动和食盐摄入;AIP均数随着7项指标各自评分分值的减少而增加(P0.05);心血管健康状况处于不良、中等和良好的人群,其动脉硬化高危风险的比例分别是61.0%、38.4%和21.3%(χ2=1178.878,P=0.000);在校正年龄的情况下,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每增加1分,AIP数值降低0.046,动脉硬化高危风险降低22.3%(OR=0.777,95%CI为0.768~0.787)。结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AIP呈负相关,AIP可作为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人群的监测指标。心血管健康评分≤6或AIP≥0.219的人群,是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陈鹏  江峰  杨洋  熊翼  夏艳霞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9):1119-1123
目的 调查武汉市中年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关系。 方法 使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武汉市第七人民医院体检科进行健康体检的3 483名中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组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单个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及其个数对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影响。 结果 男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4.118, P<0.001);有颈动脉斑块患者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323、15.588、14.926、12.579、99.217、53.819、44.055、4.936,P值均<0.001;男性在体育锻炼水平上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意义(χ2=362.787,P<0.001)。在吸烟(χ2=1 222.742,P<0.001)、BMI(χ2=72.997,P<0.001)、饮食(χ2=237.124,P<0.001)、血压(χ2=100.601,P<0.001)、总胆固醇(χ2=22.747,P<0.001)、空腹血糖(χ2=82.941,P<0.001)这6项心血管健康指标上,女性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均高于男性。吸烟行为主要集中在男性上,52.98%的男性目前正在吸烟(即处于差状态),相比之下女性只有0.41%。随着年龄的增长,BMI、饮食理想状态比例升高(χ2趋势=30.981、12.415,P<0.001);吸烟、体育锻炼、血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理想状态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χ2趋势=38.292、54.662、143.616、47.372、36.911,P<0.001)。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54、243.200,P<0.001)。在校正性别、年龄后,相较于理想状态,吸烟(差评级)、体育锻炼(差评级)、饮食(差评级)、血压(差评级)、总胆固醇(中间、差评级)、BMI(中间、差评级)和空腹血糖(差评级)均为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在校正性别、年龄后,相较于0~1个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2~4个和4~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均为颈动脉斑块发生的保护因素,OR(95%CI)分别为0.708(0.591~0.881)、0.542(0.382~0.832)。 结论 武汉市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数量越多,颈动脉斑块的发生风险就越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能有效降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12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62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对2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BMI、腰臀比值、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高密度脂蛋白、廿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比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γ-氨酰转肽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两组水平相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分析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IMT及斑块呈显著相关(OR8.3,95%CI1.2~7.7,P=0.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机制可能与内脏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状态下增加的氧化应激特性及血脂紊乱、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及其代谢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对2 935名广州市中老年人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探讨NAFLD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并采用协方差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因素与NAFLD患病情况之间的关系。NAFLD的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并且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结果 广州市中老年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为50.6%。NAFLD患者组中WC、BMI、FPG、TG、SBP、DBP以及MS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体力活动水平和HDL-C明显降低(P<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C、SBP、DBP、TG、FPG和HDL-C每升高一个标准差其对应NAFLD患病的OR值(95%CI)分别为2.70(2.45~2.98)、1.47(1.35~1.59)、1.48(1.37~1.60)、1.88(1.66~2.12)、1.25(1.15~1.36)和0.51(0.47~0.56)。随着NAFLD严重程度不断增加,WC、BMI、TG、SBP、DBP和FPG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而HDL-C呈现减少的趋势(P< 0.001)。结论 中老年人NAFLD患病率较高,MS及相关组分与NAFLD关系密切,其中WC增加对NAFLD患病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MS的相关性.方法 2010-2011年对武汉大学医院在校教职工体检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肝脏彩超检查.按NAFLD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对两组与MS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 NAFLD总患病率为20.7%,MS为13.3%,NAFLD组BMI、SBP、DBP、TG、FPG均较非NAFLD组高,HDL-C水平低于非NAFLD组(P<0.001).(2)NAFLD组MS患病率、肥胖患病率、高血糖异常率、高血压率、血脂异常率均高于非NAFL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NAFLD组具有1~4个MS诊断指标的风险是非NAFLD组的1.66、4.22、8.72和25.62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武汉大学教职工体检人群中NAFLD患者的MS及其危险因素发生率均高于非NAFLD患者,NAFLD与M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方法 以6~14岁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入选儿童均了解肥胖持续时间,进行体格检查(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生物电阻抗法(体脂含量)、血清学指标(肝氨基转移酶、血脂代谢、空腹血糖、胰岛素、SF)以及肝脏超声检查。按稳态评估模型(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根据肝脏超声及肝氨基转移酶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单纯性肥胖(SOC)组、肥胖儿童伴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组和肥胖儿童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结果 共纳入肥胖儿童86例,年龄(10.4±1.9)岁,其中SOC组26例、肥胖儿童伴NAFL组28例、肥胖儿童伴NASH组32例。肥胖儿童伴NASH组腰围-标准差分值(Z分值)、腰臀比、HOMA-IR指数、SF均明显高于肥胖儿童伴NAFL组[2.3±0.3比2.1±0.3,P=0.020;1.0±0.0比0.9±0.1,P=0.014;4.0±1.7比2.9±1.8,P=0.006;(104.1±49.6)μg/L比(68.4±22.7)μg/L,P=0.004]和SOC组[2.3±0.3比1.9±0.3,P=0.000;1.0±0.0比0.9±0.1,P=0.012;4.0±1.7比2.5±1.6,P=0.001;(104.1±49.6)μg/L比(59.2±28.9)μg/L,P=0.001],体质量指数-Z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0.5比2.7±0.6,P=0.524;2.8±0.5比2.7±0.6,P=0.662);肥胖儿童伴NAFL组和SOC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0.3比1.9±0.3,P=0.260;0.9±0.1比0.9±0.1,P=0.952;2.9±1.8比2.5±1.6,P=0.283;(68.4±22.7)μg/L比(59.2±28.9)μg/L,P=0.161]。控制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三酰甘油、HOMA-IR指数影响,SF仍与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35,P=0.002)。结论 血清铁蛋白可能是肥胖儿童NAS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尿酸的关系。方法在本院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200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人群200例为对照组。检测尿酸、血脂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NAFLD组分为非高尿酸血症组和高尿酸血症组,统计分析两组的生化指标。结果NAFLD组较对照组尿酸水平有显著增加,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显著提高。2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年龄及性别分层后,男性组35~50岁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达峰值,为49.15%;女性组50-65岁患病率达峰值,为42.11%;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不同,患病率不同。NAFLD患者非高尿酸血症组与高尿酸血症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与高尿酸血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14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同时给予益肝灵片(2片/次,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片(2片/次,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结果治疗组ALT、AST、TG、TC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可安全有效地用于NAFLD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无糖尿病的NAFLD患者(NAFLD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测定两组的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和脂联素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结果 NAFLD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8.04±3.20)μg/ml比(12.53±8.50)μg/ml,P<0.001];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腰围、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甘油三酯(TG)、HOMA-IRI呈负相关;BMI、HOMA-IRI为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脂联素可能参与了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14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同时给予益肝灵片(2片/次,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片(2片/次,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结果治疗组ALT、AST、TG、TC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可安全有效地用于NAFLD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MF)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收治的68例NAFLD患者,采用MF1.5g/d口服治疗6个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改变情况。结果:MF可以明显降低ALT,改善NAFLD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二甲双胍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