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抗癫痫药物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多种抗癫痫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分析对比新抗癫痫药的单独使用和多效治疗间的优劣。结果:奥卡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这些1993年之后上市的新抗痫药物逐渐代替传统抗癫痫药物,作为主要的癫痫类疾病治疗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研究发现合理利用癫痫药物的多药治疗比单独使用其中某一种药物效果翻倍。  相似文献   

2.
周利朋 《中国卫生产业》2014,(14):97+99-97,99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奥卡西平和卡巴西平对于成人部分性癫痫认识功能的作用。方法根据国际诊断标准选取符合标准的成人部分性癫痫患者共112例,随机将其分为奥卡西平组62例和卡巴西平组50例,分别给予奥卡西平和卡巴西平单独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和6个月的治疗后分别进行认识功能的测试,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患者认识功能的变换。结果奥卡西平组和卡马西平组在都分别经历的6个月的治疗后,通过比较治疗前后韦氏成人智力量测评的结果显示经奥卡西平治疗的患者在认识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一定的改善(P〈0.05),而用卡巴西平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后认识功能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用过研究可知应用奥卡西平治疗的部分癫痫性患者在认识功能上有很大改善,而应用卡马西平的患者改善不明显,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可以考虑应用奥卡西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28例部分性癫痫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拉莫三嗪(43例)、左乙拉西坦(42例)、奥卡西平(43例)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脑电图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α波减少〉0.5 Hz、θ波增多、δ波增多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常规描记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三组患者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对脑电图背景活动影响最明显,奥卡西平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对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的抑制作用更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癫痫新药单药或联合用药对癫痫患儿血液系统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并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癫痫患儿在抗癫痫新药单药或联合用药至少1年后血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以同期门诊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奥卡西平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儿6个月及12个月均引起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6个月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12个月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联合用药或单用抗癫痫新药对血液系统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拉莫三嗪会引起癫痫患儿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降低,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及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治疗会引起癫痫患儿白细胞计数降低;其他抗癫痫新药联合用药或单用抗癫痫新药对血液系统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用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886-1887
[目的]了解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11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使用癫痫药及抗精神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治疗过程中,以抗癫痫药合并适量抗精神病药疗效更好,所用药卡马西平达70.9%,抗癫痫药合并不良反应发生率达14.5%,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主要是锥体外系反应为首位.[结论]在治疗癫痫性精神障碍过程中,应合理选用癫痫药及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不同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患儿对其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178例癫痫患儿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检测了其服药前后血清尿酸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对照。结果在平均服药(2.71±2.23)年后,丙戊酸钠组、左乙拉西坦组、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组、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平组、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组及多药组(丙戊酸钠、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妥泰)血清尿酸水平较服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5、4.93、3.43、2.44、4.47、3.77,均P<0.05),而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组服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其中丙戊酸钠组、左乙拉西坦组、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平组,多药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0、2.94、3.21、2.59,均P<0.05)。结论不同抗癫痫药物对血清尿酸水平影响不同,提示临床医生注意定期监测服用抗癫痫药物患儿血清尿酸水平变化以便早期发现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奥卡西平对新诊断的部分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新诊断部分癫痫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跟踪随访患者半年,实验组患者半年内无发作比例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奥卡西平对新诊断的部分癫痫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控制发作,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6,(2):221-222
目的对奥卡西平医治儿童部分性癫痫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1例部分性癫痫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61例)与对照组(60例)。研究组仅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部分性癫痫发作患儿实行单一奥卡西平医治,不良反应较少且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应用于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6月本院诊治的癫痫患者106例,将行奥卡西平单药治疗的5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的53例患者分为研究组,统计并分析两种患者服药期间的相关数据。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第3个月单月平均癫痫发病次数(2.61±0.93)次明显低于对照组(3.25±1.69)次,第6个月单月平均癫痫发病次数(1.06±0.54)次明显低于对照组(2.31±0.65)次,且研究组患者因疗效差而停药比例(3.77%)明显低于对照组(20.7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应用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具有良好耐受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老年癫痫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癫痫门诊收治的65例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老年癫痫患者占所有就诊癫痫患者的2.8%。70.8%为部分性发作,24.6%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4.6%以癫痫持续状态起病。发病原因:40.0%为脑血管病,其余主要为脑外伤、脑肿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氧性脑病、阿尔茨海默病、低血糖等,20.0%原因不明。常规脑电图异常率44_4%,动态脑电图异常率84.2%。80.0%患者药物治疗,抗癫痫药物主要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及托吡酯,73.1%为单药治疗,治疗后88.5%发作减少,9.6%未再出现发作,1.9%发作加重。结论老年癫痫绝大多数为继发性癫痫,有明确的病因,部分性发作比例高。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因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且病情复杂,抗癫痫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小剂量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老年癫痫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癫痫门诊收治的65例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老年癫痫患者占所有就诊癫痫患者的2.8%。70.8%为部分性发作,24.6%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4.6%以癫痫持续状态起病。发病原因:40.0%为脑血管病,其余主要为脑外伤、脑肿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氧性脑病、阿尔茨海默病、低血糖等,20.0%原因不明。常规脑电图异常率44_4%,动态脑电图异常率84.2%。80.0%患者药物治疗,抗癫痫药物主要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及托吡酯,73.1%为单药治疗,治疗后88.5%发作减少,9.6%未再出现发作,1.9%发作加重。结论老年癫痫绝大多数为继发性癫痫,有明确的病因,部分性发作比例高。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因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且病情复杂,抗癫痫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小剂量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FIQ、VIQ及PIQ评分均较对照组高,GFAP、神经特异性烯醇酶、S-100β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有效提高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改善其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脑炎(HSE)伴癫痫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4例HSE伴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8%(P <0.05)。治疗后,两组的IL-1β、 IL-6、 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的IL-1β、 IL-6、 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HSE伴癫痫患儿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奥卡西平、卡马西平以及丙戊酸纳片3种药物对8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减少疼痛的效果、总体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奥卡西平在减少疼痛及总体有效率方面,与卡马西平及丙戊酸纳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就不良反应而言,明显少于2个对照组(P﹤0.0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好,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的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220例,采用逐步加量方法口服奥卡西平,起始剂量为8~10mg· kg-1· d-1,目标剂量为20~40mg· kg-1· d-1,分2次口服;分别于服药2年、4年为时间点,随访观察比较不同时间的疗效、保留率、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奥卡西平服药2年、4年的有效率分别为86.82%和89.42%,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2,P=0.448);服药保留率分别为86.82%和89.42%;总的发生不良反应率为8.18%,常见皮疹、嗜睡和肝功损害。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癫痫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保留率高,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从下列多选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癫痫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B.癫痫的诊断主要依靠脑电图的异常改变C.癫痫的诊断主要依靠头部CT或MRI检查D.癫痫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仔细的全身或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2.关于如何提高脑电图癫痫样放电的异常检出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增加脑电图记录时间和检查次数B.睡眠状态下记录C.清醒状态下记录D.过度换气3.下列哪种药物是抗癫痫治疗的辅助药:A.左乙拉西坦B.托吡酯C.奥卡西平D.丙磺舒4.既往多数研究将癫痫持续状态的持续时间定义为:A.30min B.20min …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1993年4月~1999年10月期间分别对15例血糖升高的晚发性癫痫患者进行单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和抗癫痫药物加降糖治疗比较,结果提示4例患者单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得到部分控制,其余11例无明显疗效。而加用降糖治疗后,所有病例,癫痫症状均得到了完全控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5例临床确认的癫痫病人,其中男11例,女4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75岁。均为首次出现癫痫发作,发作形式为单纯部分性发作。所有病例既往均未查空腹血糖,癫痫发作后次日查空腹血糖均高于正常,最低为12.6mmol/L,最高为21.3mmol/L。脑电图及头颅 CT 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治疗均用卡马西平0.1,1日3次口服,重症患者临时加用安定  相似文献   

18.
癫痫是患者的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已发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且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简单来说,癫痫就是由于患者的神经系统出现暂时性紊乱的慢性疾病,癫痫的发病机制很复杂,脑部疾病、遗传因素等都是导致癫痫出来的主要因素,癫痫的发作没有规律,且发作与患者的心理、所处的状态都有密切的联系。癫痫在临床中常用奥卡西平药物治疗,不过患者的发病频率逐渐增加,患者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疾病的治疗造成压力,癫痫需要患者长期服药控制从而促进机体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并且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病情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的治疗现状,为以后更好的开展癫痫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方法对确诊为惊厥性癫痫的4 768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初始发作年龄、年平均发作次数、病程、就诊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惊厥性癫痫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2∶1;患者中40~49岁的占比最多,为22.5%,其次为30~39岁组,占18.6%;52.9%的患者在20岁之前初次发作;调查前一个月65.39%的患者服用一种抗癫痫药物(西药),1.60%的患者合并4种及以上药物。使用较多的前4位抗癫痫药物为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癫痫患者中仅有29.5%的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治疗缺口为70.5%,男性为70.1%,女性为70.9%。结论河北省农村地区癫痫患者接受正规治疗的缺口较大,政府及医疗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对县乡级医生的培训来改善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常用抗癫痫药物对小儿癫痫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常用抗癫痫药物(AEDs)对小儿癫痫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寻找降低抗癫痫药物副作用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分别测定92例服用单一药物治疗的癫痫患儿(服用丙戊酸钠35例、卡马西平31例、苯巴比妥26例)和30例未服用AEDs的癫痫对照者及36例健康对照者血Hcy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药物观察组中服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的患儿血中Hcy水平均高于癫痫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且丙戊酸钠组、卡马西平组和苯巴比妥组间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对照组患儿的Hcy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的患儿应定期检测血Hcy水平,及早发现血Hcy水平升高并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防止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