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上海市某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批家庭医生责任制的试点单位,在工作模式、管理和考核机制中进行了有效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农村特色的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传统医疗观念根深蒂固、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家庭医生责任制的持续开展。加强宣传引导、完善配套制度、规范全科教育是保障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深入开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合理调配卫生资源,走向社会开展服务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第一步是打破医院的围墙,走出医院大门,把医疗保健服务送到居民的家中。这一步走好了,后面的路就会越走越宽畅。1998年底,上钢地段医院共有编制床位40张,房屋建筑面积2 851平方米,职工总数116人。按社区户籍人口平均,每千人口有医院床位0.38张,卫生人员1.11人。其中医生43人,平均每人服务2 433名居民;护士27  相似文献   

3.
2012年起浦东新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全面开展了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笔者曾在2014年结合浦东新区卫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开展以来遇到的主要困难和挑战。随着浦东新区卫生经济的发展,卫生政策的不断完善,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实中一些老的问题仍然还没有完全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笔者结合家庭医生近段时间工作的一些新趋向,就当前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一些新的变化、困难进行简要总结,包括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群众工作难做、上门服务开展缓慢、家庭病床难以建立以"签约率"来评价家庭医生工作存在不合理及乡村医生在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中定位不明确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简要陈述,希望能为浦东新区卫生决策机构提供更多信息,为浦东新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4.
家庭医生责任制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浦东新区和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探索“家庭医生责任制”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们就浦东新区家庭医生责任制工作现状开展本次调查。1 材料与方法 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为浦东新区沿江片15所一级医院(正院长答卷)。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医院的基本情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体系及服务网络,家庭医生责任制的服务对象、形式与内容,服务收费与效益,对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等。2 结果与分析2·1 基本情况 15所一级医院均已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工作,参  相似文献   

5.
家庭医生责任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8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8个综合卫生服务点所辖16个居委会,随机抽样203例家庭医生责任管理人群(有效调查卷199份),了解社区居民接受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与对所提供的卫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的信任度以及诊疗方式、医疗经费支出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从中进一步总结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可行性和提出进一步发展、改进家庭医生责任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引导群众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方法:自2013年起,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了以社区为载体、以家庭为单位、以预防为导向、以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大力宣传(敲门砖),签约服务(具体手段),严密的制度安排(关键),践约服务(根本)。结果:家庭医生责任制实施后,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满意率等各项指标较前得以较大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可以使社区居民享受经济、便捷、高水准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了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医生责任制符合政府以及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龙骅 《中国卫生资源》2014,(3):225-226,240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落实情况,为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收集上海市7个区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计年报,对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和人员的配置、家庭医生签约和利用情况、家庭医生的服务量和管理效率分析。结果 :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团队式家庭医生制服务,但郊区中心的全科医生少,服务人口多;家庭医生平均签约率为27.83%,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率为50.46%,7项优惠服务落实率为98.2%;郊区家庭医生的门诊量、高血压社区管理率、重型精神病的规范管理率均低于中心城区。结论 :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是发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关键,应以需求为导向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8.
家庭医生责任制是以社区为载体、家庭为单位、个人为目标,以契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本文对2005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建立的5支全科服务团队开展社区家庭责任制服务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苏州市家庭医生责任制实践经验为基础,重点分析了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从整合资源、健全培养制度、提升医生数量与质量;扩大政府投入,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宣传引导、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居民支持率等角度,完善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社区家庭医生普遍不足的情况下,聘任家庭医生助理有助于减轻家庭医生非医疗性负荷,更好地发挥其专业作用.对上海市金山区、嘉定区、长宁区等样本区开展调查,描述上海市自2011年以后,特别是2015年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以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聘任家庭医生助理向全区统一聘任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11.
运用ROCCIPI技术系统分析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工作及其进展情况,从政府、社区居民、家庭医生和医疗机构4个方面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上海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严格遴选主诊医师,逐步完善主诊医师负责的医疗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医疗服务需求,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推进了学科建设,增强了办院效益.  相似文献   

13.
家庭医生制是新医改形势下深化社区卫生服务、转变服务模式的重要方式.然而,作为新生事物的家庭医生制如何满足百姓需求,如何适应我国国情,仍在探索和实践之中.在结合辖区家庭医生的具体实践基础上,针对现今家庭医生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医生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可行性,并提出适合上海市实际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方法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家庭医生制的特点,深入探讨上海市部分区、县先试先行的情况,以上海市社区卫生发展现状为依据,综合应用文献查阅、关键知情人访谈和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从政府财力投入、人力资源配置、卫生经费管理制度、服务人群和服务内容等方面初步判断推行家庭医生制的可行性。结果家庭医生制可以分为完全型全人群、完全型重点人群、非完全型全人群、非完全型重点人群和非完全型服务利用人群五类服务模式。结合上海市实际,建议选择有条件的区、县开展非完全型服务利用人群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试点,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有效的管理模式,完善各项相关配套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完全型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过渡。结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选择适合上海市实际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进行试点,有利于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最终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16.
家庭医生式服务是北京市落实医改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的重要方式。作为新生事物,家庭医生式服务在推行中如何适应我国国情、更好满足百姓需求,仍在探索和实践之中。对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主要经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是国家新医改的重要内容,从技术、政策、经济和社会4个方面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内涵及支撑条件进行探讨,主要分析家庭医生人才队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险政策支持、转诊机制、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补偿机制以及社区网络支持等重要支撑条件,最终为制定适合我国目前发展情况的家庭医生制度政策提出建议,即完善家庭医生相关标准建设、加强家庭医生与辅助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以及积极推进多部门协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上海市长宁区家庭医生责任制尤其是全科医生执业方式与服务模式改革的实施现状、政策成效与发展策略。方法收集改革的相关指标,如有效签约率、社区定点就诊率、家庭医生定点率和转诊到位率等主要监测指标来考察改革的政策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果实施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之后,家庭医生人均有效签约服务人数、有效签约率、社区定点就诊率、家庭医生定点就诊率和转诊到位率等关键指标分别达到了568人、23.00%、74.00%、56.00%和74.00%。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未来家庭医生责任制改革的深化也面临着能力与动力方面的挑战。结论需要围绕组织管理机制、协同服务机制和补偿激励机制"一体、两翼、三个机制"下有价值的服务产出为核心目标来深化家庭医生责任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助力分级诊疗制度,认知是签约利用的基础,了解社区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认知度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于2019年5—7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市16个区50家社区的2 500名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85.96%的社区居民认知签约服务相关政策,84.18%的社区居民认知签约服务内容。影响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的因素有户籍、居住地、文化程度、月收入和患慢性病情况。结论:上海市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水平较高,但宣传方式单一,应丰富宣传方式和途径,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宣传方案,实现真实有效的宣传,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打造健康中国,促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推广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该文介绍了以鄂尔多斯为列的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深入实施开展此项工作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基层首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格局提供实践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