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Miles手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术后纤维蛋白溶解的变化。方法将60例直肠癌Miles手术按患者意愿分为开腹组(open resection,OR)和腹腔镜组(laparoscopic resection,LR),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0 h、术后24 h检测血内皮素1(endothelial-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P选择素(P-selectin,PS)、D-二聚体(D-dimer,D-D)。结果 OR组与LR组术后0 h血浆ET-1、vWF、TM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LR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OR组(P〈0.05),术后24 h两组间ET-1、vWF、TM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术后0 h血浆D-D、PS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 h两组D-D、PS水平均继续升高,OR组升高幅度高于LR组(P〈0.01)。结论腹腔镜直肠癌Miles手术会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更严重的损伤,但这种损伤存在时间短暂。PS及D-D的变化趋势提示开腹手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149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术73例,开腹手术7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常规放置胃管,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24、48及72h血浆胃动素(MTL)水平,并观察术后肠鸣音恢复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术前两组血浆MT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24、48h血浆MT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72h基本恢复正常(P=0.353);开腹手术组术后24、48及72h血浆MTL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腹腔镜手术组48、72h血浆MTL水平显著高于同时期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较开腹手术组明显提前(P〈0.01).开腹手术组术后需重插胃管的患者明显多于腹腔镜手术组(P=0.043).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应激反应及疲劳综合征的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为160例老年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手术方式,并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8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测定两组患者皮质醇、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IL-10水平,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疲劳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IL-6、IL-10及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性粒细胞、WBC两组患者均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醇均较术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腹腔镜组IL-6、CRP水平较开腹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0水平较开腹组高(P〈0.05);两组患者皮质醇增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疲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疲劳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脏器功能呈衰退表现,手术时容易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LC患者创伤小,可显著减轻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同时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减轻,康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与开腹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比较40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腹腔镜组及开腹组各20例)术前及术后第1~3d外周血血糖(BG)、胰岛素(Ins)、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皮质醇(CS)的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术前2组比较,BG、Ins、T3、T4及C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dBG及CS均明显升高(P〈0.05),至术后第2d腹腔镜组BG及CS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开腹组至术后第3d才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开腹组术后第2d BG及CS水平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2组术后第1dIns、T3及T4均明显降低(P〈0.05);腹腔镜组该3项指标至术后第2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开腹组至术后第3d才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开腹组术后第2dIns、T3及T4水平均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胃肠及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对机体应激反应影响较小,术后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经阴道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12月选择经阴道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各40例,测定2组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72 h机体免疫球蛋白IgG、IgM、IgA,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经阴道组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术后24 h IgG、IgM较术前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经阴道组(P〈0.05),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2组术后24 h CD3+、CD4+均较术前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经阴道组CD3+、CD4+上升至接近术前水平(P〉0.05),而开腹组CD4+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且显著低于经阴道组(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比开腹手术对机体免疫抑制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宗亮  陈平  赵伟  石磊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2):97-1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方法28例胃间质瘤患者分别采用经腹腔镜或常规开腹手术行胃间质瘤切除术,主要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早期复发情况,并以此推测两种术式在手术安全性的优劣。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手术组为(100.7±24.8)min,开腹手术组(95.0±22.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腹腔镜手术组为(56.4±18.1)ml,(83.9±2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腹腔镜手术组为(69.4±32.3)h,开腹手术组(104.6±20.7)h,P〈0.05,住院时间腹腔镜手术组(8.8±1.8)d,开腹组为(11.4±1.5)d,P〈0.05;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1例,开腹组2例,P〉0.05。随访期内(6~24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行胃间质瘤切除术是安全的,且患者创伤小、康复快,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无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和开腹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行子宫全切术的80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40例(腹腔镜组),同期行开腹子宫全切术40例(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前、术后1d血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病率低(P〈0.05);开腹组术后第1d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腹腔镜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相比,开腹组均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对机体创伤较小,免疫功能干扰小;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优先选用腹腔镜手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将5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腹腔镜组(26例)和开腹组(28例),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2、3、7d清晨检测患者静脉血CRP、免疫球蛋白(Ig):IgG、IgA、IgM及补体C3、C4、CH50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RP、Ig及补体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CRP术后3d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术后2d达峰值,腹腔镜组术后3d内CRP显著低于开腹组(P〈0.01)。术后两组患者Ig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但IgG和Ig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g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补体C3、C4及CH5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血清补体在术后48~72h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而开腹组在术后72h尚未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的开腹手术均可导致术后机体C反应蛋白浓度增加和免疫水平降低。但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程度轻。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腹腔镜围手术期机体免疫生理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腹腔镜围手术期机体免疫生理变化。方法 86例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分为传统开腹组46例和腔镜组4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d、第3d、第8d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LgA、LgM、LgG,CD4+,CD8+,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白介素-6(IL-6)。结果开腹组胃动素术后明显低于腔镜组(P〈0.05)。胃泌素两组术后明显升高(P〈0.05),同时期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腔镜组CD8+术后第8d与同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LgA、LgM、LgG含量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后CRP含量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IL-6术后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术后第8d腔镜组IL-6降至术前水平,开腹组仍高于术前,且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生理反应的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在免疫功能和生理反应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为105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组),50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阴式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疾病种类、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康复、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疾病种类、年龄、术前血红蛋白、合并内科疾病、子宫重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粘连例数及术中失血量腹腔镜组优于阴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长于阴式组(P〈0.05)。结论:腹腔镜及阴式子宫切除术各有优缺点,相较阴式手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手术视野更清晰,尤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等疾病的患者。术者应根据手术指征、自身手术经验及盆腔解剖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对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N K细胞活性;并对2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量显著低于开腹组,而肛门排气、排便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开腹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C D 3+、C D 4+、C D 8+、C D 4+/C D 8+、N 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2组患者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 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h 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5)。手术结束时腹腔镜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显著升高,术后24 h 2组患者FIB、D-二聚体均继续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开腹组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 h FIB、D-二聚体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以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近期疗效,但是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更高,临床上需要在围手术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10月临床诊断为穿孔性阑尾炎的78例患儿按家属意愿分为开放组(38例)和腹腔镜组(40例)。分别于术前0.5h、术后24h及48h采外周静脉血,分别用ELISA法和胶体免疫结合法测定血清CRP和PCT。结果2组血清CRP和PCT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4h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开放组CRP升高更明显(P=0.000);术后48h腹腔镜组PCT已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腹腔镜组CRP和开放组CRP、PCT仍高于术前(P〈0.05),且开放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00)。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引起CRP、PCT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结直肠癌组30例,非癌对照组20例。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蛋白C(PC)、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结直肠癌组术后7天再予测定血浆D-D、PAI-1、F1+2、PC。采用SPSS13.0软件对这些不同时期的数据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手术前后结直肠癌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结果 (1)结直肠癌组FIB、D-D、PAI-1、F1+2水平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P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APTT结直肠癌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2)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后D-D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及对照组(P0.01),而PAI-1、F1+2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术后蛋白C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但低于对照组(P0.01)。(3)结直肠癌组手术前后PAI-1与F1+2水平两者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985,P0.01),F1+2与PC或PAI-1与蛋白C两者均无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并保留卵巢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分别于术前1个月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卵泡期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水平LH。结果: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清E2、FSH、L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安全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慢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卵巢的过快衰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变化,探讨两种术式对IR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期胃癌手术患者126例,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利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第4天两组患者HOMA-IR、FBG、FIN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术前FBG、FINS、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4天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可降低术后HOMA-IR,减轻IR程度,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上腹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下腹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对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根据疾病分为3组,A组行LC(n=20),B组行LA(n=14),C组行TAPP(n=16)。分别于术后6 h、12 h、24 h、48 h检查一次肺功能。结果:A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变,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curve,MMF)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B、C组患者术后当天肺功能仅有轻微改变。3组间,术后6 h、12 h、24 h、48 h痛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腹部手术(LA、TAPP)后肺功能的改变小于上腹部腹腔镜手术(LC),腹腔镜手术部位对肺功能的改变情况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使用氨甲环酸(TX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对88例(88膝)行初次TKA术的退变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化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使用TXA(TXA组)和使用安慰剂(对照组)两组。TXA组,在松止血带前15 min静脉给予15 mg/kg剂量的TXA;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共11例失访(TXA组,5例;对照组,6例),剩下77例(TXA组,39例;对照组38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对其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和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术后24 h D-二聚体,下肢瘀斑发生率、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如年龄(t=0.390,P〉0.05)、性别比(Х^2=0.127,P〉0.05)、合并疾病(Х^2=0.142,P〉0.0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TXA组术后24 h引流量(t=6.512,P〈0.01)、总引流量(t=4.913,P〈0.01)、隐性失血量(t=5.980,P〈0.01)、总失血量(t=5.808,P〈0.01)、24 h D-二聚体值(t=18.401,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XA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4.815,P〈0.01);TXA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共1200 ml)和4例(共1400 ml)患者接受异体输血(P〉0.05)。TXA组和对照组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均为3例(P〉0.05)。TXA组下肢瘀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vs.18.4%,P〈0.05)。结论静脉使用TXA,能够安全有效的减少TKA围手术期失血量,不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全麻甲状腺手术后患者机械痛觉阈值的影响,明确Dex是否可以预防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痛觉过敏. 方法 选择择期行甲状腺腺瘤手术患者60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H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Dex1.0 μg/kg,术中维持0.4 μg·kg^-1·h^-1至手术结束前1h停药,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小剂量瑞芬太尼组(LO组)和大剂量瑞芬太尼组(HI组),分别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Dex,术中分别给予瑞芬太尼0.05、0.2 μg·kg^-1·min^-1.使用触觉测量套件测量患者前臂及手术切口周围的机械痛觉阈值,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4、8、12、24、48 h的机械痛觉阈值,另外观察3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8 h内的副作用. 结果 机械痛觉阈值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R)描述,各组的前臂机械痛觉阈值与术前(13±43)比较HI组在术后2、4、8、12、24、48 h的痛觉阈值(10±28)、(11±22)、(8±14)、(6±25)、(8±18)、(8±20)显著下降(P<0.05);HD组与术前(10±19)比较,在术后8、12、24、48 h的机械痛觉阈值(16±58)、(22±63)、(30±72)、(20±109)显著升高(P<0.01);LO组机械痛觉阈值虽然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D组与HI组比较,在8、12、24 h处HD组的痛觉阈值(16±58)、(22±63)、(30±72)明显高于HI组(7±14)、(6±25)、(8±18)(P<0.05),而HI组与LO组痛觉阈值比较,在术后各点HI组的痛觉阈值显著低于LO组(15±45)、(19±32)、(17±24)、(13±33)、(16±21)、(15±26)(P<0.01).切口周围机械痛觉阈值的变化与上述各组间的变化一致.另外,与术前比较术后各点的VAS值显著升高(P=0.004),但是HD组与HI的VAS值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大剂量瑞芬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n=56)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前切除术,开腹组(n=54)行传统开腹直肠前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术后止痛药的使用剂量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6 h、24 h及48 h,腹腔镜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开腹组(P<0.01);术后72 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止痛药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天、第2天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开腹组(P<0.01)。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住院时间,有效促进了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