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贤  刘金涛 《河北中医》2012,34(8):1229-1229,1244
《内经》强调“天人相应”,认为自然界有昼夜的阴阳变化规律,人体昼夜的阴阳消长与之相应,睡眠的生理就存在“昼精而夜瞑”的生命节律.失眠在《内经》中被称为卧不安、夜不瞑、不得卧、目不瞑等,关于失眠的分类证治理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睡眠-觉醒节律、睡眠时长与睡眠质量是睡眠的三个基本要素。卫气循行节律、功能状态等变化都会对人体睡眠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卫气昼夜分行规律决定了人体的睡眠-觉醒的基本节律;人体的睡眠时长主要反映了卫气的昼夜盛衰变化以及循行的疾徐,表现为入睡时间与寐寤时间的长短;而睡眠质量则体现在睡眠维持状态和日间功能情况,其是卫气盛衰以及营气对卫气聚敛作用的综合体现。卫气与睡眠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故对卫气与睡眠关系的深入认识可更好地指导失眠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杨丽华  王建国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17-1018
以“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理论为指导,依据人体阴阳消长、气血盛衰、脏腑虚实与整个自然界密切关系,探讨人体阴阳、营卫、五脏主时的昼夜变化,以调整人体“睡眠-觉醒”的生理活动治疗不寐。  相似文献   

4.
睡眠作为人体具有的一种规律性的自我保护性本能,是与自然昼夜交替规律相适应的体现;人体内部气机升降规律也是与自然界气机升降节律相适应的体现。科学睡眠作为养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意义就在于调节人体与昼夜、四季的变化,以保证稳定的生理功能,本文着重论述昼夜、四季中气机升降的机制及其与科学睡眠的关系,以期达到指导养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五脏调节睡眠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昼夜变化,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协调与精神情志正常的重要生理活动。节律性表现为昼精而夜寐,其维持与营卫循行、气血调和、阴阳互藏、脏腑功能正常及相互协调等有关。从五脏阴阳气血及其功能活动对人体睡眠调节机理方面进行探讨,以明确失眠的病机,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生气通天"意指人体的生命活动与四时阴阳变化相通应,与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具有相似的节律。结合《内经》有关文献,从营卫运行的昼夜节律与光-褪黑素-生物钟系统对睡眠调节、五脏应时与人体褪黑素分泌的季节性波动、人体生命周期与褪黑素相关性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具有昼夜和季节性节律的光-MT-生物化学信号是生气通天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失眠与营卫失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失眠,又称不寐,临床上多从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肾不交、心脾两虚等方面来辨证论治,但对于某些患者,依此法治疗,却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对于失眠的病机我们还应从睡眠的基本机制上来探求。《内经》认为睡眠,即“寐”,“寐”与“寤”是人体顺应自然界昼夜变化的一...  相似文献   

8.
人体由各个器官组成一个大家族,在这个家族中,心脏是最辛劳的。心脏是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发源地,它不像大脑皮层那样可以“轮换休息”,而要昼夜不停地工作,每分钟都不能停止跳动。一旦心脏消极怠工,人体生命的正常活动就要停止。心脏为啥能  相似文献   

9.
失眠^[1],中医谓之“不寐”,即不能入睡,或睡眠间断、多梦、早醒,甚至通宵不寐。中医学以“天人合一”理论来认识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的睡眠与觉醒现象,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的一种自我调整的生理功能表现。中医灸药结合,通过调整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治疗独具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人体“生物钟”与发病的关系──附260例咳嗽分析福建省邵武市中医院谢雄姿,姜国峰(354000)人体“生物钟”可分为“日钟”“月钟”、“年钟”等。“日钟”是指每日昼夜对人体机能活动的影响。笔者观察了以咳嗽为主诉者260例的发作和加剧情况,发现昼夜时间...  相似文献   

11.
“气”是一种运动着和变化着的场,其性质跟电磁场颇相类似。因为这种场是生命存在的方式,所以叫做“生命场”(或称“生命波”)。精子与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生命场开始建立(这种原始状态的生命场称为“元气”);人体死亡,生命场消失。  相似文献   

12.
禄颖 《吉林中医药》2011,(10):1028-1029
"因时摄生"是《内经》养生思想的主要特点,它以"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为基础,重视人体与自然界变化的统一性,根据自然四时、昼夜阴阳消长规律以及人体的生命活动节律来因时调摄身体,增强体质,从而达到防病抗衰,延年益寿的目的。《内经》"因时摄生"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顺应天之四时而养生、顺应昼夜节律而养生以及顺应人体生命活动周期而养生等3个方面。其中顺应昼夜节律养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睡眠养生。  相似文献   

13.
樊改英教授以脾肾阳虚论治杂症之验案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静  樊改英 《光明中医》2010,25(1):15-16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其通过固有的升、降、出、人四种基本运动形式,推动和激发人体的生命活动,同时,在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因此,“气”既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又是生命产生的物质。中医学治病、防病、养生注重对“气”的调养与顾护,实质是调养脏腑组织功能活动以达到相互促进协调的状态。因为:“病有万端,发于一元。一元者,二气浑为一气者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系统论中“功能A”的概念和中医学“气”理论的比较,从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等方面证明:中医学“气”理论的功能本质实际上就是人体结构的功能A。  相似文献   

15.
“阴阳消长”指阴与阳之间的消长,它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限度内的“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很明显,阴阳消长受一定时间的制约,阴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彼此消长。本文试从昼夜、四季等角度探讨其与人体阴阳消长的关系。一、昼夜、四时与人体阴阳消长的生理关系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密切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内经》分析昼夜更替、四时变更的阴阳消长过程认为,一日十二时辰中的子(阴退阳进之时)、午(阳退阴进之际)、卯(阳气初升之时)、酉(阳退阴盛之刻),以及一年二十四节气中  相似文献   

16.
睡眠充足好处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人云:“能眠能食者长生”,“眠食二者乃养生之要务”。的确,睡眠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通过睡眠,不但精神和体力能得到恢复,而且能为人体积蓄力量,从而抵抗疾病的侵袭。 充足睡眠是最佳“药物”。人在熟睡时,体内细胞会制造出一种叫做“胞壁酸”的化学物质,该物质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使免疫系统在睡眠过程中得到某种  相似文献   

17.
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也是保证正常睡眠的物质基础。文章选择几本经典的中医古籍中有关"肝藏血、血舍魂"、血藏魂安等血与睡眠的关系方面的理论进行总结,探究"肝藏血、血舍魂"功能失调产生不寐的机理,为临床诊治不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叶光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8):2018-2019,2021
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 ,属于保护性抑制。如果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 ,或生理功能紊乱 ,均可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 ,称之为睡眠障碍。“健康的体魄来自睡眠” ,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是医学研究人员根据近年来对睡眠研究的最新结果所提出的新观点。健康专家认为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健康生活的三个鼎足。其中睡眠对于人体健康和学习、工作效率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 ,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 ,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关研究表明 ,睡眠除了可消除疲劳 ,使人体产生新的活…  相似文献   

19.
有关“生物钟”学说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中医对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疾病轻重、死亡节律、药物效用与时间的关系等,已逐渐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本文试作一初探。一、人体生理生物钟 (一)日生物钟人类受日光、气候、温度、睡眠、觉醒等变化规律的长期影响而获得遗传,从而形成了机体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昼夜节律。中医早就认识到这一节律性与人体内阴阳盛衰消长的周期性变化。《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了人体随着昼夜阴阳变化,生理上同样起着相应的变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几乎全  相似文献   

20.
营卫昼夜运行规律是睡眠活动的机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经》营卫运行睡眠理论出发,阐述了营卫运行是人体寤-寐交替节律产生的内在依据,营卫运行与其他睡眠学说如神主睡眠学说、魂魄睡眠学说、脏腑睡眠学说的关系。由此可知营卫昼夜运行规律是睡眠活动的总机枢,而营卫运行失调则是睡眠障碍发生的关键,故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通调营卫为基础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