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夏枯草不同部位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方法采用InertsilODS-SP C18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40∶6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咖啡酸、迷迭香酸进样量分别在0.1~2.0μg和0.426~8.5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咖啡酸、迷迭香酸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69%和98.81%。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夏枯草不同部位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夏枯草不同部位中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夏枯草不同部位咖啡酸和迷迭香酸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C_(18)柱(4.6 mm×250 mm,5μm),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结果咖啡酸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2.30%(n=6);迷迭香酸平均回收率为100. 5%,RSD=1.79%(n=6)。结论夏枯草未成熟穗、成熟穗、茎、茎叶及其酚类有效部位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夏枯草不同部位中咖啡酸和迷迭香酸2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花生芽及花生芽不同部位白藜芦醇的含量,以了解花生芽不同部位白藜芦醇的分布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花生芽这一优良的天然食品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荧光光度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在0~10μg/ml浓度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花生芽不同部位白藜芦醇的含量分别为花生芽1117.57μg/g、根475.92μg/g、茎1734.13μg/g、瓣1215.05μg/g、叶150.34μg/g。结论在花生芽的不同部位白藜芦醇的含量有显明不同,以花生芽茎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花生芽瓣、花生芽根;花生芽叶含量最低。白藜芦醇是花生芽的重要的营养保健成分,可根据花生芽中白藜芦醇的分布情况,合理开发利用这一优质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阴干、晒干等干燥方式对透骨香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中水杨酸甲酯含量的影响,研究透骨香药材适宜的干燥方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再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干燥方式的透骨香药材挥发油中水杨酸甲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阴干的透骨香药材中水杨酸甲酯含量均高于晒干药材的含量,阴干叶(3.98μg/g)晒干叶(3.84μg/g)、阴干茎(4.48μg/g)晒干茎(3.97μg/g)、阴干根(4.85μg/g)晒干根(4.21μg/g)。结论:该方法检测时间短,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为其产地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西苦玄参不同药用部位的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君  甄汉深  韦建华 《华夏医学》2007,20(6):1179-1181
目的:对苦玄参的根、茎、叶、花进行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中苦玄参不同部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其不同部位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鉴别均表明:茎、叶、花的乙酸乙酯∶甲醇(5∶1)提取物的主斑点一致,提示根、茎、叶、花中所含部分成分有可能相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苦玄参苷A在0.0242~0.1694μg/μl范围内线性良好。结论:广西龙州县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A在根、茎、叶花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11%,1.63%,1.12%。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三叶青药材不同部位中4种活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异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4种成分含量。流动相采用乙腈-0.2%磷酸溶液;检测波长:360 nm;色谱柱:Agilent Extend C18柱;柱温:30℃;流速:1.0 ml/min。结果 绿原酸、异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在1.452~145.2μg/ml, 1.245~124.5μg/ml, 0.684~68.4μg/ml, 1.868~186.8μg/m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9 7,0.999 5,0.999 6,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101.1%,99.4%,99.2%。三叶青不同部位中4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三叶青根中山奈酚-3-O-芸香糖苷含量最高,三叶青茎中4种成分含量均在根和叶之间,三叶青叶中绿原酸和槲皮素含量最高但未检测到山奈酚-3-O-芸香糖苷。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同时测定三叶青不同部位中4种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聚花荚蒾根、茎、叶、花蕾4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为该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其根、茎、叶、花蕾4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利用GC-MS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从其根中共分离和鉴定了32个化合物,以硬脂酸含量最高达6.39%;茎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1个化合物,大部分化合物含量低于1%;叶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8个化合物,以亚油酸含量最高达3.30%;花蕾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8个化合物,以棕榈酸含量最高达8.22%。结论通过对聚花荚蒾根、茎、叶、花蕾4个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供药用、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聚花荚蒾根、茎、叶、花蕾4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为该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其根、茎、叶、花蕾4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利用GC-MS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从其根中共分离和鉴定了32个化合物,以硬脂酸含量最高达6.39%;茎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1个化合物,大部分化合物含量低于1%;叶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8个化合物,以亚油酸含量最高达3.30%;花蕾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8个化合物,以棕榈酸含量最高达8.22%.结论 通过对聚花荚蒾根、茎、叶、花蕾4个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供药用、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新疆尼勒克地区白喉乌头不同部位(根、茎、叶)中氢溴酸高乌甲素的含量。方法采用XBridgeC18生物碱专用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0.04mol/L醋酸铵-乙腈(63:37)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0.8mL/min,柱温40)c,检测波长为252nm,进样量10μL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喉乌头根、茎、叶中氢溴酸高乌甲素含量。结果白喉乌头中氢溴酸高乌甲素在根中含量为0.2038mg/g,在叶中的含量为0.061lmg/g,在茎中的含量为0.0111mg/g。结论白喉乌头根中氢溴酸高乌甲素含量高于叶和茎中,为白喉乌头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安徽地区紫苏叶中没食子酸、迷迭香酸和木犀草素成分的含量同时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Symmetry C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以甲醇(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2 nm同时检测没食子酸、迷迭香酸和木犀草素含量。采用SPSS 17.0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本地主产区紫苏叶中各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 没食子酸、迷迭香酸和木犀草素分别在33.80~101.2μg/mL,33.60~100.8μg/mL,34.00~102.0μg/mL呈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4%(RSD=1.50%,n=6),96.40%(RSD=0.53%,n=6)和96.49%(RSD=1.89%,n=6)。结论 此方法简单方便,稳定可重复,可作为安徽地区主产地紫苏叶没食子酸、迷迭香酸和木犀草素成分含量的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RP-HPLC对蒲公英叶及根中咖啡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选用Hyper ODS C18色谱柱(250mm×4.6 mm),甲醇-磷酸盐缓冲液(23∶77)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323 nm,柱温:40℃条件下对咖啡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咖啡酸的含量在0.145μg~0.726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98.3%,RSD=1.80%。结论:此方法能准确、快速地进行定量检测,可作为蒲公英叶及根中咖啡酸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药材艾不同部位中4种活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测定艾叶和茎中绿原酸、芦丁、槲皮素、山奈酚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结果 绿原酸、芦丁、槲皮素、山奈酚分别在7.826~782.6μg/ml, 0.842~84.2μg/ml, 1.685~168.5μg/ml, 2.654~265.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 8,0.999 5,0.999 7,0.999 8),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2%,97.58%,101.25%,98.02%,RSD分别为1.89%,2.04%,1.69%,2.27%。艾叶和茎中4个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绿原酸在叶和茎中含量最高,芦丁在叶和茎含量最低。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高效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艾叶和茎中绿原酸、芦丁、槲...  相似文献   

13.
桔梗不同部位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桔梗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法测定桔梗不同部位多糖含量。结果葡萄糖在3.60~14.4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3%,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59%,桔梗根、须根、茎、叶中多糖含量分别为11.41%、9.24%、2.35%、2.21%。结论桔梗须根中多糖含量比茎、叶中高。  相似文献   

14.
已知紫草属(Lithospermum)和地笋属(Lycopus)植物提取物中的酚性成分能被高活化的儿茶酚氧化酶所催化氧化。其氧化产物具有抗促性腺活性。此氧化过程也可由高锰酸钾或溶解空气中氧(自动氧化)来完成。作为这些植物的主要酚性成分咖啡酸经氧化后仅有弱的抗促性腺活性,但其天然存在的衍生物如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及其合成的酯经氧化后均为有效的促性腺抑制剂。本文研究了咖啡酸及其衍生物的氧化反应、氧化产物的生成和它们的抗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川产藏药材红毛五加不同药用部位和不同产地中紫丁香苷的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20 :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3 nm.结果 紫丁香苷在0.010 9~1.305 6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16%(n=5),RSD为0.92%,用此条件测得川产红毛五加不同部位紫丁香苷的量:根803.2μg/g,茎皮87.66μg/g,而叶和茎刺中的量极低;川产不同产地红毛五加茎皮中紫丁香苷的量普遍较低,其中有10个产地样品中未检测到,量最高的是阿坝州小金县大板村101.8 μg/g.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红毛五加药材质量的检测手段之一;有关红毛五加根开发利用的报道少见,从紫丁香苷成分的角度考虑,建议以根入药最好,而且红毛五加根可以作为紫丁香苷提取物一个新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茵黄解毒汤中咖啡酸和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Hypersil BDS C18分析柱(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为3.7),检测波长323 nm。结果:复方茵黄解毒汤中咖啡酸和阿魏酸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是:咖啡酸8~40μg/ml(r=0.999 7,P<0.01);阿魏酸8~40μg/ml(r=0.999 7,P<0.0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咖啡酸99.29%,RSD0.81%;阿魏酸99.38%,RSD0.6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茵黄解毒汤中咖啡酸和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剑叶龙血树根、茎、叶成分与龙血竭成分间的异同及对剑叶龙血树根、茎、叶中龙血素A、B的测定,寻找龙血竭原料的可能来源。方法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结果剑叶龙血树根、茎、叶中均含有微量的龙血素A,分别为:58、53、15μg/g;叶中还含有微量的龙血素B,为2μg/g,而根、茎样品中未能检测到龙血素B。结论从色谱峰的积分面积及保留时间来看,剑叶龙血树根、茎、叶成分与血竭原料有少许的相关性,但差异显著;根、茎、叶3者间的化学组成成分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剑叶龙血树根、茎、叶中龙血素量都较低,不能直接用作生产血竭的原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同时测定千斤拔的不同种、不同药用部位中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以期评价不同种药材的质量,为寻找新药源和新的药用部位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进行测定。应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水(23∶77,10 min;43∶57,11~55 min),流速为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40 nm。【结果】千斤拔燃料木素在2.01504~10.0752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9.7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2%;5,7,2’,4’-四羟基异黄酮在2.01042~10.0521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1.24%,RSD为1.13%;3,5,7,3’,5’-五羟基-4’-甲氧基黄烷在2.01246~10.0623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2.35%,RSD为1.48%。蔓性千斤拔根、茎中燃料木素和5,7,2’,4’-四羟基异黄酮含量最高,宽叶千斤拔的叶中富含3,5,7,3’,5’-五羟基-4’-甲氧基黄烷,球穗千斤拔仅根、茎含有较少的燃料木素。蔓性千斤拔茎、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远高于其他千斤拔茎、叶的含量。【结论】检测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从有效化学成分角度考虑,建议球穗千斤拔不宜替代药典品种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入药;从有效化学成分资源的综合及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建议蔓性千斤拔的茎、叶可以与其根同等入药。  相似文献   

19.
夏枯草和薯蓣不同部位铅镉汞砷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以夏枯草、薯蓣为例 ,探查铅 (Pb)、镉 (Cd)、汞 (Hg)、砷 (As)在药用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方法 :采用湿法消化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Pb、Cd ,原子荧光法测定Hg、As。结果 :夏枯草和薯蓣不同部位都含有Pb、Cd、Hg、As ,其中Pb的含量最高 ,两植物中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 :Pb >As≥Cd >Hg ;Pb和Hg在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高低顺序是 :叶 >根 >茎 >果穗 ;Cd在两植物根部含量分布最高 ;As在两植物中有不同的分布。结论 :Pb和Hg主要分布在吸收部位 ,叶受其污染最为严重 ;Cd主要贮存于 2种植物的根部 ;果穗中重金属含量分布最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木通药材中2种皂苷类成分同时用HPLC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4.6 mm&#215;250mm,5μm)柱,以甲醇-乙腈-水-磷酸(20∶20∶60∶0.1)为流动相,流速1.0 mL&#183;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35℃.结果 saponin PJ1和mutongsaponin C分别在0.25~4.0μg、0.21~3.4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1%和101.19%.对3个基源(三叶、五叶、白木通)的木通药材共30个样品进行了含量测定,并比较了两者在原植物根、茎、叶、果实(共10个样品)中的分布.结论 白木通和三叶木通中均含有2种被测成分,五叶木通大部分样品未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