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女性生活习惯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发病及对阴道菌群的影响,从而制定出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达到干预和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减少VVC发生的。方法对VVC及不同阴道感染者的卫生习惯;性生活;饮食情况及既往病史等。与阴道菌群,VVC及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结论不良生活习惯与阴道菌群及疾病的发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是导致阴道菌群异常及VVC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道疾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流行病学显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不断增加的由非白念珠菌引起的复杂型VVC使VVC的诊断和治疗更为复杂,并出现了对常用抗菌药耐药的现象[1].为了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VVC,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2004年发布了VVC诊治规范.本研究通过对伊曲康唑、氟康唑治疗复杂型VVC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致病菌种鉴定,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赵秀云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098-1099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又称外阴阴道白假丝酵母菌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过去误称霉菌性阴道炎。VVC80%-90%的病原体为白念珠菌。白念珠菌是真菌,为条件致病菌,当各种因素改变了阴道内微生物的相互制约关系时,才致念珠菌繁殖引起炎症。作者应用妇炎康复片联合克霉唑栓治疗VVC,观察其疗效和抗复发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不同之处.方法 分别采集VVC患者和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76例RVVC病例经鉴定白色念珠菌60株(78.94%),光滑念珠菌6株(7.89%),热带念珠菌5株(6.57%),克柔念珠菌5株(6.57%),与VV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的念珠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最高,其次为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RVVC组与VV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色念珠菌,但非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制霉菌素对阴道内真菌的敏感率最高,是治疗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RVVC致病菌株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5.
VVC与妊娠     
念珠菌属隐球酵母科,已发现150多种,其中8种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引起人与动物的感染。使人类感染VVC的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它广泛分布于土壤、医院,并可经灰尘污染食品、用品。女性外生殖口菌群复杂,一旦菌群失调易并发VVC,而妊娠是VVC的易发因素,本文就念珠菌的生物学特性、妊娠感染VVC结局以及治疗等方面作一扼要简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最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症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外阴阴道念珠病的发病呈持续上升趋势,而5%的妇女反复发生VVC,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本旨在比较采取不同的巩固治疗方案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霉菌性阴道炎,又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多见于已婚妇女、孕妇、糖尿病患者,以及绝经后曾用较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的患者。霉菌性阴道炎病人表现为白带增多,呈豆渣样,外阴、  相似文献   

8.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流行病学在所有的阴道炎症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罹患率一直居首位,主要感染育龄期妇女。大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经历1次VVC,大约40%~50%的妇女一生将要经历多次  相似文献   

9.
假丝酵母菌属主要寄生于人体口腔、咽喉、肠道、阴道等部位,在对阴道维持菌群生态平衡中起到一定作用,也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当阴道局部环境发生变化、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导致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一种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发病因素很多,如长期穿紧身裤、糖尿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为免疫抑制剂的一种,临床应用广泛,对于长期应用激素的妇女VVC发病文献未见有报道。本文着重分析长期应用激素妇女VVC的感染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嘉定区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的年龄、菌群分布以及病原真菌对体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VVC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7至10月嘉定区妇幼保健院VVC患者阴道后穹隆分泌物样本,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结合ATB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培养和初步鉴定,所有菌株均采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4测序鉴定。用Sensititre Yeast One真菌药物敏感性鉴定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2 M27-S4标准判读MIC结果。结果共分离出829株念珠菌,复发组82株。发病年龄以成年妇女(20~59岁)为主(占97.1%)。在分离的菌株中,白念珠菌占77.1%(639/829),光滑念珠菌占15.1%(125/829),近平滑念珠菌占3.4%(28/829),热带念珠菌占2.1%(17/829),克柔念珠菌占1.6%(13/829),酿酒酵母占0.8%(7/829)。非复发VVC患者和复发VVC(RVVC)患者分离的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的敏感率分别是66.1%、41.5%,81.4%、53.7%,44.1%、26.8%,96.6%、95.1%,100.0%、100.0%,100.0%、100.0%,100.0%、100.0%。结论白念珠菌是VVC的主要病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VVC患者应当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进行精准治疗,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生殖器念珠菌病是念珠菌感染生殖器部位引起的疾病,包括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和念珠菌性龟头炎。其中女性VVC发病率很高,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炎,居女性阴道疾病的第2位。尤其近年各种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普遍应用,使生殖器念珠菌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生殖器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致病菌毒力和宿主局部免疫等方面。该病的治疗主要是局部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主要由白念珠菌引起的症状性阴道炎症,有近40%的患者会复发,部分患者甚至发展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该文讨论了白念珠菌的致病机制,并概括了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抗生物膜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妇科常见病,目前有增多趋势,且易复发。术前患者须常规检查白带,如有念珠菌感染,则需延期手术。有些患者入院后查出,更希望尽快治疗转阴后及早手术。对此类患者,各医院采用的治疗及术前清洁阴道的方法有很大不同。我院一直将阴道低压灌洗塞药法作为VVC患者术前治疗和阴道准备的首选方法。但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阴道灌洗时患者感觉不舒适,反复使用冲洗器易损伤阴道黏膜,冲洗液逆行易引起上行感染等[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云南省石屏县汉族和彝族患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菌种构成情况。方法收集来源于云南省石屏地区念珠菌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143份,其中汉族84份,彝族59份;根据科玛嘉(CHROMagar)显色培养基人工鉴定结果,同时经PCR扩增ITS1-ITS4区段,用测序法进行菌种鉴定,用DNAStar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将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与测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检出4种菌种,分别是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测序法在VVC阴道分泌物中检测出5种菌种,分别是白色念珠菌113株、光滑念珠菌25株、近平滑念珠菌3株、热带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各1株;汉族患者未检测到季也蒙念珠菌,彝族患者未检测到热带念珠菌。汉族患者的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携带率分别为78.57%(66株)、17.86%(15株)、2.38%(2株)和1.19%(1株);彝族患者的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的携带率分别为79.66%(47株)、16.95%(10株)、1.69%(1株)和1.69%(1株)。云南省石屏县汉族VVC患者的念珠菌菌种构成比与彝族患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测序法优于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鉴定念珠菌的菌种,云南省石屏县汉族与彝族VVC患者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相似文献   

15.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念珠菌性阴道炎 ,也称霉菌性阴道炎 ,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疾病 ,是造成育龄妇女外阴不适的主要原因。许多妇女对此病知之甚少 ,迫切需要了解一些有关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病因及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病因 念珠菌性阴道炎中 ,80 %~ 95%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另外大约 5%则由光滑念珠菌引起。平时这些念珠菌作为肠道、口腔及生殖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 ,存活于机体中 ,只有当环境改变时 ,才会大量繁殖 ,并导致疾病。导致念珠菌条件致病的易感因素有 :妊娠、抗生素治疗、糖尿病、外阴通风不良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等。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  相似文献   

16.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1candidiasis,VVC)包括无症状的阴道寄居及有症状的阴道炎。念珠菌外阴阴道炎一般以阴道为主,可同时合并外阴炎,但偶尔可见到念珠菌外阴炎单独存在。大多数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症状、体征典型,容易作出诊断;对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者,要根据有无诱发因素及  相似文献   

17.
<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指由假丝酵母菌(俗称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外阴阴道炎。约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罹患1次该病,其中约10%又转变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1年内有症状并经真菌学证实的VVC发作4次或以上[1]。采用He-Ne激光外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妊娠期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发病率,并对分离的念珠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选取于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745例妊娠期女性,记录其临床一般资料及分泌物镜检和培养结果。对妊娠期女性分泌物真菌感染及药物敏感性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女性 VVC 的发病率为10.20%,VVC 复发者占18.50%。76例 VVC 患者中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感染者分别占80.26%、8.95%、3.95%、1.32%和6.58%。61株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 B 和5-氟胞嘧啶均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7.89%、6.58%、9.21%。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对所用抗菌药物均敏感。结论VVC 是妊娠女性的常见感染,白色念珠菌仍然是主要致病菌,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中的两性霉素 B 和5-氟胞嘧啶较为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白念珠菌分离及ERG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6—12月妇产科门诊VVC患者阴道分泌物500例,通过镜下观察菌丝及孢子选取可疑标本,经沙保弱琼脂平板增菌后接种科玛嘉显色平板,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用真菌快速...  相似文献   

20.
阴道感染酵母样真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临床分离菌株及其对几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4所医院2008-01/2008-12 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临床分离培养出的216株念珠菌,采用Chrom Agar Candida medi-um显色培养基,API20CAUX进行菌株鉴定;ROSCO纸片扩散法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克霉唑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16株宫颈分泌物酵母样真菌分类结果为:白念珠菌206株,占95.37%;热带念珠菌5株,占2.31%;异常汉逊酵母2株,占0.93%;近平滑念珠菌1株,占0.46%;光滑球拟酵母1株,占0.46%;其他念珠菌1株,占0.46%;体外药敏试验共发现5株耐药株,其中3株白念珠菌,1株光滑球拟酵母,1株其他念珠菌。结论:VVC的主要致病菌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在5种常用药物中,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耐药率最低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