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5 (AQP5)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5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QP5的表达.结果:AQP5在宫颈浸润性鳞癌、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51.92%和12.50%,AQP5在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AQP5在CIN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AQP5在宫颈上皮低度病变(LSIL)、高度病变(HSIL)中的阳性表达表分别为55.00%、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5在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化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14%,在低分化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5在宫颈浸润性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结论:AQP5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中表达呈进行性升高趋势,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 HPV)检测在宫颈细胞学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H)患者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宫颈细胞学为LSIL和LSIL-H,同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患者的资料。宫颈细胞学检查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HPV检测采用杂交捕获二代(HCⅡ)。结果细胞学LSIL患者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病变(简称CINⅡ+病变)的检出率在hr HPV阳性组和hr HPV阴性组分别为15.2%和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的检出率在hr HPV阳性组和hr HPV未检查组分别为15.2%和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IL者CINⅡ+的检出率为17.8%,LSIL-H者CINⅡ+的检出率为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者CINⅡ+的检出率为82.4%,与LSIL-H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对细胞学LSIL和LSIL-H的分流价值小。LSIL-H需与LSIL区别对待,管理上可参照HSIL。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雌激素受体ER、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雌激素受体对宫颈癌进展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3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ISL)、3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46例宫颈鳞癌(SCC)中ER和GPR30表达情况。结果 ER主要表达在鳞状上皮的细胞核内,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其表达的强度及表达率明显下降,在正常宫颈组织、LSIL、HSIL、SCC中表达率分别为100%、83.3%、38.9%、13.0%。除正常组与LSIL组两组,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PR30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GPR30在正常宫颈组织、LSIL、HSIL、S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40.0%、80.6%、82.6%。GPR30在正常宫颈和LSIL中表达位置主要在细胞核,在HSIL和SCC中主要细胞膜和细胞质。GPR30在SCC形成的癌巢组织中不易表达,游离鳞癌细胞中表达量较高。结论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ER表达的丢失、GPR30表达量的增多及表达位置的改变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磷酸化组蛋白H3 (PHH3)在高原地区藏族女性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病变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HH3在144例高原地区藏族女性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不同细胞学及HPV结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HH3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PHH3在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情况分别为正常组织2例(7. 14%)、CINⅠ15例(50. 00%)、CINⅡ~Ⅲ23例(71. 88%)、浸润鳞癌40例(90. 91%)、浸润腺癌10例(80. 0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细胞学水平,PHH3的阳性表达分别为无宫颈上皮内瘤变(NILM) 28例(7. 14%)、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 16例(50. 0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32例(59. 38%)、不典型鳞状上皮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 40例(82. 5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28例(92. 86%),随着细胞学病变程度增加其阳性率升高,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144例宫颈病变样本中,HPV阳性患者PHH3阳性表达率高于HPV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PHH3表达水平与HPV感染呈正相关关系(r=0. 379,P0. 05)。结论 PHH3的高表达可能与高原地区藏族女性宫颈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 (CDC7)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宫颈病变的144例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C7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C7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织、CINⅡ+CINⅢ组织、宫颈鳞癌、宫颈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CDC7蛋白在无宫颈上皮内瘤变(NILM)、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鳞癌(SCC)、宫颈腺癌(AGC)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PV阳性者的CDC7蛋白阳性表达率(70. 53%)显著高于HPV阴性者(40.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PV感染与CDC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 288)。结论 CDC7蛋白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随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CDC7高表达可能与宫颈癌发生有关,其与HPV感染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宫颈细胞DNA倍体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0例患者的液基细胞学检测后剩余细胞行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ASCUS)12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LSIL)90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60例、鳞状上皮癌(SCC)20例。结果:①异倍体在ASCUS组、LSIL组、HSIL组、SCC组中检出率分别为3.3%、31.1%、85.0%、96.7%。②LSIL、HSIL、SCC 3组的异倍体率与ASCU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SIL、SCC 2组的异倍体率与LSIL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HSIL、SCC 2组的异倍体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NA倍体分析可以作为宫颈病变早期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QP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在子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的不同阶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AQP1 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法研究AQP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早、晚期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AQP1mRNA均有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QP1蛋白在正常宫颈和早、晚期子宫颈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递增趋势,AQP1在正常宫颈、CINⅢ和宫颈癌中的微血管密度分别是37.51±14.62、56.05±27.51、92.84±34.9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宫颈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发现,AQP1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相关。结论:AQP1蛋白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宫颈癌疾病高发以及侵袭力强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水平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癌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正常子宫(NC)6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60例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60例)患者HPV感染情况,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缺乏与HPV感染的关系,应用Cox模型分析宫颈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SCC组HPV检出率显著高于HSIL组、LSIL组及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HPV检出率高于LSIL组及NC组,LSIL组HPV检出率高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HSIL组、LSIL组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水平均低于NC组,HSIL组均低于LSIL组和NC组,而LSIL组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组血清叶酸缺乏、红细胞叶酸缺乏发生率显著高于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叶酸缺乏、红细胞叶酸缺乏与HPV感染呈正相关(P0.05)。血清叶酸缺乏、红细胞叶酸缺乏及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叶酸缺乏与HPV感染有密切的关系,可增加宫颈癌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I3K p110α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ElivisionTMSuper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正常宫颈、31例CINⅠ、33例CINⅡ、35例CINⅢ和41例宫颈癌石蜡标本中PI3K p110α的表达,比较各组间的差别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PI3K p110α在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中的阳性率依次为0.0%、19.4%、57.6%、65.7%、80.5%。②比较正常宫颈与CINⅠ之间(χ2=8.451,P=0.004)及CINⅠ与CINⅡ之间(χ2=9.810,P=0.002),PI3K p110α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NⅡ组与CINⅢ组之间(χ2=0.476,P=0.490)及CINⅢ与宫颈癌之间(χ2=2.125,P=0.145)比较,随着分期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PI3K p110α在LSIL和HSIL中的阳性率分别是19.4%和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3,P=0.000),可将其视为宫颈LSIL与HSIL间的辅助鉴别指标。④PI3K p110α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PI3K p110α在除正常宫颈组织外的各级宫颈病变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抑制其活性可能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1 722例已婚女性的宫颈液基细胞学(TCT)筛查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1月在该院进行体检的11 722例已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均运用TCT技术进行初筛,对于诊断为宫颈上皮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的患者均进行宫颈多点活检,回顾性分析筛查。结果经TCT筛查,结果显示有95.96%的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474例的细胞学检查结果呈阳性,占4.04%。在异常细胞学检查结果中,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磷状上皮细胞(ASC-US)有311例,占2.65%,其中ASC-US、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级病变(ASC-H)、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腺癌分别占2.65%、0.15%、1.02%、0.21%、0.01%。ASC-H及以上病变经组织活检显示21例为阴性,细胞学检查的假阳性率为12.88%,142例的细胞学检查结果为CIN1及以上程度病变,细胞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7.12%。TCT筛查阳性的中位年龄为35.87岁,ASC-US+ASC-H、LSIL、HSIL病例中30~49岁年龄段分别占据了78.60%、60.50%、64.00%。除≥60岁年龄段外,ASC-US+ASC-H、LSIL、HSIL 3组患者其他各年龄段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SC-US+ASC-H与LSIL病例的平均年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HSIL病例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ASC-US+ASC-H病例和LSIL病例,P0.05。HSIL病例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ASC-US+ASC-H病例和LSIL病例,P0.05。结论对已婚女性进行TCT检查检出宫颈异常情况,结合宫颈活检对于宫颈癌前病变及癌变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Twist、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慢性宫颈炎为对照,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Twist(原位杂交)、E-cadherin、Vimentin( SABC免疫组化法)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 Ⅲ及宫颈癌组中:Twist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8.1%、29.6%、42.9%、64.3%,其中Twist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E-cadherin、Vimentin的阻性率分别为80.0%、68.8%、55.6%、51.4%、39.3%和0、6.3%、7.4%、31.4%、32.1%,其中两者在宫颈鳞癌组、CINⅢ组中的表达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析全部CIN及宫颈癌病例,Twist的表达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37,P<0.01),与Vimentin呈正相关(r=0.23,P<0.05).结论 宫颈组织中Twist的异常表达与宫颈鳞状上皮癌变发生关系密切,Twist可能通过调控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参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液基细胞学与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电子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CT对宫颈涂片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对其中细胞学筛查为异常结果的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TCT检查2066例中,细胞学阳性112例,占5.42%。其中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61例(2.95%),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6例(1.7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5例(0.73%);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异常阴道镜图像88例(78.57%)。与病理组织学对照,ASCUS(CINⅠ32例、CINⅡ8例、CINⅢ2例);LSIL(CINⅠ23例、CINⅡ7例、CINⅢ2例、SCC1例);HSIL(CINⅡ5例、CINⅢ7例、SCC1例)。结论:TCT技术辅助阴道镜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变的检出率,对于及时发现癌前病变、防治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的P16、Ki67的共表达情况,探讨P16、Ki67筛查宫颈病变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50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50例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50例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及20例细胞学检查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中的P16、Ki67的表达情况,并行Cervista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以病理活体组织检查(活检)为金标准。结果 HR-HPV A 9组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低级别病变(CINⅠ),宫颈高级别病变组(CINⅡ-Ⅲ,鳞癌)中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56,P0.05);P16、Ki67共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66,P0.05),依次为0.00%、33.33%、55.00%、86.96%、100.00%。在ASCUS中,P16、Ki67诊断宫颈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Cervista HR-HPV检测。结论 A 9组感染是引起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P16和Ki67共表达在宫颈高级别病变中高于低级别病变,在ASCUS中,P16和Ki67对宫颈高级别病变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ervista HR-HPV检测,与细胞学检查联合,具有很大的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上皮内瘤变(CIN)及其旁组织中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其阳性率的变化,试图找到基因水平上CIN手术治疗范围。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63例宫颈活检标本中hTERC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区、瘤变边缘≤1 mm、1 mm〈瘤变边缘≤2 mm、2 mm〈瘤变边缘≤3 mm以及3 mm〈瘤变边缘≤4 mm的hTERC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92.31%、87.18%、64.10%和30.77%,其中,HSIL与瘤变边缘2 mm以内范围各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IL与瘤变边缘2 mm以外范围各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区、瘤变边缘≤1 mm范围、1 mm〈瘤变边缘≤2 mm、2 mm〈瘤变边缘≤3 mm以及3 mm〈瘤变边缘≤4 mm的hTERC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1.67%、25.00%、4.17%、4.17%和4.17%,其中, LSIL与瘤变边缘1 mm以内范围各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SIL与瘤变边缘1 mm以外范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检标本中,随着距瘤变区范围的增加,hTERC基因的阳性率明显下降,其中,距瘤变边缘〉2 mm和〉1 mm或许可以分别作为HSIL和LSIL基因水平上(更精确意义上的)CIN的手术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6、Ki67在不同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分析其对LSIL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60例宫颈病变患者根据阴道镜活检结果分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Ki67的表达水平。同时对LSIL组随访2年,观察其转归,分析P16、Ki67在不同LSIL转归组中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在对照组、LSIL组、HSIL组及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9.3%、65.6%、100.0%,Ki67在对照组、LSIL组、HSIL组及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0.6%、62.3%、100.0%,P16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SIL组共89例,随访2年后,其中病变进展组9例,病变持续组43例,病变消退组37例。病变进展组P16阳性表达率(77.8%)高于病变持续组(32.6%)和病变消退组(37.8%),病变进展组Ki67阳性表达率(88.9%)高于病变持续组(55.8%)和病变消退组(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IL组中P16和Ki67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12,P0.05)。结论 P16、Ki67的检测对宫颈病变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且可作为LSIL转归结局的预警提示,对LSIL的分流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P16INK4a、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基因分型和DNA倍体分析单独和联合检测对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21年5月—2022年9月86例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测诊断为ASC-US,并同时行P16INK4a、HPV DNA分型和DNA倍体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阴道镜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根据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分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CINⅡ)及以上组、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CINⅠ)及以下组,利用ROC曲线评价P16INK4a、HPV DNA基因分型和DNA倍体分析单独和联合检测在ASC-US分流中的诊断效能;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宫颈细胞P16INK4a在LSIL/CINⅠ及以下组阳性率37.9%、在HSIL/CINⅡ及以上组阳性率62.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108、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在妇女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无锡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0月的5010例患者进行TCT检测,采用TBS分类标准诊断,对351例细胞学检查阳性者及197例细胞学检查阴性、临床可疑病史或体征者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将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5010例满意标本中细胞学阳性病例392例,阳性检出率7.82%。其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279例(5.57%),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72例(1.4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5例(0.70%),鳞癌(SCC)6例(0.12%)。548例病例阴道镜检查+活检,结果显示细胞学LSIL以上病变阳性率30.29%(166/548)与组织学CINⅠ以上病变阳性率35.40%(194/54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学诊断的各级假阴性率分别为LSIL30.51%(36/118)、HSIL26.76%(19/71)、SCC20.00%(1/5),各级假阳性率分别为LSIL22.40%(28/125)、HSIL0.00%(0/35)、SCC0.00%(0/6)。结论:TCT能准确反映宫颈病变情况,在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荐为临床宫颈癌筛查方法;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可弥补液基细胞学检查假阴性的疏漏,最终的诊断需要组织病理学来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方法收集100例患者宫颈病变组织,其中宫颈鳞癌35例、CIN48例、正常宫颈组织17例,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以上组织标本中YAP、Cyclin D1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YA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1%、41.67%、11.76%,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33.33%、0.00%,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AP、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宫颈鳞癌组织均高于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CIN组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宫颈鳞癌临床分期III-IVYAP、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80.00%、75.00%高于Ⅰ~Ⅱ期者46.67%、40.00%(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YAP、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78.26%、73.91%高于Ⅰ~Ⅱ期者41.67%、33.33%(P0.05);CINⅢ期者YAP、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55.56%、48.15%高于Ⅱ期者23.81%、14.29%(P0.05)。结论 YAP、Cyclin D1在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均有上调,并与病情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及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9例液基细胞学筛查及相应组织病理结果。结果 TCT检查结果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与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的KAPPA值为0.068;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CINⅢ)KAPPA值为0.465;TCT结果显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为21.0%(69/329),其中CIN占10.1%(7/69)。湿疣样增生占27.4%(90/329)。结论 TCT检查结果中,LSIL与CINⅠ有一致性,HSIL与CINⅡ、CINⅢ有良好的一致性;36~45岁女性是CIN的高发人群。应重视ASCUS和湿疣样增生的临床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7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22,CINⅡ24,CINⅢ24)、47例宫颈浸润癌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分析宫颈癌形成过程中p27kip1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p27kip1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27kip1蛋白在CINIII及宫颈浸润鳞癌中表达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7.1%,14.3%,显著低于宫颈正常鳞状上皮和CINⅠ、Ⅱ(分别为58.0%,65.9%,62.1%),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27kip1蛋白在不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期别、有无淋巴转移的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27kip1蛋白表达下降可能在宫颈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宫颈癌变的早期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