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医肺系疾病文献散见于各种医籍中,进行中医肺系疾病古籍文献的整理,进一步进行知识发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古医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类、汇总和录入计算机而建立的数据库系统,可系统、全面地汇集历代肺系疾病研究的精华,为肺系疾病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全国铁路第二届呼吸系疾病学术会议,于1991年11月在南京召开。会议将拟专题报告会、论文报告会等形式组成。内容有:有关呼吸疾病包括感染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呼吸道疾病、肉芽肿性肺疾病、呼吸系肿瘤、计算机在呼吸系疾病中应用等的诊断、治疗和实验研究以及肺结核病的防治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由于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故在诊治上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而苗医药的临床效果和优势则开始受到世人的关注,但针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苗医药在临床上的系统研究尚未展开。随着苗医药理论基础的逐渐完善和自身存在的、悠久的、丰富的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丰富的苗药资源,为我们开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本文总结了医药学界近年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及病因病理相关研究结果,尤其是对苗医药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作了概括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苗族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古代部落民族之间的残酷战争,其战败后被驱逐出境,被迫逃往西南边陲,并与当地少数民族朝夕相处,繁衍生息,而其中的"高人"修成医术为当地少数民族治病救人,故民间早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说。苗医药对疾病的认识有:常纲、五经、三十六症、七十二疾的传承授业之术,基本涵盖了人类常见病症。而苗族医药各流派又创造了自家独特的"简、便、廉、效的治疗方法,为后人传承沿用至今。我省为多民族省份,有着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特别是苗医、苗药在近年来发展较快。我院作为全省中医药研究及教学的重要平台,在苗医药理论系统的挖掘与整理研究、苗药制剂研究开发、苗药专业教学、组织全国性苗医药学术研讨、建设苗医专科门诊等多个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巳成为我省乃至全国苗医药研究的中心机构,并为苗药生产企业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使其拥有96个国药准字号苗药品牌,547个专利产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肺阴虚病人与健康人及肺气虚病人的对比研究,寻求其特有的变化规律和病理学基础,为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水平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肉轮形色变化与小儿易患疾病的关联性,拓展中医儿科望诊内容,为进一步探索小儿体质对小儿肉轮形色变化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以小儿易患的五脏疾病为内容,设计肉轮形色变化临床问卷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制定四种肉轮颜色比色卡,将收集的102例小儿分为紫斑组与无紫斑组,指导监护人完成调查表填写,研究人员完成统计分析;结果:紫斑组中〈6岁儿童最多;紫斑以颜色偏紫红、小紫斑、双侧紫斑为多;两组比较紫斑组在脾系、肺系疾病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肾系、心肝系疾病方面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肉轮彤色变化与小儿易患疾病关联性十分明显,以肺脾系疾病关联性最好;紫斑组肺系疾病所占比例明显大于脾系疾病。在小儿望诊中观察肉轮形色变化十分必要,不仅为防治小儿肺脾疾病提供依据,也为扩展中医儿科望诊内涵奠定基础,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和“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7.
杨毅教授系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病分会常委。杨教授从医30余载,医术精湛,对多种肺系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随诊,现将其辨治肺系病症部分经验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9月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本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106篇,主要涵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系传染病、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癌等,内容丰富、思路广阔、探讨深刻,受到与会专家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及较高评价。现分类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类慢性气道疾病,也是全世界公认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慢性疾病之一。作为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一般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及早预防和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随着国际学术界对COPD认识地逐渐加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22版报告首次提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pre-COPD)的概念。本文回顾了pre-COPD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定义及诊断标准,并对早期识别pre-COPD患者的意义进行了总结。pre-COPD是对现有COPD防治理念的拓展和延伸,充分认识与理解这个概念,不仅有助于指导相关发病机制和基础研究方向,更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提高COPD的一级预防意识,进而降低COP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成立于建校之初,主要进行《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典籍的整理研究、理法方药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工作,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学科已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医疗为基础,科研为龙头的教、医、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模式。学科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现已形成经方防治肺系疾病的研究,经方防治消化系疾病、肿瘤及器官纤维化的研究,经方防治风湿病及更年期相关疾病的研究等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或"慢病",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已成为威胁全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故对慢病的预防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医药预防慢病的方法,归纳为3个层次,以期能发挥中医药在防病保健中的优势,为慢病防治工作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12.
浅析“肺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学对“肺毒”的认识.方法:依据中医学理论体系,研究“肺毒”与病因的相关性、“肺毒”与肺脏生理病理功能的相关性、“肺毒”致病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从整体层面认识并指导肺系病的诊疗.结果:“肺毒”形成病因主要有六淫、内伤、吸烟等;“肺毒”致病特征主要包括伏藏性、依附性、从化性、正损性、顽恶性;治疗方法主要有调气、解毒、扶正.结论:“肺毒”学说的构筑将为脏腑毒理论的建立提供理论模板,可为肺系难治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或为肺系病新药开发或诊疗方法优化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经典理论之一,揭示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相关性,在肺、肠疾病治疗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代医学已揭示肺与大肠在组织来源、黏膜免疫上的联系,初步明确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调节机制,并将此理论应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肺肠难治病的治疗,获得可靠疗效。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肺与大肠解剖上的同质性促使了肺-肠黏膜免疫功能的相关性,黏膜免疫及固有淋巴细胞的迁移归巢是肺与大肠共享生理病理的调节机制之一。部分清热解毒类中药和补益类中药通过调节肺-肠黏膜免疫功能治疗肺、肠疾病,成为“肺肠同治”创新药物研发的候选药物。然而,上述两类中药现有免疫调节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分泌型IgA、细胞因子等表达水平及固有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上,对与之相关的气道、肠道黏液高分泌、肺及肠道黏膜屏障免疫细胞功能改变、肺-肠黏膜免疫相互作用动态过程及肺-肠局部微生态的干预作用,以及清热解毒、补益功效与其调节肺-肠黏膜免疫作用间的相关性和生物学基础等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试从肺、肠共同拥有的黏膜免疫系统切入,从黏膜固有淋巴细胞归巢角度分析肺肠相关疾病的内在联系,并综述对肺、肠黏膜免疫具有调节作用的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特点和规律,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内涵的深入阐释及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首次就诊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但我国呼吸系统慢性病的整体防治水平不容乐观。基层医生对COPD诊治防的认知不足,肺功能检查使用率低,诊疗不规范,漏诊、误诊发生率高。为了做好呼吸系统慢性病基层防治,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有效控制呼吸系统慢性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肺功能检查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结合当前社会环境的机遇和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分析发现肺功能检查技术作为呼吸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具有无创、重复检测方便、灵敏度高、价格便宜等自身优势,而且呼吸界陆续出台有关肺功能检查技术操作指南,结合当前呼吸系统慢性病防治政策利好,肺功能检查质控体系已建立,可以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呼吸系统慢性病筛查应用提供技术和政策保障。但当下也存在肺功能检查从业人员水平参差、基层对肺功能检查应用意识薄弱、社区居民对呼吸系统慢性病早防早治意识薄弱、缺乏健康促进的支持等问题。据此,本文认为肺功能检查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推广是实现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群体筛查和诊断的一项重要且可行的举措,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呼吸系统慢性病防控提出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苗族早期医药活动特点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苗族医药历史悠久,起源很早,苗族早期医药有较强的群众性和普遍性,知药会医者众多,但苗族早期确实存在一段较长的"巫医合一”时期,并影响至今.苗族早期即擅长外治法,很有特点.这些构成了苗族医药的鲜明传统特色,值得研究和发掘.  相似文献   

16.
从中医"肺肾相关"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病因病机和防治。认为肺与肾二脏金水相生,母病及子,彼此关系密切,又肾主骨生髓,因此肺肾的相关性可以解释慢阻肺合并OP的内在机制,并通过肺肾同调对慢阻肺合并OP进行防治干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医在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甲型H1N1流感(甲流)等新型突发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又给人类的健康及社会稳定带来新的威胁。结合SARS、甲流的防治经验和COVID-19现有病例资料及文献,该文从病因、五运六气、病证特点、辨证论治等方面,浅析3种疫病的异同。SARS病因属"热毒",病机可见"热毒、瘀血、气阴两伤",治疗以清热解毒祛邪为主;甲流属"寒疫",病机为风寒疫毒挟湿,治则以扶阳顾津、解表散寒、化饮祛湿为主;COVID-19属"湿毒",故病机为"湿、毒、虚、瘀、风",治疗以宣肺祛湿透邪为主。结合中医对既往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治经验,以及中国临床COVID-19治愈患者资料,为全国人民深入了解和应对COVID-19提供策略,以期完善COVID-19防治方案,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红艳  娄斌  汪晶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34-35,38
循环系统疾病是目前社会生活中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在内科疾病中占的比重较大,有时也很严重,明显地影响患者的劳动力.甚至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因此,积极地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生产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中医对其病因的认识,多重内因而轻外因,而贾文魁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发现外邪与肿瘤发病是相联系的,其中“风、火(热)、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与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本文从中医“外邪致癌”理论出发,通过取象比类、以药测证的方法,将中医病因学“风、火(热)、湿邪致病”理论与现代医学“致癌物”研究相结合,进一步探讨肺癌发病的病因病机,以期更好地指导肺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仍存在瓶颈,而中医全科医学作为社区基层卫生服务的主力,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我国中医与西医并存的国情下,中医全科医学在保持传统中医学“全科”特色及优势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思维方法、临床经验,不断探索实践,融合现代医学的模式及经验技术,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为社区居民解决身体健康问题。本文全面阐述了中医全科医学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提倡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及全科医学优势及特色,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防治心血管疾病;分析了中医全科医学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模式,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中医“治未病”医疗措施,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诊疗、康复、预防及保健,减少心血管疾病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以缓解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医疗压力。中医全科医生作为中医学的传承者、实践者及社区居民健康的服务者,为居民提供以预防为导向的、连续综合的、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在国家基层医疗建设的大力支持及中医全科医生的不懈努力下,中医全科医学将成为未来中国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