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检查项目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和末梢感觉定量检查(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QST)(QST包括定量温度觉检查(quantitative thermal testing,QTT)和定量振动觉检查(quantitative vibratory testing,QVT)。本文通过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QVT,同时测定NCV,比较两者检查结果,以了解振动觉闽值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有或无DPN症状将290名T2DM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每个患者分别测定QST包括冷感觉(CPT)和热感觉(WPT)及振动觉(QVT)阈值,同时测定双侧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分析QST与NCV异常率之间的差异和QST阈值与NCV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有症状组T2DM患者CPT阈值明显降低、WPT及QVT阈值明显升高(P值〈0.05)。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T2DM患者中QST各项阈值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NCV各项的异常率(,P值〈0.05)。T2DM患者QST各项阈值和NCV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T2DM患者未出现DPN的症状时,已存在QST阈值的异常,并随糖尿病病程的发展逐渐加剧;与NCV检测相比,QST异常能更早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定量感觉检查(QST)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相关性及差异,探讨临床应用选择。方法根据有或无DPN症状将434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每个患者进行双侧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的NCV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和冷感觉、热感觉及振动觉的测定,分析比较QST与NCV检查的相关性及不同情况下两种检查的一致性。结果QST与NCV检查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均〈0.001);温度觉的异常率均显著大于NCV及振动觉(P均〈0.05);在NCV检查正常的患者中,冷、热感觉的异常率分别为45.6%和36.8%,在QST正常的患者中,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的异常率分别为21.8%、20.9%、29.1%、24.5%和30.9%。结论在DPN诊断中,QST与NCV检查显著相关,但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全面了解DPN病情还需要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和仪器等检查,综合分析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探讨其临床特点与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筛选4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其一般临床数据,如病史、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和血脂指标等,结合神经传导速度(NCV)、定量感觉检查(QST)(包括温度觉、振动觉、触觉和痛觉)结果,将其分为有或非糖尿病神经病变组,统计分析神经病变发病情况以及与这些指标的关系。结果:入选糖尿病患者的NCV检查异常率为52.3%,QST异常为62.9%,综合分析结果异常为63.6%,随着年龄和糖尿病病程的增长,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增加;神经病变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指数、收缩压、PPG、FIns水平、尿微量蛋白、血肌酐(Scr)等数据明显高于非神经病变组,并与神经病变发病相关(P<0.05),这些指标中年龄、身高、糖尿病病程、PPG、FIns水平、Scr是神经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合临床和仪器检查综合分析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符合疾病的实际特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漏诊;分析后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与其他诊断方法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病人末梢感觉定量检测方法(QST)及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感觉定量检查仪,检测120名正常人与92例DM病人四肢末梢的冷、热感觉,冷、热痛觉和振动觉等5项。结果 检测结果,临床常规检查有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病人的检测数值100%异常,常规检查无神经病变的,与同时采用四肢末梢5项检测的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X^2-0.922,P=0.631);DM病人QST检测结果与正常人数值比较,温度觉与振动觉明显减退;QST检查发现的DM末梢感觉异常人数比临床常规检查发现的明显增多(X^2=10.985,P=0.001),这两种检查的异常人数又都与DM病程相关。结论 DM病人QST可选择足部作常规检查;计算机辅助感觉定量检测是早期发现DPN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QST)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9例T2DM患者(T2DM组)和48名正常人(NC组)分别进行QST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结果病程≤3年T2DM组QST阈值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3年T2DM组QST阈值与病程3年T2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V正常T2DM组冷觉、温觉、热痛觉的阈值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QST异常率高于NCV的异常率(χ~2=18.019,P0.01);病程3年T2DM组QST的异常率高于病程≤3年T2DM组异常率(χ~2=9.181,P0.01);病程3年T2DM组NCV的异常率高于病程≤3年T2DM组异常率(χ~2=8.53,P0.01)。结论 DPN早期以小纤维受累为主,QST可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QST较常规NCV测定在DPN诊断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作为常规NCV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测试(QST)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70岁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收集患者QST参数[热感觉阈值(WDT)、冷感觉阈值(CDT)], 以及热痛觉阈值(HPT)和冷痛觉阈值(CPT)结果, 测定患者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NCV)参数, 包括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腓肠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传导速度等。根据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将患者分为非神经病变(NDPN)、小纤维神经病变(SFN)及混合纤维神经病变(MFN)组。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U或Kruskal-WallisH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 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QST参数和NCV之间的相关性,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QST参数诊断MFN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279例患者, 其中, NDPN组111例, SFN组116例, MFN组52例。与SFN组相比,...  相似文献   

8.
定量感觉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定量感觉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方面的应用。方法 使用温度觉分析仪及振动觉分析仪,用“极限”(limits)法测定22例正常人及45例糖尿病患者肢体四个部位的温度觉、振动觉阈值,并同时检查感觉传导速度。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温度觉阈值、振动觉阈值显著地高于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糖尿病患者温度觉阈值异常率显著地大于振动觉阈值,提示小神经纤维受损比大神经纤维更常见;定量温度觉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敏感性高于定量振动觉检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患者温度觉阈值、振动觉阈值与血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定量感觉检查(特别是定量温度觉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是一种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PDPN)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严格入选32例PDPN患者,病程〉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未伴有其他内科系统合并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疼痛性质。电生理检测包括: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定量感觉检测(温度觉)(QST-t)。结果PDPN往往有客观的感觉异常,但神经系统体征不典型,NCV检测可正常,而QST—t可有异常表现,本组NCV检测13例正常,其中11例QST-t异常;本组NCV异常率为59.4%,QST异常率为87.5%,QST+NCV异常率为93.7%。VAS与QST的上下肢热痛觉(HP)呈正相关(t=0.595、P=0.009;t=0.784、P=0.004),与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呈负相关(t=-0.554;P=0.032);与其它电生理各项参数不相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及疼痛病程不相关。结论PDPN以小纤维受累为主,QST可为早期PDPN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疼痛程度与C类纤维及下肢胫神经感觉纤维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与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其筛查和诊断方法较多,包括各种临床评分方法、单丝、音叉检查等.而确诊需要神经传导功能检查(NCS)、定量感觉检查(QST)、神经活检及皮肤活检等.另外一些新的早期诊断技术,如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脊髓核磁共振成像(MRI)、皮温计、经皮氧张力法(TcPO_2)、欧米诺(Neuropad)等也已在临床应用,现介绍各种检查方法,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健康老年人定量温度觉和振动觉阈值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感觉检查(QST)是能定量测定感觉损伤程度的一种物理心理学技术。常用的定量温度觉、定量振动觉测定结果用温度觉阈值和振动觉阈值表示。影响定量感觉检查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定量感觉检查的阈值增加。定量感觉检查作为一种将主观感觉转变为相对客观的阈值检查方法是否适合于老年人群,其定量感觉结果与非老年人是否有差异,可否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为此,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04年3月对非老年人及老年人进行了测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定量感觉特点,探讨定量感觉检查(QST)是否可作为早期提示神经损伤的指标,并对引起周围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每天饮酒250mL以上,饮酒时间>5年且简易智能量表评分>27分)40例,分别测定左侧小鱼际区、食指、足背外侧、第1足趾皮区的温度觉及食指、第1足趾的振动觉阈值和胫、正中、尺神经传导速度。分析饮酒时间、全身营养状况、肝肾功能等对周围神经的影响。结果长期饮酒患者5种感觉阈值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有感觉异常组高于无感觉异常组(P<0·05)。QST检出的异常率较神经传导速度高。饮酒时间越长、全身营养状况越差越容易出现周围神经损害。结论QST可作为早期提示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损害的指标。周围神经损伤与饮酒时间呈正相关,与营养状态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老年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方法 通过肌电图的测定和分析 ,对 6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神经传导速度 (NCV)较正常对照组减慢 ,异常率为 42 %~ 85 % ,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尤以腓浅神经SCV最敏感。结论 NCV检查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同时行神经电图检测,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的SCV均明显低于健康组(均P0.01);健康组上下肢的起始潜伏期均明显短于糖尿病组(均P0.01),但糖尿病组上下肢的波幅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患者下肢NCV和SSR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上肢(34.8%vs 18.9%,55.7%vs 35.2%,均P0.01);SSR总异常率显著高于NCV(45.5%vs 24.2%,P0.01)。结论:NCV和SSR可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且SSR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项筛查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筛查效果,寻找早期临床诊断最佳筛查组合。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214例,以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作为参照,分别接受5项筛查方法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分析5项筛查方法和TCS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不同组合的筛查效果,评价各组合与NCV的拟合度。结果踝反射、振动觉、压力觉、温度觉和刺痛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5.21%、76.87%、29.41%、36.26%、34.54%和69.57%、62.78%、92.26%、89.25%、85.69%。5项筛查方法和TCSS切点≥6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9.94%、67.65%、82.19%、79.28%、0.58和78.21%、84.11%、89.33%、69.40%、0.62。5项筛查方法与TC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项筛查方法中选取1、2、3、4、5项作为组合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值分别为0.71、0.75、0.77、0.78、0.79。AUC值拐点出现在5项选取3项的组合中,其中踝反射+振动觉+温度觉组合AUC值最高。结论踝反射+振动觉+温度觉为最佳筛查组合,与NCV有较好的拟合度,可全面、准确筛查DPN。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振动觉阈值检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振动觉阈值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病变的诊断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测定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就诊的101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振动觉阈值,根据振动觉阈值风险度将其分为低风险组(<15 V)484例、中风险组(15~25 V)302例、高风险组(>25 V)232例.比较患者下肢神经病变症状、基本情况和血糖控制指标,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分别占47.54%、29.67%、22.79%,中风险组、高风险组有神经病变症状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低风险组(分别为61.26%、65.52%、39.26%).各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振动觉阈值明显高于女性(P<0.01).振动觉阈值与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0)、糖化血红蛋白(P=0.046)及糖化血清蛋白(P=0.030)是振动觉阈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采用振动觉阈值检测筛查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22.79%,年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是振动觉阈值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F波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变化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7例DPN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及SSR检测.结果 异常率分别为SSR 75.2%,NCV 48.8%,F波34.5%,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P<0.05).结论 NCV、F波及SSR联合应用可全面地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损害,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种筛查方法诊断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2型糖尿病(T2DM)中评估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密西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DNS)及音叉、5.07/10g单丝检查在筛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9名T2DM患者进行TCAS、MNSI、DNS评分的评估及音叉、5.07/10g单丝检查,以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温度觉和振动觉检查的综合评估作为DPN的诊断标准,用ROC曲线评价这5种筛查法。结果年龄、糖尿病病程、出现神经病变症状的时间,DPN与非DPN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TCSS、MNSI、DNS评分及音叉、5.07/10g单丝检查与神经传导速度(NCV)、温度觉和振动觉均有显著相关性(P均〈0.001),其中TCSS与NCV及温度觉的相关性最好;5种筛查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55、0.679、0.669、0.716、0.599,灵敏度分别为79.9%、60.4%、62.3%、43.7%、20.5%,特异度分别为77.5%、68.9%、67.5%、99、3%、99.3%,TCSS与临床客观检查符合性最好。结论筛查DPN的方法不能过于简单化,应综合症状、体检和简单辅助工具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神经电生理及感觉定量检查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12月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接受甲钴胺治疗,治疗后12周时评估整体疗效并进行神经电生理及感觉定量检查。结果治疗后12周时,观察组病人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热感觉、冷感觉、热痛觉、冷痛觉、振动觉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MCV、SCV、冷感觉、冷痛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热感觉、热痛觉、振动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甲钴胺单药治疗,且能够改善病人的神经传导功能以及肢体末端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应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压电式振动觉定量测定仪,在对280名各年龄组正常健康个体(男女各半)进行四肢振动觉测试的基础上,着重对50例糖尿病患者上、下肢的振动觉阈值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40例(80%)存有振动觉异常,其中以下肢双侧减退或消失为多见。作者尚观察了发病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眼底改变、腱反射异常、R-R间距变异与振动觉的关系。结果表明:病程可能是一影响因素,糖尿病神经病变与振动觉减退有某种关系。空腹血糖、发病年龄等似不是影响振动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