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及时掌握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 ,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综合筛查方法进行居民血吸虫病监测 ;每年用粪孵法进行耕牛等家畜血吸虫病监测 ;同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钉螺监测。 结果  1999~ 2 0 0 2年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钉螺面积平均每年递增 3 3 .82 %和 5 4.5 7% ,新的钉螺孳生地不断出现 ;传播控制地区居民血清阳性率 ( 0 .46% )显著高于传播阻断地区 ( 0 .0 6% ) ,存在当地感染的病人 (包括急性病例 )、病牛 ;传播阻断地区局部出现感染性钉螺和急性血吸虫病。 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疫情呈上升趋势 ,传播阻断地区局部出现再流行。现行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和监测方案能够有效监控血吸虫病流行动态 ,被动监测系统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流行监测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血丙鄱怕后流行因素及其特点,评价和探讨巩固阶段的措施与对策。方法 在29个经省考核达到血吸早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开展监测研究,对传染源、钉螺等流行因素进行纵向观察,并对不同的监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传染监测表明,居民COPT阳性率为0.21%,无当地感染的粪阳病人及低年龄病例,家畜监测查病均为阴性; 人口中COPT阳性率显著 当地居民,外来及本地 人口中均查获粪阳病例。2在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流行因素监测和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及其特点,评价和探讨巩固监测阶段的措施与对策。方法在29个经省考核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开展监测研究,对传染源、钉螺等流行因素进行纵向观察,并对不同的监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传染源监测表明,居民COPT阳性率为0.21%,无当地感染的粪阳病人及低年龄病例,家畜监测查病均为阴性;外来人口中COPT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外来及本地外出人口中均查获粪阳病例。2在开始监测的头5年内出现77.3%的有螺环境:查出钉螺分布在其中的16个县(市、区),占55.17%;有螺环境多为小面积复杂环境,有螺原因主要是查灭螺质量较差,同时外来扩散也不容忽视。3监测查螺方法中,以“定点查”检出率最高。结论1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稳定,内源性传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再流行因素依然存在;2巩固监测时期,病情监测主要抓好重点流动人群和指示人群(小年龄人群);钉螺监测在近期注重历史有螺环境,远期可注重外来输入,监测方法建议采用“定点查”结合“轮查”。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血吸虫病达到传播控制和阻断标准地区流行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全省血吸虫病达到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地区流行现状。方法:分层随机抽样调查20%的流行村的居民、耕牛和钉螺。结果:全省达到传播控制和阻断标准分别为21个县和25个县。传播控制区疫情大幅度回升,2001年钉螺面积、急血、病人、病牛和感染钉螺分别占全省的28.66%、32.08%、9.13%、17.54%和45.98%;传播阻断地区无病人、病牛和感染钉螺发生,但是其中14个县仍残存钉螺76.4万m^2。结论:传播控制区各级政府应加大血防经费投入,加强疾病监测力度,作到疫情早发现,早控制,尽快控制急性血吸虫病连续发生的势头。传播阻断区必须充分认识到血防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搞好监测巩固工作,减少残存螺面,防止传染源输入和钉螺扩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的 分析云南省禄丰县1986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变化, 为消除血吸虫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方法 1987-2014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禄丰县螺情, 特殊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调查; 人群病情监测采用血清学 方法筛查, 阳性者再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确诊; 家畜病情监测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 结果 结果 1987-2007年21年中, 除 1988年和1994年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没有查出钉螺外, 其余各年均查到活螺; 2001年检出输入性血吸虫感染病牛2头, 未 检出本地病畜。自2004年起采取以社会措施为主导、 消灭残存钉螺为重点的综合治理措施, 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7年 查不到钉螺, 亦未检出血吸虫感染病人和病畜。 结论 结论 禄丰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巩固; 但很多历史有螺环境尚未 得到改造, 仍具备钉螺孳生条件, 须继续开展螺情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鹤庆县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地区的疫情状况。方法 用常规的监测方法对12个达传播阻断标准村(镇)进行了螺情病情监测。结果 检查4597人,119头牛,查螺4304 500m^2,未发现病人、病牛及感染螺。残存螺面占历史螺面的1.64%。结论 采用以环境改造为主的灭螺方法以达到彻底消灭钉螺和防止外来传染源的输入是今后该类地区主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传播控制地区疫情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 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传播控制地区的疫区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10年来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和近4年来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的疫情指标,包括钉螺面积、血吸虫病人、晚期血吸虫病人、急性血吸虫病人、血吸虫病牛等,进行汇总并统计分析。结果 23个县(市、区)中,有6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疫情回升,4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县(市、区)部分疫情指标出现反复。结论 由于受洪涝灾害、人口流动频繁、有螺船闸扩散钉螺等自然和社会因素,使达标地区疫情出现反复,因此应加强对传染源和钉螺扩散源头的管理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鹤庆县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地区的疫情状况。方法用常规的监测方法对 1 2个达传播阻断标准村 (镇 )进行了螺情病情监测。结果检查 4 5 97人 ,1 1 9头牛 ,查螺 4 30 4 5 0 0 m2 ,未发现病人、病牛及感染螺。残存螺面占历史螺面的 1 .6 4 %。结论采用以环境改造为主的灭螺方法以期达到彻底消灭钉螺和防止外来传染源的输入是今后该类地区主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钉螺消长情况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江苏省1981年以来逐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29个县钉螺消长情况的纵向监测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残存钉螺的分布及消长特点,同时对钉螺监测方法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5.15%的县(市,区)在“达标”后出现钉螺,并且残存钉累大多出现在“达标”后5年内,最长间隔达12年优可出现钉螺;  相似文献   

10.
嘉兴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螺情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掌握水网地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螺情动态变化规律,为控制钉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村为单位轮流普查、重点环境抽查、联防互查、设监测点打捞漂浮物、监测点诱螺和对来自流行省(市)的船只自制细网兜捞刮等方法查螺。结果在5个县(市、区)8个乡(镇)38个村查到292个有螺条块、6701框钉螺,面积53.5hm^2。钉螺最高密度104只/0.1m^2,捕捉并解剖钉螺66073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602个监测点打涝漂浮物431t,设诱螺草垫37384块,调查外来船只17998只,均未查到钉螺。结论嘉兴市存在残存钉螺,但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今后螺情监测的重点是20年内曾有钉螺的周围环境及灌溉水系的下游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目前成都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螺情分布 ,分析疫情动态 ,巩固防治成果 ,为今后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阻断地区螺情报告如下 :1 历史背景成都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包括金牛区、青羊区、成华区、锦江区、武侯区、高新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及郫县 ,历史上均属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 ,共有 5 8个流行乡镇 ,35 4个流行村 ,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4 4 4 375 0m2 。实现传播阻断的时间分别为 :都江堰市、温江区为 1985年 ,郫县为 1988年 ,其余几个城区先后为 1987、1988、1989年。表 1 阻断地区钉螺面积统计区流行乡镇数有螺乡流行村…  相似文献   

12.
湖州市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996年以来监测结果显示,病情稳定,但钉螺面积连年上升,部分县螺情出现反复,有螺面积徘徊在5~8hm^2。同时,周边省份部分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在当前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随时可能输入传染源。为准确掌握当前本市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1994-2009年楚雄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表明,该市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无新感染病人和病畜,无感染性钉螺,但螺情回升较重,提示仍要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苏省1981年以来逐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简称“达标”)的29个县(市、区)钉螺消长情况的纵向监测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残存钉螺的分布及消长特点,同时对钉螺监测方法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5.17%的县(市、区)在“达标”后出现钉螺,并且残存钉螺大多(77.37%)出现在“达标”后5年内,最长间隔达12年仍可出现钉螺;“达标”后钉螺消长符合残存螺点螺口消长规律;在历史有螺环境“复现”的螺点多呈低密度小面积,一般与灭螺质量有关,而“新发现”螺点相对面积较大,密度较高,甚至还可出现感染性钉螺,常与钉螺扩散、查漏或漏查有关;螺情监测表明查灭螺质量是出现残存钉螺的主要因素,邻近扩散和外来输入也不容忽视;钉螺监测方法研究显示:“定点查”检出率明显高于“普查”和“轮查”。建议采用不同方法组合进行监测查螺,特别在“达标”后近5年要加强历史有螺环境的监测,远期监测则侧重外来输入。  相似文献   

15.
东台市高沙土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监测结果显示,未发生本地疫情,但流行因素依旧存在。应继续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和查灭螺工作力度,积极探索适宜的科学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掌握德保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 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 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普查、 轮查和抽查; 采用血清学和粪便检查等方法对疫区常住人口以及外来流动人员开展查 病。结果 结果 1986-2011年, 累计查螺面积2 099.85 hm2 , 仅1988-1991年在1个村相继发现4处残存钉螺, 钉螺面积共1 024 m2 ; 共解剖钉螺853只, 未发现阳性钉螺。累计查病42 641人次, 耕牛3 165头次, 解剖野鼠2 063只, 均无阳性。结论 结论 德 保县血吸虫病疫情稳定; 但仍需继续加强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 ,德保县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 ,12个乡 (镇 )中有 4个乡 ,9个村 ,5 9个自然村为流行区。全县有螺面积392 981m2 ,血吸虫病人 10 0 5人 ,其中 ,晚期血吸虫病 14人。病牛 39头。经过 2 8年的综合防治 ,198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而转入监测巩固阶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 ,组织本县血防专业人员分析历史图帐和水文地质图 ,结合地貌特征和螺区分布特点 ,确定查螺范围和重点地段。对疫区和毗邻地区以及非疫区重点地段 ,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进行查螺 ,每 3- 5 m查 1框…  相似文献   

18.
血吸虫病阻断传播地区查螺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血吸虫病阻断传播地区建立查螺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不同方式设置标记螺点,采用不同方法查螺,观察查螺效果。结果 在有标记假螺点、无标记假螺点,随机投放标记螺,各采用全面细查法、环境抽查法、系统抽样法查螺中,以有标记假螺点的标记螺平均查获率最高,为90.35%,71.71%,59.32%(P<0.05);而3种查螺方法对3种投螺方式的标记螺平均查获率均以全面细查法为最高,分别为90.35%、67.03%、48.33%(P<0.01)。结论 初步认为以无标记方式设置假螺点,采用全面细查法和环境抽查法相结合查螺,标记螺的查出率达60%以上,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19.
1988-2010年安义县血吸虫病监测发现,1997、2004、2010年分别查出有螺面积53.36、6.67、1.00hm2。1997年查获感染性钉螺,当年钉螺复现地区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27%和6.27%,其中6~14岁中小学生和≤2岁耕牛感染率分别为6.01%和6.25%,并发生1例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除1997年外,其余年份均未见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结果表明,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需继续加强监测和防治,才能有效巩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传染源监测方法,为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高邮市为该类地区传染源观察点,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两种方式,连续观察1996~2007年人群病情变化,分析传染源的特征,评估两种监测方式的效果。结果共调查169455人,流行村人均查病0.9次,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人数比为8.9∶1,被动监测效果相对较好。主动监测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被动监测发现粪检阳性病人39例,均为外地感染,以青壮年农民因生产性接触疫水者居多。结论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要以流动人口为主要查病对象,有效控制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