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微创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近期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影响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5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病死率为24.0%,植物状态和重残率为36.0%。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前GCS评分,瞳孔变化及光反应等因素均与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预后有关。出血至手术时间与近期预后有接近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前GCS评分,瞳孔变化及光反应4项因素可以作为评价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韩怀彬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139-140
目的探讨小骨开窗和血肿碎吸术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小骨开窗组和血肿碎吸组,分别采用小骨开窗术式和血肿碎吸术清除血肿。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死亡人数、术后3个月内GCS评分、术后6个月Glasgow预后分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死亡人数、术后GCS评分、术后Glasgow预后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定位下的血肿碎吸术具有定位准确、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治疗效果,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预后良组同预后差组患者的血肿形态、意识形态分级、幕上血肿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是否复发、GCS及术前平均动脉压(M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幕上血肿量及术前MAP同预后情况呈负相关关系,术前意识状态分析同预后呈负相关关系,术前GCS值同预后呈正相关关系,P<0.05. 出血部位、术前意识状态分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并发症为最危险的因素. 结论 出血部位、术前意识状态分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是高血压脑出血近期疗效的重要评价标准,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评价有利于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微创组及开颅组,每组41例。微创组采用微创碎吸术清除颅内血肿,而开颅组则采用传统骨窗开颅方法,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与开颅组相比,微创组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增加(P<0.01),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两组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的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结论: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其近期疗效优于传统的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锁孔手术与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4例,出血量为30~50mL,随机将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锁孔手术组30例和血肿碎吸手术组64例。分别行锁孔手术和血肿碎吸术。结果:锁孔手术组的住院时间明显比血肿碎吸手术组短,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锁孔手术组的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低于血肿碎吸手术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按术后12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疗效,锁孔手术组的恢复率明显高于血肿碎吸手术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孔手术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血肿碎吸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锁孔手术组的住院时间比血肿碎吸手术组短。经回顾性分析,锁孔手术的恢复率高于血肿碎吸术,锁孔手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比较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登封市中医院病房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开颅血肿清除术组48例与血肿碎吸术组62例。术后随访1 a,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Glasgow评分(GCS)及再出血情况。结果:血肿碎吸术的恢复组比例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P<0.05),并且GCS评分亦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P<0.05)。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肿碎吸术效果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能迅速解除颅内高压,并发症少,预后较好,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67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组(35例)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组(32例),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微创手术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明显低于内镜血肿清除组(P〈0.05),但术后6个月两组预后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差异较小,然而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手术将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在行改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手术:显微手术和钻孔碎吸)与传统开颅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2种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分析中,结果显示年龄、术前GCS评分,手术时机、出血量和有无脑室内出血,均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发现脑出血的量即血肿大小与急性期病死率密切相关,而脑室内出血和年龄则影响后期死亡率。2种术式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李爱国  何俊 《中外医疗》2009,28(27):175-17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碎吸术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分别行YL一1型一次性粉碎穿刺针碎吸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以及术后疗效。结果微创血肿碎吸术组致残率缓和死亡率低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血肿碎吸术术后疗效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应根据临床指征合理的选择治疗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治疗效果,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治疗效果分为预后良组52例和预后差组108例,预后良组与预后差组患者在出血部位、意识形态分级、术前血糖值、术后并发症、术后是否复发、术前格拉斯昏迷指数(GCS)及术前平均动脉压(MAP)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与Spearman分析表明,术前MAP、术前意识状态分级同预后呈负相关,术前GCS值同预后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部位、术前意识状态分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其中术后并发症为最危险的因素。结论:出血部位、术前意识状态分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是高血压脑出血近期疗效的重要评价标准,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评价有利于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58-61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为内镜组,3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残余血量、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前及术后24 h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预后评价。结果 (1)内镜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残余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24 h GC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镜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秩和检验显示,内镜组GOS预后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相对简单,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24 h GCS评分更好,术后6个月GOS评分更好,说明该方法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术后近期及远期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ADL评分情况、治疗前后血肿量、治疗前后GCS评分及CSS评分。结果 (1)经治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4.38%)(P0.05);(2)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I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血肿量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肿量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两组治疗后GCS及C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显著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床边颅脑彩超的应用价值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行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常规行生命体征实时监测、床边颅脑彩超监测与头颅CT定期复查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实验组。选择既往去骨瓣减压术后未行颅脑超声监测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再手术、恢复情况及预后。 结果 术后实验组颅内压>20 mm Hg (1 mm Hg=0.133 kPa)患者舒张期末流速下降,搏动指数升高,与颅内压正常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术后经床边颅脑彩超共发现颅内病灶9例,以CT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颅脑彩超诊断术后并发症符合率81.82%。实验组病情变化再次手术6例,经床旁超声监测颅内血肿体积、血肿同侧侧脑室宽度与CT检查有较高一致性(t=0.155、0.147,P=0.880、0.886)。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二次手术时间更快,术后1周GCS评分提高,出院mRs评分降低,术后90 d脑疝发生率更低(均P<0.0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应用床边颅脑彩超能够及时监测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指导二次手术,值得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21-24
目的探讨微创双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大容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79例出血量超过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39),其中试验组采用微创双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首次血肿清除率、血肿消除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前及术后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首次血肿清除率为32.50%,低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肿消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0±0.25)h、住院时间为(22.1±2.12)d,均短于对照组的(3.27±0.42)h、(31.1±4.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00%,低于对照组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GC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与各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双软通道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出血量超过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较快清除血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青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出血量、术前GCS、合并症等临床资料,观察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无相关性(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GCS评分、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手术时机、高血压病史、合并脑疝、最高收缩压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50mL、脑疝、手术时机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采用不同外科术式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210例年龄〈85岁、GCS评分5~10分且出血量在40—80ml的患者,按小骨窗开颅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两种手术方式分为2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前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和和出血量、手术方式等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后患者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再出血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远期生活能力等指标。结果:立体定向血肿穿刺与血肿开颅清除手术两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x2=0.669,P=0.413)和术后迟发再出血率(x2=O.321,P=1.000)无差异,两种术式术后远期生活能力无差异(Z=0.469,P=0.639)。对于脑出血后意识障碍Ⅱ~Ⅲ级、深部小血肿和重要功能区血肿的患者,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术偏瘫开始恢复小于骨窗开颅(t=11.245,P=0.000)。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针对不同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多少,早期采取个体化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能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CT引导微创抽吸引流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87例幕上脑出血患者,以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前瞻性观察患者术后病死率,同时对年龄、血肿部位、血肿量、GCS积分、脑中线结构移位、手术时机、首次血肿清除率、血压控制、引流后残余血肿量以及并发症等因素相关的死亡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抽吸引流术后患者病死率与血肿量、GCS积分和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有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血肿部位、入院血压、手术时机、引流后残余血肿量、首次血肿清除率和并发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但和药物降压治疗无关(P>0.05)。结论血肿量、GCS积分和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是影响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疗效的主要因素,术前相应指征的选择对提高手术疗效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超早期骨瓣开颅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需手术治疗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层造瘘清除血肿治疗,观察组采用超早期骨瓣开颅(脑出血发生6h内)经侧裂-岛...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的因素。方法:对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收集,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入院血压比较上未显示具有意义的差异性。在进行的近期预后因素分析中,年龄和性别不存在明显差异,而入院GCS评分、血糖水平、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发生脑疝、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差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入院GCS评分低于或等于5分、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血肿破入脑室、发生脑疝、出血量较大及术后存在并发症均会使患者预后较差。针对患者情况选择术后时机及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