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居丽 《山西中医》2014,30(11):59-59
目的:观察皮炎洗剂治疗腹股沟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共观察60例,其中皮炎洗剂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结果:皮炎洗剂治愈率80%,总有效率96%;干燥疗法治愈率20%,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炎洗剂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收敛、消肿止痒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疹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见效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皮炎灵洗剂肛周薰洗、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内服治疗肛周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自拟中药方剂皮炎灵洗剂肛周薰洗、配合内服知柏地黄丸,每日2次;对照组(38例),外涂皮炎平软膏1克,每日2次,30天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4%,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皮炎灵洗剂肛周薰洗、内服知柏地黄丸治疗肛周慢性湿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验证肤康舒洗液治疗手足癣.湿疹,皮炎的疗效.方法:40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手足癣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0例;湿疹150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皮炎及皮肤瘙痒症70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28例。用药后自觉症状.皮疹程度、疗程及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用肤康舒治疗后,痒感及皮疹迅速缓解,疗程有显著差异,总有效率为95.23—98.33%。结论:肤康舒洗液外治疗手足癣、湿疹、皮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杨氏青黄调治疗糜烂型湿疹临床疗效。方法: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120,外敷杨氏青黄调)和对照组(n=60,外敷炉甘石洗剂)。两组均治疗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5.0%。结论:杨氏青黄调治疗糜烂型湿疹较炉甘石洗剂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李慧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0):103-104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治疗妇科炎症(慢性宫颈炎,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有妇科炎症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采用洁尔阴洗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中药外洗治疗妇科炎症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洁尔阴洗液对照组的77.78%,中药洗剂治疗妇科炎症的复发率4.44%低于洁尔阴洗液对照组3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结论:中药洗剂治疗妇科炎症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徐长卿洗剂治疗各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患者110例,均以复方徐长卿洗剂湿敷,同时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维生素C片。治疗时间为急性湿疹7天,亚急性湿疹14天,慢性湿疹21天。结果:治愈56例,好转4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82%。结论:复方徐长卿洗剂用于治疗各型湿疹效果显著,是治疗湿疹的有效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7.
止痒洗剂治疗肛周湿疹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健忠 《山西中医》2009,25(12):41-42
目的:观察止痒洗剂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8例,对照组69例。治疗组采用止痒洗剂治疗;对照组以四川省通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除湿止痒洗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81.16%,x^2=6.78,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止痒洗剂使用方便,见效快、疗效高,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平痒洗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平痒洗剂的制备工艺及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组方采用常规制备工艺制备本洗剂,并结合临床1737病例应用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830例,有效率91.7%。霉菌性阴道炎638例,有效率93.9%。湿疹皮炎186例,有效率97.3%。痣疮83例,有效率85.5%。疗效讨论:本制剂对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等妇科炎症及湿疹皮炎痣疮等具显著治疗效果,且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毒副作用小.治疗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治疗妇科炎症(慢性宫颈炎、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有妇科炎症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n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采用洁尔阴洗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中药外洗治疗妇科炎症总有效率为96.0%高于洁尔阴洗液对照组的80.0%,中药洗剂治疗妇科炎症的复率4(%低于洁尔阴洗液对照组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洗剂治疗妇科炎症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蛇床子散治疗湿疹3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湿疹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蛇床子散洗剂治疗湿疹358例。结果:治愈率达96%,有效率99%。结论:采用中药洗剂治疗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快,疗效巩固,没有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明确提出饮食有节的重要性。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又多次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李鼎 《中医药文化》2007,2(3):40-42
称人为“侬”,多见于南部吴语以及闽语,这在早期“吴声歌曲”中也有所反映。但因历来诗歌中多数是用“侬”作自称,用于称人者趋向减少,以致为人们所忽略。字书对“侬”,字的解释,一般只说是“吴人称我”而不说“称人”。考证吴语的实际情况,显然是有欠全面。  相似文献   

13.
历代医家运用经方存在两种倾向:原方原量,崇古遵经不越雷池一步;灵活化裁或仿经方之意创立新方。然临证施用经方,或以原方原量,或以化裁创新,皆应随证而化,方可于“形似”与“神似”之间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几几”辨正@贾延利$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相似文献   

15.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开"闭"时辰取穴和"主客"客主"顺序取穴针刺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探索孕期选穴用穴的规律。方法:选怀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开主客组、开客主组、闭主客组、妊娠模型组,另设正常未孕对照组8只。按灵龟八法,开主客组、开客主组在"照海开穴"时辰,闭主客组在"非照海开穴"时辰,分别针刺"照海"穴、"列缺"穴各5 min,再针刺"合谷"穴20 min,之后针刺"三阴交"穴5 min,观察子宫张力和子宫收缩频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未孕对照组比较,妊娠模型对照组及3个针刺组的子宫张力和子宫收缩频率大多显著增高(P<0.01,P<0.05)。与妊娠模型对照组比较,闭主客组的子宫张力在第8时段显著降低(P<0.05);另两个针刺组的子宫张力与妊娠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针刺组的子宫收缩频率与妊娠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龟八法"闭穴"时辰、"主客"顺序取穴针刺,能减缓晚孕大鼠子宫的收缩活动,保持妊娠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辨明"疫"的含义,兼剖析"寒疫"的学术内涵,认为"寒疫"包括流行而不传染的"时行寒疫"和流行并传染的"沴疠寒疫"。  相似文献   

18.
李崇超 《江苏中医药》2006,27(11):61-62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有"肾欲坚",敦煌出土的陶弘景的《辅行决脏腑用药法要》中有"肾德在坚",的说法,中医的"肾"和"坚"的关系,在中医著作中是常见的.从字源、认识论、中医肾的功能、肾脏用药以及中国古代对于人体的认识,都能体现中医的"肾"和"坚"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肾"和"坚"的关系的理清,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探讨中医理论的一般特性和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传统意义上"春七"与"冬七"中氨基酸含量差异,为明确两种采收方法对三七药材质量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含量,利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总氨基酸含量顺序为"春七"剪口"冬七"支根"冬七"剪口"春七"支根"冬七"主根"春七"主根;不同采收方法下,三七同一部位有9种氨基酸存在含量差异;同种采收方法下,三七不同部位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春七"和"冬七"各部位必需氨基酸以及药用氨基酸占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文山产区"春七"和"冬七"仅在部分种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性,故而推断氨基酸含量可能不是影响两种三七质量的主要原因,文山地区"春七"和"冬七"的差异性还需在其他方面进行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心""脑"认识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中的“心主神明”是指精神、意志及思维活动由心统领,它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心理学的一个支撑点。明清时期人们认识到脑是产生思维和控制情感的器官,“脑主神明说”逐渐发展起来,而传统医学理论中的“心主神明说”受到了质疑。正确理解古代“心”与“脑”概念的内涵,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心”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