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删动态增强模式特点.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瘤34例,采用PHILIPS 1.5T磁共振仪做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恶性肿瘤的强化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有A型(9.5%)、B型71.4%、C型19.0%;良性肿瘤有B型53.8%、C型46.2%.良恶性肿瘤的早期(1min、2min)强化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4min、8min强化率和峰值强化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形态学、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和早期强化率可以提高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38例,其中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24例,术前均行DCE-MR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测量肿瘤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容量转移常数)、K_(ep)(速率常数)、V_e(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肿瘤组间定量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良性肿瘤组K~(trans)、K_(ep)、V_e平均值分别为(0.134±0.121)min~(-1)、(0.273±0.137)min~(-1)、(0.633±0.096);乳腺恶性肿瘤组K~(trans)、K_(ep)、V_e平均值分别为(0.339±0.128)min~(-1)、(0.515±0.169)min~(-1)、(0.680±0.116)。K~(trans)、K_(ep)在良、恶性肿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V_e在良、恶性肿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大约登指数确定最佳诊断界值,K~(trans)、K_(e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9.17%、93.83%;94.56%、85.71%和0.929、0.902。结论定量参数K~(trans)、K_(ep)可作为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且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及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乳腺病变50例.采用快速三维动态增强扫序列(LAVA)行动态增强扫描,评价病灶的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结果 50例经病理证实,其中恶性24例,良性26例.病灶形态特征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1,31.3,P<0.05).病灶形态特征诊断的敏感性91.7%(22/24),特异性84.6%(22/26),准确性88.0%(44/50),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的敏感性92.3%(24/ 26),特异性73.1%(19/26),准确性86.0% (43/50);二者相结合的联合诊断标准的敏感性100.0%(24/24),特异性94.4%, (24/26),准确性96.0%(48/50).结论 乳腺动态增强成像能够提供丰富的形态学信息,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能够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两者的结合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76例乳腺疾病患者入组,对入组患者的76枚乳腺内病变均行DCE-MRI和SWI检查,对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并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同时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结果76例乳腺疾病患者中,经病理学诊断确诊35例(46.05%)为良性肿瘤,41例(53.95%)为恶性肿瘤。DCE-MRI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57%、92.68%、90.79%、91.18%和90.48%均显著高于SWI检查的68.57%、70.73%、69.74%、66.67%和72.50%,P<0.05,且DCE-MRI诊断的kappa值为0.814,大于SWI诊断的Kappa值0.392。结论DCE-MRI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较高,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SWI诊断相比DCE-MRI诊断无显著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着重从病灶的MRI信号强度、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特点三个方面分析。结果 10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一致。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为肿块型(11例)和非肿块型(4例),T1WI呈低信号影(8例)、等信号影(7例),T2WI抑脂呈等信号影(9例)、高信号影(6例)。形态学表现:肿块型病变表现为边缘不光滑呈分叶状,其中毛刺征或星芒征(9例);非肿块型表现为导管状及簇集样不规则分布(3例)。增强后病灶以早期不均匀性显著强化为主(10例)、延迟环形强化(7例);伴随征象包括乳头凹陷(4例)、皮肤增厚(6例)、乳后脂肪间隙中断(3例)等。血液动力学表现:15例病灶SIR在169.36%-301.23%之间,平均198.23%,最大峰值出现在第二个时相(13例)、出现在第三时相(2例),时间-信号曲线为Ⅱ、Ⅲ型,Ⅱ型(6例),Ⅲ型(9例)。结论动态增强MR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术前正确诊断率约66.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2013年来我院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乳腺肿瘤14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乳腺癌62例,良性肿瘤78例,且术前均行动态增强及弹性成像检查,将所得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分别获得弹性成像、动态增强及两者结合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所有病例均病理证实,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80.8%,准确性80%;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77.4%,特异性78.2%,准确性77.9%;两种方法结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91.9%,特异性91%,准确性91.4%;弹性成像、动态增强检查诊断乳腺癌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弹性成像、动态增强与两者联合的诊断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超声弹性成像结合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单独一种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乳腺疾病的患者行乳腺MRI检查。均先平扫获取反转法脂肪抑制T2WI图像,然后用FLASH3D序列获得动态增强图像及减影图像。对强化病灶的减影图像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重建。分析减影图像及MIP处理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及定性诊断价值。结果:减影图像对89.4%(34/38)的病灶的范围和形态学特征的显示较平扫及增强图像更清晰、直观。对恶性病灶的显示为100%(14/14),病灶旁的异常血管显示良好。结论: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对乳腺疾病的MRI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常规MRI和DCE-MRI在乳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比较分析27例及26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常规MRI、DCE-MRI检查报告和病理结果.结果 乳腺恶性病变在常规MRI和DCE-MRI上表现为边界不清、边缘不规则和毛刺的比率分别为73.1%、76.9%,69.2%、76.9%,23.1%、42.3%,强化不均占38.5%且继发性形态学改变更明显.良性病变在常规MRI上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占18.6%,增强后为14.8%.无强化占63.0%.常规MRI和DCE-MRI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0.90、83.0%,53.8%、88.5%,48.1%、77.8%.结论 DCE-MRI在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较常规MRI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WI、ADC值、动态增强MRI(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等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肿瘤患者(112个病灶)进行MRI常规检查与DWI扫描(b=800 s/mm2)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内病灶的形态、强化特征及弥散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乳腺恶性肿瘤形态学上多呈分叶状、不规则状,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征,良性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以肿瘤形态学特征评价良、恶性肿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5个恶性病灶中,9个呈Ⅰ型曲线,48个呈Ⅱ型曲线,18个呈Ⅲ型曲线;37个良性病灶中19个呈Ⅰ型曲线,17个呈Ⅱ型曲线,1个呈Ⅲ型曲线;以Ⅰ、Ⅱ型曲线诊断良性病变,Ⅱ、Ⅲ型曲线诊断恶性病变,以肿瘤边缘特征评价良、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ADC值=1.195×10-3 mm2/s作为界值,75个恶性病灶中,61个病灶的ADC值<1.195×10-3 mm2/s;37个良性病灶中25个病灶的ADC值>1.195×10-3 mm2/s,良、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DWI、DCE-MRI联合应用对评价乳腺病变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术前评估。方法 20例患者接受了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其中17例、14个实性病灶经病理证实。结合手术、病理回顾性分析乳腺癌MRI的术前评估。结果除1例为左乳囊性肿块外,其余19个实性肿块中,良性7个,恶性12个。MRI显示了所有肿块,包括1例多发乳腺癌隐性癌灶、1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残留、2例导管内癌,其中肿块最小直径为4mm。MRI对病灶的显示率为100%,诊断的准确率是92.3%。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术前可做出正确评估,为临床决定手术治疗方案及预测乳腺癌转移、复发和预后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建军  程广河  姜怀洲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97-98,100,161
目的研究患者的脑肿瘤的DSC图像及相关灌注指标对脑肿瘤的术前分级评估及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我科38例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人院后均行常规磁共振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检查,测量瘤实质区、瘤旁1cm及瘤旁2em的灌注指标。结果在肿瘤实性病灶区域,低级别胶质瘤组的灌注指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量区域的瘤旁1em区,高级别胶质瘤组的灌注指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的脑肿瘤实性病灶区与测量区的瘤旁1cm、瘤旁2cm区域的灌注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技术在脑肿瘤术前病理学级别评估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对临床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意义。方法对伴有乳腺肿块的80例患者(良性肿瘤40例,恶性肿瘤40例)行磁共振平扫T1W1、T2W1,Flash-3D动态增强扫描,分别对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与动态增强表现进行评估,绘制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判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后行弥散加权成像,计算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b值时乳腺良性、恶性肿瘤ADC值,利用ROC曲线判定诊断阈值、敏感性、特异性;最后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对肿瘤良恶性进行判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研究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动态增强扫描中,乳腺恶性肿瘤多为Ⅱ、Ⅲ型曲线,乳腺良性肿瘤多为Ⅰ、Ⅱ型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62.5%;b值800 s/mm2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75.0%;二者联合应用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90.0%。结论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提高临床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多模态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 RI)对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分析其MRI相关影像特征,探讨其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MRI检查和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6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多模态MRI数据资料,统计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及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像(TIC).结果 16例患者MRI显示病灶多见分叶(75.00%)、毛刺(75.00%),边界不清(81.25%).ADC值为(0.92 ±0.19)×10-3 mm2/s,rADC为(0.56±0.13) ×10-3 mm2/s.TIC:Ⅱ型4例(25.00%),Ⅲ型12例(75.00%),无符合Ⅰ型的病例.结论 多模态MRI用于乳腺癌的检查,结合病变形态学改变、DCE-MRI的TIC曲线形态和ADC值,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25-128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成像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经病理诊断明确的乳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磁共振成像特点,对病灶形态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乳腺癌磁共振成像特点。结果 87例患者共96个病灶,浸润性癌83例,原位癌13例,病灶最大径14 cm,最小径0.3 cm。肿块样强化84个,非肿块样强化12个。时间强度曲线上升型1个,平台型49个,流出型46个。早期强化79个,中晚期强化17个。ADC值1.6×10-3mm2/s的有1个,ADC值≤1.6×10-3mm2/s且1.25×10-3mm2/s的有32个,ADC值≤1.25×10-3mm2/s的有63个。结论磁共振成像可显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与时间-强度曲线、病灶强化时间及ADC值比较,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年来研究表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潜力。运用正确的扫描方法,掌握乳腺各类疾病的MRI特点,充分认识乳腺MRI的优势,了解其发展前景,为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特别是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有重要意义,并为乳腺疾病的正确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99-10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与乳腺癌分子亚型间的关系。方法取2013年1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利用MRI进行定量参数K~(trans)、K_(ep)和Ve水平测定。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完成ER、PR、HER-2水平检测。结果 68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23例、Luminal B型20例、HER-2+型12例和TNBC型13例。Luminal A型K_(ep)水平,高于Luminal B型、HER-2+型及TNBC型(P0.05);Luminal B型K_(ep)水平,高于HER-2+型及TNBC型(P0.05);ER阳性Kep,低于阴性(P0.05);PR阳性K~(trans)、K_(ep),低于阴性(P0.05)。结论利用动态增强MRI能准确的鉴别乳腺癌不同分型,不同分型下乳腺癌中ER、PR表达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在乳腺微小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广东同江医院诊治的乳腺微小肿块患者73例,其中37例为良性病灶,42例为恶性病灶,患者均行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检查,观察微小肿块的病变形态、边缘、曲线类型,分析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在乳腺微小肿块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以形态为标准,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5.7%(36/42)、54.1%(20/37)、70.9%(56/79)、0.264、1.867;以ADC为标准,乳腺微小肿块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3.3%(35/42)、83.8%(31/37)、83.5%(66/79)、0.199、5.142;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诊断灵敏度低于Fisher评分,高于AD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诊断特异度、准确度显著高于Fisher评分和AD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微小肿块患者采用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诊断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准确度,为后续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0例乳腺疾病患者(共57个病灶)分别进行磁共振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病灶强化的形态学特征,测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布类型、峰值时间和早期增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增强后的形态学特征对乳腺癌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69.7%,准确度为71.9%。良、恶性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诊断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7.9%,准确度为89.5%;良、恶性病灶的峰值时间及早期增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7.5%和75.0%,特异度分别为87.9%和84.8%,准确度分别为87.7%和80.7%。联合动态增强各项标准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5.8%,特异度为87.9%,准确度为91.2%。结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峰值时间及早期增强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合增强的形态特征,可对大部分病变作出定性诊断,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乳腺癌患者的MRI资料,总结乳腺癌的DCE.MRI表现。病例在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21个病灶有毛刺征象;16个病灶呈边缘强化,6个病灶表现为整体不均匀强化。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像上17个病灶周边可见粗大扭曲的或细小密集的血管影。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15个病灶呈Ⅲ型曲线,7个表现为Ⅱ型曲线。结论乳腺癌的DCE-MRI特征性表现有毛刺征、边缘强化及Ⅲ型曲线,DCE-MRI对乳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