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明确针刺足临泣对无先兆偏头痛脑功能区域低频振荡振幅的特征性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刺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匹配的18例健康受试者进行一次无针刺的功能磁共振扫描作为对照。分析偏头痛患者和正常受试者脑功能区的低频振荡振幅值差异以及患者针刺前后低频振荡振幅值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低频振荡振幅值显著增强的脑区为海马、海马旁回、右侧颞上回等脑区,显著减弱的脑区为左侧楔叶、顶上回等脑区;与针刺前比较,针刺后低频振荡振幅值显著增强的脑区为右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显著减弱的脑区为右侧楔前叶、额中回等脑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足临泣穴后低频振荡振幅值显著增强的脑区为右侧的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等脑区,显著减弱的脑区为左侧楔叶、楔前叶等脑区。结论:针刺足临泣穴对无先兆偏头痛多个脑区的功能活动异常的起特征性调节作用,这可能为针刺干预的疗效机制提供功能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偏头痛共病焦虑抑郁患者脑功能活动的改变及针刺治疗对其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6月。系统收集以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为观察指标的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文献,筛选出有偏头痛共病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脑功能影像研究,汇总针刺治疗对偏头痛共病焦虑抑郁脑功能影像数据,影像指标要求包含激活脑区的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或Talairach空间坐标,采用差异映射分析(SDM)软件进行体素Meta分析,得出其脑功能变化的特点及针刺治疗该疾病引起脑功能改变的一般规律。[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86篇,1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418例患者及160例健康对照,对10项研究进行体素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偏头痛共病焦虑抑郁患者左尾状核的脑功能较健康对照受试者活跃,双侧枕中回及右侧枕上回脑区较健康对照活跃度降低;针刺治疗升高右额中回的脑功能(P<0.005)。[结论]针刺可通过增加偏头痛共病焦虑抑郁患者的右侧额中回功能活动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及焦虑抑郁相关症状;共病患者大脑的脑功能活动改变可能与偏头痛的慢性化及先兆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有很高的患病率,也是全球第二大致残因素。既往磁共振成像(MRI)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存在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针刺治疗偏头痛可调节这些异常改变。目前由于偏头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和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FC)方法探讨偏头痛患者脑内异常结构和功能改变,为后期研究针刺治疗偏头痛的调节脑区提供基础。方法:该研究招募了34名偏头痛患者和38名健康对照者,均行结构和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使用VBM方法比较灰质体积的组间差异,将具有显著改变的灰质体积作为种子区域,进一步计算差异脑区和全脑之间的功能连接,并将脑结构或功能变化与临床特征之间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偏头痛患者的左枕叶灰质体积高于健康对照组。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显示,左侧枕叶和右侧额下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少,涉及前扣带皮层(ACC)和右侧脑岛。左侧ACC的FC下降与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提示偏头痛患者较健康受试者存在异常变化脑区,为偏头痛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提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的影响特征,探讨针刺阳陵泉穴促进中风偏瘫脑功能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2例中风偏瘫患者和8名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针刺阳陵泉前后的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的方法对提取的感觉运动网络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两组激活的脑区特点。[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针刺阳陵泉后中风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成分增强的脑区主要有右扣带回、右额上回、右额内侧回、右舌回、右小脑山坡以及左楔前叶和左顶上小叶,减弱的脑区主要有左前扣带回、左额上回、右额上回、左额中回、左额下回、左额内侧回、右额内侧回、左颞上回、左楔叶、左楔前叶。[结论]针刺阳陵泉穴可通过调节双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网络相关脑区活动,增强感觉反馈对运动输出的作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脑功能重塑。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是一种特发性慢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疾病,临床上分先兆性和无先兆性两类,而后者较为常见。有研究[1]指出如果人长期处于异常的心理应激状态,其罹患偏头痛的概率增加。赵娜等[2]对偏头痛患者的发病诱因进行分析,得出了偏头痛患者多伴有较高的焦虑、抑郁等异常精神状态。笔者采用"调神理结"法针刺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平衡针镇痛效应观察及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平衡针针刺头痛穴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镇痛效应,探讨其与脑区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将4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头痛穴组和非穴组,每组20例。头痛穴组针刺头痛穴,患者有放电感、麻胀感时立即出针,非穴组针刺非穴,均每天1次,治疗4周。采用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评估针刺镇痛效应,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脑区功能改变。结果:干预期(针刺结束时)和随访期(针刺结束后4周)头痛穴组镇痛效应优于非穴组(P0.05),头痛穴组干预期的镇痛效果优于随访期(P0.05);非穴组干预期与随访期镇痛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对比,头痛穴组针刺干预4周后ReHo值增高的脑区有前扣带回、中央前回、眶额上回、腹外侧核、脑岛、腹后内侧核、顶下小叶、左前扣带回、脑桥、小脑扁桃体、眶额下回(P0.05);ReHo值降低的脑区有右脑桥、中央后回、腹后外侧核、后扣带回,左中央前回、海马(P0.05)。非穴组针刺干预4周后ReHo值增高的脑区有右舌回、左楔前叶、前扣带回、枕下回(P0.05);ReHo值减低的脑区有左腹后外侧核(P0.05)。结论:平衡针针刺头痛穴的镇痛效应可能与以边缘系统为主的多个脑功能区互相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采用PE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小脑皮质葡萄糖代谢变化,研究针刺外关穴对小脑皮质的影响,探讨针刺穴位小脑的响应机制。方法将1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右侧外关穴针刺组、右侧外关穴假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例,全部受试者接受PET脑功能成像检查,所得图像采用SPM8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以空白对照组作为对照,右侧外关穴假针刺组小脑未见激活区域,而右侧外关穴针刺组激活的小脑脑区为左侧小脑扁桃体、左侧小脑后叶、左侧小脑前叶及右侧小脑后叶山坡。以右侧外关穴假针刺组作为对照,右侧外关穴针刺组激活的小脑脑区为左侧小脑前叶山顶及右侧小脑后叶下半月小叶。结论针刺外关穴激活了左侧小脑前叶及双侧小脑后叶,为解释针刺穴位产生治疗作用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钟治平  刘波  吴珊珊  叶泳松 《新中医》2014,46(4):174-177
目的:应用静息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局部一致性探讨足三里穴的中枢神经网络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名青年健康志愿者,于针刺足三里前及针刺足三里拔针后25 min分别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应用脑功能成像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处理功能磁共振(fMRI)成像数据。结果:针刺拔针后25 min后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右侧颞上回、后扣带回、右侧中央旁小叶、右侧苍白球、右侧枕中回、左侧额内侧回等脑区的ReHo值较针刺前增高;双侧中央后回、左侧枕中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梭状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右侧额内侧回等脑区的ReHo值较针刺前减低(P0.05,K值≥10)。结论:针刺足三里后额叶、颞叶、枕叶、扣带回相关脑区局部一致性发生改变,提示足三里的认知影响、镇痛及胃肠功能调节的中枢神经网络作用机制存在。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287-1291
目的:以健康受试者和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为研究载体,从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角度揭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枢机制,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可视化依据。方法:采用BOLD-fMRI成像技术,以10例健康被试者(A组)和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比较B组中风患者治疗前后与A组健康受试者ReHo的异同。结果:B组中风患者治疗前与A组健康者相比,多个脑功能区ReHo存在差异;治疗后基底节区、脑初级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顶下小叶等区域ReHo发生动态变化。结论:静息状态下缺血性中风患者存在脑功能区异常,基底节区是缺血性中风患者运动功能损害的主要脑区;脑初级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顶下小叶是中风患者静息态脑功能重组及代偿的关键区域,是针刺治疗中风患者重要的调制区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内关穴和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探讨针刺穴位对脑中枢的激活效应。方法:将14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内关穴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内关穴和非穴;同时,运用GE公司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获得局部脑组织激活与否的试验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内关穴和非穴,对双侧顶叶、额叶、枕叶、颞叶、基底节区、扣带回、小脑、脑桥、脑岛等多个脑区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从激活几率、激活数量和激活强度上看,针刺右侧内关穴以激活左侧顶叶、额叶、颞叶、枕叶为主,并且特异性激活左侧海马和双侧桥脑;尽管在脑区的激活上,有上述趋势,但是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和非穴激活的脑区有相对的差异性,针刺外周穴位能特异性的激活脑中枢。  相似文献   

11.
郭林清  仲景 《天津中医药》2022,39(11):1419-1422
[目的] 观察揿针疗法针刺局部压痛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毫针针刺组30例及揿针组30例,分别给予毫针针刺及揿针治疗,1周治疗2次。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四级加权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四级加权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揿针组VAS评分、四级加权评分均低于毫针针刺组(P<0.05)。毫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3.3%,揿针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针刺局部压痛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减轻肘关节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运动,疗效优于毫针针刺法。  相似文献   

12.
宋文竞  陈波  牛力  刘旻 《天津中医药》2023,40(3):334-344
[目的] 对临床常用的针灸疗法(毫针刺法、耳穴疗法、电针、艾灸、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网状Meta分析,为探讨针药联合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的循证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名评价者分别进行独立筛选后,采用Stata14.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该项研究涉及63项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共计5 129例癌痛患者。数据结果表明,在临床有效率方面,所有针药联合疗法的有效性均优于单纯的三阶梯止痛法(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除“穴位埋线+三阶梯”组未纳入相关研究,其余针药联合疗法的安全性均优于单纯的三阶梯止痛法(P<0.05),穴位注射联合三阶梯止痛法的安全性明显优于电针联合三阶梯法(P<0.05)。SUCRA数值排序结果提示,穴位注射联合三阶梯止痛法的临床有效率最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结论] 所有针药联合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单纯的三阶梯止痛法。在针药联合疗法中,穴位注射联合三阶梯止痛法的疗效最佳且安全性最高,可推荐作为治疗癌痛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调神疏肝针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调神疏肝针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的作用。[方法]将1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调神疏肝针法组、传统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分别治疗6周,在治疗前后测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抑郁自评量表(SDS),并用放免法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调神疏肝针法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功能亢进的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HPA轴),起到抗抑郁的作用。[结论]调神疏肝针法可望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主穴为神门,百会,四神聪,风池,安眠穴,随症加减。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在治疗前后进行一般疗效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和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评定。[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失眠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针刺组在改善失眠患者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以及深睡眠方面优于口服舒乐安定组(P0.01);口服舒乐安定组在睡眠时间的改善上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明显改善失眠患者临床症状,并能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EA) for migraine without aura. Methods: The migraine patients in conformity with the conditio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EA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 to observe various pain indexes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one month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 general effect was remarkably bett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EA i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migraine without aura.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针刺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针刺对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采取针刺加药物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以吞咽功能的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疗效的观察与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两组之问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1.25,P〈0.05);病程短、年龄小,则疗效高。【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有显著性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莉 《天津中医药》2013,30(12):726-728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的评分变化。[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HDS评分均有所提高,ADL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疗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对中老年缺血性中风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朴志娟 《天津中医药》2009,26(2):160-16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方法]单纯性肥胖症患者58例,采用针灸治疗。体针主穴取中脘、天枢、关元、滑肉门、阴陵泉、足三里,并随症加减。耳针取穴为饥点、内分泌、三焦、神门。[结果]痊愈10例,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5%。[结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