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骨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缺损发生后,骨的生理连续遭严重破坏,在利用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时,必须有适合的载体,通过该载体将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它生长因子释放到骨质缺损部位,诱导新骨形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材料很多,主要包括无机材料、高分子聚合材料、生物性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复合物,但各有不足之处.许多学者对其加以改进,使其更有利十发挥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诱骨活性.载体或局部基因释放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可有效修复骨缺损,为治疗骨缺损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缺损是矫形外科中的难题之一 ,随着对骨愈合机制 ,微环境及分子水平条件的不断认识 ,治疗骨缺损的方法出现了多孔羟基磷灰石 (HAP)替代物修复、异体骨、脱钙骨移植、带血管蒂骨瓣修复、自体骨膜移植等 ,在临床应用上均取得一定疗效 ,但存在着感染、愈合能力差、排斥反应、机体再损伤、手术条件要求高、人工合成物质无法融合吸收等问题。随着国外医学界利用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动物实验不断取得成功 ,把其推向临床应用成为可能。由于BMP自身的化学趋向性、骨诱导分化性、低抗原性更符合骨愈合微环境及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治疗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骨缺损中的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7-01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治疗骨缺损方面的文献,检索词"BMP,tissue engineering,gene therapy,bone defect",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选取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治疗骨缺损的文献,阅读全部文章的文题和大部分文章的摘要。纳入标准:文章所述涉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基因治疗骨缺损。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99篇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基因治疗骨缺损的文献,最终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骨组织工程是组织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利用组织工程学进行骨组织缺损的修复或重建,包括种子细胞、特定的细胞因子和载体。骨形态发生蛋白是一种疏水性酸性蛋白质,在临床实践中,已证实其能促进骨愈合,被认为是目前最强有力的一种骨诱导因子。基因治疗在许多方面都代表了一种增进骨再生方法的理念。其允许特异的基因产物转移至精确的解剖学部位。运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于骨组织工程领域以治疗骨缺损是目前新的热点。骨组织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和功能由于他们显著的生物学作用而被长时间的研究。结论: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疗法可以成功诱导骨和软骨的发生,为骨缺损的治疗开辟了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朱艳  刘健  曹云祥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5):452-455,471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TPT)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调节T细胞及Foxp3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甲氨喋呤组(MTX)、雷公藤多苷片组(TPT),每组12只,分别向(NC除外)各组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造模,造模后第19天给药,NC及MC给予生理盐水,其余2组分别给予MTX、TPT。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调节T细胞(Treg)、Foxp3表达的变化。结果:1.与NC组相比,MC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足跖肿胀度、AI明显升高(P<0.01);与MC组相比,各治疗组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足跖肿胀度、AI明显降低(P<0.01);与MTX组比较,TPT组大鼠体质量增加更为明显(P<0.05),足跖肿胀度减低更为明显(P<0.05)。2.与NC组比较,MC组CD4+ CD25+ Treg显著降低(P<0.01);与MC组比较,各治疗组CD4+ CD25+ Treg均升高(P<0.05或P<0.01);与MTX组比较,TPT组CD4+ CD25+ Treg升高(P<0.05)。3.与NC组相比,MC组Foxp3蛋白染色指数、蛋白积分光密度值、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1);与MC组比较,MTX组、TPT组Foxp3蛋白染色指数、蛋白积分光密度值、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MTX组比较,TPT组Foxp3蛋白染色指数、蛋白积分光密度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TPT能改善AA大鼠体质量、足跖肿胀度、AI同时能够调节调节T细胞、Foxp3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在胃癌中的表达,初步探讨BMP-7对胃癌诊断的意义。方法以27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组织中BMP-7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27例配对的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63.0%(17/27)的癌组织BMP-7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1,配对t检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77.8%(7/9)的癌组织BMP-7蛋白水平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配对t检验)。结论胃癌组织中BMP-7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临床胃癌的辅助诊断可能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力对聚乳酸(PLA)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庆大霉素载体的骨密度和骨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A组20只,制造兔双侧胫腓骨中段1cm长的横断骨缺损.使用外固定架调整距离固定;B组20只.仅于单侧胫骨中段制造1cm长的横断骨缺损.用普通直形钢板调整距离固定。2组骨缺损中均植入PLA作为BMP载体的庆大霉素缓释体。于第3个月后A组拆除外固定架。而B组仍保留固定钢板。第4个月处死动物,作不脱钙切片观察,骨密度、X线片、扭转实验等项检查及剪切实验。结果:①2组在第3个月时骨缺损处均达到骨性愈合及骨髓腔再通。且均未出现感染。②2组扭转实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其余各项检查结果显示A组骨伤恢复均优于B组,并且无B组的应力遮挡效应。结论:使用PLA作为BMP和庆大霉素载体修复骨缺损在3个月时拆除固定器.能自然增加应力.促使骨密度增加;并且不会出现炎症、畸形及延迟愈合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因具有独特的异位骨诱导活性而被发现并被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胚胎组织的发育、功能维持及组织的修复均密切相关,是诱导骨发生的主要活性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7是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在骨、肾组织中表达,与胚胎组织的发育、功能维持及组织的修复均密切相关。目的:全面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骨发育和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电子检索和计算机Medline数据库1990/2010收录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生物学作用及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可望在骨折愈合、退行性骨关节炎、相关骨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生物学活性使其对骨折、骨缺损、延迟愈合,骨不连、骨质疏松等多种骨科疾病的治疗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已有证据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局部应用或骨形态发生蛋白涂层有利于假体-骨界面的骨整合,包括假体周围骨缺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骨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因具有独特的异位骨诱导活性而被发现并被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胚胎组织的发育、功能维持及组织的修复均密切相关,是诱导骨发生的主要活性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7是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在骨、肾组织中表达,与胚胎组织的发育、功能维持及组织的修复均密切相关。目的:全面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骨发育和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电子检索和计算机Medline数据库1990/2010收录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生物学作用及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可望在骨折愈合、退行性骨关节炎、相关骨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生物学活性使其对骨折、骨缺损、延迟愈合,骨不连、骨质疏松等多种骨科疾病的治疗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已有证据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局部应用或骨形态发生蛋白涂层有利于假体-骨界面的骨整合,包括假体周围骨缺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背景:已有实验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7可诱导骨组织和软骨组织的形成,在牵张成骨的过程中促进骨组织形成。目的:测定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腭中缝牵张成骨中的作用及机械扩张力作用下的变化。方法:采用自制双眼扩弓簧对大鼠施加扩张力,建立上颌骨扩张大鼠模型。分别于建模后第1,3,5,7,9,12,14天随机选取大鼠取腭中缝组织,实时定量PCR法测定目的基因的变化规律。结果与结论:建模后第3,9,12,14天大鼠腭中缝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7mRNA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结果证实,大鼠腭中缝牵张成骨时,骨形态发生蛋白7mRNA在机械力刺激下表达明显上调。  相似文献   

10.
背景:已有实验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7可诱导骨组织和软骨组织的形成,在牵张成骨的过程中促进骨组织形成。目的:测定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腭中缝牵张成骨中的作用及机械扩张力作用下的变化。方法:采用自制双眼扩弓簧对大鼠施加扩张力,建立上颌骨扩张大鼠模型。分别于建模后第1,3,5,7,9,12,14天随机选取大鼠取腭中缝组织,实时定量PCR法测定目的基因的变化规律。结果与结论:建模后第3,9,12,14天大鼠腭中缝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7mRNA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结果证实,大鼠腭中缝牵张成骨时,骨形态发生蛋白7mRNA在机械力刺激下表达明显上调。  相似文献   

11.
杨丽  张荣华  朱晓峰  蔡宇  黄丰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90-192,F0003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高教骨诱导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骨内、外膜和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骨母细胞,有加强骨床再生能力的作用,还可以活化或诱导血管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软骨和成骨细胞。 目的:观察益骨胶囊预防和治疗用药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的影响。 设计:随机分组设汁、对照实验。 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材料:实验于2003-03/10在暨南大学中药学实验室完成。动物:选择10月龄普通级雌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380&;#177;20)R,由广东省医学蛮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粤检证字第2002A024号)。随机抽取24只分为假手术(腹部切口但不切除卵巢)预防用药组(12只)和治疗用药组(12只),余48只行腹部切口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模型预防用药组、模型冶疗用药组、预防用药组、治疗用药组,每组12只。药物:益骨胶囊南淫羊藿、枸杞:产、熟地黄、牛膝等组成,深圳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免煎颗粒,配制成水溶液,含生药1.0g/mL。干预:益骨胶囊预防用药于手术后3d即开始灌胃,假手术预防用药组、模型预防用药组灌胃生理盐水3ml、预防用药组灌胃益骨胶囊水溶液3mL,1次/d。共24周;益骨胶囊治疗用药于手术后第13周开始灌胃,假手术治疗用药组、模型治疗用药组灌胃生理盐水3mL、治疗用药组灌胃益骨胶囊水溶液3mL。1次/d,共12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反应细胞的平均灰度值。 结果:大鼠造模24周时,模型预防用药组、预防用药组、假手术预防用药组大鼠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反应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81.84&;#177;10.01,124.46&;#177;6.55,130.15&;#177;10.09,模型预防用药组明显低于假手术预防用药组(P〈0.01),预防用药组显著高于模型预防用药组(P〈0.01),与假手术预防用药组相近(P〉0.05)。模型治疗用药组、治疗用药组、假手术治疗用药组大鼠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反应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77.97&;#177;10.35,110.32&;#177;8.69。131.79&;#177;12.10,模型治疗用药组明显低于假手术治疗用药组(P〈0.01),治疗用药组显著高于模型治疗用药组(P〈0.01),与假手术治疗用药组相近(P〉0.05)。 结论:益骨胶囊预防和治疗用药均能促进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修复兔皮质骨缺损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目的 通过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修复皮质骨缺损,探讨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 在兔前肢桡骨制作长1cm的骨缺损,填充CPC与复合bBMP异体同种的DBM的复合物,应用大体标本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测、印度墨汗灌注等方法观察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对侧以单纯的CPC做对照。结果 第2周开始复合材料组有血管长入,第4周X线片上显示可见、骨痂形成,12周后,复合材料与两端的骨质愈合良好,局部板层骨致密,哈夫氏系统排列整剂。结论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bBMP及同种异体脱钙骨颗粒修复、皮质骨缺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早期发现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意义,期望其能成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特异性诊断指标。方法根据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集50例经临床明确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和50例正常人前列腺组织。在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所有标本进行相关免疫组化实验,同时行细胞学实验判定BMP-7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结果有骨转移前列腺癌组BMP7吸光度均值74.79±5.72明显高于无骨转移前列腺癌组65.88±1.69。无干扰组与不同浓度BMP-7组(25、50、100μg/L)相比,BMP-7抑制LNCaP的增殖而促进PC3的增殖,并随时间增长而增强。细胞划痕迁移实验:BMP-7提高了PC3细胞的迁移能力。体外细胞共培养实验:在共同培养条件下PC3与SaOS2均增殖,BMP-7的表达数目也增加。上述数据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演进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证实BMP-7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5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浆标本,以60例体检健康者作健康对照,ELISA法测定血浆中BMP7水平。 结果: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5例术前血浆BMP7平均含量为115.2 pg/mL,升高率为62.5%;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未检测到BMP7升高率异常。两组间血浆BMP7升高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7.5,P<0.01)。检出BMP7异常的35例结直肠癌患者,有14例同时进行了血浆CEA检测,其中6例(42.9%)高于正常参考值。而在21例BMP7正常的结直肠癌患者中,7例标本CEA检测均在正常值范围。 结论:BMP7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其升高率明显高于CEA,敏感性为62.5,特异性为100%,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牛煅烧骨颗粒复合抗生素、bBMP和骨水泥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制成桡骨感染性骨缺损的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A组用煅烧骨和骨水泥修复;B组用煅烧骨复合bBMP和骨水泥修复;C组用煅烧骨复合抗生素、bBMP和骨水泥修复,术后不同时间进行X线、组织形态学、ECT观察,比较3组相同时间的成骨能力和修复方式。C组耳缘静脉取血测抗生素浓度。结果C组较A、B组成骨能力强,伤口愈合快,修复情况良好。B组的成骨能力略强于A组。结论牛煅烧骨是抗生素和bBMP的良好载体。复合后能缓慢释放抗生素和bBMP,此种复合材料既有成骨活性,又有抗炎作用,是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对磷酸化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心肌梗死+BMP7组(MI+B...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肩峰下滑囊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2例为观察组,非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肱骨外科颈骨折1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方式取肩峰下滑囊标本,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方式取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肩峰下滑囊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含量。结果观察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表达水平(760.36士98.61)pg/mL及(620.34±101.4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30.35±97.30)pg/mL及(320.42±98.51)pg/mL(P%0.05)。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滑囊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可能与肩峰下骨赘、肩袖退变等肩峰下间隙内病理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并发心血管疾病(cardiavascular disease,CV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对于CKD患者的治疗,应同时关注肾脏和心血管。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ic protein-7,BMP-7)在肾脏纤维化动物实验中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这为其将来用于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仅就BMP-7的生物学特性及近年来其在慢性肾脏病及心血管合并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背景:对于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生物活性分析中发现,极其微量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在成年个体中被分泌和储存在骨基质和成骨、成软骨等细胞中,当骨折时这些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折区域释放,诱导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发生化学趋化、聚集、分化并形成软骨,从而最终形成成熟的骨结构.目的:验证转基因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兔椎间盘组织中的成骨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分别于不同的腰椎间盘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溶液,生理盐水,或使用金属手术器械行腰椎间盘单纯破坏,并设立未干预的腰椎间盘作为空白对照.术后第6周应用组织学观察注射区内新骨的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各组动物注射生理盐水的椎间盘和空白椎间盘均为阴性结果.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组的新生骨的面积显著大于单纯破坏组(P < 0.05).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组新生骨面积组内差异在放大40倍和100倍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转基因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能将家兔的椎间盘转化为新生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7可以促进椎间盘组织合成细胞外基质。目的:观察椎间盘退变兔模型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表达。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髓核抽吸法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对照组暴露相应椎间隙后不进行任何干预。建模成功后,连续核磁共振观察椎间盘变化,12周后生化分析椎间盘中蛋白多糖含量,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Ⅱ型胶原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建模后2周,核磁共振发现模型兔椎间盘开始退变,出现椎间隙狭窄,T2像上椎间盘信号强度减弱。建模后12周,模型兔椎间隙高度、T2信号强度、蛋白多糖含量、Ⅱ型胶原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实验采用髓核抽吸法成功建立了退变椎间盘兔模型,其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