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列腺素E1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96例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每天给予PGE1 90μg,与同期内83例未使用前列腺素E1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术后尿量、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B型超声波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以及两组肾功能恢复延迟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前列腺素E1的患者术后尿量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肌酐、血流阻力指数和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前列腺素E1有利于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但不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达利珠单抗和OKT3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达利珠单抗和OKT3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肾移植受者在使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 )、霉酚酸酯及激素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基础上加用达利珠单抗 (42例 )或OKT3(12 8例 ) ,观察 2个组肾移植术后 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 肾移植术后 3个月内 ,使用达利珠单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 2 .4 % ,明显低于使用OKT3者的13.3% (P <0 .0 5 ) ,且前者无耐激素者 ,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推迟 ,血肌酐恢复正常的时间也早于使用OKT3者。结论 达利珠单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优于OKT3。  相似文献   

3.
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中,T淋巴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多层次的免疫应答,包括抗原识别、免疫调节、溶细胞效应等^[1],受者外周血中的供者特异性活化T淋巴细胞(pds T淋巴细胞)频度与排斥反应的发生呈高度相关^[2]。据此,术前检测受者外周血中供者特异性活化T淋巴细胞的频度,对预测同种异体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PFC,TNF-α,NO在猪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胰周渗液细胞学 (PFC)检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一氧化氮 (NO )在猪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价值。方法 建立猪胰腺移植模型后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6头。A组为同种异体胰腺移植 ,不使用免疫抑制治疗 ;B组为同种异体胰腺移植 ,使用免疫抑制治疗 ;C组为自体胰腺移植 ,不使用免疫抑制治疗。术后行连续穿刺活组织检查确立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并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PFC以及血清TNF α和NO等的变化。结果  ( 1)A组胰腺移植成功 5只 ,失败 1只。存活 5只均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B组 6只均移植成功 ,其中 2只发生轻度急性排斥反应 ;C组移植成功 4只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 2 )A组术后第 6天PFC阳性率 80 .0 % ( 4 /5 ) ,B组 16.7% ( 1/6)和C组 0 % ( 4 /4 ) ;术后第 7天A组血清TNF α和NO显著升高 ,B和C组术后升高不显著。结论 PFC ,TNF α ,NO可望作为猪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观察指标 ,对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术前因素,为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首次接受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受者1316例资料,记录基线资料及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按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10%和≥10%将受者分为PRA阴性组和致敏组;以2005年10月1日为界分为回顾性HLA配型组和前瞻性HLA配型组。统计分析各基线资料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组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手术时受者年龄、术前PRA水平、热缺血时间、HLA错配数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显著影响。致敏组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58.8%比17.9%,P0.001)以及6个月内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9.4%比11.9%,P=0.028)均显著高于PRA阴性组。采用前瞻性HLA配型后受者HLA错配数减少,且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也降低(20.9%比15.5%,P=0.012)。结论术前检测受者的PRA水平从而准确评估其致敏状态,尽可能选择良好的HLA配型谱可减少移植肾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假性肾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移植术后假性肾动脉瘤是肾移植术后的血管并发症之一 ,由于易破裂致大出血 ,或造成移植肾功能减退乃至丧失 ,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以争取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我院近期肾移植术后发生假性肾动脉瘤 2例 ,现结合文献就本病的影像学诊断作一探讨。1 病例报告例 1 女 ,2 6岁。 3个月前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出院时血肌酐 (Cr)值为 92 μmol/L ,尿量 2 0 0 0~ 30 0 0ml/d。入院前 2天出现尿量减少 ,查血Cr值为 2 64μmol/L。入院后疑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基泼尼松龙 (MP)及单克隆抗体 (OKT3)冲击治疗 ,效果不佳 ,血Cr继…  相似文献   

7.
两种包含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适合中国人的他克莫司 (FK50 6)剂量。方法 对 8例使用高剂量FK50 6(0 .2mg·kg- 1 ·d- 1 )方案肾移植受者 (A组 )及 34例使用低剂量FK50 6(0 .1mg·kg- 1 ·d- 1 )受者 (B组 )术后早期血肌酐、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A、B两组术后 2个月血肌酐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组半年内未见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B组有 1例因血中FK50 6的浓度偏低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2例肾组织活检提示肾小管炎 ;两个组在随访期内均未见严重感染发生 ;药物的不良反应B组较少、较轻。结论 应用低剂量FK50 6组成的免疫抑制方案 ,在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同时 ,并不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预处理及组织配型对高度致敏患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8例高度致敏患者(高敏组)肾移植术前进行预处理及组织配型,观察患者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DGF)、排斥反应的发生和血肌酐(SCr)水平的变化。结果:高敏组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2例;其加速性排斥反应(ACR)、急性排斥反应(AR)以及DGF发生率均高于非高敏组受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则较低。高敏组中组织配型良好的受者较配型欠佳者AR发生率及术后1年SCr水平较低;术前预防性使用赛尼哌可降低术后的AR发生率。结论:预处理降低高度致敏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使患者易于配型成功,良好的组织配型和使用赛尼哌可降低术后AR的发生,均有助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供肝冷缺血时间延长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健康纯系清洁级BN大鼠和30只Lewis大鼠.分别作为纯系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的供者,受者均为健康纯系清洁级BN大鼠60只,建立纯系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纯系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供肝冷缺血时间的不同,将供、受者分为A、B、C和D组,每组15对.A组:供肝冷缺血1 h后进行纯系移植;B组:供肝冷缺血18 h后进行纯系移植;C组:供肝冷缺血1 h后进行同种异体移植;D组:供肝冷缺血18 h后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术后观察受者的2周存活率、移植肝组织病理学及肝功能的改变,检测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肝移植术后2周,A、B、C和D组的存活率分别为83.3%、66.7%、16.7%和0%,不管是纯系移植组还是同种异体移植组中供肝的冷保存时间越短,受者的存活率越高,且经肝功能检查发现冷保存时间短的受者移植肝功能恢复较好,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也明显较轻.B组受者术后移植肝大量表达MHC-Ⅱ类分子,明显高于A组(P<0.05);两同种异体移植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量较两纯系移植组增加明显,D组增加最多.A组几乎不表达NF-κB,而B组NF-κB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两同种异体移植组受者NF-κB的表达峰值提前.结论 冷缺血时间的延长可以诱导发生和加重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降低术后2周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去白细胞全血输注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去白细胞全血输注法治疗肾移植前后高危贫血病人的临床价值。 方法 观察比较15例肾移植前(A组)和38例肾移植后(B组)病人输注去白细胞全血以及33例肾移植前随机输血病人(C组)的群体反应抗体水平(PRA)、急性排斥发生率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及巨细胞病毒肺炎发生率。 结果 白细胞滤器的去白细胞效率为(98.2±1.5)%,输注去白细胞全血病人仅1例出现荨麻疹,A组输去白细胞全血后PRA阴性,肾移植术后无急性排斥发生,B组输血后无加重或发生排斥反应,C组术前PRA阳性率达100.0%,术后早期急性排斥率为29.0%,A组与C组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及巨细胞病毒肺炎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肾移植前后严重贫血短期无法纠正时,输注去白细胞全血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达昔单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达昔单抗 (Dac ,赛尼哌 )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2 92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达昔单抗治疗组 (94例 )与对照组 (198)例 ,分析 2组移植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 术后 1、6及 12个月时达昔单抗组移植肾功能优于对照组 ,术后 12个月时 2组SCr浓度分别为 (133.2± 4 6 .8)和 (16 5 .7± 5 5 .2 ) 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术后 6个月时达昔单抗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 2 3.4 % ,对照组为38.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术后 2组CD+ 3 与CD+ 4 表达均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达昔单抗可以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改善移植肾功能 ,对T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糖尿病昏迷一例报告单玉喜,颜纯海,殷福兴,崔勇,王文颖患者男性,49岁。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11个月。术后第23和45天时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予以甲基强的松龙480~680mg冲击治疗,每日1次共3天,排斥即逆转。第70天时再次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国产他克莫司防治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性的比较研究.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80例.均为首次接受肾移植受者,分2组:①研究组:58例,接受国产他克莫司胶囊(福美欣)抗排斥反应治疗.男23例,女35例.年龄(39.1±9.6)岁.②对照组:22例,接受进口他克莫司胶囊(普乐可复)抗排斥反应治疗.男12例,女10例.年龄(41.3±8.5)岁.使用他克莫司(进口或国产)加吗替麦考酚酯加泼尼松三联用药方案,其中进口或国产他克莫司的用药剂量均为0.10~015 mg·kg-1·d-1,最初60 d血药谷浓度维持8~12ng/ml,之后维持5~10 ng/ml,12 h给药1次,直至观察终点(术后3个月).体质量≥70 kg受者吗替麦考酚酯剂量1.5~2.0 g/d,50~69 kg受者1.5 g/d,≤49 kg受者1.0 g/d,分2次121服.泼尼松起始剂量亦按照各中心的常规方案.2组间不同时相点的药物使用剂量以及血药谷浓度值的比较行方差分析;2组急性排斥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行秩和检验. 结果 2组供者年龄、性别、供肾冷热缺血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例和对照组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研究组和对照组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轻度肝功能异常等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6.2%(21/58)和36.36%(8/2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移植物和受者存活率均为100%.研究组术后8、12周时药物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83±2.05)和(5.64±1.47)mg、(4.57±1.91)和(5.44±61.43)m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相点血药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国产他克莫司胶囊防治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剂赛尼哌在预防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应用1剂赛尼哌的肾移植患者资料,同期30例未应用赛尼哌患者作为对照,随访6个月。分析比较2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感染及赛尼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赛尼哌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3例(26%),对照组为17例(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作用方面、血液系统损害、肝功能损害、感染发生率及人/肾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1剂赛尼哌免疫抑制方案可以降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改善移植肾功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余意  聂海波  胡卫列  吕军 《器官移植》2013,4(4):208-211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同种异体DCD供肾受者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早期应用西罗莫司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DCD供肾肾移植受者,采用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三联抗排斥免疫方案(FK506每次3mg,每日2次;MMF每次750mg,每日2次;泼尼松每次15mg,每日1次),术后即出现无尿,诊断为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术后35d发现尿量减少,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急性排斥反应,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后,血清肌酐(Scr)升高,提示治疗无效,改为西罗莫司+FK506+MMF+泼尼松的四联方案(西罗莫司每次0.5mg,每日1次;FK506每次2mg,每日2次;MMF每次250mg,每日2次;泼尼松每次15mg,每日1次),并减少他克莫司剂量。改用方案后3d患者Scr逐渐下降至正常,至出院后未再出现排斥反应。患者随访至2013年4月移植肾功能稳定,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西罗莫司有利于DCD供肾肾移植患者肾功能早期恢复,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血清脂蛋白(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受者术前多伴有脂质代谢紊乱 ,肾移植能部分纠正患者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为了解肾移植受者血清脂蛋白 (a) [Lp(a) ]的变化趋势以及与急性排斥反应和肾功能恢复的关系 ,我们对 43例肾移植受者的Lp(a)水平进行了监测。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患者 43例 ,年龄 1 4~ 68岁 (平均 43 .2岁 )。术前维持血液透析治疗 4~ 56个月。术后应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 (Aza)和泼尼松 (Pred)预防排斥反应。术后 1个月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者列为排斥组 ,共 9例 (男 5例 ,女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认识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移植物内基因表达改变,为进一步探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寻找早期诊断指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F344大鼠为供者,近交系Lewis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原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同种异体移植组),以近交系Lewis大鼠间肾移植为对照(近交系移植组)。观察术后3、7和14d时的移植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7d时移植物中基因表达水平,获得其表达谱。结果急性排斥反应早期存在大量基因变化,在丽个通道均有有效杂交信号的基因中,上调的有48条,其中7于扰素诱导GTP酶基因上调最为显著。结论移植物排斥反应是个多途径连续衍变的动态不平衡过程,诸多促进排斥与保护因子并存,很难以单一标志物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进行早期诊断,但同时通过多个标志物来综合分析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停用环孢素A(CsA)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停用时机.方法 肾移植术后采用CsA+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预防排斥反应者38例,术后随访时间都超过2年,18例肾功能稳定正常,无CsA导致的不良反应,经同意后逐渐减少CsA用量,直至停用(主动停药组);20例因血肌酐(SCr)缓慢爬升或CsA不良反应停用CsA(被动停药组).停用CsA后均采用MMF+Pred二联用药,观察各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SCr和尿微量蛋白的变化.结果 主动停药组有9例在随访中恢复使用CsA,恢复原因:6例因SCr缓慢上升,1例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因思想顾虑;另外9例一直停用CsA,停用前SCr平均为76.1μmol/L,停用CsA后6、12、18和24个月SCr分别平均为69.7、73.0、75.3和70.4μmol/L.被动停药组中,因SCr爬升而停用CsA者12例,停用后6、12、24和36个月SCr分别平均为116.0、108.2、113.0和108.0μmol/L,明显低于停药前(P<0.05);因CsA不良反应而停用CsA者8例,停药后均明显好转,且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结论 术后停用CsA宜选择在SCr出现爬行趋势和(或)出现蛋白尿时;对长期存活,且肾功能稳定正常,未出现CsA不良反应者,还是以小剂量CsA维持治疗较妥.  相似文献   

19.
陈瑞光  王文  叶伟雄 《器官移植》2011,2(4):213-216
目的 了解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交叉韧带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交叉韧带的17例患者(异体肌腱移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同期29例自体肌腱移植患者(自体肌腱移植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术后早期体温、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 异体肌腱移植组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大鼠同种异体动脉移植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淋巴细胞计数和CD8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的变化及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将45只SD雄性成年大白鼠建立同种异体动脉移植模型,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取未经任何处理新鲜同种异体股动脉作移植。实验组(25只):用经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股动脉作移植。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大鼠术前和术后3、7、14、20d共5个时间组的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并计算其比值。结果 实验组术后CD4/CD8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血管通畅率为100%,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对照组术后CD4/CD8比值比术前显著增高(P<0.01),20 d时间组的血管通畅率为45%。术后第3天CD4/CD8比值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大鼠同种异体动脉移植后CD4/CD8比值的变化和术前无明显变化,可作为术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