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755nm翠绿宝石激光联合800nm半导体激光治疗腰骶部多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100例腰骶部多毛患者病例资料,其中50例患者为单纯755nm翠绿宝石激光治疗;50例患者为755nm翠绿宝石激光联合800nm半导体激光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单纯755nm激光治疗,755nm翠绿宝石激光联合800nm半导体激光脱毛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显著高于755nm治疗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发生疼痛的次数显著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单纯治疗组出现2例色素沉着斑,联合治疗组无色素沉着斑出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色素减退斑及瘢痕;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755nm翠绿宝石激光联合800nm半导体激光治疗腰骶部多毛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良好,疼痛感轻,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755 nm皮秒翠绿宝石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方法对51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每三周1次,总疗程为5次的755 nm皮秒翠绿宝石激光治疗。采用Focus蜂巢模式,能量密度0.4 J/cm2,光斑直径8 mm,频率5 Hz,脉宽550×10-12 sec。治疗后随访8周。所有患者每次激光治疗前以及末次治疗结束后3、8周面部拍照,进行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ASI)评分,记录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治疗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5次激光治疗后平均MASI评分由(12.04±6.54)下降至(6.82±5.63),下降率为47.22%;治疗8周后,评分略上升至(7.67±5.63)。所有51例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经统计分析,病程、Wood灯分型、Fiztpatrick分型、治疗前严重程度以及家族史,对黄褐斑激光治疗的疗效及愈后有一定影响。结论 755 nm皮秒翠绿宝石激光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至今仍是葡萄酒色斑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绝大多数患者在多次染料激光治疗后,仍无法完全清除病灶,这类"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抵抗的葡萄酒色斑(PDL-resistant PWS)"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难题。研究提出,提高PWS疗效的方式,包括光动力治疗、应用组织穿透性更深的激光、联合血管生长抑制药物等。长脉冲755 nm翠绿宝石激光相比595 nm脉冲染料激光,其组织穿透性更深,黑色素吸收更少,并有更高的激光能量。我们对长脉冲755 nm翠绿宝石激光在葡萄酒色斑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Q开关755nm翠绿宝石激光与CO_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方法:将127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Q开关755nm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对照组用CO2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治愈率96.67%,对照组83.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色素沉着率观察组1.7%,对照组11.9%;色素减退率观察组1.7%,对照组14.9%。结论:Q开关755nm翠绿宝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明显优于CO_2点阵激光,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秒翠绿宝石激光(Picosecond alexandrite laser,PSAL)与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Q-switched alexandrite laser,QSAL)治疗太田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笔者科室就诊的76例太田痣患者,其中74例完成研究,所有患者就诊后经电脑随机分至PSAL或QSAL治疗,每组37例,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PSAL组:平均接受(5.11±0.90)次治疗,平均有效评分为(4.49±0.45)分;QSAL组:平均接受(5.92±0.47)次治疗,平均有效评分为(4.12±0.76)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激光治疗效果均与治疗次数相关,且PSAL疗效优于QSAL。PSAL治疗的平均疼痛评分显著低于QSAL的评分(5.61±1.63 vs 6.40±1.45,P0.001)。PSAL治疗PIH和PIHo发生率均显著低于QSAL治疗(P0.001)。结论:与QSAL相比,PSAL治疗太田痣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810nm半导体激光的长期脱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采用半导体激光脱毛仪除毛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波长为810nm,光斑直径12mm×10mm,平均能量密度10J/cm~2,采用相同的治疗模式(连续发射快速移动技术)分区域治疗,记录患者的脱毛位置、脱毛次数、毛发密度、能量值及治疗间隔时间等,评价半导体激光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个月回访,98例求美者120处部位经过2次或者更多次数的脱毛治疗,治疗效果与脱毛次数关联,效果及治疗次数以患者满意为准;各部位治疗次数与能量总值均有所不同,各治疗部位的总有效率为85.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水疱、紫癜、色素沉着及瘢痕等不良反应。结论:810nm半导体激光脱毛效果满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永久性脱毛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对人体不同部位永久性脱毛的疗效。方法用Gentle LASE脉冲激光对身体各部位进行脱毛,回顾性分析达到永久性脱毛效果的298个部位的脱毛情况。结果5次脱毛后,四肢、腋窝脱毛率平均为82.50%~94.00%,男性腮部和女性唇周平均分别为82.50%、85.00%;而4次脱毛后,发际、骶部脱毛率平均分别为92.56%、94.87%。男性腮部和女性唇周5次脱毛后,脱毛率分别与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腮部和女性唇周之间,以及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毛后,各部位毛发再生延迟,且随脱毛次数增加而延迟时间愈长(r为0.33~0.80)。男性腮部和女性唇周总脱毛次数较多,平均分别为8.00次和7.31次,次数多于其余各部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7组脱毛次数平均为3.25~4.83次,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8%。结论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对四肢、腋窝、发际脱毛效果较好,疗效优于女性唇周和男性腮部;随脱毛次数增多毛发再生延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755nm皮秒激光联合中胚层修复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黄褐斑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755nm皮秒激光治疗,每月1次,术后常规面膜保湿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胚层修复,中胚层修复于两次激光治疗期间进行,每月1次,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分别评估患者面部MAS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755nm翠绿宝石皮秒激光与Q开关755nm翠绿宝石纳秒激光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8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就诊的80例面部雀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皮秒组40例,采用755nm皮秒激光治疗;纳秒组40例,采用755nm纳秒激光治疗。所有患者接受1次皮秒激光或纳秒激光治疗,术后即刻进行疼痛评分,术后第12周随访,观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80例患者经过1次治疗后均有较大程度改善,皮秒组有效率为97.5%,纳秒组有效率为9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秒组治疗后平均疼痛评分较小,红斑消退时间较短,色素沉着率较低。所有患者色素沉着于3~6个月后消退。结论:755nm皮秒激光和755nm纳秒激光治疗雀斑均有效,皮秒组疗效优于纳秒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翠绿宝石长脉冲激光脱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翠绿宝石长脉冲激光,波长755nm,光斑直径10mm,脉冲宽度20ns,能量密度10~20J/cm2,对400例患者504个部位进行脱毛治疗,探讨其经过1~6次及以上治疗的效果及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结果:400例患者在合适的能量密度、光斑、脉冲宽度下,经过1~6次及以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20.3%、39.7%、70.3%、88.7%、96.6%,治疗4次及4次以上的有效率高于治疗4次以下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疗效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4.0%。结论:翠绿宝石长脉冲激光脱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Q开关755 nm激光治疗太田痣患者70例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太田痣患者70例,简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予以IPL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Q开关755 nm激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肤屏障功能[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和经表皮水分流失值(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美观度[皮肤黑素指数(Melanin Index,MI)和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I)]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均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EWL均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I、EI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  相似文献   

12.
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脱毛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脱毛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翠绿宝石长脉冲激光(波长755nm,脉宽20ms。光斑直径10mm)对2240例患者进行脱毛治疗,治疗能量l5~25J/cm^2,两次治疗间隔1~4个月。结果不同部位脱毛疗效不尽相同,四肢、腋窝的疗效较好,1次治疗的脱毛率约30%,2次为50%,3次为70%,而唇部、腮部、乳晕及毛痣的脱毛率较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毛发延迟生长。治疗结束后48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治疗结束6个月后毛发密度不再增加。结论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脱毛疗效稳定,为永久性脱毛,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皮秒翠绿宝石激光点阵模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在笔者科室进行皮秒翠绿宝石激光点阵模式治疗并随访3次以上的23例黄褐斑患者资料,利用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ASI)和医生整体评价法(Physician Global Assessment,PGA)对疗效进行评估,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3例黄褐斑患者经过3次治疗后,平均MA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3.38±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15例采用光斑6mm,能量密度0.71J/cm~2治疗,8例采用光斑8mm,能量密度0.4J/cm~2治疗,两组M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3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此外,根据PGA评分,3次治疗后黄褐斑为轻度改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微的红斑。结论:皮秒翠绿宝石激光点阵模式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755nm皮秒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科室2016年4月-2017年10月门诊收治的26例黄褐斑患者,采用755nm皮秒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皮秒激光治疗6次,每2次间隔4周。氨甲环酸口服方法为0.5g/次,2次/d,共5个月。分别于开始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由患者自行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开始后3个月、治疗结束以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平均MASI评分较治疗开始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结束后以及结束后3个月效果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效果轻度优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755nm皮秒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皮秒翠绿宝石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Atrophic acne scars,AAS)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92例AAS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点阵CO2激光、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治疗方案,观察组予以皮秒翠绿宝石激光、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色素沉着时间、红斑持续时间、水肿持续时间、结痂脱落时间),比较治疗10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两组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QOLS)评分]、瘢痕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nver scar scale,VSS)评分]。结果:观察组色素沉着时间、红斑持续时间、水肿持续时间、结痂脱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DQOL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辉  韦文朗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8):1099-1100
毛发的过度生长和增多,虽大多无碍健康,但影响美观,故要求脱毛者甚多。以往有采用药脱、蜡脱、机械拔、电解等多种方法脱毛,但均存在治疗时患者痛苦且短期有效等不足。2000年4月~2007年1月,我们采用美国Light Age公司生产的翠绿宝石激光脱毛系统对408例求医者进行脱毛,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脱毛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脱毛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 使用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波长755 nm,脉宽20 ms,光斑直径12.5 mm,对2 562例(3 279部位)美容就医者进行脱毛,治疗能量12.0~16.5 J/cm2,两次间隔时间50~60 d.结果 治疗期出现红斑、皮疹、瘙痒、水疱、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瘢痕等并发症共236例(242部位),效果不佳6例.结论 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脱毛方法 ,治疗中规范操作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脱毛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 使用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波长755 nm,脉宽20 ms,光斑直径12.5 mm,对2 562例(3 279部位)美容就医者进行脱毛,治疗能量12.0~16.5 J/cm2,两次间隔时间50~60 d.结果 治疗期出现红斑、皮疹、瘙痒、水疱、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瘢痕等并发症共236例(242部位),效果不佳6例.结论 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脱毛方法 ,治疗中规范操作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脱毛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 使用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波长755 nm,脉宽20 ms,光斑直径12.5 mm,对2 562例(3 279部位)美容就医者进行脱毛,治疗能量12.0~16.5 J/cm2,两次间隔时间50~60 d.结果 治疗期出现红斑、皮疹、瘙痒、水疱、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瘢痕等并发症共236例(242部位),效果不佳6例.结论 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脱毛方法 ,治疗中规范操作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Q开关755nm皮秒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的疗效,探究综合治疗的新思路。方法:将150例门诊雀斑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Q开关755nm皮秒激光(Q755nm)、强脉冲光(IPL)、Q开关755nm皮秒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均治疗1次。治疗结束后第4周统计色素沉着发生率,第24周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24周,Q755nm组疗效优于IPL组,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Q755nm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价,联合治疗组与单独治疗组无明显差异。Q755nm组有4例患者于治疗后2~4周皮损处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PIH),联合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PIH,均于6个月内消退;IPL组无PIH病例出现。结论:Q开关755nm皮秒激光和IPL均能很好地治疗雀斑,Q755nm组疗效优于IPL组,而IPL治疗的安全性优于Q开关755nm皮秒激光,两者联合能够明显提高雀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