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揭示大学生手机依赖症(mobile phone dependence syndrome, MPDS)现状及其与自尊的相关性,为干预大学生MPDS的发生及其对自尊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甘肃省10所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调查相关内容,包括:手机使用情况、手机依赖量表及自尊量表。结果 大学生MPDS发生率为33.80%;自尊的总体平均分为(19.60±4.37)分;MPDS与自尊显著负相关(r=-0.197,P<0.01)。结论 大学生普遍存在手机依赖倾向,MPDS者的自尊水平较差,指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有助于减少手机依赖,维持良好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健商与其亚健康状态之间的相关性,为探索基于校园平台的亚健康干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 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商、亚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895名在校大学生亚健康率为64.69%,疾病、亚健康、健康3组大学生健商得分分别为(7.14±1.29)分、(7.35±0.88)分、(8.00±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32,P<0.01),健康组健商水平显著高于亚健康组和疾病组(P<0.05),亚健康组和疾病组健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亚健康大学生健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12,P>0.05);在校大学生健商水平与亚健康状态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校大学生健商与其亚健康状态之间密切相关,健商水平越高,发生亚健康的概率越小,健康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淮安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特点。方法 运用自编《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淮安市四所高校185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回收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普遍低于中等水平,表现出较低的手机依赖程度。其中,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男生的行为戒断水平高于女生,女生的人际健康水平高于男生,不同学科、年级、家庭所在地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有着不同的特点,应分别开展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马永红  谭姣  石明娟  雷静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166-1168
目的 调查陕西省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3所高校838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手机依赖综合征判定标准》,对其手机依赖综合征状况进行调查,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影响因素。 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27.2%,男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09,P=0.000),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χ2=18.025,P=0.000)、家庭人均年收入较高的学生(χ2=6.775,P=0.000),手机依赖综合征的检出率越高;文史艺术类专业(OR=1.437)、大专层次的学生(OR=1.583)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越高。时常感到焦虑(OR=2.192)和悲伤无助(OR=1.976)的学生,手机依赖症状越明显。 结论 陕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科学使用手机的教育和宣传,在校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监督和管理,形成合理科学使用手机的态度和习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大学生视力变化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方法对山西省大学城五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有效数据用SPSS 17.0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视力下降的人数为47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8.23%,卡方检验的分析结果指出,影响视力下降的因素有医学专业(χ2=149.95,P<0.01),体育锻炼时间少(χ2=30.217,P<0.01),遗传因素(χ2=25.771,P<0.01),经常熬夜用眼(χ2=25.546,P<0.01),不正确的用眼姿势(χ2=49.779,P<0.01),一次性用眼时间过长(χ2=16.179,P<0.05)。大学生没有做眼保健操、不规范用眼和不定期检查视力的意识也与视力下降有关。结论 对山西省大学城5所高校大学生视力调查显示:大学生存在视力下降的现象,且占调查总人数的48.23%。影响视力下降的因素包括遗传、长时间用眼、缺乏用眼卫生意识和体育锻炼时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抑制控制训练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河南省3所高校600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其手机依赖情况进行调查,筛选存在手机依赖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66人)与观察组(67人),对照组给予抑制控制训练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手机依赖程度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手机成瘾量表评分、手机使用时间、心理弹性量表评分、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分、抑制冲突效应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手机成瘾量表评分(37.11±5.01)分,低于对照组的(41.25±6.33)分;观察组手机使用时间(2.72±0.71)h,低于对照组的(3.37±0.55)h;观察组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分(88.79±5.66)分、心理弹性量表评分(76.63±3.97)分,高于对照组的(81.14±4.79)分、(71.75±4.55)分;观察组抑制冲突效应量(40.35±10.22)ms,低于对照组的(45.14±5.6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评分与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397、-0.453,P<0.01),与冲突抑制效应量呈正相关(r=0.498,P<0.01)。结论 手机依赖直接影响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及心理韧性;而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开展抑制控制训练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可减轻大学生手机依赖,提升认知情绪调节能力及心理韧性,改善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个体特征、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与体成分指标的相关作用,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便整群抽样法抽取广东某高校107名大学生进行个体特征、电子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生物阻抗法测量体成分指标。采用EpiData 3.01录入数据,SPSS 2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与体成分指标明显相关(P<0.05);男女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生身高、蛋白质、体质量、去脂体质量、骨骼肌值均高于女生(P<0.01);城市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学生(P<0.01);城市学生的身高、蛋白质、去脂体质量、骨骼肌高于城郊学生(P<0.05)或农村学生(P<0.01);城市学生的体质量、BMI明显高于农村学生(P<0.01);电子健康素养水平高的大学生的体质量、去脂体质量、蛋白、骨骼肌及BMI值高于低水平电子健康素养者(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电子健康素养与去脂体质量、蛋白质、骨骼肌明显相关(P<0.01、0.05)。结论 不同性别与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大学生体成分指标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医学生实习期人格特质与压力水平,了解人格在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压力应对中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科院校60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大五人格问卷调查,运用SPSS 17.0统计分析。结果 医学生实习期压力水平总分为 3.00~57.00 分,平均(17.66±1.11)分,6个因子中学习压力因子均分最高(4.69±0.271);大五人格五维度中道德感(r=-0.221,P<0.05)、利他性(r=-0.197,P<0.05)与压力源总量呈显著负相关;利他性与健康适应(r=-0.312,P<0.01)、受惩罚(r=-0.223,P<0.05)、其他(r=-0.278,P<0.01),道德感与健康适应(r=-0.189,P<0.05)、受惩罚(r=-0.217,P<0.05)、其他(r=-0.234,P<0.05)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医学生实习期压力水平无显著年龄、性别及户籍差异,不同人格特征医学生实习期间压力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人格特质对医学生生实习期间压力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河北某高校大学生校园受欺凌情况、网络使用情况及两者间的相关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高校1~3年级学生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58名大学生的受欺凌情况和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校园受欺凌率为5.47%,男生(10.58%)高于女生(3.41%)。网络使用条目种类越多的学生受欺凌率越高(χ2=29.61,P<0.05)。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源地为城镇(OR=3.50,P=0.01)、挨打次数多(OR=2.90,P=0.03)、曾感受到孤独(OR=3.74,P=0.03)、一旦不能上网感到不舒服或不能静下心来干别的(OR=3.03,P=0.04)、向家长或老师同学隐瞒自己上网的事实(OR=4.82,P=0.04)等是大学生受欺凌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校大学生受欺凌与网络使用情况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西安某医学院学生手机成瘾现况,为手机成瘾性行为的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自填问卷方式,选取380名在校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医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为工具对西安某高校的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西安某医学院学生手机成瘾性行为检出率为20.53%。越是低年级(χ2=8.847,P=0.012),手机话费支出越高(χ2=8.347,P=0.040);手机使用的频率越高(χ2=28.336,P=0.000),手机成瘾的检出率越高。手机使用时间(OR=1.714)、学习上的自我感觉较差(OR=1.805)及同学的融入情况较差(OR=1.627)是手机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安某医学高校学生的手机成瘾的检出率较高,学校应当高度关注手机对医学生不良影响,加强教育宣传管理力度,减少医学生手机成瘾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湘西地区高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对随机整群抽样的2 1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均分为(3.58±0.39)分,性认知评分为(3.51±0.65)分,性价值观评分为(3.77±0.55)分,性适应评分为(3.53±0.39)分。男生性认知得分为(3.61±0.63)分,高于女生的(3.43±0.65)分,(t=6.441,P<0.001),性价值得分为(3.72±0.57)分,低于女性的(3.82±0.53)分,(t=-4.297,P<0.001);本科生性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专科生(t总=7.139,t性认知=6.099,t性价值=3.055,t性适应=6.870;P值均<0.01);医学生性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医学生(t总=48.746,t性认知=65.119,t性价值=52.402,t性适应=11.782;P值均<0.001);父母赞同子女恋爱性健康总分、性认知、性适应分高于反对者(t总=6.058,t性认知=6.477,t性适应=6.793;P值均<0.001);接受性健康教育时间越早各维度得分越高(F总=11.338,F性认知=10.075,F性价值=8.265,F性适应=6.483;P值均<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性心理健康总分前三位因素是:专业类别、最早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时间、父母对子女谈恋爱的态度。结论 湘西地区高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仍待进一步提高,影响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及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大学生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和2021年底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疫情防控的认知、态度、行为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为做好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在2021年11—12月面向上海市12所普通高等本专科学校,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913名大学生进行线下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  结果  疫情发生初期大学生对于防控政策的了解度为(2.93±0.94)分,信息判断力为(3.10±0.89)分,对于疫情防控的满意度为(4.11±1.09)分,配合度为(4.31±0.96)分,传播意愿为(3.91±1.15)分;至2021年底,防控政策了解度为(2.95±0.98)分,信息判断力为(3.77±0.94)分,疫情防控满意度为(4.22±1.10)分,配合度为(4.36±0.99)分,传播意愿为(3.97±1.20)分,不同阶段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知信行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学科门类为社科类(OR=0.62)、理科类(OR=0.62),健康状况自评为较好(OR=0.62)、一般(OR=0.28)与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态度改变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根据合理的健康信息改变健康行为”中选择“比较符合”(OR=3.31)与大学生对新冠疫情的认知、态度改变呈正相关(P<0.05)。上海大学生疫情防控相关健康素养普遍较高,测评“较高”(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健康素养得分>80)者占79.4%,对新冠肺炎防护知识了解程度自评“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82.6%。  结论  上海大学生群体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至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疫情防控的知信行改变较高,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健康素养普遍较高;需针对不同特点开展更加精准有效的健康教育和传播,筑牢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屏障。  相似文献   

13.
洪露  李惠萍  陈娟娟 《中国校医》2021,35(4):244-247
目的 探讨大学本科生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注意偏向的关系以及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和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安徽某高校本科生479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版积极/消极注意偏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79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相似文献   

14.
乔瑞红  苗秋香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16-1519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不同手机成瘾变化趋势与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之间的关联,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和预防手机成瘾提供参考。  方法  2018—2019年对河南2所高校的1 824名2018级大学生进行手机成瘾、抑郁、焦虑状况5次随访调查,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变化轨迹及其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关联。  结果  第5次调查中,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平均得分为(43.19±5.51)分,焦虑检出率为34.21%,抑郁检出率为40.73%。在城乡、不同班级排名、睡眠时间方面,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5,3.79,3.8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手机成瘾变化趋势平稳组学生相比,高成瘾-升高组(OR=3.21,95%CI=2.33~4.4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8.39,95%CI=5.08~13.78)发生焦虑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高成瘾-升高组(OR=3.31,95%CI=2.39~4.5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4.51,95%CI=2.81~7.15)发生抑郁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  结论  高校应关注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尤其手机成瘾问题集聚上高的学生应重点关注,以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等负面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了解大学生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通过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5所高校2 5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心理韧性总体得分为(3.43±0.43)分,女生心理韧性水平高于男生(t=-3.416,P=0.001);大五年级学生低于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级学生(F=9.113,P<0.01);来自城镇地区的的大学生低于来自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大学生(F=5.544,P=0.004).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整体得分为(4.75±0.78分),大学生非谈恋爱者生活满意度总体得分高于谈恋爱者(t=-2.05,P=0.04);孤儿家庭的大学生总体得分低于双亲和单亲家庭(F=3.906,P=0.02).大学生心理韧性各维度和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F=1 538.2,P<0.01,R2=0.381)及各维度(F=340.9,P<0.01,R2=0.406)对生活满意度均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心理韧性可以很好地预测生活满意度.加强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能够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提升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现阶段某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为开展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医学生2020级、2021级749名医学生(男生261名,女生488名),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 本次调查医学生SCL-90总分平均为(136.92±39.97)分,男生为(130.88±39.34)分,女生为(140±39.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4,P<0.05);女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8个因子均分及SCL-90总分均高于男生(P<0.05)。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虽然医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敌对2个因子均分较低(P<0.05),但是强迫症、抑郁症、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5个因子均分、总分及平均分较高(P<0.05)。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6.84%,其中男生24.14%,女生2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8,P<0.01)。结论 某高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应针对性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延安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将来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抽取延安大学及延安市某重点中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进行SCL-90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心理评估。结果 SCL-90结果:中学生各因子均分在1.75~2.20,大学生各因子均分在1.42~1.95,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中学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大学生(P﹤0.0005)。中学生各因子≥2的检出率在61.58%~32.62%,大学生在40.02%~18.87%,中学生中≥3检出率合计55.93%,大学生合计31.30%;焦虑自评结果:中学生均分是(35.42±4.35)分,大学生(32.34±3.72)分,医学专业生(32.97±4.35)分,轻度焦虑在不同教育层次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自评结果:中学生均分(39.61±5.55)分,大学生(36.78±4.90)分,医学生(38.36±4.28)分,轻度抑郁在不同教育层次有差异。结论延安市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中学生,学校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8.
非意愿妊娠少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婉秋  张河川  李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10-4412
目的:探讨非意愿妊娠少女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减少其心身伤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妇科门诊对≤26岁33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少女进行自评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CRS-D)和自编问卷测查。结果:该群体首次性行为年龄为17~24岁,平均年龄(20±2)岁,其中30%有继往人流史(最多达5次),平均人流次数1.57次;SAS(48.88±3.92)高于常模(29.78±0.46),Z=3.995 7,P<0.001,阳性症状检出率45%;少数民族患者CRS-D(33.00±6.80)显著低于汉族(41.26±2.89),F=10.639,P<0.01;高中文化程度的患者抑郁得分均高于初中、专科和本科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性伴文化为中学的患者抑郁得分均高于专科、本科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性伴文化为中学的患者焦虑得分高于本科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性伴学历高的患者抑郁得分显著高于与性伴同等学历的患者(P<0.05)。结论:非意愿妊娠少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中国常模,特别以汉族患者、学生患者更加明显;患者文化程度和性伴文化程度是影响非意愿妊娠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济宁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性观念现状及因素,为面向广大青年学生做好艾滋病防控和性知识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宁市某高校5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93份,有效率为98.6%。结果 该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5.1%;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得分女生高于男生[(8.87±1.39)vs(8.13±1.28),t=6.070,P<0.01)],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8.84±1.32)vs(8.32±1.25),t=4.439,P<0.01)],农村、城镇、城市学生分别为(8.40±1.20)分、(8.63±1.35)分、(8.78±1.31)分(F=3.421,P<0.05);性开放程度得分则男性高于女性[(6.44±1.23)vs(4.92±1.25),t=13.490,P<0.01)],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 [(6.31±1.29)vs(5.71±1.31),t=5.033,P<0.01)],农村、城镇、城市学生分别为(5.32±1.03)分、(5.47±1.19)分、(5.96±1.12)分(F=16.403,P<0.01);大学生获取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60.7%)和同伴交流(46.3%)等方式,希望途径为专业的性知识讲座(49.7%)和开设专门课程(43.8%)等。结论 该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待于提高,性观念较为活跃,高校和家庭应注重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性行为知识的传授和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