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氧氟沙星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预防性氧氟沙星治疗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者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10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者纳入研究,A组50例预防性使用氧氟沙星200mg静滴,每日两次,共7d,B组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医院感染率。结果:A组医院感染率(20%)显著低于B组(58%),P=0.0001;自发性腹膜炎、下呼吸道感染例次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氧氟沙星可有效地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了肝硬化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内二科收住的肝硬化患者75例,并对其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幽门杆菌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5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5例,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3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2例,消化道溃疡出血者19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l例;其中HP阳性46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0例;HP阴性29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例。 HP阳性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肝源性消化性溃疡有一定关系,肝硬化HP阳性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明显升高,因而要降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首先得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4)
目的研究不同的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感染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3月接受治疗的12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42例,A组给予亚胺培南治疗、B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C组给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均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比较3组患者疗效率,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C 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85.7%、95.2%,A、B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与C、B与C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是一种在治疗肝硬化并感染患者中优先选择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5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类型以及感染部位分布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9.14%,培养出致病菌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占52.17%,革兰阳性菌13株、占28.26%,真菌9株、占19.57%。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有40例、占39.22%,其次为腹腔感染31例、占30.39%;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血红蛋白水平低、血清蛋白水平低、Child-pugh评分高、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有腹水、未使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以及未使用胃镜套扎止血是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临床应加强预防措施,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内科急诊,其病情观察及护理对预后至关重要。1 出血期护理1.1 应嘱患者平卧,将下肢抬高,环境保持清洁安静。1.2 呕血时应瞩患者侧卧或将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将血液吸入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出血严重者可给氧气吸入。1.3 呕血者宜暂禁食,一旦呕血停止,即可开始给少量冷流质饮食,,活动性出血停止后逐渐改变饮食的质与量,肝硬化患者以高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宜。病情严重或血氨偏高者,应根据情况限制或禁食蛋白质,病情好转后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治疗的22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采集患者感染部位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22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6例,感染率为16.00%,其中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36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体液标本经过培养与鉴定,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占52.3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4周、侵入性操作、肝功能child分级为C级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危害严重,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出现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制定并实施护理措施。结果抢救成功29例,成功率90.6%。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及休克期护理,加强病情观察,严格遵守输血程序,合理安排局部止血药物的灌注及口服时间,积极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等,是圆满完成此类患者临床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867例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13.5统计软件,对医院感染率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86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53例,感染率为29.18%;感染部位主要为腹腔和呼吸道,分别占28.85%和29.25%;共检出病原菌103株,阳性率为40.71%,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84%,检出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普遍较低;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HBVDNA病毒载量、出血多少、三腔两囊管的使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Child-pugh评分、腹水、血清白蛋白等因素相关。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积极抗病毒治疗,加强保肝、利尿、支持治疗,采取套扎止血等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照组不用抗菌药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再出血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4.0%,再出血率为24.0%,住院时间(15.4±3.1)d,明显好于对照组,其医院感染率、再出血率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8.0%、46.0%及(20.4±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和再次出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135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内镜检查,了解静脉曲张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情况以及出血的原因,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黏膜尿素酶试验,检查Hp,观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结果 135例肝硬化患者中检测出Hp阳性61例,发生率为45.19%;肝功能A级的Hp感染率为45.07%,肝功能B级的Hp感染率为45.45%,肝功能C级的Hp感染率为45.16%,3组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52.78%,轻度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54.84%,中度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60.87%,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24.44%,与前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消化道出血Hp阳性患者发生率为44.26%,Hp阴性患者发生率为18.92%;135例患者中出现消化性溃疡患者83例,发生率为61.48%,其中Hp阳性患者出血发生率为18.07%,Hp阴性患者为2.41%.结论 Hp参与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过程,是造成肝源性溃疡升高和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引起出血的原因之一,根治Hp可降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梁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5):323-325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制定预防对策。方法对某院1999年1月—2006年10月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3例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3例,18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9.61%,例次感染率为37.47%。医院感染率比较: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C级者较A级者高,血清蛋白值及白细胞计数低者较其正常者高,有并发症者较无并发症者高,住院时间≥2周者较<2周者高(均P<0.01)。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者病死率为18.88%(27/143),显著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肝硬化患者病死率6.18%(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发生医院感染者预后较差;其医院感染发生与肝功能情况、血清蛋白值、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有关,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肝硬化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曲肽、奥美拉唑、凝血酶联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6例,在一般止血药物及护肝、输血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0.2mg缓慢静脉注射,然后以50ug/h缓慢微泵静脉输入维持,加用凝血酶1000u溶于10ml冰生理盐水口服Q6H;B组64例,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40mg静脉推Q12H,两组疗程均为2~4d。结果:B组总有效率(96.8%)较A组(83.9%)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者联合用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并分析凝血酶联合奥曲肽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1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成2组,参照组患者给予奥曲肽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凝血酶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止血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4.03±0.97)d和止血时间(19.43±2.15)h,均短于参照组患者的(6.35±1.09)d和(27.44±3.12)h,(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参照组患者80.70%,(χ2=5.057,P<0.05)。研究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为5.36%,低于参照组患者的21.05%(P<0.05)。结论 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进行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对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组(预防组)和对照组两组.预防组患者入院后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抗生素预防性应用(头孢曲松或氟喹诺酮类);对照组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统计两组在医院感染率、再出血率、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预防组医院感染率18.0%,对照组为4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者再出血率为53.6%,高于无感染者的13.2%(P<0.01),表明医院感染与再出血率有关.预防组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22.0%,对照组发生率50.0%(P<0.01).预防组死亡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37.0%(P<0.05).结论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再出血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的日常检查表在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消化内科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在循证基础上设计的日常检查表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样本培养结果、再出血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泌尿系统感染及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干预组患者再出血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循证的日常检查表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使用,可显著降低该类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出血后难以止血或多次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病死率高达30%~50%,在出血后1周内的死亡率达70%。此类患者治疗关键在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除门脉高压所致外,还可能因Dieulafoy病所致,研究探讨其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收集该院自1998.1~2006.12发现的肝硬化合并Dieulafoy病患者16例,分析其诊治特点。结果此16例患者最初均诊断为肝硬化所致的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溃疡病出血,但由于治疗效果不好,反复经内镜、血管造影检查,最终确诊为Dieulafoy病,后经内镜下止血或血管介入下栓塞治疗好转。结论由于Dieulafoy病的诊断困难,当合并肝硬化时更易误诊或漏诊,故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可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颅内出血病人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颅内出血后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情况 ,为颅内出血后医院感染的预防寻找对策。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 ,分新生儿、成人两组 ,对新生儿科、神经内科 772例颅内出血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颅内出血患者总例数 772例 ,其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 17.78% (16 / 90 ) ,例次感染率为 2 2 .2 2 %(2 0 / 90 ) ;成人颅内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为 14 .0 8% (96 / 6 82 ) ,例次感染率为 16 .4 2 % (112 / 6 82 )。新生儿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口腔 (鹅口疮 )、呼吸道、胃肠道 ;成人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结论 颅内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 ;医院感染患者其住院日期明显延长 ;新生儿易感部位主要是口腔 ;成人主要是呼吸道 ;相应部位感染的预防是减少颅内出血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便于有效防治。方法回顾性调查233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将61例并发医院感染病例设为试验组,122例未并发医院感染病例设为对照组,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87)、住院天数(OR=1.254)、体力状况评分(OR=11.379)、侵入性诊疗操作(OR=12.042)、抗菌药物联合使用(OR=5.993),对老年上消化道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监控,可针对性地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