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临床专业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情况以及基层就业态度,为政府重视和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部属医学院校703名临床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94.3%)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学不了解;仅有3.8%的临床医学生作为选修课学习过《全科医学概论》;只有1.4%和0.9%的临床医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去城市和农村社区医疗机构工作;有43.0%的临床医学生表示将来愿意成为全科医生;薪资待遇(80.2%)、晋升机会(52.6%)和住房保障(51.1%)等是影响临床医学生去社区就业的主要因素.结论 临床专业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不高,全科医学院校教育水平亟待提高,医学生基层就业政策导向需要确立.  相似文献   

2.
1办学实践黄山医科大学是全国卫生事业管理学会主办,经安徽省教委于1992年9月批准成立的医科大学。办学的宗旨是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卫生部科教司周东海副司长在办学之初曾建议我们办全科医学,此后便成了我校的主要办学专业。自1993年春开始招生,除了办大专班,还办本科班。至今已毕业4届大专班学生,共计327人。他们走向社会基层,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在办学中贯彻“宽进严出、质量第一”的原则。凡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都可以来我校就读。大专班高中毕业学3年;初中毕业生学5年。本科班高中毕业学习5年,初中毕业…  相似文献   

3.
4.
对发展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简要阐述了全科医学的概念、特点、原则及全科医生的职能定位和专业素质要求;介绍了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概况;阐述了对发展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1加快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1.1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不足 我国全科医生的质量与国外的全科医生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中将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视为同等重要的学科.对全科医生培养投入的财力和物力与对专科医生的投入是基本相等的^[1],全科医生基本上拥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并在业务上相当于主治医师的水平。而我国的全科医生目前大多数只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医学基础知识较差,业务素质偏低,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很难适应人群对于医疗保健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积极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比较了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全科医学师资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政府、医学院校与其他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及基层就业意向。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临床本科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本科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度不高但接受性较好,基层工作意愿不强,学生毕业后的期望收入较高。结论 :转变医学生的就业观点,积极宣传医改政策和全科医学制度,加大对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的投入,吸引人才到基层。  相似文献   

8.
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是新医改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受社会制度、经济文化及医疗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国家,其培养模式各不相同。本文借鉴国外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探讨如何利用我国现有医学教育和卫生资源,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推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1国内外全科医学人才现状据统计,在美国,全科医师占医师总数34%,英国、加  相似文献   

9.
全科医学教育的实施及其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科医学 (general practice medicine)是近三十年中发展起来的、全世界范围的初级卫生保健领域里的新学科。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全科医学作为学科的概念引入我国 ,并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建立和发展需求为机遇 ,在政府的重视和改革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1996年 10月 ,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全科医疗管理与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上 ,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引用了“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来预测全科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1997年 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 ,培养全科医…  相似文献   

10.
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必须遵循医学教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科医学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亟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外全科医学培训的先进模式,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加强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全科在职转岗培训,以提高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1.
医科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医科院校学生饮食行为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纠正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保证其身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同济医学院593名大学生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饮食消费、外出就餐和饮食习惯等。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生月平均消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5%的大学生平均月消费为300元~,<300元者占7.7%。男女生月平均饮食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月平均饮食费用300元~的男生(50.3%)高于女生(40.6%),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2.4%的学生月平均饮食费用<100元。学生普遍有外出就餐行为,64.9%的学生首选学校附近小餐馆。选择食物依据个人口味者占57.6%,考虑营养搭配者占20.5%。26.9%的学生有偏食现象,29.8%的学生有吃零食习惯。每周吃早餐次数<3次者占15.5%,>5次的女生(67.6%)显著多于男生(43.8%)(P<0.01)。结论 该医学院学生普遍存在不健康饮食行为,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并提高食堂餐饮质量,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保障其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王小桃  罗贵明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418-1419
目的 了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对自杀态度、自杀意念的影响情况.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和自编就业压力问卷对70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470名(72.1%)大学生感受到了轻度以上就业压力,平均分为(2.26±1.42)分;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者81人(12.4%);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自杀者的态度、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安乐死的态度平均分分别为(3.34±0.55)、(2.54±0.51)、(2.37±0.49)、(2.76±0.74)分;年级、专业、户籍、父亲职业、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影响(P<0.05);就业压力影响对安乐死的态度(β=-0.10,P<0.05);对自杀行为的认识、对安乐死的态度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β=-0.904、-0.412,P<0.01或P<0.05);而就业压力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β=0.265,P<0.01).结论 就业压力对自杀态度有影响作用,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就业压力与自杀态度可以预测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485名贫困生和496名非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在SCL-90量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贫困生;贫困生在FES-CV的亲密度、娱乐性因子方面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在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因子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矛盾性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大学生在外就餐的现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法,抽取某医科大学本科生71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部分学生(44.4%)的在外就餐频率为2~3次/月,其中女生在外就餐频率稍高于男生,生活费更高的学生在外就餐频率也更高。学生在外就餐的主要原因是朋友聚会,最受欢迎的就餐地点是火锅店。学生考虑在外就餐地点主要原因为食物的口味,较少学生考虑卫生条件和营养价值。大部分学生在外就餐时存在食用过量的现象,73.5%的学生在外就餐时喝饮料,肉类食物占在外就餐食物的一半以上。结论 大学生在外就餐现象比较普遍,86.2%的学生通过网络途径了解营养知识,学校应采取措施吸引大学生在校就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及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城市3所高校不同年级585名学生进行自杀意念、自伤行为、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家庭环境和简明应对方式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中有过自杀意念的占20.9%,5.7%有过≥1次自杀行为;11.6%的大学生有过自伤行为;自杀意念组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曾经有过自杀和自伤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女生(OR=2.391)、消极应对方式(OR=2.796)、抑郁状态(OR=1.071)、存在自伤行为(OR=4.003)以及有过≥1次自杀行为(OR=5.492)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家庭环境亲密度(OR=0.879)可能是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未发现童年时期父母的关系以及童年时期是否受到成年人虐待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相关.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较高,受性别、抑郁状态、家庭环境、消极应对以及曾经的自杀和自伤行为经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姚宁  潘峥  秦冰  梁日成 《中国校医》2019,33(10):742-743
为贯彻落实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加强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高校校医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相关问题的探讨,得出高校校医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是非常重要且切实可行的,希望有关方面能为高校校医开设健康教育课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以便更多的校医参与到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工作中,同时可以提高高校校医的整体素质、稳定校医队伍。  相似文献   

17.
姚宁  潘峥  秦冰  梁日成 《中国校医》2019,33(10):742-743
为贯彻落实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加强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高校校医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相关问题的探讨,得出高校校医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是非常重要且切实可行的,希望有关方面能为高校校医开设健康教育课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以便更多的校医参与到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工作中,同时可以提高高校校医的整体素质、稳定校医队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吸烟行为发生状况、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程度和相关态度,探讨家庭社会地位和其他相关因素对其吸烟行为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长沙市2所综合性院校中所有医学类专业2 892名二、三年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吸烟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在2 814名医学生中,尝试吸烟率为30.6%(男生53.3%,女生18.3%),现在吸烟率为3.8%(男生10.3%,女生0.3%),每日吸烟率为0.6%(男生1.5%,女生0.1%);首次尝试吸烟行为主要发生在小学阶段(65.5%);农村学生尝试吸烟率高于城市学生(32.8% vs.28.1%),但每日吸烟率低于城市学生(0.3% vs.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吸烟者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程度和拒绝吸烟的意愿均高于吸烟者(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医学生尝试吸烟率呈负相关(r=-0.64,P<0.01),与烟草危害知识和吸烟态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071、0.077,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父母均吸烟、室友吸烟、亲密朋友吸烟、家庭社会地位较低和拒绝吸烟态度较弱是医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男性、室友吸烟、亲密朋友吸烟和拒绝吸烟态度较弱是医学生现在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医学生吸烟行为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开展的控烟行动应结合家庭和同伴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对高尿酸血症的认知情况及膳食中嘌呤摄入情况。方法 对364名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膳食营养、食物中嘌呤含量认知和高尿酸血症认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在膳食结构中嘌呤风险(28.18%)、超重率(41.82%)高于女生(P<0.05),而女生的偏瘦率(18.90%)高于男生(χ2=5.51,P<0.05)。高尿酸血症认知率(85.44%)高于食物中嘌呤含量认知率(47.80%)(P<0.05),医学及相关专业、高年级的学生食物中嘌呤含量认知率和高尿酸血症认知率分别为51.16%、59.18%、88.12%、88.78%,均较高(P<0.05)。认知正确的(17.24%)、偏瘦(18.97%)和体重正常(14.55%)的学生饮酒率较低(P<0.05)。结论 在膳食中嘌呤风险的健康教育方面应重点关注男生、非医学专业和低年级,戒酒的健康教育应关注缺乏健康素养和超重的学生。要注重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将健康教育的知识转化为行为。  相似文献   

20.
医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及艾滋病防治教育的现状,以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某高校的529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以匿名方式统一进行调查,用Epidata 3.02建库并输入数据,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4%的学生对学校艾滋病防治教育状况表示满意,而28.6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满意;认为自己艾滋病防治知识够用的学生仅占9.60%,认为基本够用的占40.34%,而觉得不够和不清楚的学生占46.78%。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大众传媒、相关书籍和学校教育,有22.50%的学生从没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艾滋病宣传教育。结论高校对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医学生对艾滋病各方面知识的需求很高,高校应该针对医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行为和态度,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