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例7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以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及针灸治疗;同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体征及EDS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赵铎 《中医研究》2012,25(1):22-2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脑病门诊和住院的多发性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首先给予激素治疗,以甲基去氢氢化可的松500~1 000 mg/d加入50 g/L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点滴,连用5 d,随后给予醋酸波尼松片60 mg/d,6~10 d减量1次,分别减至40 mg/d、30 mg/d、20 mg/d,治疗4~6周后,维持醋酸波尼松片10 mg/d,隔日1次,顿服;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1剂/d,水煎,早晚分服.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3.33%;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占66.67%.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EDSS评分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多发性硬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孙怡  陈士奎 《世界中医药》2011,6(6):510-512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性疾病,而且是原发性脱髓鞘病变中最常见的CNS炎性脱髓鞘性疾病。MS在世界各地多有发生,已成为西方某些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3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以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硫唑嘌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内服、外治及针灸分期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2组内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症状、EDSS评分及年复发次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改善临床神经功能障碍,减少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5.
益肾固筋通络方加西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Mu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常见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较高,是世界性难治疾病,临床表现为肢体瘫痪、眼球震颤、视力减退、共济失调等症状,治疗无特效药物,西医主要采用激素或其他免疫疗法,临床效果不佳。2003-08—2005-10,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多发性硬化 73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 8例 ,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 3 5例 ,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结果表明 ,治疗组在完全缓解及显效率方面 ,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 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症16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高纬度寒冷地区,病情有反复发作和缓解的特点,病残率高。近年来,随着对多发性硬化症认知的提高以及临床检测手段的进步,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997-2007年,笔者对163例采用Poser及McDonald诊断标准诊断为MS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归纳分析,探讨MS临床特点,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固髓通络方治疗多发性硬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固髓通络方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固髓通络方。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体征及EDS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固髓通络方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补肾通络方治疗多发性硬化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华  张振强 《河南中医》2006,26(11):41-42
笔者2003年8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病患者60例,并与西药激素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1~56(33.4±10.5)岁;病程1.5~48(17.3±11.8)月。对照组30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怡  顾宝玉 《现代中医》1997,10(3):142-143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多发性硬化69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2.
总结中西医结合三步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体会,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从清热利湿、豁痰通络入手,随证加减;亚急性恢复期攻补兼施,标本同治,配合针灸、推拿等手法,尽快恢复视功能及机体运动功能;缓解期选用补益中药内服,兼以活血、祛湿、祛痰等疗法,以调整机体,增强免疫,防止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张江伟  马治国 《河北中医》2004,26(10):738-738
多发性硬化是神经系统常见脱髓鞘疾病,也是中枢神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病变多侵犯脊髓、视神经等。临床多表现为感觉障碍、肌力下降、复视等。1999~2004年,我们采用纯中药治疗多发性硬化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肌萎灵汤配合西药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M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肌萎灵汤配合西药等治疗,对照组32例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8%,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MS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郑绍周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院长.临床治疗上倡导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在临床40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自己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诊疗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甚多.现将其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向辉 《光明中医》2012,(9):1808-1809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脱髓鞘病变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复发缓解及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是导致青少年神经性残疾的常见疾病。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肢体瘫痪、视力障碍、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及感觉障碍等症状和体  相似文献   

17.
刘友章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海  周莲英 《中医杂志》2004,45(7):497-497
刘友章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师承岭南名老中医邓铁涛,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内二科(脾胃消化科,神经肌肉疾病科)主任.多发性硬化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疾病,刘教授从事治疗该病多年,兹将其经验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神经内科较常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治疗本病虽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迄今尚无理想疗法。笔者近十年来以益肾扶脾法为主治疗本病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8例,女10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20岁,平均45岁;病程3~6个月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随老师采用针刺治疗多发性硬化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殷某,女,65岁。2013年8月10日初诊。主诉:四肢麻木、无力1月余。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纳少、便溏、四肢麻木、无力等症,遂就诊于解放军北京军区某医院。MRI示:颈胸髓广泛髓内异常信号,结合临床符合脊髓炎改变。脑脊液生化检查、肌电图检查均符合多发性硬化诊断而住院治疗,予激素、免疫球蛋白、维生素等对症治  相似文献   

20.
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阳 《国医论坛》1997,12(6):28-28
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性11例,女性ZI例;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其中20岁以下3例,20岁~40岁28例(占875%),40岁以上1例,平均年龄32.5岁;病程最短4周,最长12年。32例均经脑脊液、诱发电位及CT检查,11例经MRI检查确诊。回.2诊断标准按《神经病学*’I的标准确诊。①从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所收集的资料足以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同时存在两处以上的病灶;②有缓解与复发加剧交替发生的病史,两次发作间隔至少1个月,每次持续24h以上,或呈缓慢进展方式,病程在6个月以上;③发病年龄在10岁~50岁之间;④可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