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骨髓象检查诊断骨髓转移癌的价值,以及骨髓转移癌骨髓象变化的特点。方法常规髂前或髂后上棘抽取骨髓液涂片,同时制备血涂片,行瑞-姬复合染色后显微镜检查,找到转移癌(瘤)细胞,即诊断为骨髓转移癌(瘤)。结果64例患者均由骨髓涂片骨髓象检查发现癌(瘤)细胞而确诊。其中1次检查即明确诊断者52例(81.2%),2次检查明确诊断者11例(17.2%),3次检查明确诊断者1例(1.6%)。癌(瘤)细胞主要出现在涂片的尾部及边缘,有17例(26.6%)涂片所见主要为癌(瘤)细胞。根据涂片中出现的癌(瘤)细胞的形态、排列方式,结合临床表现,骨髓象检查诊断为癌细胞骨髓转移(未分类)32例(50.0%),腺癌骨髓转移29例(45.3%),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3例(4.7%)。结论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骨髓象检查阳性率高,简便易行,只要涂片中找到癌(瘤)细胞,即可直接获得骨髓转移癌的病理诊断。但当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癌细胞单个散在或癌细胞团不典型时,诊断及判断细胞来源需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转移癌的骨髓像、血象表现特点.方法 对34例骨髓转移癌患者实验室数据、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 本研究中的骨髓转移癌以肺部、胃肠道恶性肿瘤常见:其中8例未找到原发灶,占23.53%,发现有血细胞减少者31例(91.18%),白细胞升高18例(52.94%),血片见幼红幼粒22例(64.71%),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24例(70.59%).34例骨髓涂片的尾部和/或两侧边缘处见到数量不等的成团和/或散在分布的转移癌细胞.结论 骨髓检查是确诊转移癌的有效方法,阳性率高,对不能解释的贫血、骨痛及发热患者应尽早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有助于明确或未明确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以及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首发为血液系统表现的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外周血常规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9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及骨髓特点。结果 39例骨髓转移癌患者临床症状以骨痛(66.67%)、贫血(71.79%)、发热(38.46%)最常见,骨髓涂片尾部或边缘见转移癌细胞,原发灶不明转移癌占38.46%,其次为肺癌、前列腺癌、胃癌、乳腺癌等。结论对于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骨痛、发热等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骨髓转移癌可能,及时作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正确辨别骨髓转移癌细胞形态特点是提高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64例骨髓转移癌骨髓象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菊兴  张纪云 《检验医学》2010,25(2):103-106
目的探讨通过骨髓象检查诊断骨髓转移癌的价值,以及骨髓转移癌骨髓象变化的特点。方法常规髂前或髂后上棘抽取骨髓液涂片,同时制备血涂片,行瑞一姬复合染色后显微镜检查,找到转移癌(瘤)细胞,即诊断为骨髓转移癌(瘤)。结果64例患者均由骨髓涂片骨髓象检查发现癌(瘤)细胞而确诊。其中1次检查即明确诊断者52例(81.2%),2次检查明确诊断者11例(17.2%),3次检查明确诊断者1例(1.6%)。癌(瘤)细胞主要出现在涂片的尾部及边缘,有17例(26.6%)涂片所见主要为癌(瘤)细胞。根据涂片中出现的癌(瘤)细胞的形态、排列方式,结合临床表现,骨髓象检查诊断为癌细胞骨髓转移(未分类)32例(50.0%),腺癌骨髓转移29例(45.3%),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3例(4.7%)。结论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骨髓象检查阳性率高,简便易行,只要涂片中找到癌(瘤)细胞,即可直接获得骨髓转移癌的病理诊断。但当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癌细胞单个散在或癌细胞团不典型时,诊断及判断细胞来源需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浸润、癌骨髓转移的骨髓形态学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提高对这3种疾病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多发性骨髓瘤53例、淋巴瘤细胞骨髓浸润24例和骨髓转移癌13例的骨髓形态学特点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骨髓瘤细胞、淋巴瘤细胞、癌细胞在骨髓涂片中的形态各有其独特的特点,经过仔细观察基本上可加以区别。实验室相关指标中,多发性骨髓瘤球蛋白84.6%升高且77.4%球蛋白大于40g/L,淋巴瘤骨髓浸润、癌骨髓转移球蛋白多为正常或降低。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沉降率(ESR)96.2%升高且81.1%ESR大于50mm/h,淋巴瘤骨髓浸润和癌骨髓转移ESR多低于50mm/h。对癌骨髓转移较有价值的指标为血清碱性磷酸酶,69.2%癌骨髓转移ALP升高,且均大于200U/L以上,而淋巴瘤骨髓浸润和多发性骨髓瘤较少出现ALP升高。结论加强对骨髓瘤细胞、淋巴瘤细胞、癌细胞的形态学识别能力,提高形态学诊断水平,并结合实验室相关指标综合分析,可避免对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浸润、癌骨髓转移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在骨髓转移癌诊断中的价值。对我院4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步分析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检组织切片结果。结果表明,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成功率95.7%。46例患者中45例(97.8%)骨髓活检组织切片中可观察到多少不等的成团、成簇的转移癌细胞,且可见形态异常改变。骨髓涂片中可观察到癌细胞团者占54.3%。转移癌患者骨髓活检中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以轻中度增生为主。除食管癌中骨髓活检诊断阳性率为83.3%外,其余转移癌骨髓活检诊断阳性率为100%。骨髓涂片在卵巢肿瘤、胸椎肿瘤、肺癌、胃癌、乙状结肠癌、食管癌及不明原发灶转移癌中诊断阳性率分别为33.3%、50%、72.2%、60%、50%、33.3%和25%。骨髓活检诊断阳性率高于骨髓涂片。结论: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成功率高;骨髓活检在骨髓转移癌诊断方面优于骨髓涂片,将两者结合同步分析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骨髓转移癌临床及骨髓细胞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1月-2000年12月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的骨髓转移癌3l例特点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临床表现:骨骼疼痛(80.6%)、发热(61.2%)、贫血(83.8%)、消瘦(51.6%)及不同程度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出血倾向。骨髓细胞学特征:近一半病人骨髓增生低下,三系无特殊。可找到转移癌细胞,其细胞形态学特点是:成堆呈族出现于片尾及边缘:胞体大、多形性、胞核大、核仁大呈灰蓝色,胞浆为蓝色。部分病人(70.9%)外周血出现幼红和/或簇幼粒细胞。[结论]骨髓转移癌临床特点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一般指标缺乏特征性。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是掌握转移癌细胞形态学特征,多部位或痛点骨髓穿刺检查,寻找转移癌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髓转移癌临床与形态学变化的联系.方法 对61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血象、骨髓象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骨髓检查作为发现转移癌为必要手段,有时也为肿瘤最初诊断的根据,同时血液学改变往往是骨髓转移癌最早的临床表现.结论 先进的医学检验设备不能替代骨髓形态学诊断,骨髓转移癌细胞形态较为特殊,尤其对可疑细胞一定要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骨髓转移癌22例临床及血液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和分析了22例骨髓转移癌的临床及血液学特点,并对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及其他辅助检查。骨髓转移癌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17例(77.3%)。骨痛10例(45.5%),发热8例(36.4%)。出血4例(18.2%),合并溶血性贫血4例(18.2%)。经辅助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原发肿瘤为;胃癌6例(27%)。肺癌3例(13.6%)。卵巢癌2例(9%),乳腺癌、前列腺癌,骨肿瘤,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原发灶未明7例(31.8%)。血液学变化特点;血红蛋白减少17例(77.3%),血小板减少16例(72.7%),白细胞增多11例(50%),外周血涂片出现幼粒细胞14例(63.6%),出现幼红细胞9例(40.9%)。Ret增高4例(18.2%)。骨髓涂片在两侧及片尾易见转移癌细胞团,8例骨髓活检证实骨髓腔内肿瘤细胞浸润,细胞呈巢团状分布,磁共振成像(MRI)检查6例有骨质破坏,椎体破坏及异常信号灶。骨髓活检更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及确定原发肿瘤的来源,MRI在骨髓转移癌的诊断性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并骨髓转移癌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并骨髓转移癌误诊为心绞痛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30余年,加重伴胸痛3个月入院。有慢阻肺病史。查血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升高;心电图检查示Ⅲ、av F导联T波低平。考虑心绞痛,予相应治疗病情无好转,胸痛逐渐加重,胸骨按压痛明显,进一步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见转移癌细胞,行胃镜检查及活检示(胃窦)低分化腺癌。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家人要求出院未进一步治疗,失访。结论慢阻肺并骨髓转移癌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临床接诊此类患者时要拓宽诊断思路,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确诊,以免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MCBM)的发病机制及临床与血液学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2例MCBM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血象与骨髓象等资料。结果:82例MCBM患者中,临床表现以贫血(70.7%)、骨痛(57.3%)、发热(37.8%)及出血(25.6%)最常见。82例骨髓涂片均找到MCBM细胞,其中43例(52.4%)找到原发肿瘤,以肺癌(19.5%)、乳腺癌(10.9%)和胃肠道癌(4.9%)最多见。结论:临床上,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骨痛、发热及(或)出血等症状时,应考虑MCBM可能,可作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寻找原发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韦善求  莫武宁 《检验医学》2011,26(6):394-397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骨髓侵犯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对19例经骨髓涂片拟诊并最后确诊的NB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9例患儿中,年龄〈5岁者占78.9%。主要临床表现为中、重度贫血、白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血涂片见中晚幼红细胞或晚幼粒细胞。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极度活跃占78.9%,其中NB细胞占30%~87%,可见到不同形态及不同分化阶段的NB细胞,以原始未分化阶段为主,73.7%的病例骨髓涂片中NB细胞团呈典型Homerwrigth假菊形排列。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在骨髓涂片中找到NB细胞并呈假菊形排列的NB细胞团,对NB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结合病理活检、影像学及生物化学检查可确诊。形态不典型者还需结合细胞表型或免疫组化等检查协同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MCBM)的发病机制及临床与血液学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2例MCBM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血象与骨髓象等资料。结果:82例MCBM患者中。临床表现以贫血(70.7%)、骨痛(57.3%)、发热(37.8%)及出血(25.6%)最常见。82例骨髓涂片均找到MCBM细胞,其中43例(52.4%)找到原发肿瘤,以肺癌(19.5%)、乳腺癌(10.9%)和胃肠道癌(4.9%)最多见。结论:临床上,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骨痛、发热及(或)出血等症状时,应考虑MCBM可能,可作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寻找原发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The incidence of metastatic carcinoma in bone marrow was studied by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in 220 consecutive autopsies of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histologic sections of aspirates from the iliac spine, as usually done in living patients; and gross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Ten percent of the autopsies showed bone marrow metastases by the aspiration technic as contrasted with 34.5% by the autopsy technic. Three cases had positive bone marrow aspirates in the absence of metastases demonstrable by routine autopsy. The combination of autopsy and aspiration technics yielded an incidence of metastatic marrow involvement of 35.9%. Of patients with marrow metastases at autopsy, 25% also had positive aspirates.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norm for the comparison of the efficiency of discovery of metastatic carcinoma by different modalities of clinical bone marrow sampling.  相似文献   

15.
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EB病毒感染者23例(62.2%),CMV感染者4例(10.8%),细菌感染者8例(21.6%),病原不明者2例(5.4%);本组病例临床主要特点为持续高热(100.0%),肝大(83.3%),脾大(91.7%);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76.2%),血小板减少(91.7%),血红蛋白减少(77.8%);纤维蛋白原低下(66.7%);肝功能异常(51.2%),血清三酰甘油升高(100.0%),铁蛋白升高(83.3%);骨髓涂片找到噬血细胞(100.0%)。VP-16、环孢素A(CsA)、糖皮质激素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治疗33例,糖皮质激素及IVIG联合治疗2例,其中治疗有效30例,死亡5例。确诊后放弃治疗2例。结论典型的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以持续高热、肝脾大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中两系或三系减少、低纤维蛋白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肝功能异常及血清铁蛋白升高,骨髓找到噬血细胞为主要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挽救该类病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AHS)的早期骨髓细胞学特点及常用实验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IAHS患者的临床特征、骨髓细胞形态学、外周血细胞、DIC、生化及血清铁蛋白等进行动态综合分析。结果IAHS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以高热、进行性衰竭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点。血细胞单系或二系、三系进行性下降。骨髓涂片中可见数量不一的吞噬型组织细胞,找到吞噬完整的红细胞及吞噬多个血小板的吞噬细胞具有重要价值,主要特点是成熟的组织细胞件有活跃的吞噬血细胞现象。而出现较多吞噬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空泡且见有吞噬多个红细胞或多个血小板现象时,提示患者病情危重。血清铁蛋白升高,早期甘油三酯正常或升高,血清乳酸脱氢酶及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纤维蛋白原正常或降低,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增高或正常。结论持续或间歇性高热,血清铁蛋白增高,外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乳酸脱氢酶升高,骨髓涂片中可见数量不一的吞噬型组织细胞,找到吞噬完整的红细胞及吞噬多个血小板的吞噬细胞,可作为1AHS早期初步诊断依据;可为IAHS的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骨髓细胞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全科医学科住院,诊断为脓毒症并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57例患者的骨髓象特征,分析其与外周血血象、感染指标、临床转归和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象表现多样,白细胞计数从极度降低到明显升高不等,多表现为中度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减少;骨髓象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为主,占82.5%(47/57),少数患者增生减低;粒红比例升高,多表现为中性杆状粒比例下降,中性分叶粒比例升高,伴部分中性粒胞浆颗粒增粗、增多或可见空泡,部分可见过分叶现象;部分伴有网状吞噬细胞增多,可见噬血现象;多数外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阳性率和积分升高。脓毒症患者骨髓粒系增生情况与外周血粒细胞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存在正相关(r = 0.324、0.574,P均< 0.05);大肠杆菌感染与脓毒症患者的骨髓增生情况密切相关(χ2 = 13.434,P < 0.001)。 结论脓毒症患者多为感染较重阶段,感染发展至脓毒症,骨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呈耗竭状态,部分增生明显低下,其与外周血象、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与骨髓巨核细胞功能直接相关,脓毒症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成熟障碍为脓毒症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之一。此外,大肠杆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多表现为骨髓增生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