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森  寺田员人 《医学争鸣》1996,17(5):379-380
目的:研究恒牙列初期骨性安氏Ⅱ类He的颅颌结构变化,确立该类错He的矫治时机。方法:随机抽取临床40例恒牙列初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He患者,进行近1年时间的观察。对观察前、后患者的侧位定位x线头影片做Downs法测量分析及配对t检验。结果:处于恒牙列初期的女性患者,上下颌骨关系已无明显变化,但上颌切牙表现的更加前突,下颌切牙更加舌倾;男性患者的下颌骨表现为向前、向上方向旋转生长,其变化数值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恒牙初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临床随机选择12例恒牙初期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8岁。用Twin-block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结果Twin-block乔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同时引起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临床应用矫治恒牙初期安氏Ⅱ类错牙合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观察颏兜治疗前后骨性变化,研究颏兜治疗的稳定性。方法对20名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患者(平均年龄9岁4个月),依ANB角分组:A组骨性Ⅲ类错牙合11名;B组骨性Ⅰ类错牙合9名。采用颏兜600g力矫治,同时使用牙合垫。平均治疗时间12个月,对其治疗前,停戴时及停戴颏兜至恒牙列形成3个时期的头影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颏兜矫治可以消除阻碍上颌向前生长的因素,减少下颌生长量。停戴颏兜有一定复发趋势。结论肯定了颏兜治疗对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患者的疗效,强调骨性Ⅰ类错牙合组比骨性Ⅲ类错牙合组更具复发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固定矫治联合斜面导板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末期的患儿22例,用固定矫治联合斜面导板,摄取矫治前后的头侧位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斜面导板矫治后较好地减小前牙覆[牙合]覆盖,使磨牙关系转变为中性。而且促进了下颌骨发育,对下切牙轴倾度控制较好,达到改善面型的目的。结论:恒牙列后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错[牙合]采用固定矫治联合斜面导板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大大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5.
招惠珍  王新革  殷慧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51+54-51,54
目的分析采用Twin-block矫治安氏Ⅱ类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0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38例,对治疗前后的上下切牙位置、前牙覆盖情况、磨牙关系以及上下颌骨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win-block矫治可以明显促进下颌骨发育,改善外观,治疗后上切牙平均后移2.8 mm,下切牙平均前移2.6 mm,前牙覆盖平均减少4.9 mm。结论Twin-block矫治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效果确切,不但可以有效地利用下颌骨向前生长的潜力,而且可以使下颌前移,以致下颌磨牙前移,改善Ⅱ类磨牙关系,同时可以使唇向上切牙舌向移动,进一步改善深覆盖状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碧丽 《实用医技》2007,14(33):4594-4595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一种随生长发育加重的错[牙合]畸形,据统计,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中,伴有上颌后缩者,替牙期占13%,恒牙期占34%。前方牵引主要用于治疗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其主要目的促进上颌骨的发育,改善上下颌骨间大小和位置的不协调关系。以往大部分研究表明:前方牵引后,上颌骨位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前移,下颌骨多出现顺时针旋转。也有研究表明,上颌骨有刺激性的向前生疑,而对下颌骨生长的限制不明显。目前我们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早期矫治通常采用前方牵引与上腭快速扩弓联合应用的综合性治疗办法,取得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总结矫治中的经验和不足,为临床正畸医生矫治此类错牙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采用非拔牙矫治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骨性指标、牙性指标及软组织测量项目的变化情况。结果:20例患者经矫治后,垂直向骨性测量指标N-ANS、ANS-ME、MP/SN及MP/FH明显增加,牙性测量指标U1-NA、U1/NA、U1/SN、L1-NB、L1/NB及L1/MP显著增加,软组织测量指标UL-LL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非拔牙矫治可以很好地解除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前牙闭锁牙合和颌骨的垂直向不调,对软组织侧貌也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并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的变化。方法:对32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恒牙列临界病例采用拔牙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第一期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折制下颌骨生长,引导上颌骨正常生长;第二期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适当配合头帽、颏斗牵引限制下颌生长,直至达到前牙的覆盖,覆[牙合]正常。双两期相关的软硬组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使颌骨、牙齿、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利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选择合适的功能矫治器可以使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临界病例拔牙矫治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 ,常表现为磨牙的远中关系 ,上切牙唇倾 ,下颌骨相对于中面骨处于后缩位置 ,面部侧面轮廓中面部显突。可因真性的下颌后缩或因上颌前突 ,或二者兼有之[1] 。临床上主要以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或抑制上颌骨发育 ,矫正磨牙关系 ,矫正上切牙唇倾为主要目的进行矫治。通过对 1994~ 1998年收治的不伴有骨性Ⅱ类关系的 8例病例进行双期矫治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有 8例病例 ,男性 3例 ,女性 5例 ,均为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该组病例就诊年龄在 9.5~ 12 .3a ,平均 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后,前牙覆盖减小6.04mm(P〈0.01),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减小15.43度(P〈0.01),上中切牙突度U1-NA(mm)减小4、71mm(P〈0、01),ANB明显减小(P〈0.05)、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拔牙矫治后牙弓形态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类畸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30例,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通过三维扫描生成数字化牙颌模型,同时建立计算机牙弓形态定量分析系统,通过定位标志点,在牙弓形态分析平面上获取各个牙位的坐标数据,利用三次方程式拟合牙弓曲线,测量牙弓宽度及长度的变化,量化牙弓形态的变化。结果:安氏Ⅱ^1类错[牙合]经过拔牙矫治后,①上颌侧切牙区以及尖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增加(P〈0.01,P〈0.05),下颌侧切牙区和尖牙区牙弓宽度无明显变化;②上、下颌前磨牙区及磨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减小(P〈0.00t);③矫治后上、下颌尖牙区长度明显增加(P〈0.05),磨牙区长度明显减小(P〈0.001)。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后,上颌前部牙弓变宽,后部牙弓变窄,下颌前部牙弓形态未见明显缩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治疗,方法:采用Bmussard双力矫治技术,分别选择正畸关闭间隙及正畸集中间隙后义齿修复缺牙两种方法,对8例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患者主要错牙合畸形得以纠正,对美观、功能改善满意,尖牙改形随访无异常.结论:(1)间隙集中法适合青少年安氏Ⅰ类、安氏Ⅲ类错殆及所有成年患者;(2)关闭间隙法适合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伴上颌前突病例,尖牙改形替代侧切牙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初步评价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的矫治机理,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对12例成人错[牙合]深覆盖5例;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3例;非拔牙病例8例,拔牙病例4例(单个下颌牙)。不用排牙实验和复杂的托槽间接粘接技术,不使用不锈钢方丝,只使用热激活超弹性镍钛圆丝、不锈钢圆丝或澳大利亚钢丝,配合颌间牵引及链状皮圈等其他辅助装置用于调整上下颌间关系、关闭拔牙间隙及作一些简单的控根运动。通过7项代表颌骨及牙齿垂直向及矢状向变化的X线头影测量指标来评价该技术矫治前后患者颅颌牙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前后除上前牙唇倾度外,其余头影测量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上下切牙间角从矫治前109°提高到矫治后126°,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表明上前牙唇倾度和上下切牙间角的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例在获得绝对隐形矫治目的的同时,也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矫治时间11~19个月。结论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除安氏Ⅰ类牙列拥挤外,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后前牙唇倾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其对成人轻度骨性错[牙合]的掩饰性治疗及牙弓内非大范围移动牙齿的非拔牙病例或个别拔牙病例的矫治均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安氏Ⅱ^3错he是一种最常见的错he畸形,它的治疗方法有功能矫治或固定矫治器治疗或二者合用。McNamara认为安氏Ⅱ类错he的颌骨畸形通常表现为下颌骨的发育不足.而功能矫治器能够通过刺激下颌骨的生长来矫正颌骨关系从而达到Ⅰ类he关系.Activator-headgear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通过Activator-headgear治疗错he前后头颅侧位片的研究,观察骨性及牙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Forsus治疗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恒牙期患者,探讨其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临床选择35例(男16例,女19例)恒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年龄14~16.5岁,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前后上、下颌骨生长及位置改变的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变化。上切牙舌倾、伸长;上磨牙压低、远中倾斜移动;下切牙唇倾、压低;下磨牙伸长、近中倾斜移动。覆(牙合)覆盖减小,磨牙关系由远中调整为中性。结论:Forsus矫治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对上下颌骨的生长及位置改变无明显作用,磨牙关系的调整及前牙覆(牙合)、覆盖的减小主要由牙齿位置的改变及牙槽区的改建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进行双期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方法用肌激动器(Activator)和固定矫治器对16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双期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用肌激动器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主要是下颌向前生长及位置变化所致.上切牙舌倾和下切牙唇倾对减小覆盖也有一定作用.结论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在早期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咬(牙合)关系作精细调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早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矫治进行疗效评价.方法 对28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上颌前方牵引可有效地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是早期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拔牙矫治后牙颌面软硬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0例经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并以直丝弓技术矫治完成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18.4±1.0岁(16~24岁)。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患者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硬组织形态进行测量分析,并建立以上下唇突距变化值为因变量、相关硬组织变化值为自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果矫治前后的显著性改变主要发生在牙齿和面部软组织,颌骨变化不具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下唇突距的变化与上下切牙突距,上下切牙倾斜度及面高比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上下切牙突距变化对上下唇突距的变化最具影响。结论拔牙矫治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齿和面部软组织变化明显,软组织形态与切牙位置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王红星  杨茜  范存晖  陈杰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2):156-157,160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病人牙异常的表现,从而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与各种牙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02例年龄12-49岁正畸治疗前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牙进行分析研究,对BOLTON指数异常及各种牙异常,如畸形侧切牙、缺失牙、多生牙、阻生牙、易位牙、扭转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病人牙异常的发生率为50.00%。前牙BOLTON指数不调者占42.16%,全口牙BOLTON指数不调者占41.18%。上颌畸形侧切牙者占25.49%,缺失牙者占10.78%,多生牙者未见,阻生牙者占3.92%,易位牙者占2.94%,牙齿扭转约90&#176;者占7.84%。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病人牙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矫治过程中更要关注上颌畸形侧切牙与下切牙缺失以及BOLTON指数不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徐玉香 《中外医疗》2011,30(4):11-11,13
目的分析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27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升支长、下颌体长、下颌综合长度、前下面高、SNB角等较治疗前增加。ANB、OJ(覆盖)等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恒牙列早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错(牙合)覆盖、覆(牙合)减少,下颌后缩的面型、(牙合)关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