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糖尿病足截肢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各种糖尿病足截肢技术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关于糖尿病足截肢技术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根据截肢平面的不同,糖尿病足的截肢技术可分为小范围截肢术和大范围截肢术两种,并衍生出多种截肢方法,截肢方式与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考虑。结论 对于糖尿病足截肢,应在保证截肢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截肢平面。患者的身体状况、糖尿病足累及的部位、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局部组织对感染的易感性、创口的愈合能力等是影响选择糖尿病足截肢方式和方法的重要因素。截肢后仍要重视糖尿病的综合治疗,防止截肢平面的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截肢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伟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4,1(3):239-241
目的 针对需要进行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探讨如何在围手术期进行更安全、更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根据本院近3年收治的糖尿病足截肢患者16例,其中2例在手术后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分析找出导致围手术期风险增大的主要因素及相应处理办法。结果 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治疗应重视对其主要并发症的处理。并充分考虑到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负面效果,做到术前充分准备、慎重对待,手术果断细致,术后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异常状况。结论 糖尿病足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形式,不能只注重手术治疗,更应重视患者心理上及其相应并发症在围手术期对患者的影响。真正做到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递增,其常见并发症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生率也迅速上升,文献报道高达12%~25%[1-3]。截肢往往是挽救此类患者生命的最后方法。日本糖尿病足坏疽的截肢率为21.4%[4];中国香港达30.3%[5]。然而目前截肢平面的确定尚存争议。不恰当的截肢平面将对患者造成巨大伤害,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确定保证伤口愈合且最低的截肢平面不仅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能预防再次手术,节省人力、财力。目前截肢平面的判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6.
张东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1):83-84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截肢率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治疗困难[1]。我院2004—2005年治疗29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9例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41~84岁,平均61.5岁。糖尿病病程1~14年,平均7.8年。均符合1998年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均为Ⅱ型糖尿病。坏疽病程3~151d。湿性坏疽13例,干性坏疽7例,混合性坏疽9例。坏疽部位足趾14例,足背及足跟15例。空腹血糖5.2~22.0mmol/L,平均11.7mmol/L。血压(120~210)/(70~110)mmHg,平均155/100mmHg。缺血型19例,非缺血型10例。2治疗方法根据血糖情况,皮下注射胰岛素配合口服降糖药,把…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将经皮氧分压检测方法应用于糖尿病足确定截肢平面,评价经皮氧分压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运用经皮氧分压检测的方法,确定氧分压40 mmHg(1 mmHg =0.133 kPa)以上的部位为截肢平面,对3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截肢手术.同时将这些患者与根据术者临床经验判断并选择截肢平面的36例患者在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在切口愈合情况及截肢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方面,经皮氧分压组的预后明显优于临床经验判断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氧分压测定是一种经济、可靠、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无创性、对选择截肢平面有指导作用的可靠指标.在优化临床治疗进程、节省治疗费用、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意义重大.随着经皮氧分压测定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入,其在糖尿病足方面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患者的诱因、治疗方法、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糖尿病足的致残率、死亡率及危害。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89例,采集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关检查及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患者,因烧烫伤导致者26例,鞋子不适者21例,锐器刺伤者18例,脚气感染不愈合所致者15例,其他9例。治疗时间最短4周,最长16周。痊愈71例,截肢11例,死亡2例,转院5例。结论糖尿病足治疗周期长,费用昂贵,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危害严重。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并给予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足截肢平面局部术前注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截肢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48例糖尿病足分两组治疗,A组28例作常规膝下截肢,B组20例在截肢前5d,截肢平面注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00U/d,再常规膝下截肢。观察截肢后残端伤口愈合情况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B组伤口愈合、疼痛缓解均优于A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截肢前在常规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有效预防截肢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患肢局部血流灌注情况、组织营养状况、创缘愈合潜力和功能康复潜力是影响糖尿病足截肢平面选择的重要因素.该文就糖尿病足截肢平面选择、各种截肢术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患者WIFi预测截肢风险分级与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109例D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WIFi预测截肢风险分级将患者分为极低风险组(n=6)、低风险组(n=18)、中风险组(n=13)、高风险组(n=72)。收集4组DF患者的足溃疡分泌物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9例患者中,14例患者的病原菌采取混合细菌培养的方式,共培养出122株细菌。122株细菌中,49株革兰阳性菌(40.16%),71株革兰阴性菌(58.20%),2株真菌(1.64%)。以革兰阴性菌为DF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在不同WIFi预测截肢风险分级中,高风险组、中风险组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低风险组、极低风险组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要病原菌。WIFi预测截肢风险分级中,革兰阳性菌中的主要葡萄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的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中分布比例最高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链球菌的比例较少。结论WIFi预测截肢风险分级与病原菌感染相关。随着DF创面的扩大、缺血的加重及感染的加重,病原菌由革兰阳性菌转向革兰阴性菌,多次、反复的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能够合理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截肢(趾)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需截肢(趾)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规律,对围手术期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方法:32例糖尿病足截肢(趾)患者均为单侧截肢(趾),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51~78岁,平均65.1岁.23例行1次截肢(趾)手术,8例行2次截肢(趾)手术,1例行3次截肢(趾)手术.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1年,平均8个月.32例患者中2例术后感染,放弃治疗出院,其余30例最终伤口愈合,疼痛消失,能进行日常生活及工作.结论:糖尿病足重在预防和积极治疗,对难以控制的感染,必要时应选择适当的、正确的截肢(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应用负压创面引流技术和常规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5例Wagner 3~5级糖尿病足患者资料.20例接受常规敷料治疗;15例接受负压创面治疗.通过创面愈合时间及截肢率评价疗效.结果 负压创面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8.21±4.34)d,常规敷料组为(57.35±5.23)d.常规敷料组18例截肢,截肢率为90.00%,2例(10%)接受常规敷料治疗患者保肢成功,而负压创面组5例截肢,截肢率为33.33%,10例(86.67%)患者保留患肢功能.结论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结合清创及适当的抗炎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 相似文献
15.
1998年 8月~ 2 0 0 1年 10月 ,我们处理下肢截肢并发症2 9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 2 3例 ,女 6例 ,年龄 2 0~ 5 5岁。截肢原因 :车祸伤 6例 ,机械性压轧伤 11例 ,骨肿瘤 3例 ,慢性骨髓炎 3例 ,烫伤后肢体挛缩畸形 2例 ,血管性疾病 2例 ,其他 2例。截肢平面 :大腿 15例 ,小腿 11例 ,足部 3例。并发症 :术后出血 5例 ,残端感染 6例 ,关节挛缩 2例 ,骨端突出 8例 ,残端神经瘤疼痛 6例 ,残端坏死 1例 ,幻肢疼痛 1例。处理 :术后出血 2例为创面渗血 ,经加压包扎后出血停止 ;3例大出血 ,其中 2例经早期发现再次手术止血获救 ;另1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糖尿病足坏疽截肢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自2002年6月-2005年6月手术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截肢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60~84岁,平均73岁。46例单侧下肢截肢,2例双侧下肢截肢。膝上截肢29肢,膝下截肢18肢,半足截肢3足。按Waganer分类:Ⅳ级26例,Ⅴ级22例。结果:48例中愈合46例,死亡2例。其中甲级愈合44例,甲级愈合率88%。心肌梗死1例,脑梗死1例。术后残端坏死2例,创面感染2例。结论:老年重症糖尿病足坏疽截肢存在高危险性,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和准确判断截肢平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危险因素及血脂综合指数(LCI)对2型糖尿病足患者并发下肢动脉钙化(LEAC)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诊治的80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是否发生LEAC将患者分为钙化组(n=31)和非钙化组(n=49)。比较钙化组与非钙化组患者的血脂相关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LCI。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脂相关指标对2型糖尿病足患者并发LEAC的预测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危险因素。结果钙化组患者的TG水平、TC水平、LDL-C水平、LCI均明显高于非钙化组患者,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钙化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CI对2型糖尿病足患者并发LEAC的预测效能最高。LCI预测2型糖尿病足患者并发LEA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高于TG、TC、LDL-C、HDL-C单独预测的AUC(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截肢患者的年龄、TG水平、TC水平、LDL-C水平、LCI、多重耐药菌感染率、Wagner分级≥3级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未截肢患者,溃疡面积大于未截肢患者,而HDL-C水平低于未截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肢患者与未截肢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高、LCI过高、Wagner分级≥3级均是2型糖尿病足患者发生截肢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CI能够有效评估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LEAC情况,年龄较高、LCI过高、Wagner分级≥3级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存在较高的截肢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足中部截肢技术,分析疗效,探讨肌腱平衡在足中部截肢的重要性。方法自1990年4月~1999年4月,本组行创伤性足中部截肢,包括经跖骨基底和Lisfranc截肢共26例。手术强调骨残端无须经过关节,断端需修整圆滑并形成一定的弧形。四根趾长伸肌腱留取足够长度,相互编织形成两股,分别在骨残端原肌腱方向上钻骨洞,并适当外移,肌腱残端穿越骨洞固定,重建肌腱止点。胫前肌腱骨止点如不能保留,也应保留足够长度,于骨残端前方重建肌腱止点。如果舟状骨不能保留则放弃足中部截肢。结果术后随访2~10年,平均4.5年,共15例,均无足下垂现象,踝背伸能达到或超过0°,其中4例残端有痛性胼胝,1例残端有皮肤轻度溃疡,其余效果满意。结论足中部截肢时,应考虑到不同截肢水平导致的肌力失衡,若能针对性地重建足踝的肌力平衡和良好的残端处理带来的足底生物力学平衡,将能明显减少足中部截肢的不良后果,获得较好的残肢功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