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保留指深屈肌腱止点部分肌腱腱条移位重建远指间关节侧副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至2011年,对14例16指新鲜远指间关节侧副韧带中部损伤及陈旧性损伤的患者,采用保留指深屈肌腱止点部分肌腱腱条移位重建侧副韧带.结果 术后14例16指获得6个月至3年的随访,平均2.3年.按Saetta等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12指,良3例3指,可1例1指;优良率为93.8%.结论 该方法对于肌腱移位后的手指屈伸功能及肌力无影响,保留指深屈肌腱止点部分肌腱腱条移位重建远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是治疗手指远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Müller法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uller法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治疗13例膝关节后外侧损伤,7例伴有后交叉韧带损伤,4例伴有前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伴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伴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其中5例为陈旧损伤。先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采用髂胫束前侧约10mm宽腱束经胫骨骨隧道至后侧胭肌腱通道,与胭肌腱平行返回胭肌腱上止点,挤压螺钉固定重建胭肌腱。采用股二头肌腱前1/3腱束及挤压螺钉固定重建外侧副韧带,术后早期进行CPM锻炼及股四头肌锻炼,6-8周扶拐下地。结果: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13个月,无屈伸活动障碍,外旋稳定性和对侧相比无明显差别。术后1年,有2例在屈膝30。位存在内翻I度松弛。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77~94分,平均86分。结论:Miiller法重建治疗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临床操作简便,不受重建材料限制,重建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uller法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治疗13例膝关节后外侧损伤,7例伴有后交叉韧带损伤,4例伴有前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伴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伴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其中5例为陈旧损伤。先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采用髂胫束前侧约10mm宽腱束经胫骨骨隧道至后侧胭肌腱通道,与胭肌腱平行返回胭肌腱上止点,挤压螺钉固定重建胭肌腱。采用股二头肌腱前1/3腱束及挤压螺钉固定重建外侧副韧带,术后早期进行CPM锻炼及股四头肌锻炼,6-8周扶拐下地。结果: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13个月,无屈伸活动障碍,外旋稳定性和对侧相比无明显差别。术后1年,有2例在屈膝30。位存在内翻I度松弛。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77~94分,平均86分。结论:Miiller法重建治疗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临床操作简便,不受重建材料限制,重建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实施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对4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感染、韧带再断裂、挤压钉脱落等并发症。患者均获12~2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Lachman征和旋转移位试验均为阴性,X线检查无退行性改变,Lysholm评分及Tegner功能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5.
后交叉韧带断裂功能重建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交叉韧带断裂功能重建术王光斗,徐兆万,李汉秀,张小林后交叉韧带断裂较为少见,常被误诊,治疗困难。1971年首先有Barford利用肌健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该病成功。1981年王亦采用Barford氏方法并加以改进利用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运用同种异体肌腱对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行韧带重建修复后3~9年的疗效观察评价。方法我科2006年4月至2013年4月共收治多发韧带损伤患者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30~49岁,平均40岁。左膝11例,右膝13例,均为闭合性损伤。选择经过深低温及辐射处理过的同种异体肌腱为修复重建材料,在关节镜辅助下行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同时修复或重建损伤的内侧副韧带或后外侧结构,合并半月板损伤的同时行半月板缝合或成形术。术后按计划康复训练。结果通过36~108个月的随访,术后半年内患者每月到门诊复查,之后每2~3个月复查1次,术后1年者每年至少来院复查1次。术后对患者行Lachman试验检查和KT-1000检查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并且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分级评分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使用同种异体肌腱为材料修复重建膝多发韧带损伤,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并且通过术后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可明显恢复膝关节功能。在术后3~9年的随访中,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均能够很好的维持。  相似文献   

7.
生物膜重建腱鞘防止指屈肌腱粘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重建腱鞘防止指屈肌腱粘连牛艳辉,邵新中,李超发,孟凡军,秦润兰自1992年9月~1994年5月我们采用邵新中[1]等研制的医用生物膜,包裹移植肌腱及修复后的肌腱重建腱鞘,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40例(57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半腱肌肌腱重建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对22例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采用半腱肌肌腱返折悬吊重建内侧副韧带.[结果]随访16~ 38个月,平均20.2个月,根据《膝内侧副韧带临床效果评定表》进行评定,优、良为手术有效.治疗的总有效例数为21 (95.45%),应用SPSS软件处理,得出P <0.01,显示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1例手术后出现折叠肌腱间的缝线断裂,重新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半腱肌肌腱返折悬吊重建内侧副韧带,早期功能锻炼,能很好的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不稳定、松弛等症状体征,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腘绳肌腱早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多发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ACL、PCL),同时修复断裂的内侧副韧带(MCL)或后外侧结构。结果本组平均随访18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33.2±2.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9.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优9膝,良6膝,可1膝。结论关节镜下早期应用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腘绳肌腱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能可靠恢复膝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具有缩短疗程,降低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加强膝内侧稳定的可行性。方法对16例无法直接修补的膝内侧副韧带损伤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结果本组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18.5±5.58)分,术后(86.1±3.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无法直接缝合修补的膝内侧副韧带损伤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可加强膝内侧稳定。  相似文献   

11.
拇指掌指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的发生率远多于桡侧,损伤的早期如处理不当,晚期将出现掌指关节的不稳和疼痛。陈旧损伤病例多因韧带挛缩而无法直接缝合修补。我们于1999—2003年利用掌长肌腱移植的方法,对拇指掌指关节的韧带进行了重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剖学研究设计关节镜下后外复合体(PLC)重建的手术方案及技术流程。方法通过10例成人膝关节尸体标本设计关节镜下手术重建技术的流程,对PLC组成之,一的腘肌复合体的关节镜下解剖特点以及周围相邻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设计显露腘肌腱的股骨附着点和肌腱-肌腹交界点的关节镜人路以及股骨和胫骨隧道的定位与制备方法,完成关节镜下腘肌腱的重建。结果2008年8月至11月间,共采用上述技术完成7例手术。均为多发韧带损伤的患者,受损韧带中包括后交叉韧带(PCL)与PLC损伤。其中的5例术前膝关节外旋较对侧增加15。以上,采用上述技术完成单纯腘肌腱重建,2例外旋增加的同时伴有3度外侧副韧带松弛,在腘肌腱重建的基础卜重建外侧副韧带。早期随访结果显示7例患者的外旋均小于或等于对侧。结论根据解剖研究确定腘肌腱远近端的定位标志,通过关节镜技术进行显露及定位,在关节镜下完成腘肌腱的重建手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收集3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单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29例,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损伤3例。分为2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3~61岁;自体腘绳肌腱重建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7~57岁。用可吸收或钛挤压螺钉固定,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变化和Lysholm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的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8个月,所有病例无膝前区疼痛,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得到改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5例患者仍出现Lachman征阳性体征,其中1例产生严重的排斥反应,关节镜复查韧带完全吸收。2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平均(88.5±7.2)分和(93.2±8.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两种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都有较好的疗效,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早期有更多的症状,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重建交叉韧带尽可能选用自体腘绳肌腱。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膝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移植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28~6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5d~6个月。检查:前、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MRI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术中切取腓骨长肌腱18~20cm,关节镜下进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结果术后切口期愈合,无围手术期并发症;7例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前、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检查均为阴性,无膝关节不稳。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由术前24.0±9.4分提高至91.0±8.4分(P<0.01)。MRI检查示骨隧道已逐渐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脱落。结论腓骨长肌腱移植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单端固定法重建膝交叉韧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单端固定法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探讨其优缺点。方法应用双股半腱肌腱,单端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38例,后交叉韧带24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由术前43分提高到术后93分。结论双股半腱肌腱,单侧固定法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是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研究LARS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7月~2011年2月对54例ACL损伤分别行关节镜下LARS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腘绳肌腱组31例,LARS韧带组23例,分别对其术前术后行Lysholm、Tegner、IKDC评分,并选取最近一次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LARS韧带组的膝关节Lysholm、Tegner、IKDC评分略高于腘绳肌腱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RS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功能,LARS韧带组和自体韧带组有相似的早期疗效,且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类型及使用半腱肌腱加强重建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使用内侧副韧带修补及半腱肌腱重建加强手术治疗内侧副韧带损伤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2~57岁,平均42岁。左侧16例,右侧22例,皆为单侧致伤。根据临床分级标准,Ⅱ度损伤2例,Ⅲ度损伤36例;新鲜损伤30例,陈旧损伤8例。结果38例皆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按改良Lysholmscale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4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1%。结论断端修补缝合联合半腱肌腱重建加强手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生物力学稳定的重要结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是骨科运动医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其损伤及断裂会影响膝关节的屈曲、伸直及旋转等功能运动。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金标准。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手术方式较多,常见的有单束重建术及双束重建术、等长重建术及等张重建术、自体肌腱移植术及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术等,其术式的选择与病人的康复及预后密切相关。有限元分析法因其精准化、数字化、可视化的优势在重建膝关节模型,研究膝关节生物力学以及对膝关节的手术方式改良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术式及其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照研究自体四股胭绳肌腱(4SHG)与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ACL损伤分别应用4SHG或LARS人工韧带作为移植物进行关节镜下重建.均在术前及术后3、6、12和24个月进行Lysholm、Tegner、IKDC评分.结果 术后24个月LARS人工韧带组和自体4SHG组3种膝关节功能评分都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LARS人工韧带组ACL重建的3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值均显著高于4SHG组(P<0.01);至术后24个月时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和4SHG重建ACL术后24个月随访临床效果满意,LARS人工韧带在术后早期的功能改善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0.
王绍宏 《中国骨伤》2012,25(5):400-403
目的:探讨急性膝关节后外侧结构(posterolateral structures,PLS)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收治急性PLS损伤患者12例(12膝),男9例,女3例;年龄23~47岁,平均31岁。其中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9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关节囊撕裂7例。首先在关节镜下探查,修复损伤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者与PLS同期重建,根据PLS损伤程度采用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腘肌腱单位(popliteus muscle tendon unit,PMTU)和(或)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PLS重建完成后进行交叉韧带的重建固定,合并关节囊撕裂的采用局部加强缝合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根据IKDC及Lysholm功能评定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3.2)个月。根据IKDC综合评定标准,正常(A级)8膝,接近正常(B级)3膝,异常(C级)1膝。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的(39.6±3.1)分增加到术后的(85.1±2.2)分,患膝红、肿、疼痛均消失。结论:急性PLS损伤需手术解剖重建PMTU、LCL等结构,手术操作的要求精度较高,不仅需要精确地建立骨隧道,还要注意保护腓总神经和避免植入的异体肌腱切割,使重建的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