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珊瑚复合人工骨骨诱导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弱等缺陷,为临床提供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将珊瑚与胶原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制备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大鼠背部肌肉陷窝,以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作对照;取材后通过组织学方法和图像分析评价其骨诱导活性。结果珊瑚/胶原/rhBMP2植入后1周,在局部诱导出软骨细胞分化和软骨基质形成;植入后4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诱导成骨的量有明显的rhBMP2剂量依赖性(P<0.01);而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植入区均无骨或软骨形成。结论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莉  赵明 《中华骨科杂志》1995,15(8):519-522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的主要作用和用途是诱导新骨形成和促进骨损伤的修复。作用采用多种动物模型,观察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BMP-2(rhBMP-2)的生物学作用。小鼠股部肌肉内植入试验结果表明,rhBMP-2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活性。植入后第21天,局部有硬有的形成,新生骨有骨皮质和不规则的骨髓腔,植入区局部的股骨增粗,股骨重量明显增加。组织形  相似文献   

3.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的主要作用和用途是诱导新骨形成和促进骨损伤的修复。作者采用多种动物模型,观察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BMP—2(rhBMP—2)的生物学作用。小鼠股部肌肉内植入试验结果表明,rhBMP—2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活性。植入后第21天,局部有硬质骨的形成,新生骨有骨皮质和不规则的骨髓腔,植入区局部的股骨增粗,股骨重量明显增加。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诱导成骨过程符合典型的软骨内成骨的时相。另在大鼠颅骨大面积缺损模型中观察到,在颅骨缺损区植人rhBMP—2三个月后,缺损区内有从周边向中央生长的新骨生成,实验组缺损区的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颅骨的厚度也显著增加。家兔股骨骨膜下植入试验发现,rhBMP—2植入后21天,植入区股骨的骨皮质增厚,并有沿骨干延伸的骨痂组织的产生。以上结果证明,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BMP—2有较强的跨种诱导成骨活性和骨损伤修复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bFGF增强rhBMP-2诱导成骨的调节机理进行探讨。方法: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70只,试验侧均位于右后肢。设立rhBMP-2/牛松质骨载体、单纯牛松质骨载体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h~21d共11个时间点取材,观察其诱导成骨过程。结果:rhBMP-2/bFGF/聚乙烯吡咯啉酮/牛松质骨载体组在诱导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新生骨形成方面均早于rhBMP-2/牛松质骨载体组,成骨量优于rhBMP-2/牛松质骨载体组,而单纯牛松质骨载体组在21d仅出现了少量增殖的间充质细胞。结论:rhBMP-2和bFGF在诱导成骨调节中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可降解多孔β—TCP/rhBMP—2人工骨的骨诱导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丹  郑昌琼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1):689-691,I003
目的:检测可降解多孔β-TCP/rhBMP-2人工骨的诱导成骨能力。方法:自制要降解多孔β-TCP与rhBMP-2复合后植入45只小鼠股后肌袋作为实验组,单纯β-TCP植入对侧作对照,术后24,72小时,1,2,4,8周分别取材做组织学检查,2,4周取材的部分标本做扫描电镜观察:1,2,4周取材的部分标本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结果:实验组有大量新生软骨和骨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成量逐渐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bFGF增强rhBMP-2诱导成骨的调节机理进行探讨。方法: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70只,试验侧均位于右后肢。设立rhBMP-2/牛松质骨载体、单纯牛松质骨载体为对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h~21d共11个时间点取材,观察其诱导成骨过程。结果:rhBMP-2/bFGF/聚乙烯吡咯啉酮/牛松质骨载体组在诱导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新生骨形成方面均早于rhBMP-2/  相似文献   

7.
天然多孔活性煅烧骨的制备及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天然多孔活性煅烧骨的制备及动物实验研究董玉峰侯希敏*刘永辉崔海岩吕振华自Urist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ien,BMP)诱导成骨的理论问世以来,各国学者在骨移植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1〕。由于BM...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合基因重组人BMP2 的异种骨(rhBMP2/BCB) 移植及其与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rhBMP2 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rhBMP2/BCB;并采用兔桡骨干1.5 cm 缺损的动物模型,通过X线、生物力学、骨密度、组织学等检测手段,比较单纯rhBMP2/BCB移植、rhBMP2/BCB 与带血运骨膜联合移植及rhBMP2/BCB 与游离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结果 (1) 单纯rhBMP2/BCB 移植,可在16 周使节段性骨缺损基本修复,其修复机制与过程和重组异种骨相似;(2)rhBMP2/BCB与带血运骨膜联合移植,8 周即可修复骨缺损,其修复机制与骨折修复相仿,包括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机制;(3)rhBMP2/BCB与游离骨膜联合移植,在骨缺损修复早期( ≤12 周) ,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与量均优于单纯rhBMP2/BCB移植,约在12 周使骨缺损基本修复。结论 上述三种方法均可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但以rhBMP2/BCB与带血运骨膜联合移植较为理想。该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骨生成、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成骨蛋白又称骨形态发生蛋白,成骨蛋白-1(OP-1)又称BMP-7与BMP-2的均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将重组人OP-1和BMP-2应用于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的结果令人满意,并已开始向临床应用过渡。  相似文献   

10.
胎儿骨基质对纯钛种植体-骨结合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胎儿脱钙骨基质(FDBM)对纯钛与骨结合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定量组织学测量,以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复合FDBM及未复合FDBM的钛骨界面进行了骨密度、骨整合率、新骨生长率,以及界面上Ca、P含量等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DBM植入钛骨界面无抗原性,明显促进和加速了界面新骨形成,使钛骨结合时间提前约2个月。认为,胎儿骨可能比成人骨内的诱导成骨因子作用大或含量高。FDBM作为无抗原性、制备简便、价格便宜、便于保存及骨诱导作用明显的骨诱导剂之一,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65年Urist首先证实脱钙骨基质具有诱导成骨能力后,人们在纯化脱钙骨移植物活性成分的过程中发现了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家族。在过去的10年间,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BMP在胚胎发育、机体疾病、创伤愈合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重点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1 BMP及其受体(BMPR)的分子生物学随着重组DNA技术的运用,目前已有16种不同的BMPcDNA被克隆(见表1),除BMP-1外均属于转化…  相似文献   

12.
多孔β—TCP/BMP复合人工骨的研制和动物体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梁戈  胡蕴玉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75-79,I003
多数人工骨缺损修复材料无骨诱导活性,为使人工植骨材料具有骨诱导活性并可在体内降解,本研究采用可降解陶瓷β-磷酸三钙(β-TCP)与骨形成蛋白(BMP)复合形成具有骨诱导能力的人工骨。将β-TCP/BMP、单纯TCP、羟基磷灰石(HA)和TCP/HA分别植入168只小鼠股部肌肉内,在24、72小时,1、2、4、8周取材,作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另将上述材料植入55只兔桡骨1.5cm缺损中,分别在2、4、8、12、16周取材,作大体、X线、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将β-TCP/BMP植入小鼠肌袋后1周软骨生成,4周有造血骨髓的板层骨生成。ALP检测1、2周水平最高。植入材料与骨组织之间无纤维组织间隔。在兔桡骨缺损修复的研究中发现,β-TCP/BMP的骨缺损修复作用最强,16周植入材料的降解达53%,成骨量亦最多。研究结果表明:β-TCP/BMP是一种可降解、具有较强骨诱导能力、生物相容性较好的人工骨。  相似文献   

13.
引导性骨再生中内源性BMP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探讨引导性骨再生中,内源性BMP对骨再生过程的作用而进行以下研究。手术的方法造成兔桡骨中段10mm缺损。实验侧用硅胶膜管连结骨缺损,作为引导性骨再生模型。另一侧作为对照。15只新西兰兔分为三组,分别于术后3,7及14日处死,标本行组织学及BMP免疫组化检查。切片上,距骨端1,2,5mm处设置a,b,c线。利用真彩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在三条线上选点测量BMP值。实验侧骨缺损区内有一个完整的血肿结构,其BMP染色阳性,膜管外组织BMP染色几乎完全阴性。对照侧BMP弥散于骨缺损周围的肌肉组织中。1周时,实验侧及对照侧均可见新骨形成。2周时,对照侧已停止,实验侧仍可见持续骨再生。BMP定量分析中,实验侧三条带的BMP值大部分高于对照侧。实验侧和对照侧b,c带之间存在梯度差,但实验侧的差值小于对照侧。这不仅证明了Hulth关于骨折间隙存在BMP浓度梯度的假说,也显示膜在引导性骨再生中可将内源性BMP局限于骨缺损区内,提高内源性BMP浓度并改善其分布的作用。这有利于骨再生,可能是引导性骨再生机理之一。对照侧BMP值1周时最高,而实验侧在2周时仍呈持续升高。这说明,内源性BMP有两个来源:骨端吸收释放及骨形成细胞合成。  相似文献   

14.
骨诱导性载体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双重成骨作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胡晓波  夏筠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80-83,I004
本文用猪骨基质明胶(pBMG)复合猪骨形态发生蛋白(pBMP)植入小鼠肌肉内,以期达到pBMG和pBMP双重诱导成骨的叠加作用,并与单独植入的明胶海绵、pBMG、pBMP和无机骨-pBMP(AOB-pBMP)的成骨效应相比较。结果显示,含有pBMP的各组术后4天有明显的间充质细胞化,新骨在10天左右开始形成。ALP的活性高峰出现在术后21~28天,组间钙、磷含量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明胶海绵组最低,而pBMG-pBMP组含量最高。各组的钙、磷相关系数为高度正相关。作者讨论了pBMG复合pBMP后的双重成骨作用及其优越性,认为ALP主要由诱导性新骨成熟期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所产生,新骨中的钙、磷含量因呈高度正相关,两者均可作为新骨定量的指标,但以钙含量为主。  相似文献   

15.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释放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释放系统研究进展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武汉,430022)张喜善综述罗怀灿审校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研究进展迅速,目前已发现17种人的BMP(hBMP),其中BMP1属虾红族家族,其它均为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β-磷酸三钙(β-TCP)和骨形态发生蛋白(MBP)的复合物(β-TCP/BMP)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 在理化性质检测和生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小鼠体内诱导成骨的实验,评价该材料的骨诱导能力。结果 多孔β-TCP钙磷比为1.5,平均孔径为400μm,平均气孔率为42.3%,抗压强度为0.826MPa(1MPa=7777.8mmHg),在生理盐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溶血、急性毒性和致热检测  相似文献   

17.
纯化天然骨唾液蛋白的体内成骨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骨唾液蛋白(bone sialprotein,BSP)在大 本内的成骨活性。方法 应用从牛骨中提取纯化的BSP与经盐酸胍处理诱导活性的不溶性骨基质(insoluble bone mtrix,IBM)或提纯的1型胶原形成共价交联的复合物,将BSP-IBM复合物和BSP-1型胶原复合物分别植入直径8mm的大鼠颅骨骨缺损和胸部皮下组织内。不含BSP的IBM或1型胶原也分别植入上述部位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8.
滑膜骨软骨瘤病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膜骨软骨瘤病30例报告赵挺武何志晶李洪志刘玉芳滑膜骨软骨瘤病是一种少见的关节滑膜疾病,约占关节游离体病的20%〔1〕。Bloom等〔2〕统计了1900~1951年间共191例。在国内,李树声〔3〕于1952年首先报告1例,此后国内外文献陆续有关本病...  相似文献   

19.
成骨蛋白—1促进骨折愈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分子生物学特性成骨蛋白 - 1(osteogenicptotein - 1,OP - 1)即BMP - 7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 - β)超家族成员 ,与BMP - 5、BMP - 6为同一亚型〔1〕;OP - 1是存在于骨基质、肾、肾上腺以及某些骨肉瘤细胞中的一种低分子量酸性多肽 ,为疏水性糖蛋白 ,具有低抗原性和同源性 ,OP - 1肽段多个区域有相同氨基酸序列 ,将这些同源氨基酸片段插到一定细胞中可诱导成骨 ,且对OP - 1呈现剂量依赖性 ;OP - 1为含 139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 ,分子量约 15kd ,带有 3个糖基化位点及7个绝对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 …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无名异接骨冲剂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机理,选用5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选择5只作为正常组;另50只在无菌条件下造成双桡骨标准骨折模型。将50只骨折兔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无名异接骨冲剂每天4g/kg溶于20ml蒸馏水中分早晚两次灌胃;对照组用20ml蒸馏水灌胃。于骨折后第1,2,3,4及5周用断颈法每次每组处死5只兔,取骨痂进行抗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用CMIAS型图像分析仪对BMP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骨折局部BM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第1,2周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BMP高峰出现在第2周,而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认为,无名异接骨冲剂能促进成骨细胞合成BMP,使BMP峰值提前,从而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