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腓浅血管逆行皮瓣肌筋膜下切取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切取腓浅血管皮瓣简便、增加皮瓣血供及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在5例新鲜成人下肢标本中,对腓浅血管走行、分布以及与腓动脉吻合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腓浅血管在外踝上5cm处与腓动脉穿支以干性血管相交通,沿途皮支大部分先贴附于肌筋膜感受面以血管网分布于皮下,为此改进在肌筋膜下操作。结果 临床应用该皮瓣7例,其中,足跟4例、踝前2例、外踝1例,均获成功。结论 经改进后的腓浅血管皮瓣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损伤少,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临床上常见的胫骨骨不连和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在54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浅血管和腓血管穿支的走行、分布和吻合。通过解剖学研究,我们设计、创用了以腓浅血管筋膜为蒂的胫、腓骨骨膜瓣转位术,结果:经临床应用8例(胫骨中段骨不连5例、骨缺损2例、胫骨上段骨缺损1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该骨膜瓣具有位置表浅、解剖容易、血管蒂长、手术安全可靠等优点,适于修复胫骨上、中段骨不连和小范围骨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例、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的联合皮瓣13例,上述皮瓣均完全成活;以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7例,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 小腿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解剖上存在代偿关系,利用二皮瓣的血管解剖联系可扩大二皮瓣的切取面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例、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的联合皮瓣13例,上述皮瓣均完全成活;以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7例,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 小腿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解剖上存在代偿关系,利用二皮瓣的血管解剖联系可扩大二皮瓣的切取面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例、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的联合皮瓣13例,上述皮瓣均完全成活;以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7例,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 小腿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解剖上存在代偿关系,利用二皮瓣的血管解剖联系可扩大二皮瓣的切取面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例、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的联合皮瓣13例,上述皮瓣均完全成活;以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7例,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 小腿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解剖上存在代偿关系,利用二皮瓣的血管解剖联系可扩大二皮瓣的切取面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例、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的联合皮瓣13例,上述皮瓣均完全成活;以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7例,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 小腿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解剖上存在代偿关系,利用二皮瓣的血管解剖联系可扩大二皮瓣的切取面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例、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的联合皮瓣13例,上述皮瓣均完全成活;以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7例,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 小腿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解剖上存在代偿关系,利用二皮瓣的血管解剖联系可扩大二皮瓣的切取面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例、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的联合皮瓣13例,上述皮瓣均完全成活;以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7例,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 小腿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解剖上存在代偿关系,利用二皮瓣的血管解剖联系可扩大二皮瓣的切取面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例、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的联合皮瓣13例,上述皮瓣均完全成活;以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7例,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 小腿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解剖上存在代偿关系,利用二皮瓣的血管解剖联系可扩大二皮瓣的切取面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例、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的联合皮瓣13例,上述皮瓣均完全成活;以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7例,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 小腿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解剖上存在代偿关系,利用二皮瓣的血管解剖联系可扩大二皮瓣的切取面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例、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的联合皮瓣13例,上述皮瓣均完全成活;以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7例,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 小腿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解剖上存在代偿关系,利用二皮瓣的血管解剖联系可扩大二皮瓣的切取面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例、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的联合皮瓣13例,上述皮瓣均完全成活;以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7例,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 小腿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解剖上存在代偿关系,利用二皮瓣的血管解剖联系可扩大二皮瓣的切取面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治疗小腿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膝关节至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移位治疗。结果随访31例,时间3周-5年。27例皮瓣完全成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论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治疗小腿皮肤缺损,该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基本可满足小腿前外侧创伤修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近2年来,我院采用小腿后侧带蒂逆行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远侧软组织缺损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解剖学基础小腿后部皮肤质量好,供皮面积大,血供来自与腓肠神经伴行的腓肠浅动脉。在下胫腓间隙,腓肠浅动脉与来自腓动脉的肌间隙支互相吻合,胫后动脉有2~...  相似文献   

16.
胫骨粉碎性骨折、骨不连、骨缺损是临床常见病。带血管蒂骨膜瓣转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张旗等[1]报道以腓动脉穿支降支为蒂胫腓骨下端骨膜瓣转位的应用解剖。陈振光等[2]报道以腓浅血管筋膜为蒂胫腓骨膜瓣转位术。作者通过解剖学观测,设计以胫前-腓动脉交通支为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5 mm×3 cm~8 cm×6 cm)采用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移位治疗。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周~2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良好。结论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基本可满足小腿中下段创伤修复的需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腓浅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近端胫前皮肤缺损11例。术后根据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0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1例均获得7周~5年随访,平均8.9个月,皮瓣外观及质地均满意。结论腓浅动脉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可满足胫前创伤修复的需要,是治疗小腿近端胫前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灸刀治疗腓浅神经卡压症128例任志远1高骥1王立新1陈兴2张新英3李干章3俞德政31.南开大学医学院附属254医院(天津300142)2.中国人民解放军51414部队医院3.河北省乐亭县中医院作者在古代九针的基础上,根据经络学说,研究出针灸刀疗法,...  相似文献   

20.
腓浅神经与腓肠神经端侧吻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腓浅神经与腓肠神经端侧吻合的临床观察陈振兵王发斌洪光祥黄启顺翁雨雄临床上常取腓肠神经移植来修复神经较长距离的缺损。王仁润等[1]发现切取腓肠神经后1年11个月至2年时,供区足部感觉恢复正常者仅24.1%,其余患者足部感觉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障碍。Lu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