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治疗呃逆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呃逆的疗效。方法设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取天突、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膈俞、脾俞、胃俞、胆俞、四关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攒竹、百会、四神聪、内关、神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按摩在胃脘痛护理中的应用杨玉英(包头市第四医院)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我们在临床护理中,逐步摸索运用按摩止痛法,解除病人痛苦,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取穴:是太阳膀胱经:胃俞、脾俞;手厥阴心包经:内关;是阳明胃经;足三里、天枢;任脉、中脘、关...  相似文献   

3.
胃下垂胃下垂是指因胃壁肌肉无力,使全胃部低于正常的解剖位置。本病多见于体型瘦高的人,常伴有其他内脏下垂,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多数病人有食欲不振、恶心、嗳气、胃痛(无规律性)、腹胀(进食后更明显,平卧后可减轻)等。病人可伴有全身乏力、心慌、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脾胃不健、中气下陷所致。按摩以健脾和胃、益气举陷为原则。按摩选穴百会、百劳、四神聪、中脘、气海、关元、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按摩方法1.用拇指指端叩击百会、四神聪3~5分钟。2.按揉百劳、中脘、气海、关元、胃俞、脾俞、肾…  相似文献   

4.
面肌痉挛面肌痉挛是指阵发性面部肌肉抽动或跳动的一种顽固性疾病。不同季节,不论男女,均可发病,中老年多发。该病多因七情所伤、肝阴暗耗,或过度疲劳、耗伤气血,或因产后失血过多,或阴虚阳亢所致。面肌痉挛在中医学中属“晌”的范畴。初起易治,久病难医,继发者易治,原发者难医。按摩以温散风寒,补益气血,补益肝肾为法,可熄风解痉。按摩选穴神庭、攒竹、阳白、颧、四白、地仓、下关、颊车、大迎、翳风、百会、率谷、风池、太阳、印堂、桥弓、夹承浆、安眠、合谷、脾俞、肾俞、足三里等。按摩方法1.用双手拇指桡侧缘交替推印堂至神庭30次。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针刺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对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胃俞组,中脘组,足三里组,梁丘组6组,每组7只,以无水乙醇灌胃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电针治疗结束10 min后观察胃黏膜形态组织学变化,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检测血清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梁丘组、足三里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下降,NO含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胃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来说,远端穴位足三里、梁丘优于局部穴位胃俞、中脘。  相似文献   

6.
肥胖症肥胖症可始于任何年龄,但以40~50岁女性多见。目前医学界认为,引起肥胖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病理性致肥,主要是因为内分泌失调,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堆积;另一类是生理性致肥,主要是因为饮食失控,营养摄入失衡,致使体内脂肪过量堆积。按摩有较好的减肥效果,而且不会产生副作用。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肥胖症,按摩重在调节内分泌功能,从而调节体内的脂肪代谢;对于因摄食过多引起的肥胖症,按摩重在调节胃肠道的功能,减少食物的摄入,从而减少脂肪的堆积。按摩选穴脾俞、胃俞、肝俞、中脘、天枢、梁丘、足三里、地机、三阴交、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头面部穴位按摩配合拔火罐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0例面部黄褐斑患者,在头面部的百会、四神聪、太阳、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承泣、迎香、颧穴位按摩; 在背脊两侧及胸腹部选择大椎、肺俞、膈俞、心俞、肝俞、胃俞、天突、膻中、中脘、气海、关元穴位,以闪、滚、游走、摇、着的罐法进行拔罐.结果 有效100例,有效率为90.91%.结论火罐刺激穴位,起到排毒祛湿,温经通络,舒肝解郁,促进代谢的功效,取诸穴实施按摩、拔罐,能加强调节内分泌功能,减少体内黑色素的分泌,逐步消退面部黄褐斑,促进皮肤康复.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认为胃脘痛多由精神刺激、情志不畅、劳倦过度、寒邪直中、气机紊乱、胃失和降或湿热内阻、中焦寒遏及气血凝滞所致。按摩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 ,应用不同手法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营卫、解除疼痛的目的。现将作者收治的 1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例中男 4例 ,女 6例 ,年龄 45~ 70岁。主要症状为上腹胃脘部疼痛 ,痛时牵连肋背 ,或兼见胸脘痞闷 ,恶心 ,呕吐 ,纳差 ,嘈杂 ,嗳气 ,大便溏薄或秘结。实证多痛急而拒按 ,虚症则多痛缓而有休止。1.2 取穴及治疗方法 取胃俞 ,脾俞 ,内关 ,足三里 ,天枢 ,中脘 ,…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足三里、内关和合谷注射小剂量山莨菪碱结合足三里、合谷、内关、膈俞、膻中、中脘针炙法治疗呃逆的效果.方法 51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行足三里、合谷、内关、膈俞、膻中、中脘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足三里、内关和合谷注射小剂量山莨菪碱.结果 治疗组20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有效,对照组11例患者治愈,15例患者有效.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足三里、内关和合谷穴注射小剂量山莨菪碱结合足三里、合谷、内关、膈俞、膻中、中脘针炙法治疗是一种治疗呃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术后呃逆为外科常见症状之一,尤其顽固性呃逆治疗时相当困难。笔者采用指压穴位的方法治疗本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64例完整的病历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4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43例,女21例;年龄20岁~67岁,平均46岁;其中胃肠道手术29例,胆道手术15例,脾切除术10例,贲门癌手术6例,脑外伤4例。2 治疗方法取穴:攒竹、天突、内关、足三里。方法:攒竹穴,医者拇指放在该穴上,其余四指放在头两侧,力量由轻到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持续3~5分钟。天突、内关、足三里,用拇指按压,以酸胀为度,持续3~5分钟,同时让病人深呼吸。一般1次即可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按压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单纯性和继发性呃逆患者进行针刺攒竹、天突、膻中、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穴,同时按压攒竹穴,3d-7d后评定临床效果。结果48例患者治疗1年后随访,治愈率达100%。结论针刺结合按压治疗呃逆,方法简单,疗效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一般资料 5例均为门诊病人,妊娠1~2月,均为中度以上恶阻。 治法:取任脉,足阳明经、手足厥阴,足太阴经穴为主,虚证针用针法;实证针用泻法。 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 肝火上逆,加太冲;痰温中阻,加脾俞,丰隆、阴陵泉。 操作:针刺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公孙(双),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针一次针,每日一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近2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三大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并公开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SPSS Modler14.1和SPSS Statistics2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167篇,提取出腧穴处方192首,涉及腧穴60个,主要归胃、任脉、膀胱经。其中使用频次≥6的腧穴有20个,排名前五的分别为足三里138次、内关122次、中脘83次、膈俞49次、膻中46次;使用频次≥31的常用腧穴组合22对,排名前四的分别为足三里-内关、足三里-中脘、内关-中脘、足三里-内关-中脘;获取强关联腧穴组合规则67条。结论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呃逆选穴经脉以胃、任脉、膀胱经为主,其中以足三里、内关、中脘为组方核心腧穴,以调补脾胃、行气宽胸为治疗大法,可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呃逆提供相对规范的腧穴处方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常用穴位及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有关针刺治疗FD的临床研究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常用穴位及选穴规律。结果针刺治疗FD使用频次最多的十个穴位依次为:足三里、中脘、内关、天枢、太冲、胃俞、梁丘、脾俞、丰隆、冲阳。结论针刺治疗FD的常用穴位多位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上,其中以足阳明胃经穴及足太阳膀胱经穴最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查阅针灸治疗泄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针灸治疗泄泻的临床用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针灸处方大辞典》及现代权威文献中针灸治疗泄泻的处方,对腧穴的使用频次、归经、种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泄泻的选穴规律。结果纳入的136首处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位腧穴为天枢、足三里、中脘、大肠俞、脾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神阙、气海;穴位配伍方面,出现频率最多的对穴配伍有足三里、天枢,中脘、天枢,大肠俞、天枢,脾俞、天枢,足三里、中脘,三穴配伍有中脘、天枢、足三里,足三里、天枢、神阙,足三里、天枢、脾俞配伍;足阳明胃经为针灸治疗泄泻的首选经脉,胃经腧穴选用频率最高、范围最广;以下肢和胸腹部穴位为主,且常用五输穴、募穴和背俞穴。结论临床必须坚持针灸局部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的重要原则;高频次的选用能代表治疗思路;针灸治疗泄泻以天枢、足三里、中脘、大肠俞、脾俞、关元等为主要穴位。  相似文献   

16.
慢性唇炎因脾胃虚弱,湿热内生,复受风邪外袭,热毒挟风上攻所致。傅杰英教授认为调理脾胃为治疗唇风之根本。辨证取穴除取水沟、地仓、承浆等穴以调理通畅唇周经络外,同时注重整体脏气的调节,可先点刺井穴、荥穴、四缝穴等以祛浮游之火,化浊去毒;再结合背俞穴、胁肋部刮痧、放血以祛实邪,而后以调理脾胃为重点,采用胃三针(内关、中脘、足三里)结合章门、太白、脾俞以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取中脘、丰隆、内关以祛湿化痰,化瘀消脂。  相似文献   

17.
头面部穴位按摩配合拔火罐治疗黄褐斑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头面部穴位按摩配合拔火罐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2例面部黄褐斑患者,在头面部的百会、四神聪、太阳、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承泣、迎香、颧穴位按摩;在背脊两侧及胸腹部选择大椎、肺俞、膈俞、心俞、肝俞、胃俞、天突、膻中、中脘、气海、关元穴位,以闪、滚、游走、摇、着的罐法进行拔罐。结果有效20例,有效率为90.91%。结论火罐刺激穴位,起到排毒祛湿,温经通络,舒肝解郁,促进代谢的功效,取诸穴实施按摩、拔罐,能加强调节内分泌功能,减少体内黑色素的分泌,逐步消退面部黄褐斑,促进皮肤康复。  相似文献   

18.
《史记》最早记载了针灸治疗消渴病的医案,以后历代皆有发展.建国后对以针灸治糖尿病有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专用穴位增至82个,大多接证循经取穴,常用主穴: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华佗来脊、太溪、中脘、膈俞等;配穴:风池、胰穴(6~8胸椎旁阳性压痛点)、肝俞、胃俞、命门、膀胱俞、曲池、尺泽、内关、列缺、合谷、神门、太渊、阳陵泉、地机、丰隆、悬钟、复溜、内庭、睛明、光明、金津、玉液、承浆、意舍、水道等.一般以针刺为主,或并用灸法.常用手法有平补平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耳针、中药疗法配合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主取脾俞、胃俞、中脘、天枢、足三里(双)、三阴交(双)等穴位;耳针疗法主取脾胃、交感、神门、皮质下穴位;灸法主取气海、脾俞、胃俞穴位;穴位注射法主取脾俞、胃俞、足三里穴位,用0.25%~1%的普鲁卡因注射液每穴注射3 mL,每日1次;中药疗法以温中健脾、祛寒止痛方剂为主;推拿疗法在胃脘部、背部、肩臂及胁肋部进行操作。结果:30例患者经1~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18例,显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其中1个疗程治愈10例,2个疗程后共治愈18例。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 2 0年来 ,应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近年来资料完整的病案报道如下 ,以供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本组 87例均来源于 1996年 10月~ 2 0 0年 12月我院门诊或入院患者。其中男性 6 0例 ,女性 2 7例 ;年龄最大 80岁 ,最小 10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2个月。全部病例均表现为呃逆连声 ,声短而频 ,不能自制或间而作 ,多因精神因素或受凉发病或器质性病变引起。2 治疗方法2 .1 针灸治疗取穴 :攒竹、天突、内关、巨阙、膈俞、中脘、足三里。若肝郁气滞者 ,加太冲、期门 ,用泻法 ;胃实者 ,加内庭、天枢 ,清热降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