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掌握珠海口岸蚊类的种群及其季节消长情况,为蚊类防制、蚊媒传染病监测和口岸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诱蚊法,用吸蚊管进行定点、定人、定时人工诱捕,从2002.3~2003.2对珠海口岸的蚊类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共捕获蚊类6属12种,其中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捕获成蚊总数的54.4%、37.0%、3.25%。结论珠海口岸全年均有蚊类活动,成蚊密度高峰出现在3月份,从3月至次年1月,成蚊季节消长曲线基本呈逐月下降趋势;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为加强珠海口岸的蚊媒传染病监测控制以及鉴别外来蚊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顺德口岸媒介生物本底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清顺德口岸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开展口岸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顺德口岸的鼠类及媒介昆虫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捕获鼠类368只,年平均鼠密度为2.33%;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0.8%,其次为臭鼩鼱,占16.40%.捕获蚊类384只,年平均密度25.3只/人工小时;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63.40%.捕获蝇类60371只,隶属4科19属30种,年平均密度为502.2(只/笼.日),大头金蝇为优势种,占捕蝇总数的54.50%.发现蜚蠊2科2属3种.鼠体集蚤49匹,臭鼩鼱染蚤率为62.5%,黄胸鼠蚤指数最高为2.7.[结论]顺德口岸啮齿动物、媒介昆虫品种比较单纯,都是南方常见种类,其中有的种类种群数量大、密度指数高,应作为重点防制对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口岸蚊虫种群和分布。方法灯诱法和捞勺法。结果2005—2007年间上海口岸共捕获蚊虫6属18种,其中按蚊属1种,伊蚊属3种,阿蚊属1种,库蚊属10种,曼蚊属1种,骚扰蚊属2种,背点骚扰蚊在上海首次捕获。广泛分布的有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是上海口岸可能骚扰人的常见蚊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云南省临沧城区蚊类种群组成及特征,为预防虫媒传染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8月,采用诱蚊灯法,在临沧城区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布放4盏诱蚊灯连续7夜诱捕蚊虫。结果捕获蚊类共5属22种1 327只,其中库蚊属11种1 210只,占捕获总数的91.18%;阿蚊属4种83只,占6.26%;按蚊属5种30只,占2.26%;伊蚊属和轲蚊属各1种2只,各占0.15%。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57.72%和32.40%,其他蚊种均<3.69%。结论临沧市城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蚊虫生长,致倦库蚊及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数量多且分布广泛,主要影响临沧城区蚊密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集安口岸地区蚊类种群密度及消长,深入开展虫媒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为口岸地区的蚊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帐诱捕法(手电照明、电动吸蚊器)定人、定时捕获蚊类。[结果]经对捕获的蚊类进行分类鉴定,共发现蚊类3属6种。库蚊属为优势种,占蚊类总数的87.95%。淡色库蚊最多,占蚊类总数的58.41%。8月中旬为蚊类密度高峰,占总数的25.56%。[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集安口岸地区蚊类的种群构成及分布情况,今后应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灭蚊工作,防止蚊媒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广州市萝岗口岸蚊类的种群构成、不同生境密度分布及其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媒介生物的有效防控及其传染病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和人帐诱捕法对蚊类孳生和栖息地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捕获成蚊2690只,经鉴定隶属2亚科3属6种,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78.74%,其次分别为白纹伊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褐尾库蚊;全年平均蚊密度为28.2只/人工·h,全年以在建新办公楼蚊密度最高,为53只/人工·h;成蚊季节消长高峰期在4~6月份,白纹伊蚊季节消长高峰期在6~8月份。〔结论〕本次调查得出较为详细的口岸蚊媒本底资料,为今后蚊媒防治工作提供切实的技术指导,当前灭蚊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车检场的卫生监督,消灭蚊虫滋生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蚊媒种群动态变化和分布特征,为乙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5-9月在开江县乙脑流行区选择稻田、畜圈、人房各3个点,每半月监测1次,每次每个点各捕蚊15min,将捕获蚊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 5-9月共捕获蚊虫4734只,平均密度为210.4只/人工小时,其中稻田、畜圈、人房分别为247.3、267.7和114.3只/人工小时。稻田捕蚊1855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93.21%,致倦库蚊占5.55%;畜圈捕蚊2023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44.04%,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分别占33.81%和22.15%;人房捕蚊856只,其中致倦库蚊占72.20%,三带喙库蚊占22.08%。稻田三带喙库蚊密度高峰出现在6月上旬和下旬(570.7和583.3只/人工小时),畜圈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265.3只/人工小时)和9月下旬(533.3只/人工小时),人房高峰出现在8月上旬(70.7只/人工小时)。结论开江县稻田和畜圈以三带喙库蚊为主,人房以致倦库蚊为主,乙脑发病高峰季节与稻田和畜圈三带喙库蚊密度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厦门港区蚊虫密度及其季节消长情况。方法诱蚊灯法。结果 2009-2011年,在厦门港区共捕获蚊类2 549只,平均密度为0.89只/(灯·h)。在所捕获的蚊中,致倦库蚊占88%,三带喙库蚊占5%,白纹伊蚊占2%。结论致倦库蚊为厦门港区优势蚊种,4-6月为蚊密度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农村的蚊媒数量变化规律及种群构成情况,为做好蚊媒传染病防治和蚊类危害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诱蚊灯诱捕成蚊并进行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全年3类环境共计诱捕成蚊30 160只。经鉴定分类,捕获成蚊隶属1目1科2亚科4属5种。其中库蚊亚科库蚊属有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伊蚊属有白纹伊蚊,阿蚊属有骚扰阿蚊;按蚊亚科按蚊属有中华按蚊。年均成蚊总密度为134.2只/灯晚。致倦库蚊种群数量最多占46.94%,中华按蚊占26.23%,三带喙库蚊占12.94%。结论诱蚊灯法调查获得的蚊群种群密度消长及其种群构成,对三峡库区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和蚊虫危害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成都市蚊虫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控蚊媒传染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诱蚊灯法,于每年4-11月在成都市城区和农村开展蚊虫密度监测.结果 共捕获成蚊337 233只,平均蚊密度为3.52只/(灯· h),其中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蚊总数的50.43%、35.85%.2013-2017年蚊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上海口岸蚊蠓种类、分布及习性。〔方法〕用帐诱、灯诱和捞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口岸捕获蚊虫5属13种,按蚊属1种,伊蚊属2种,库蚊属8种,阿蚊属1种,曼蚊属1种,库蠓属5种,骚扰人类以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北京库蠓为多。蚊类活动季节为4~11月,6~8月达到高峰,夜间活动为库蚊和按蚊,活动高峰为日出前1h和日落后1h,白昼为伊蚊。〔结论〕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北京库蠓是上海口岸侵扰人类的主要蚊蠓;窄翅伊蚊在上海口岸首次捕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江县乙型脑炎蚊媒种群动态变化和分布特征,为乙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06/09在开江县乙脑流行区选择稻田、畜圈、人房各3个点,每半月1次,每次各捕蚊15 min,将捕获的蚊进行鉴定分类。结果共捕获3 052只,平均密度为508.1只/人工.h,其中稻田为433.0只/人工.h,畜圈为750.0只/人工.h,人房为343.0只/人工.h。稻田捕获866只,三带喙库蚊761只(87.88%),次是致倦库蚊87只(10.05%);畜圈捕获1500只,致倦库蚊917只(61.13%),次是三带喙库蚊526只(35.07%);人房捕获686只,致倦库蚊558只(81.34%),次是三带喙库蚊122只(17.78%)。稻田三带喙库蚊密度出现高峰在7月下旬(1 016.0只/人工.h),畜圈出现高峰在9月上旬(1 220.0只/人工.h),人房出现高峰在9月下旬(284.0只/人工.h)。结论 开江县稻田以三带喙库蚊为主,畜圈和人房以致倦库蚊为主,乙脑发病高峰季节与稻田三带喙库蚊密度高峰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岱山县蚊种构成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当地蚊类控制及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岱山县7个乡/镇各选2个具有代表性的村,每个村选择民房内、户外和牲畜棚各2处布点,于2017年4—11月每月上旬和下旬分别在调查点采用诱蚊灯法诱捕成蚊并进行种属鉴定。结果共捕获成蚊33 371只,其中33 188只隶属4属6种,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53.32%和40.33%。牲畜棚以三带喙库蚊为主,占55.37%;民房内和户外以致倦库蚊为主,分别占77.95%和66.14%。平均蚊密度为24.83只/(灯·夜),牲畜棚成蚊密度最高,为15.37只/(灯·夜);户外成蚊密度最低,为2.91只/(灯·夜)。6—9月为成蚊活动高峰期;致倦库蚊密度在6月上旬达到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三带喙库蚊密度有2个高峰,分别为7月上旬和9月上旬;中华按蚊、骚扰阿蚊、白纹伊蚊、东乡伊蚊和其他蚊种密度较低,分布较平缓。结论岱山县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成蚊活动高峰集中在6—9月,牲畜棚蚊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病媒蚊虫群落特征和演替动态变化,了解主要传播媒介蚊虫种群动态及与城市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诱法,连续4年在清远市调查蚊虫种群密度.结果 此次调查清远市蚊虫有致倦库蚊、骚扰阿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5种;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群落种群数量的92.27%;其次为骚扰按蚊,占3.98%;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数量较少,各占1.62%;中华按蚊仅占0.51%.在研究期间,比较2006年与2008、2009年数据,结果表明群落构成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致倦库蚊在种群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白纹伊蚊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中华按蚊在种群中逐渐消失,三带喙库蚊在群落中数量波动较大.不同蚊种在夜间呈现不同活动节律,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19:00-22:00其密度逐渐增加,高峰主要在21:00之后;白纹伊蚊在夜晚各个时间段都有活动,活动高峰主要在20:00之前;骚扰阿蚊呈现与白纹伊蚊相似的活动规律.结论 清远市在城市化过程中,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逐渐增加,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三带喙库蚊则在不同年份中波动较大;传疟媒介中华按蚊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加强登革热和乙脑媒介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5.
厦门口岸蚊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开展口岸传染病监测和蚊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法》对厦门口岸的蚊类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蚊类的种群构成为2亚科4属9种,以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群,分别占90.47%,7.54%,全年平均的蚊虫密度为12.58只/人工·小时,季节消长的高峰期为3、4、5月份。结论 做好口岸蚊类调查,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加强高峰期蚊类的密度监测,在繁殖高峰到来之前,适时灭蚊可有效降低蚊密度,保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国境口岸不同蚊种的核糖体基因第2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分子鉴定方法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针对蚊虫的rDNA核酸序列保守性,设计扩增rDNA-ITS2编码区的PCR引物,对广州机场、江门和湛江等国境口岸采集的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等成蚊和实验室喂养的蚊幼虫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已知蚊虫的rDNA-ITS2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不同蚊虫的rDNA-ITS2扩增片断长度不同,M2引物对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的扩增片断分别为447bp-520bp、432bp-438bp、527bp-586bp、439bp-448bp和644bp。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显示,尖音库蚊组和三带喙库蚊聚类为库蚊属,再与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聚类为库蚊亚科,库蚊亚科再与中华按蚊进行聚类,分子进化与蚊虫形态学鉴定的亲缘关系保持一致。[结论]建立的rDNA-ITS2分子鉴别技术可成功地应用于国境口岸范围内成蚊和幼蚊的亚科、属和种的区分和确定系统发育关系。这可以弥补蚊虫形态特征信息量的不足等传统分类系统的缺点,对国境口岸范围外来的或新发现的蚊种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调查掌握福田保税区蚊类种群构成、密度分布、季节消长等本底资料,为防控蚊类媒介传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境口岸蚊类监测规程(SN/1300-2003)制定调查方案,采用人工诱蚊法。结果此次调查共捕获成蚊1462只,2属3种。其中,致倦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占:48.6%;其次,白纹伊蚊构成比占:39.1%;再其次,三带喙库蚊构成比占:122%。蚊类平均密度为6.8只/人工小时。季节消长情况:常年有蚊类活动,7-9月份为高峰期,白纹伊蚊3月下旬开始活跃。结论此次调查发现:7-9月份为蚊类密度高峰期,特别是白纹伊蚊。在蚊类高峰期前应及时有效开展灭蚊工作,防控蚊类媒介传染病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荆门地区蚊虫种类、季节消长、夜间活动规律以及不同生态环境对蚊类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4种不同生境的采样点,使用紫外诱蚊灯诱集蚊类,并在蚊类活动高峰期进行夜间分时段诱集.所得蚊类样本经实验室分类鉴定、数据统计.结果 7月下旬蚊类密度最高,达到693只/(台·夜);夜间21∶00 ~23∶00和03∶00~05∶00蚊类密度较高,分别达到12只/(台·h)和10.5只/(台·h);调查所得1科5属13种蚊种中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骚扰阿蚊(Armigeres obturbans)、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4种密度比较高;平原农村高峰期三带喙库蚊占82.57%,山区农村高峰期中华按蚊占64.33%.结论 荆门地区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蚊类活动高峰期为7月上旬到8月上旬;蚊类夜间活动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21∶00~23∶00和03∶00 ~05∶00;平原农村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山区农村优势蚊种为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0年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区内退水后、蓄水前的蚊虫种类构成和密度情况,为蚊媒后续监测及蚊媒病的防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在三峡库区上、中、下游选择4个典型消落区作为监测点,于2010年分别在库区退水后和蓄水前进行蚊媒监测。每个监测点按10 m海拔高程差设置3个梯度,每个梯度每次设3盏诱蚊灯。结果 2010年消落区成蚊监测共布放90灯次,捕获蚊虫101只,其中三带喙库蚊22只,占捕获总数的21.78%;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各占16.83%;骚扰阿蚊占6.93%,其他蚊种占37.63%。结论 三峡水库消落区提供了蚊类孳生环境,蚊密度处于低水平,表现了低海拔向高海拔的递减趋势;消落区存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和疟疾传播媒介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系统监测桂平市蚊媒状况,为洪涝灾区蚊媒传染病防治提供有效防治策略。方法选择广西洪涝灾区有代表性的桂平市,按农居、猪圈、牛棚3个环境设点,应用诱蚊灯捕蚊。结果蚊类平均密度为156.03只/小时/灯,主要蚊种有4种,即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蚊子种群比例以三带喙库蚊最高为89.98%,其他种群比例较低,分别为中华按蚊占6.36%、致倦库蚊占0.43%、白纹伊蚊占0.01%。结论桂平市蚊媒传染病媒介密度较高;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三带喙库蚊是优势蚊种,其密度和季节消长与当地乙脑流行相吻合,应加强对三带喙库蚊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