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十一、足少阳胆经瞳子髎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外去眦五分”。考“瞳”,意指瞳子,《玉篇》:“目珠子也”。“子”,犹人也,《荀子·王霸》:“谁子之与也?”。瞳子,意指瞳人,或称瞳孔。“髎”有深空之义(其义详前释)。此穴在目外眦五分处的陷凹中,此处目瞳子,故名瞳子髎。  相似文献   

2.
<正> 八、足少阴肾经涌泉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甲乙经》卷三谓:“在足心陷者中”。考“涌”有水腾溢、上升之义,《说文》:“滕也”。杨基诗:“酒酣文思涌”。“泉”水自地出为泉(其义详前释)。《释名·释水》:“水上出曰涌泉”。此穴在足底,当足跖屈时的凹陷处是穴。足少阴肾脉由此向上腾溢,如泉水自地涌出,故穴名涌泉。  相似文献   

3.
<正> 三、足阳明胃经腧穴承泣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考“承”有受义。《礼·礼运》:“是谓承天之祜”。《易·师卦》:“开国承家”。虞翻谓:“承受也”。“泣”,《说文》:“无声出涕曰泣”。《六书故》:“书:‘呱呱而泣,’诗:‘其泣喤喤’,泣非无声也,大约悲者泣而哀者哭,哭泣之声有细大之差焉”。《尔雅·释言》:“泪也”。此穴在目下,当悲泣泪下,此穴处首先受之,故名承泣。四白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下一寸,面(九页)骨颧  相似文献   

4.
神阙穴 ,出《针灸甲乙经》 ,属任脉之穴 ,别名脐中、气舍、命蒂。神 ,指元神 ;阙 ,有缺空之义。本穴正当脐中 ,脐为脐带脱落处结疤后的陷窝。胎儿靠脐带转输母体之气而成长 ,故脐可谓先天元神出入之道 ,其处凹陷空缺 ,故名神阙。脐的中央是穴。故曰 :“脐者 ,肾间之动气也 ,气通百脉 ,布五脏六腑 ,内走脏腑经络 ,使百脉和畅 ,毛窍通达 ,上至泥丸 ,下至涌泉。”神阙穴 ,为任脉之要穴 ,任脉为阴脉之海 ,循行于胸腹正中 ,上连心脏 ,中经脾胃 ,下通肝肾 ,与督脉一源三歧 ,故有“脐通百脉”之说。  《医宗金鉴》谓神阙穴“主治百病 ,及老人虚人…  相似文献   

5.
<正> 七、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内眦外。”考“睛”,意指眼睛,《玉篇》:“睛,目珠子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明”,《说文》:“照也”,《左传·昭二十八年》:“照四方日明。”此穴在目内眦角,《甲乙经》载:“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目痛,  相似文献   

6.
<正> 承浆穴是针灸临床常用穴之一,其主治较为广泛,对于某些急慢性疾患有较好疗效。笔者拟就本穴及其临床配伍应用,复习有关文献,结合临证体会,略述管见,以供同道参考。一、承浆穴之名称《素问·气府论》已提及本穴之部位,即“下唇一”。王冰注云:“谓承浆穴也。在颐前下唇之下。”但本穴正名则当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卷三。本穴又名天池(《针灸甲乙经》)、鬼市(《备急千金要方》)、悬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垂浆(《圣  相似文献   

7.
廉泉穴首见于《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其咳上气,穷诎胸痛者……取之廉泉……取廉泉者,血变而止。”《素问·刺症》说:“刺舌下两脉出血……舌下两脉者,廉泉也。”《内经》记载廉泉位于“舌下两脉”中。《黄帝明堂经》、《甲乙经》皆曰:“廉泉,一名本池。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阴维、任脉之会。”可见《黄帝明堂经》、《甲乙经》所说的廉泉穴,指任脉廉泉,位于喉结正上方,舌骨上缘。至明代、刘纯撰《医经小学》,将“舌下两脉”廉泉归属奇穴,更名金津(左)玉液  相似文献   

8.
<正> 四、足太阴脾经隐白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甲乙经》卷三谓:“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如韭叶”。考“隐”《说文》:“蔽也”。有隐藏、隐蔽不显之义。《荀子·王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白”,《说文》:“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凡白之属皆从白”,《素问·阴阴应象大论》:“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藏为肺,在色为白”。此穴在足大趾内侧,距爪甲角约一分的赤白肉际处,为脾足太阴脉所出,脾为土藏,金隐土中,取之有生金荣肺之用,而主治气喘,且其穴居隐处而肉色白,故名隐  相似文献   

9.
列缺穴在调治任脉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缺一穴出自《灵枢·经脉》篇。《甲乙经》指出“去腕上一寸五分”的定位法。《黄帝经明堂》所述 :“列 ,行列也 ,此别走络 ,分别大肠 ,所以称缺之 ,别之缺经之上 ,故曰列缺。”则从命名上解释了列缺的络穴特点。这说历代医家在临床应用上都十分重视。著名的《四总穴歌》就提出“头项为列缺”之用。其实这只是列缺穴应用的一方面。此穴还有另一方面的应用。那就是金元时代窦汉卿所创的八脉交会穴 ,即列缺通于任脉 ,凡为任脉的生理病理有关或病变部位与任脉循行有关的病都可取用列缺穴进行调治。近年 ,笔者应用这方法在临床略有所获 ,现将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整理《针灸甲乙经》中主治妇科疾病的条文,分析其治疗妇科疾病的选穴规律.方法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针灸甲乙经》为底本,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妇科疾病条文中的病种、经络、选穴等,结合中医理论分析《针灸甲乙经》中妇科疾病的取穴规律.结果 《针灸甲乙经·卷第十二·妇人杂病第十》论治妇科疾病原文共计49条,论述妇科疾病35种,选穴48个,经脉以足厥阴肝经、任脉、足阳明胃经为主,选穴部位集中在腹部和下肢,并以五输穴、募穴等特定穴多见.结论 《针灸甲乙经》治疗妇科疾病取穴规律是以单穴为主,重视足经;重视任脉,善用腹部近治法;重视特定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 曲鬓本穴出于《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在耳上入发际曲隅陷者中,皷颔有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十四经发挥》(简称《发挥》)、《针灸大成》(简称《大成》)、《针灸聚英》(《聚英》)皆云:“在耳上发际曲隅陷中,鼓颔有空”。《类经图翼》(《图翼》)描述同《甲乙》,惟“陷者中”作“陷者”。《医宗金鉴》(《金鉴》):“从悬厘后行耳前入发际曲隅陷中,鼓颔有空”。  相似文献   

12.
天突穴刺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突穴属任脉,出于《灵枢·本输》,又名玉户(《针灸甲乙经》)、天瞿(《千金翼方》),为阴维、任脉之会(《甲乙经》)。本穴内应肺系,外通气窍,为气息出入之要塞,可宣肺平喘,清音利痰,主治咽喉部多种疾病,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治疗咽喉炎、功能性失语、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3.
人中穴,又名水沟,出自《甲乙经》。本穴位置古今医籍记载不一,据有关文献考证,现今定位并不妥当,当应重新厘定。关于本穴定位,主要有以下几说(1)“在鼻柱下人中,……直唇取之”,即定于水沟中点处。此说见于《甲乙经》,后世著作如《千金》、《发挥》、《素问·王注》、《图翼》《铜人》《大全》等均同比。(2)“在鼻下三分,衔水突起处。”此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方六集》同。(3)“鼻柱下沟中央,近  相似文献   

14.
“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出于《素问·刺禁论》,在《素问》的各种注本及后人对此句的语释中均以为“脑户”即指脑户穴,甚至有些医籍如《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等,为了突出其为脑户穴之意而将此句中“头”字去掉,并因此出现脑户穴禁针之说。  相似文献   

15.
任脉理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脉属于奇经八脉,为十四经之一,其生理功能可归纳为三点:(1)统诸阴经,为阴经之海。(2)主一身之元阴,主宰生长壮老。(3)主生殖发育,调经通乳。有关任脉的记载首见于《内经》,《难经》亦有所论。元·滑寿《十四经发挥》首先将任督与十二经相提并论而有“十四经”之称,并喻“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近年来,随着对经络学说的深入研究,奇经愈显示出其应有的临床价值,任脉尤其如此,本文试对任脉理论的临床应用作一探讨。 1、任脉的病侯 任脉为阴经脉气所汇聚,故任脉发生异常时,主要出现阴经(特别是肝、肾)方面的症候。《素问·骨空论》载有:“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如果任脉脉气虚耗,会导致女子“地道不通,故形坏而  相似文献   

16.
四足太阴脾经1.隐白:藏者曰隐。穴在足大趾端内侧,去爪甲如韭叶,《甲乙经》有:“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如韭叶。”是处皮肤常隐而肉色白,因名隐白。2.大都:都者盛也。穴当足大趾本节之后内侧陷中,《甲乙经》有:“在足大指本节后陷者中。”是处皮肤丰盛,因名大都。3.太白:穴属足太阴,位于足内侧,核骨下陷中。《全鉴》有:“足大指后内侧,内踝核骨下,赤白肉际陷中。”是处皮肤较足底  相似文献   

17.
五手少阴心经1.极泉:尽处曰极,水之高而有源者曰泉。心主血脉,如水之流,穴当心经最高极点之处,因名极泉。2.青灵:灵指效验,青主痛症。因是穴主治肩臂不举,疼痛不能带衣,以及头痛胁痛,《铜人》有,“治肩臂不举,不能带衣。”灸此有止痛之效,因名青灵。3.少海:少指手少阴心,心主血脉,似水之流,且兼穴为阴合水穴,《甲乙经》有:“手少阴脉之所入也为合。”因名少海。  相似文献   

18.
<正> 山东中医学院校释的《针灸甲乙经》一书出版后,笔者在一九八一年,就其“校勘”部分,提出了一些意见,进行过讨论评议。笔者提出:“以《太素》为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据校书”,这只是当《太素》、《灵枢》、《素问》、《甲乙》之间的是非纠葛难以辨解之时,以《太素》为解疑排难的标准而已。因此,根本不可能影响到其他  相似文献   

19.
大椎,属督脉经 腧的穴,位于第七颈 椎棘突下,为临床常用穴位。《针灸甲乙经》说:“大椎在第一椎上陷者中,三阳督脉之会”。北宋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补充了“手足”二字,有“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的记载。它们都指出了此穴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又由于此穴具有治疗诸阳经病证的功能,所以后世有“大椎为诸阳之会”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正>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分部依线厘定了349穴,为历代医家所遵循,其以四肢分经、躯干分部法排列穴位,今人很少应用,而以全部归经代之。本文将从头面躯干经脉循行特点,讨论《甲乙经》以部列穴的合理性。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直接归属经络。《素问·九针十二原》云:“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也……”“灵枢·小针解》云:“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素问·气府论》更明确指出了腧穴与经脉的关系.即为“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