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背景和目的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能产生较多分泌蛋白或毒素的细菌,在人胃内可长期定植。感染者早期患者有症状但组织学或内镜下病变轻微。长期慢性感染者常与胃黏膜糜烂、胃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肿瘤相关。人群中约半数有Hp感染,并有聚集性,一旦感染不经治疗多终生带菌。本研究目的是从宿主与坳之间体液免疫角度研究Hp的长期带菌和致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与胃恶性肿瘤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吴灵飞综述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邓长生审校幽门螺杆菌(HP)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它不仅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独立致病因子,其胃内定植引起的免疫反应既与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形...  相似文献   

3.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口腔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原与胃内却感染、上消化道疾病以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对不同胃病患者口腔内及胃内的Hp抗原同步检测,分别比较不同胃病患者口腔却抗原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上消化道症状组患者口腔却检出率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症状组;有上消化道症状组口腔Hp检出率明显高于胃内检出率;各组上消化道疾病(不包括消化道肿瘤)中口腔嘶,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慢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组与慢性胃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内存在高Hp检出率现象,口腔Hp可能是慢性胃病患者坳感染的重要来源,口腔内坳感染可能与部分胃黏膜癌前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部位胃腺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胃腺癌的关系,对85例(35例位于贲门部和50例位于非贲门部)组织学证实的胃腺癌患者和85例对照者进行Hp检测。胃镜检查时,取胃粘膜活检标本,用快速型尿素酶试纸和血清抗Hp抗体法检验来确定Hp感染。结果显示:(1)胃腺癌患者Hp阳性率(70.6%)高于对照组(41.4%),P<0.01;(2)不同部位胃腺癌Hp阳性率分别为胃窦87.5%,胃体70.0%,胃底81.3%均高于贲门部癌(54.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p感染与胃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胃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旨在对手术切除的PGL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及细菌检测,以观察淋巴瘤在不同病理状态中Hp感染的差异,从而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一、材料与方法1.收集我院1981年~1996年间手术切除胃标本经病理证实为PGL者30例为实验观察对象。用与PGL组年龄相匹配同期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腺癌,采取系统抽样各随机提取100例作对照观察。2.标本均采用10%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PGL的诊断标准从临床可排除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提要:对36例行纤维胃镜检查的患,分别进行胃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试验·结果发现: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胃内感染率;胃内有感染,口腔也有感染;胃内无感染,口腔仍可有感染;但口腔无感染,则胃内亦无感染。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与胃外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83年Marshall和Warren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人们已普遍认为它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粘膜淋巴组织相关性淋巴瘤有关。随着对HP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发现它还参与许多胃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此作一综述。1 高氨血症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HP分泌的尿素酶含量高于肠道细菌的数十倍,因此可引起高氨血症。有人通过细菌培养发现107CFU/ml的HP,2小时内能产生氨5.88~11.7mmol/L[1]。厉有名等[2]用大鼠肝硬化模型进行研究,发现胃内灌注HP后…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旋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HP感染可能与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发病相关,资料显示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认为胃MALT的获得是由于HP感染导致的免疫反应的结果。根除HP治疗使胃淋巴瘤消退,伴随HP感染的再发而肿瘤复发等观察结果进一步表明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双核素标记试餐和SPECT检测12例健康志愿者液体、固体食物排空及排空过程中胃内食物分布情况。摄食后液体很快在胃内分布,液体的近端胃排空及远端胃内容量与排空时间均有相关性,排空曲线呈指数相,无延迟时间存在;而固体的胃排空有个体差异,摄食后常在近-远端胃之间形成一局部收缩带,影响固体的分布。与液体排空相似,固体的近端胃排空及远端胃内容量与排空时间亦有相关性,排空曲线呈双相性,即先缓慢后快速排空,存在延迟时间。液、固体半排空时间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根除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分布特点.方法有消化道症状,Hp+慢性胃炎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9岁~74岁,平均44岁.采用CBS,FuZ,Met三联治疗2wk,在根除治疗前及治疗结束4wk后从胃底、胃体、角切迹、幽门前大弯侧多部位取活检,以WarthinStary染色检测Hp,HE染色观察局部胃炎程度.结果三联治疗前Hp呈全胃分布,各部位H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Hp数量和胃炎程度各部位有差异,且有明显相关性(r=0948),以角切迹Hp数量最多,胃炎程度最重,局灶性萎缩、活动性胃炎的发生率亦最高.22例根除治疗后Hp仍阳性患者,以胃底检出率最高(909%),角切迹最低(318%),两部位相比有显著差异(χ2=144,P<001).结论角切迹是治疗前Hp的最佳检测部位,胃底是治疗后Hp的最佳检测部位.  相似文献   

11.
胃康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胃康宁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并从中医理论和临床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100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胃康宁和奥抗三联治疗,疗程4周,观察主要症状的改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改善主要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率1.7%,对照组3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康宁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MALT淋巴瘤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MALT淋巴瘤诊断与治疗进展吴云林,孙敏娴幽门螺杆菌(Hp)与胃腺癌及胃MALT(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对胃腺癌的致恶变作用主要涉及Hp引起胃粘膜细胞增殖增加、反应性氧团簇作用、抗坏血酸降低、低胃酸和细...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胃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发现Hp亦可存在于食管的化生柱状上皮中,研究Hp感染与胃食管反充病及其并发症(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对胃食反流病的合理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抑癌基因p16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华  袁媛 《中华消化杂志》1997,17(4):242-242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抑癌基因p16表达的研究高华,袁媛,王兰,吴烨秋,王梅先,叶千红,刘士良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前疾病及胃癌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60例胃粘膜活检组织,取自中国医科大学第...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与胃腺癌的胃粘膜增殖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病学资料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可使胃癌发生增加 6~ 8倍 [1]。 Hp感染在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演变过程中,所产生的潜在致癌机制尚未明确。为探讨 Hp感染对胃粘膜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试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观察 Hp相关性慢性胃炎、胃腺癌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 P53蛋白的表达,以认识 Hp的可能致癌作用方式。  1.材料:胃镜及活检确诊的 35例慢性胃炎和手术病理证实的 20例胃腺癌,其中男性 30例,女性 25例,平均年龄 (47.5± 3.4)岁。慢性胃炎取材是胃镜活检胃窦部粘膜组织 3块,胃腺癌取手术切除的…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Hp)与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有学者提出口腔内亦存在Hp,且其与胃内Hp感染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口腔Hp可能是胃内Hp感染的重要储存库,是胃内Hp根除治疗后复发或再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胃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原发性胃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经内镜、手术诊断的胃淋巴瘤患者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0岁~75岁,中位数年龄525岁.胃窦部13例,胃体部9例,贲门部2例.凹陷溃疡型9例,蕈样隆起型8例,结节型12例.胃粘膜标本切片,采用HE及WarthinStary染色后观察组织中有无Hp感染.结果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29例,胃粘膜组织中发现Hp感染24例,阳性率828%.其中胃MALT淋巴瘤8例,Hp感染7例,阳性率875%.明显高于同期胃良性病变Hp阳性率46%(P<001).29例中11例进行了术后随访,3例仍存在Hp感染,阳性率273%.结论Hp感染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口腔幽门螺杆菌和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口腔为上消化道入口,有学者提出口腔中亦有H.pylori的生存,并认为口腔H.pylori感染和胃H.pylori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口腔H.pylori感染可能是胃内H.pylori根除治疗后复发的一个潜在的再感染源。  相似文献   

19.
胃恶性肿瘤及其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随机收集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内镜室送检的胃粘膜标本,组织学诊断均为胃的恶性肿瘤211例。并选用159例性别、年龄相近的相对正常的胃粘膜(如因体检做内镜或消化科医生做课题所选用的正常胃粘膜、少部分为轻微的胃炎)作对照研究.211例胃部恶性肿瘤(全部为内镜标本)中,男132例,女79例,年龄16岁~90岁,平均年龄58.7岁,胃病史1mo~30a不等.159例相对正常的胃粘膜中,男106例,女53例,年龄15岁~88岁,平均年龄52.4岁.1.2方法Hp感染的确定:复习所有的病理诊断,部分诊断结合组织化学的结果.重新切片做Giem…  相似文献   

20.
胃大部切除术后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年,我们对14名接受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检测Hp,并与14名消化性溃疡患者作对照,以探讨Hp感染与胃大部切除胃肠吻合方式及残胃病变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