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期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472例妊娠期女性心电图,将妊娠早、晚期心电图改变做对照分析.结果 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改变较早期明显增多.结论 大多数妊娠期女性心电图异常改变,通常无需特殊处置,均能顺利通过分娩.  相似文献   

2.
宋秀玲 《江西医药》2012,(2):143-144
目的探讨妊娠期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472例妊娠期女性心电图,将妊娠早、晚期心电图改变做对照分析。结果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改变较早期明显增多。结论大多数妊娠期女性心电图异常改变,通常无需特殊处置,均能顺利通过分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妊娠期女性的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选取该阶段内在某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100例妊娠期妇女和50例非妊娠期健康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对其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妇女的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根据妊娠时间将妊娠期妇女分为孕早期组、孕中晚期组,比较不同妊娠时间妇女的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计算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与妊娠的相关性系数。结果:观察组妇女的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P0.05);孕中晚期组的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孕早期组(P0.05);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与妊娠密切相关,且随着妊娠时间的推移,其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与妊娠密切相关,妊娠期间应对孕产妇的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进行密切观察,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异常情况,进一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杨竹青 《北方药学》2013,(8):113-113
目的:分析妇女妊娠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2月到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妊娠期妇女6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常规的心电图检查;再选取60例非妊娠期的育龄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通过对比,妊娠期妇女的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明显比非妊娠期妇女要高。结论:妇女妊娠期的心电图短P-R间期问题为良性的生理改变,没有明显的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的心电图改变。方法:采用BRENTWOOD心电工作站12导联同步机描记170例妊娠期妇女组的心电图和170例健康体检组妇女的心电图作对比。结果:孕妇组心电图异常82例,其中短P-R 16例,心律失常42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30例、房性早搏8例、室性早搏4例),ST-T改变24例。结论:孕妇的异常心电图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最多见的是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申小欣  殷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73-1574
妊娠期间孕妇全身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随着孕周的增大可使正常妊娠期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的改变,妊娠晚期心电图常规检查为孕妇预防保健的措施之一,我们对2003年1~12月的408例晚期妊娠孕妇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8例均为我院住院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480例妊娠期心电图检查结果变化,进一步探讨妊娠期心律失常改变的认识、判断及相应处理。方法通过回顾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480例妊娠期妇女心电图改变结果,将妊娠期心电图异常变化分组比较。结果妊娠早期心电图有轻度改变,至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明显增多。结论大多数妊娠期妇女心电图异常改变,通常不需要特殊的临床治疗,能顺利通过妊娠期和分娩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便掌握心电图变化的原因及其意义。方法对我院2012年3000例孕妇早、中、晚期心电图变化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妊娠月份增大,心脏负担加重,妊娠期妇女心电图变化很大,孕期心电图检查至关重要。结论妊娠期心电图检查,可筛查出许多有心脏病的孕妇,能及时掌握病情,进行重点监护指导,控制病情发展,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450例妊娠期心电图检查结果变化,进一步探讨妊娠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临床意义及相应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450例妊娠妇女心电图改变结果,将妊娠早、晚期心电图异常变化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孕早期心电图有轻度改变,至孕晚期心电图异常明显增多,发生心律失常也增多。结论大多数妊娠期妇女心电图异常改变,通常不需要特殊的临床治疗,能顺利通过妊娠期和分娩期,单纯心律失常不是剖宫产的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对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96例疑似妊娠期合并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8)。对照组采用心电图检查,试验组采用心电图联合UCG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的检出情况、总符合情况,并分析两种方法对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试验组房室肥大、ST-T改变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心肌缺血有无冠心病征象、心律失常及左心室肥厚劳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UCG检查结果显示左心室肥厚11例,左室增大26例,左房增大3例;其中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及E/A>1的患者各有1、32和41例。试验组患者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UCG对妊娠期合并心脏病患者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检查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改变的概率,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240例行健康体检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每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短PR间期改变的概率。结果妊娠期女性发生短PR间期改变的概率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0.05),而妊娠晚期发生短PR间期改变的概率显著高于早中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妊娠孕产妇的心电监护,特别是晚期孕产妇的心电监护,能有效保证孕产妇的有一个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7,(1):47-48
目的:对妊娠期妇女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产前检查和待产孕妇500例,根据早、中、晚孕周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R间期,严格筛选P-R间期缩短病例。结果:500例孕妇,早期妊娠组有短P-R间期6例(3.5%),中期妊娠组有短P-R间期12例(7.3%),晚期妊娠组有短P-R间期23例(13.9%)。分娩后半年内复查心电图短P-R间期大多自行恢复。结论:随孕周进程,短P-R间期发生率有明显增多趋势。加强对存在短P-R间期改变孕妇的观察,尤其是对于孕晚期短P-R间期心电图改变发生率的观察,随诊复查,防止出现病理性心律失常,可以为临床诊治预防及临产处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在不同严重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心电图的特点及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明确诊断,其中轻度42例,中度40例,重度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电图检查,并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心电图异常以重度妊高征患者的检出率最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心电图异常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等,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高征患者会有心电图的异常变化,且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不同,需要临床医师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杨文珍 《哈尔滨医药》2012,32(2):137-137
目的 通过检查足月待产孕妇心电图,分析其异常心电图发生原因.方法 观察分析560例足月待产孕妇同步12导联心电图,并与同期健康体检妇女作对照.结果 560例足月待产孕妇组,异常心电图190例,占33.93%,其中窦性心律失常(89例为窦性心动过速和2例窦性心动过缓),占异常心电图的47.89%,ST-T改变53例,占异常心电图的27.90%,期前收缩18例(包括房性早搏12例、室性早搏6例),占9.47%,心电轴左偏5例占2.63%,房室传导阻滞11人,占5.79%,短PR间期12人,占6.32%.非妊娠组:心电图异常34例,占6.07%.妊娠期妇女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ST-T改变较非妊娠组健康体检妇女显著增加.结论 对足月待产孕妇应常规做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异常者,分析异常心电图发生原因是生理性改变还是器质性变,及时发现问题,安全度过分娩期,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临床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急性期做心电图(ECG)检查的126例脑血管病患者,分析比较患者入院当日或入院次日描记的心电图。结果 126例患者中19例心电图正常,107例心电图异常,异常率为84.92%。其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为T波改变61例、ST段改变52例、左室面高电压46例、早搏36例、窦性心动过缓12例。126例患者中,心电图正常者死亡2例,心电图异常者死亡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心电图改变异常,心电图改变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也可作为急性脑血管病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本研究分析妊娠期妇女临床心电图改变及心电图分布异常情况。方法:对顺德地区2300例妊娠妇女早、中、晚各期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孕妇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女性(P<0.05),高龄组常心电图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产妇早期、中期、晚期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差异较大(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证实,孕妇较非妊娠女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要高,高龄组较低龄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要高,孕龄越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越高。在临床筛查中可通过常规心电图诊断出孕妇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有利于对孕妇进行及时监护、指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甲基苯丙胺滥用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对安康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的407例甲基苯丙胺滥用者末次吸毒48h内完成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360例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中心电图改变204例,异常发生率为50.12%;健康体检者中心电图改变34例,异常发生率为9.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的心电图改变顺序排前两位的为:S-T段和T波改变(184例,占45.21%)和心律失常(78例,占19.16%)。结论:滥用甲基苯丙胺易导致较高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胡永丽 《中国医药》2011,6(5):624-624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心电图检查为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因儿童无法表述或症状被原发病所掩盖,同时常规心电图采集时间较短,造成了较大漏诊率.动态心电图弥补了常规心电图的不足,能够获得更多、更可靠、更完整的心电图改变资料.我们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8月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128例患儿同时进行了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衰竭(LF)患者心电图改变。方法:选择LF患者52例,在平卧静息状态、温暖环境下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变化。结果:LF患者发生心电图改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1)。以QT间期延长最多见(P〈0.05)。死亡患者心电图改变发生率高于好转患者。结论:LF患者并发心电图改变较多见,定期复查心电图对判断LF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工作中实施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测患者共298例,本组患者分别行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阳性率差异,同时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为35.91%,相较动态心电图检测阳性率(55.70%)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态心电图对患者房室阻滞、窦房阻滞、短阵性房颤、窦性心动过速及过缓、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相比常规心电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因此可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并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