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Kaposi’s肉瘤中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基因(TGF-βRⅡ)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Kaposi’s肉瘤组织和30例皮肤良性血管瘤组织中TGF-βRⅡ的表达。结果:TGF-βRⅡ基因在Kaposi’s肉瘤真皮瘤体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6.7%(14/30),在血管瘤真皮瘤体中表达阳性率为66.7%(20/30),(P<0.05)。TGF-βRⅡ基因在Kaposi’s肉瘤表皮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3.3%(19/30),在血管瘤表皮中为53.3%(16/3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RⅡ基因在真皮瘤体中的表达与Kaposi’s肉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在新疆经典型卡波肉瘤(Kaposi’s sarcoma,KS)组织人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 8,HHV-8)阳性的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s-1α,MIP-1α)和MIP-1β表达水平差异与K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法扩增16例经典型KS肉瘤组织中HHV8ORF26基因片段,证实存在HHV-8病毒。采用ELISA法检测16例KS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P-1α和MIP-1β浓度水平。采用2组均数比较t检验来评价其与KS发病的相关性。结果:16例经典型KS患者HHV-8DNA检出率为100%。MIP-1α在KS患者血清中呈现低浓度表达,为(126.72±70.26)ρg/mL;在健康对照组中均呈现高浓度表达,为(1 382.50±448.89)ρ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5,P<0.01。MIP-1β在KS血清和健康对照组中呈现高浓度表达,分别为(733.75±276.02)和(886.00±395.65)ρ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4,P=0.201。结论:新疆经典型KS患者皮损组织中普遍存在HHV-8DNA病毒,患者血清中MIPs水平的紊乱与新疆经典型KS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Kaposi's肉瘤巾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基因(TGF-βRⅡ)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Kaposi's肉瘤组织和30例皮肤良性血管瘤组织中TGF-βRII的表达。结果:TGF—βR1I基因在Kaposi§肉瘤真皮瘤体小的表达阳性率为46.7%(14/30),在血管瘤真皮瘤体中表达阳性率为66.7%(20/30),(P〈0.05)。TGF-βR1I基因在Kaposi肉瘤表皮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3.3%(19/30),在血管瘤表皮中为53.3%(16/3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RⅡ基因在真皮瘤体中的表达与Kaposig肉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继发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患者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1-01-2022-08-16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4例)和北京高博博仁医院(11例)共15例中枢复发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初诊及复发时的临床特征、初诊与复发时期的淋巴瘤二代基因测序(NGS)结果、LymphGen基因分型及靶向药物泽布替尼的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5例DLBCL患者的细胞起源分型: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亚型2例,非GCB(non-GCB)亚型13例。LymphGen基因分型:MCD亚型9例,A53亚型、EZB-MYC+亚型、EZB-MYC-亚型、BN2亚型和A53/ST2亚型各1例,NGS未检测出突变基因1例。将同一患者复发时期的淋巴瘤NGS结果与初诊NGS结果相比较发现,不仅保留并扩增了原LymphGen分型的基因突变,也存在进一步的克隆演变。15例患者均应用泽布替尼及其联合治疗方案,总有效率为66.67%(10/1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引发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80例。采集血液对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进行测序,比较各基因亚型与子宫内膜厚度、阴道诊刮比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THFR基因CT677T位点各基因型患者间子宫内膜厚度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T677T,在T显性模式下,即C/T、T/T基因型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C/C基因型患者,C/T基因型子宫内膜厚度大于C/C基因型(P<0.05)。MTHFR基因A1298C位点各基因型患者间子宫内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HFR基因CT677T位点各基因型患者间子宫内膜诊刮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T基因型患者子宫内膜诊刮率高于A/A及C/C基因型(P<0.05)。同一基因型型患者不同药物组间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T677T,C/T基因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C/C和T/T型厚(P<0.05)。结论 内分泌治疗药物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可能与M...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乳腺癌术后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引起的骨代谢异常与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16名乳腺癌术后接受AIs治疗(≤2年)的患者行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测序并比较各基因亚型的腰椎、股骨的骨密度(BMD)值以及T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ERα基因rs9340799位点3个亚型(A/A、A/G、G/G)患者的腰椎BMD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A、A/G基因型患者的腰椎BMD值均高于G/G基因型患者(P<0.05);ERα基因rs2234693位点的3个基因亚型(T/T、C/T、C/C)患者的腰椎BMD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T、C/T基因型患者的腰椎BMD均高于C/C基因型患者(P<0.05)。但两位点各基因亚型患者的股骨BMD值、腰椎T值、股骨T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AIBL)的发生可能与ERα基因表型相关。ERα基因rs9340799与rs2234693位点中,C、G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生AIBL的易感型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YP2D6基因多态性对乳腺癌患者盐酸表柔比星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筛选125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采用常规酚-氯仿法行全血基因组DNA提取,采用TaqMan MGB RT-PCR法进行CYP2D6基因多态性检测,利用分析软件确定各个样本的基因分型结果(C/C:野生型,C/T:突变杂合子,T/T:突变型).结果 125例乳腺癌患者中,野生型46例(36.8%),突变杂合子55例(44.0%),突变型24例(19.2%).不同CYP2D6*10基因突变型患者的盐酸表柔比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组患者的盐酸表柔比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C+C/T组.T/T、C/C和C/T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T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短于T/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直径为2~5 cm、淋巴结转移个数≥4、孕激素受体(+++)、CYP2D6(C/T)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静脉滴注盐酸表柔比星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缩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1 Asn118Asn和XRCC1 Arg399Gln多态性与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的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柚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real-time PCR法对ERCC1、XRCC1基因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化疗,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ERCC1 Asn118Asn基因位点在所研究的中国大肠癌患者中的突变频率为:C/C50.51%、C/T41.41%、T/T 8.08%;XRCC1 Arg399Gln基因突变频率为:G/G52.53%、G/A38.38%、A/A9.09%。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中位TTP为7个月。ERCC1C/C基因型患者中位TTP 10个月,C/T+T/T型患者中位TTP 5个月,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XRCC1G/G基因型中位TTP 10个月,G/A+A/A基因型中位TTP 5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个基因联合多态性分析发现,同时携带ERCC1C/C和XRCC1G/G基因型、ERCC1C/C和XRCClG/A+A/A基因型、ERCC1C/T+唧和XRCC1G/G基因型、以及ERCC1 C/T+T/T和XRCC1G/A+A/A基因型的患者中位TTP分别为11个月、6个月、5个月和5个月,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9〈0.01)。结论:ERCC1 Asn118Asn、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RCC1Asn118Asn和XRCC1Arg399Gln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一线化疗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6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抽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RT-PCR法对ERCC1、XRCC1基因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化疗,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ERCC1Asn118Asn基因突变频率为:C/C53.23%(33/62),C/T37.10%(23/62),T/T9.67%(6/62);XRCC1Arg399Gln基因突变频率为:G/G50.00%(31/62),G/A37.10%(23/62),A/A12.90%(8/62)。62例患者化疗2~3个周期后评价临床获益率为54.84%。ER-CC1基因Asn118Asn基因型C/C与C/T T/T在化疗获益组和化疗不敏感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9,P=0.021。XRCC1基因Arg399Gln基因型G/G与G/A A/A在化疗获益组和化疗不敏感组中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513,P=0.021。两者联合多态性分析发现,同时携带ERCC1C/C和XRCC1G/G基因型患者化疗敏感性是同时携带ERCC1C/T T/T和XRCC1G/A A/A基因型患者的11.333倍,P=0.002。结论:ERCC1Asn118Asn、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临床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0.
梁军  吕红英  张克  梁华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8):1068-1072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1 Asn118Asn和XRCC1 Arg399Gln多态性与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的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抽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real-time PCR法对ERCC1、XRCC1基因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化疗,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ERCC1 Asn118Asn基因位点在所研究的中国大肠癌患者中的突变频率为:C/C 50.51%、C/T 41.41%、T/T8.08%;XRCC1 Arg399Gln基因突变频率为:G/G 52.53%、G/A 38.38%、A/A 9.09%.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中位TTP为7个月.ERCC1C/C基因型患者中位TTP 10个月,C/T T/T型患者中位TTP 5个月,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XRCC1G/G基因型中位TTP 10个月,G/A A/A基因型中位TTP 5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个基因联合多态性分析发现,同时携带ERCC1 C/C和XRCC1 G/G基因型、ERCC1 C/C和XRCC1 G/A A/A基因型、ERCC1 C/T T/T和XRCC1 G/G基因型、以及ERCC1 C/T T/T和XRCC1 G/A A/A基因型的患者中位TTP分别为11个月、6个月、5个月和5个月,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ERCC1 Asn118Asn、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11.
周燕  黄宝龙 《中国肿瘤》2009,9(1):75-77
[目的]检测50例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exon11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探讨BRCA1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取50例乳腺癌全血标本为实验组,28例非癌乳腺全血标本为对照组。应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所有标本BRCA1基因exon11的突变情况。[结果]28例非癌乳腺组织BRCA1基因exon11未检出突变,50例乳腺癌中有6例发生基因突变。占总例数的12.0%。6例中2例发生多个位点突变,19号标本5个突变位点:2685T→C,2201C→T。2731C→T,3232A→G,3667A→G;30号标本2个突变位点:2685T→C;204T→A。8个位点为错义突变:2532T→C,2685T→C2例,2731C→T,3232A→G,3667A→G2例,2041T→A。3个位点为同义突变:2630T→G2例,2201C→T。发现两个新位点2201位和2731位。[结论]BRCA1基因exon11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对其进行检测可能对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评估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外周血中的HHV-6-DNA,健康体检者和缺铁性贫血者为对照组。结果:20例ITP患者、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HHV-6-DNA检出率分别为25%(5/20)、10%(1/10)和3.33%(1/30),ITP患者组与健康体检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TP患者组与缺铁性贫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5例ITP患者骨髓和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HHV-6-DNA检出率分别为46.67%(7/15)和0,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0例ITP治疗前、治疗第5天、第10天时外周血HHV-6-DNA检测,分别有3、3、2例阳性。结论:ITP与HHV-6的感染呈正相关;骨髓中HHV-6-DNA检出率高于外周血中。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是一种罕见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的非霍奇金淋巴瘤(HIV-NHL),约占全部HIV-NHL的4%。好发在体腔,如胸腔、心包腔和腹腔。发病与Kaposi’s肉瘤(Ks)相关的疱疹病毒(KSHV)(即人疱疹病毒-8,HHV-8)感染有关。PEL细胞形态不定,呈null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大多数受染细胞表达基因潜伏型(主要为潜伏相关的核抗原-1,LANA-1),HHV-8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尚未确定。治疗上采取CHOP方案化疗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如HIV阳性)联用,预后差,冀希发现更特异的治疗靶。本文就PEL的概念、发病机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学进展作一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探讨软组织肉瘤中PTEN突变及与软组织肉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以及DNA测序技术,扩增86例软组织肉瘤PTEN基因的第5~8外显子,根据构象改变检测其基因突变情况。结果86例软组织肉瘤中检测到2例突变:第8外显子第351位密码子由T→C的错义突变,突变使蛋白结构由苯丙氨酸突变为赖氨酸;第8外显子第334位密码子由A→T的错义突变,突变使蛋白结构由天门冬酰胺突变为赖氨酸。结论软组织肉瘤中存在PTEN抑癌基因的突变,但突变率很低,可能在STSs的发生发展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单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聚为特征的肿瘤,其相关基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MM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其中人类疱疹病毒8(HHV-8)与MM发病关系存在争议.人类疱疹病毒6(HHV-6)与人类的多种疾病有关,是引起多种恶性肿瘤的一种转化病毒.为了解MM与HHV-6、HHV-8感染的关系,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了2000年2月~2003年7月12例MM患者(MM组)及24例健康者(对照组)感染HHV-6、HHV-8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免疫基因集的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和识别软组织肉瘤的免疫特征亚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下载软组织肉瘤基因表达谱数据,分别对两个数据集进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及层次聚类分析,鉴定软组织肉瘤的免疫分型。使用ESTIMITE方法评估和定量软组织肉瘤的肿瘤微环境评分。CIBERSOFT反卷积算法计算软组织肉瘤免疫细胞亚群占比。对高和低免疫亚型进行生存分析。最后,通过GSEA算法,对高免疫亚型和低免疫亚型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基于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及层次聚类分析,鉴别了两种新的软组织肉瘤免疫亚型。肿瘤微环境分析结果显示高和低免疫亚型具有不同的免疫微环境。CIBERSORT反卷积算法证实了高和低免疫亚型具有不同的免疫细胞亚群比例。生存分析曲线能较好的区分两种不同免疫亚型的患者。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高免疫亚型富集了大量与免疫相关的通路。结论:本研究鉴定的两种免疫亚型可指导软组织肉瘤患者进行分型,并帮助识别对免疫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饶薇  黄晓玲 《癌症进展》2022,20(1):1-4,25
胃肠道卡波西肉瘤(GI-KS)是免疫抑制型以及流行型卡波西肉瘤(KS)最常见的皮肤外受累部位,发病与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感染有关.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消化道受累患者病情进展较快,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且大多数受感染的患者常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及全身症状,时常给诊断和治疗带来挑战.为了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用于检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FUS-CHOP融合基因的可行性及其对粘液样/圆细胞型脂肪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粘液样/圆细胞型脂肪肉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25例,以其它类型脂肪肉瘤(包括分化良好型、去分化型、多形型),滑膜肉瘤,低度恶性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粘液脂肪瘤,脂肪母细胞瘤,神经鞘瘤伴粘液变性和粘液软骨肉瘤作为阴性对照,共18例.所有标本均经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用嵌套式RT-PCR的方法检测FUS-CHOP融合基因mRNA并经测序证实,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对照检测mRNA质量.结果:43例标本中,30例可检出β-actin,阳性率为69.8%,其中粘液样/圆细胞型脂肪肉瘤标本β-actin阳性18例(72%),对照组β-actin阳性12例(66.7%).25例粘液/圆细胞型脂肪肉瘤中15例检出Ⅱ型FUS-CHOP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60%(15/25),去除β-actin阴性病例的阳性率为77.8%(14/18).其中1例β-actin阴性表达而检出FUS-CHOP融合基因.对照组18例标本均未检出FUS-CHOP融合基因.结论:FUS-CHOP融合基因在粘液样/圆细胞型脂肪肉中呈特异性表达,可作为该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物用于诊断.嵌套式RT-PCR的方法可用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FUS-CHOPmR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在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6例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阳性和三阴乳腺癌4种分子分型,分析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因素、新辅助化疗疗效及 5 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236例患者中,107例(45.3%)为Luminal A亚型,47例(19.9%)为Luminal B亚型,27例(11.4%)为Her-2阳性亚型,55例(23.3%)为三阴乳腺癌亚型.Her-2阳性(25.9%)及三阴乳腺癌亚型(30.9%)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明显高于Luminal亚型(Luminal A亚型 4.7%及Luminal B亚型 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uminal亚型相比,Her-2阳性及三阴乳腺癌亚型具有更差的5年无病生存和总生存(P<0.01);获得pCR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和总生存明显高于化疗后仍有癌残留的患者(P<0.05).结论:相对于Luminal亚型,Her-2 阳性和三阴乳腺癌亚型对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更易达到pCR;但是Her-2阳性和三阴乳腺癌亚型预后反而更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多态性与结肠癌术后患者接受FOLFOX4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对行结肠癌根治术后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6周期的76例患者,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MTHFR C677T 基因多态。结果76例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MTHFR-C677T位点存在3种等位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别为:C/C 47.4%(36/76),T/C40.8%(31/76),T/T11.8%(9/76)。C/C 基因型36例中复发11例,T/C基因型31例中复发13例,T/T基因型9例中复发2例,T/T基因型复发比率小于C/C+ T/C基因型(22.2% vs.3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结论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癌FOLFOX4辅助化疗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