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目的:总结131I美妥昔单抗(商品名:利卡汀)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已确诊的HCC患者79例,采用经肝动脉途径灌注利卡汀治疗。治疗后每月随访患者一般情况、影像学改变、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变化等。对治疗前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评价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利卡汀治疗后71例随访的患者中1个月无复发率为100%,3个月无复发率为76.1%,6个月无复发率为28.2%。所有患者中死亡14例,占19.2%,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均未发生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131I美妥昔单抗用于不可手术切除肝癌患者,尤其是肝功能情况较好患者的疗效明显;是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美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组漯河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23例采用TACE治疗,试验组2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美妥昔单抗,比较观察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血清VEGF、bFGF、HIF-1α水平。结果 试验组RR、D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76,P=0.018;χ2=11.189,P=0.003)。治疗后,试验组血清VEGF、bFGF、HI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6,P=0.038;t=2.036,P=0.049;t=2.559,P=0.01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3,P=0.265)。结论 相比于TACE,TACE联合美妥昔单抗治疗更能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131碘标记肝癌单抗片段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毒副作用。方法采用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42人次的^131碘标记肝癌单抗片段的导向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7天、28天、36天、57天观察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甲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较小。结论通过介入方法临床应用^131碘标记肝癌单抗片段治疗原发性肝癌,方法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1病案摘要 患者女性,36岁。2008年9月20日因“肝癌术后6个月,复发伴双肺转移”入院。6个月前因“上腹部不适3天”就诊于当地医院,CT示:肝左叶约4.0cm×2.5cm肿块,AFP:360ng/ml,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5.
于榆林 《现代肿瘤医学》2021,(13):2300-2304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铂类药物灌注治疗胃癌所致恶性腹水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07月至2018年06月我院接诊的胃癌恶性腹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铂类药物灌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对比治疗后疾病控制率、腹水控制效果,记录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腹水糖链抗原(CA199)、CA125、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水控制效果(88.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CEA、CA199、CA125等指标表达水平均有降低,但观察组以上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有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有出现乏力、发热、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但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 vs 30.00%),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铂类药物灌注治疗胃癌所导致的恶性腹水效果显著,降低VEGF以及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双周方案联合奥沙利铂(OXA)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6例晚期大肠癌惠者接受西妥昔单抗500 mg/m2,d1;奥沙利铂85 mg/m2,d1;2周重复,为1个周期.结果:26例患者平均治疗7.2个周期.CR 0例,PR 8例,SD 9例,PD 9例.总有效率为30.8%,疾病控制率65.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个月,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PR组较SD组单纯肝转移比例高,SD组肝肺联合转移比例高.痤疮样皮疹和骨髓抑制为主要毒副反应,皮疹达80.7%,白细胞下降达76.9%,其次是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毒性.结论:西妥昔单抗双周方案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有较好疗效,且方便、安全,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组29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治疗方案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或FOLFIRI方案治疗,西妥昔单抗首剂400mg/m2,然后250mg/m2每周1次维持。3—4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9例患者治疗6—8周后取得CR1例,PR13例,SD10例,PD5例,有效率40.6%,疾病控制率69.6%。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痤疮样皮疹,中性粒细胞降低和腹泻。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耐药性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效。除皮疹外,不良反应较单用化疗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含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方案初始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及其可评价病灶的近期疗效及全身副反应。方法:选取2007年6 月1 日至2008年6 月30日本院2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两组,应用西妥昔单抗(爱必妥):首剂400mg/m2,次周250mg/m2,每周1 次,分别联合FOLFIRI 方案(CPT-11180mg/m2,d1,CF400mg/m2,d1,5-FU 400mg/m2,静脉推注d1,5-FU 2.4mg/m2连续输注46h,d1~2,2 周重复一次)和mFOLFOX6(L-OHP85mg/m2,d1,CF400mg/m2,d1,5-FU 400mg/m2,静脉推注,d1,5-FU 2.4mg/m2连续输注46h,d1~2,2 周重复一次)行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每4 周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有21例可评价疗效,部分缓解(PR)12例,疾病稳定(SD)6 例,有效率(RR)57.1% ,疾病控制率(CR+PR+SD )85.7% ,其中2 例肝转移患者PR后行肝脏射频治疗,2 例行Ⅰ期转移灶切除术,转移灶转化可切除率23.5% ,使原来无法切除的转移瘤得以切除,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痤疮样皮疹和骨髓抑制。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含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方案初始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安全有效,并一定程度上转化肝转移病灶,提高结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率,可能改善预后,这将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新的治疗策略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体内、外研究均表明,西妥昔单抗可以抑制表达表皮生长因子的人类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以及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和转移,并己确立其在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地位.本研究观察其在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07年12月厦门、泉州、漳州三地共五家医院对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进行一线治疗.结果:一线治疗的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3例,进展(PD)2例,一线治疗的有效率(CR PR)44.4%.疾病控制率(CR PR SD)66.6%.结论: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使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组29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治疗方案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或FOLFIRI方案治疗,西妥昔单抗首剂400mg/m2,然后250mg/m2每周1次维持。3-4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9例患者治疗6-8周后取得CR 1例,PR 13例,SD 10例,PD 5例,有效率40.6%,疾病控制率69.6%。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痤疮样皮疹,中性粒细胞降低和腹泻。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耐药性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效。除皮疹外,不良反应较单用化疗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李靖  肖金成  郑琳 《中国癌症杂志》2017,27(11):896-902
背景与目的: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存在着坏死率低的不足,125I粒子植入术作为一项新的放疗技术具有靶向性强的优点。本研究旨在观察含洛铂方案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3年生存情况,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含洛铂方案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125I粒子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肝功能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变化情况及肿瘤转移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3年生存率,并记录随访期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有效率(86.3%)显著高于对照组(68.6%);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AFP检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远处转移的发生率(7.8%)明显低于对照组(23.5%),术后1、2和3年内生存率分别为68.6%、43.1%和3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1.2%、29.4%和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含洛铂方案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疗效确切,与单纯含洛铂方案TACE治疗相比优势明显,能更有效的控制肿瘤转移,提高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方法:收集整理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 674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对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对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生存时间等。结果:1 674例PHC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57.6%,2年累积生存率为46.0%,3年累积生存率为35.4%,5年累积生存率为24.8%。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族别、城乡地区、是否感染乙肝、是否感染丙肝、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治疗方式,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族别、城乡地区差异、AFP水平、是否合并门脉癌栓、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我院PHC患者预后的主要独立因素,且综合治疗模式优于单一治疗。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PHC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具有一定地域性。患者族别、分布地区差异、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我院PHC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活化自体淋巴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adoptive immunotherapy,AIT)是否有助于改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的6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通过分层随机法分为免疫治疗组(n=29)和对照组(n=35)。免疫治疗组患者取60 ml外周血分离制备单个核细胞并在含OKT-3和IL-2的培养基中活化培养,回输前进行质控检测。免疫治疗组中的Ⅰ~Ⅲ期患者(n=14)于一线治疗后接受自体淋巴细胞输注(3个月内输注6次),Ⅳ期患者(n=15)仅接受自体淋巴细胞输注;对照组患者接受肝细胞癌相关的其他治疗。疗效评估的主要终点是2 年无复发生存(relapse-free survival,RFS)率,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入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8年(0.2~4.2年)。免疫治疗组29名患者共接受了167次(计划174次,完成率96%)预定淋巴细胞输注(平均每人次回输9.30×109个细胞,其中CD3+HLA-DR细胞约占63%),治疗期间未观察到3级或4级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免疫治疗组患者2年RFS率显著升高(62.1% vs 22.9%,OR=0.181,95%CI:0.06~0.54,P=0.002),中位PFS(28 vs 8个月,P=0.004)和中位OS(38 vs 34个月,P=0.915)均显著延长。在Ⅰ~Ⅲ期患者中,免疫治疗组(n=14)2年RFS率较对照组(n=18)显著升高(92.9% vs 33.3%,OR=0.38,95%CI:0.004~0.368,P=0.005),中位PFS明显延长(38 vs 14.5个月,P=0.005),而两组OS间无显著差异;Ⅳ期患者两组间PFS(P=0.077)及OS(P=0.994)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活化自体淋巴细胞AIT为安全可行的肝细胞癌辅助性治疗方法,可提高Ⅰ~Ⅲ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后RFS率、延长患者RFS时间,而对进展期肝细胞癌患者的PFS和OS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剂量放射性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甲状腺次全切术后并经过病理确诊为DTC的31例患者[男6例,女25例,平均年龄(35±12.44)岁],给予大剂量放射性131I[(4.66±0.72) GBq]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结果:收集31例接受大剂量131I治疗的DTC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在正常范围以内;治疗后1个月,ALT、AST、TBIL检测结果显示异常的分别为3例(9.7%)、2例(6.5%)和0例;治疗后3个月,ALT、AST、TBIL检测结果显示异常的分别为1例(3.2%)、2例(6.5%)和0例。ALT及AST各项指标比较分析中, t检验的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TBIL与3个月TBIL的t检验中,P<0.05,即TBIL均数治疗后3个月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总体在正常值以内,且无一例出现异常结果。结论:大剂量放射性131I治疗DTC并不会在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造成明显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核仁RNA87(snoRNA87)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snoRNA87的阳性表达率,分析其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noRNA87的相对表达量,并据此分为高表达组(n=62)和低表达组(n=38),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探讨snoRNA87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组织中snoRNA87的阳性表达率为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snoRNA8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4.52%(9/62),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患者的42.11%(16/38),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平均生存时间为(2.13±0.50)年,明显短于低表达组患者的(3.56±1.0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0.6个月,长于低表达组患者4.5个月,中位OS为20.4个月,短于低表达组患者的32.2个月。snoRNA87诊断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0.577~0.980),当截断值为38.12时,诊断灵敏度为93.12%,特异度为94.25%;当截断值为17.59时,诊断灵敏度为97.58%,特异度为91.32%。结论snoRNA87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且可能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血清AFP浓度有关,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肝癌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6年于我院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37例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无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4%。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8%、36.4%和5.6%。结论:对于具有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肝癌患者,再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PECT显像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对63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及^131I治疗后分别进行SPECT显像。结果:63例患者术后SPECT扫描全部显示残留甲状腺。结论: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要辅以^131I治疗,且需SPECT显像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8.
中晚期肝癌508例的化疗栓塞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治疗的疗效及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对1990年1月-2000年10月间508例中晚期肝癌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治疗共2025次,其中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治疗448例,单纯灌注化疗60例。结果: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一、二、三年生存率分别为81.3%、38.6%、21.6%;单纯灌注化疗一、二、三年生存率分别为54.3%、21.3%、9.6%。肿瘤分类、门静脉是否有癌栓、侧支循环的形成、碘油沉积情况以及栓塞技术是否得当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可作为中晚期肝癌的常规治疗,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125 I放射性粒子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 catheter arterial e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09—12—2012—08—26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3例,其中行125 I放射性粒子联合TACE治疗的27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单纯行TACE治疗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mTTP),并分析有效率(responserate,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mTTP分别为8.3和5.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2和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后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RR分别为70.4%(19/27)和26.9%(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DCR分别为81.5%(22/27)和53.8%(1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25 I放射性粒子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延长患者的mTTP,并可提高RR及DCR,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20例无法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400mgbid),至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或连续两次评价为疾病进展,观察客观疗效、无进展生存期(TTP)、总生存期(OS)、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20例患者中SD15例,PD5例,中位TTP为5.9月(1.5~15.0个月),中位OS为7.7个月(2.0~21.0个月)。服药期间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及五项功能领域得分在第6周时下降,但自第12周上述功能领域均能稳定在治疗前状态。疼痛及腹泻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存在,而乏力、恶心呕吐、失眠、厌食、便秘及经济困难均得以改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手足皮肤反应,食欲下降和腹泻。结论 索拉非尼用于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且多数可耐受,服药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