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术后复发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375例,依据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 n=68)和未复发组( n=307),比较两组各因素的差异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率为18.1%。影响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次、吸烟、绝经、颈管腺体累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切缘、手术方式等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123)、吸烟(OR=3.445)、颈管腺体累及(OR=2.612)、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OR=4.549)、切缘阳性(OR=2.691)均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的原因较多,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少癌变,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FoxP3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呈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黏膜HR-HPV负荷量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HR-HPV呈阳性CIN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为研究对象,其中CIN Ⅰ,Ⅱ,Ⅲ各为30例,分别纳入CINⅠ,Ⅱ,Ⅲ组.3组患者的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就诊的HR-HPV呈阴性的正常宫颈组织20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HR-HPV负荷量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2)法进行检测,FoxP3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二步法.结果 ①FoxP3在CIN Ⅰ组与CINⅡ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9),在CIN Ⅰ组和CINⅡ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CINⅡ组与CINⅢ组中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4);FoxP3在各CIN组宫颈上皮中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在各CIN组宫颈间质中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CI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FoxP3在CIN宫颈上皮、间质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黏膜HR-HPV负荷量呈正相关关系(rs =0.651,P<0.001;rs=0.310,P=0.003).结论 转录因子FoxP3可考虑作为CIN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16E6与E-钙黏蛋白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34例CIN、6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E6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比较其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HPV16E6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级、CINⅡ-Ⅲ级、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166,P=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除外正常组与CIN Ⅰ组、CIN Ⅰ组与CINⅡ-Ⅲ组(P=0.315,0.483),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在正常宫颈、CIN Ⅰ级、CINⅡ-Ⅲ级、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295,P=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除外正常组与CIN Ⅰ组、CIN Ⅰ组与CINⅡ-Ⅲ组(P=0.056,0.627),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6与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学分级、肌层浸润都有关(P<0.05),但两者的表达与年龄无关(P>0.05).宫颈鳞癌组和CIN组中HPV16E6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47,P=0.000).结论 宫颈病变级别增加与HPV16E6和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密切相关,提示宫颈癌预后不良;两种蛋白表达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且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mac、L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汕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宫颈鳞状细胞癌24例(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15例(CIN Ⅰ组),CIN Ⅱ13例(CIN Ⅱ组),CIN Ⅲ13例(CIN Ⅲ组),正常宫颈组织15例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的Smac和Livin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Smac阳性比例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25.658,P<0.05);宫颈癌组、CIN Ⅱ组和CIN Ⅲ组Smac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04,P>0.05);宫颈癌组、CIN Ⅱ组和CIN Ⅲ组Livin阳性比例分别为79.17%、76.92%和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19.420、17.279、14.412,均P<0.05);CIN Ⅰ组与对照组Smac和Livin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36、0.000,均P>0.05);CIN Ⅰ组Smac和Livin阳性比例明显低于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x2值分别为20.843、22.611,均P<0.05);低分化患者Smac阳性比例为42.86%,明显低于高中分化患者(x2=11.657,P<0.05);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mac和L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872,P<0.05).结论 Smac和Liv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Human papillomavirus L1 capsid rotein,HPVL1)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owth factor,KGF)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30例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其中尖锐湿疣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60例、CINⅡ-Ⅲ级95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25例)的HPVL1与KGF.结果 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HPVL1的阳性率为43.91%,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无表达;在各种鳞状上皮病变中的阳性率差异显著(x2 =50.835,P<0.05).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KGF的阳性率为44.35%,在各种鳞状上皮病变中的阳性率差异显著(x2=36.529,P<0.05).结论 HPVL1、KGF与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参与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病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载量的相关性及二者在宫颈癌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测定3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患者、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患者、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患者、5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3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和30例复发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及宫颈癌治疗后血清VEGF-C水平;采用HCⅡ法测定各组患者宫颈HR-HPV载量。结果 CIN组血清VEGF-C水平明显低于宫颈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与宫颈癌组血清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C水平与HR-HPV载量呈正相关(r=0.286,P0.05)。与宫颈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血清VEGF-C水平及HR-HPV载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VEGF-C水平与HR-HPV载量有相关性,VEGF-C参与了宫颈病变的发生及进展,血清VEGF-C有可能成为宫颈癌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及复发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高危影响因素及患者预后状况,便于临床评估和指导疾病预后。方法选取27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锥切术治疗,于术后6个月内对所有患者进行走访调查,记录患者再次手术和病变残留情况,对可能影响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年龄大、原位癌、HPV感染、CIN病变级别越高、宫颈糜烂严重以及累及上皮腺体的患者行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发生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患者行锥切术后复发与患者年龄、CIN分级、切缘阳性、病变累及腺体、宫颈感染以及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P0.05)。42例切缘阳性患者中残留率为35.29%,231例切缘阴性患者中残留率为13.79%。结论年龄、原位癌、HPV感染、CIN病变级别、宫颈糜烂程度以及病变累及上皮腺体均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高危影响因素,临床上应对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行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与阴道镜病理学活检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42例TCT结果异常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阴道镜病理学活检,分析TCT与阴道镜病理学活检的诊断符合情况并比较宫颈不同部位阴道镜病理学活检的结果.结果 TCT无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比例为56.52%(52/9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CIN比例为88.16%(67/76),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CIN比例为100.00%(67/67),经Pearson等级相关检验,两种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Pearson列联系数=0.7588,x2=328.37,P<0.05).病灶中心阴道镜病理学活检阳性率为90.22%(83/92),病灶边缘为73.17%(60/82),3、6、9、12点为71.74%(66/92),经单向有序分类资料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三个部位阴道镜病理学活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中心阴道镜病理学活检阳性率高于病灶边缘和3、6、9、12点(P<0.05),病灶边缘阴道镜病理学活检阳性率与3、6、9、12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结果与阴道镜病理学活检结果具有一致性,对于进行阴道镜病理学活检的患者,在宫颈病灶中心取材的阳性率较高,高于病灶边缘和3、6、9、12点取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前后的高危型HPV(HR-HPV)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432例CIN患者进行LEEP术治疗,术前检测HR-HPV,术后6个月复查HR-HPV、TCT、阴道镜.结果 432例CIN患者LEEP术前及术后H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3,P=0.000);CIN患者LEEP术后6个月HPV转阴率为89.8% (361/402),CIN Ⅰ HR-HPV转阴率最高,其次分别为CINⅡ和CINⅢ,CIN Ⅰ HR-HPV转阴率与CIN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9,P<0.05),但与CIN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患者术前HR-HPV负荷量1~<10 pg/ml者和10~<500 pg/ml者,术后6个月HR-HPV转阴率分别为100%,97.6%,两者HR-HPV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患者术前HR-HPV负荷量500~1000 pg/ml者和>1000 pg/ml者,术后6个月HR-HPV转阴率分别为75.4%,61.82%,两者HR-HPV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患者术前HR-HPV负荷量1~<10 pg/ml者和10~<500 pg/ml者,术后HR-HPV清除率高于HR-HPV负荷量500~1000 pg/ml者和>1000pg/ml者,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57,64.89,23.99,42.67,P=0.000);CIN患者行LEEP术治愈率为88.7%;术后复查发现的42例CIN患者,40例HR-HPV阳性,2例阴性,HR-HPV预测病变残留率为95.2%.结论 LEEP是治疗CIN、清除女性宫颈HR-HPV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前HR-HPV负荷量高低与术后病毒清除率有关,术前HR-HPV负荷量>500 pg/ml时清除率明显降低;术后检测HR-HPV对宫颈病变的残留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庞晓燕  张颐  徐彤  温放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841-3842,3844
目的 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冷刀锥切术(CKC)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患者中的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LEEP或CKC治疗的51例CINⅢ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术式.结果 LEE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费用方面均明显低于CKC组(t值分别为-18.08,-9.35,-22.73,-331.18,P均<0.01).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 0.05; P≈0.149).结论 LEEP治疗宫颈CINⅢ是切实可行的,尤其对于那些年轻、未生育妇女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及宫颈局部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宫颈组织活检及HPV分型检测,比较不同HPV分型、不同宫颈良性病变患者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及宫颈分泌物T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水平。结果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44,P0.05),CINⅡ~Ⅲ级患者HR-HPV占比高于宫颈炎组(χ~2=15.396,P0.001)和CINⅠ级组(χ~2=13.662,P0.001);不同宫颈病变阴道菌群密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1,P=0.042)、多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9,P=0.012);不同宫颈病变HR-HPV感染和LR-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宫颈病变患者CD_4~+、CD_4~+/CD_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感染患者CD_4~+、CD_4~+/CD_8~+水平低于LR-HPV感染患者(P0.05)。结论高级别CIN患者阴道微生态及宫颈局部免疫异常,HR-HPV感染可加重宫颈局部免疫紊乱,HR-HPV感染、阴道菌群、宫颈局部免疫紊乱可能相互作用促进宫颈上皮瘤变,相关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患者复发风险的评估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CIN患者294例,按照患者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将其纳入复发组(61例)、未复发组(233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CIN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94例患者随访期间共检出复发61例,复发率为20.75%,复发时间为术后6~24个月。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以CIN手术后复发为因变量,已绝经、腺体累及、切缘阳性、CIN分级3级及术后6个月HPV阳性是导致CIN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IN手术后2年内复发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绝经、腺体累及、切缘阳性、CIN分级较高、术后6个月HPV阳性等,应重视高危患者的随访与干预,降低CIN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院》2016,(4):489-49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肉瘤变LEEP治疗后转归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访回顾追踪179例经LEEP术后的宫颈上皮肉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患者复发为13例,复发率为7.3%,未复发者和复发患者在年龄、是否经产妇、术前HPV感染、术前病理结果、病变范围(包括有无累及腺体)、手术切缘阳性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性生活年龄与吸烟与否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较高、经产妇、术前HPV阳性,CINⅢ级、病变累及超过2个或以上象限、病变累及腺体以及手术切缘阳性均为CIN患者经LEEP手术治疗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与观察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分布与宫颈糜烂的关系,为宫颈糜烂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4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将其中高危型HPV感染亚型分布进行检测与统计,比较不同CIN分级患者HPV感染率,并比较不同HPV感染者宫颈糜烂发生率。结果 4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者143例,感染率为31.78%,其中HPV16、HPV18及HPV33为主要HPV亚型,较高CIN分级患者HPV感染率高于较低CIN分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HPV感染亚型患者宫颈糜烂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其亚型主要以HPV16、HPV18及HPV33为主,不同CIN分级者感染率有一定差异,且感染对宫颈糜烂的发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在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方法 9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术前未使用垂体后叶素,观察组术前宫颈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32、-2.890、-3.973、-4.855,均P<0.05).两组患者给药前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654、-0.643、-0.532,均P>0.05),但观察组注药后5min(T1)、15min(T2)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15、-2.068,均P<0.05),而其余注药后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为-0.402 ~-1.382,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782,P=0.182).结论 垂体后叶素注射后可减少CKC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但应注意可能会引起收缩压升高,应合理使用,并密切监测患者术中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妇科收治的9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患者复发与否将本研究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 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N病变的级别高、术后切缘阳性、颈管腺体累及、患者绝经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率较高,复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FEZ1和p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3例CIN组织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FEZ1、p16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CINⅡ、CINⅢ中,FEZ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9/10)、67.9%(19/28)、36.0% (9/25)、22.5%(9/40),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 (1/10)、32.1%(9/28)、76.0%(19/25)、92.5%(37/40).FEZ1在CIN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16则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CIN Ⅰ与CINⅢ间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INⅡ与CINⅢ间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Z1与p16在CIN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2,P<0.01).结论 FEZ1的异常低表达与p16的异常高表达参与了CIN的发生、发展过程,二者的联合检测可为CIN的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16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慢性宫颈炎19例,各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89例(CIN Ⅰ 35例,CINⅡ30例,CINⅢ24例)及宫颈鳞状细胞癌7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在各组患者的表达水平.结果:P16在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患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40.00%、66.67%、70.83%、100.00%,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升级P16蛋白的表达率及阳性表达强度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用于鉴别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指异临床诊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宫腔镜下宫颈切除术(TCRC)与传统冷刀宫颈切除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CINⅢ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TCRC和CK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颈管愈合时间、切缘阳性率、术后病理一致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和妊娠情况的差异。结果 TCR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宫颈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CKC组,而两组切缘阳性率和病理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复发和妊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宫颈管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L1蛋白(HPV L1壳蛋白)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及转归的价值以指导宫颈病变的临床处理。方法 选择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高危型HPV(HR-HPV)阳性的312例妇女,进行TCT检查并行HPV L1蛋白检测,对病理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192例妇女随访2年。结果 最终病理证实CINⅠ92例,CINⅡ63例,CINⅢ37例。CINⅠ患者中HPV L1壳蛋白阳性率高于CINⅡ、CINⅢ(P<0.05),HPV L1壳蛋白阳性率与宫颈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s=-0.325)。未手术组中,HPV L1蛋白(+)患者的病变转阴率高于LHPV L1蛋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中,HPV L1蛋白(+)患者的病变转阴率高于LHPV L1蛋白(-)患者(P<0.05),CINⅡ中,未手术组HPV L1蛋白(+)患者的病变转阴率高于LHPV L1蛋白(-)患者(P<0.05)。结论 结合HR-HPV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查,HPV L1壳蛋白检测可以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及其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